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思考
党的基层组织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上传下达、组织实施、树立形象、凝聚人心的神圣使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阶层分化不断加快,人们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服务需求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农村党员群众的困难和问题难度加大,社会问题多发凸显,给各级党组织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因此,在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迫切需要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一、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利益格局调整加快、社会矛盾急剧增多、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一系列矛盾,给当前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群众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能完全满足党员群众的新诉求。一是经济社会利益诉求增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对教育卫生、就业社保、居住条件、生产条件、生活环境、服务型党组织都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群众对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追求幸福生活的要求日益强烈;二是政治权利诉求增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农村党员群众接收信息和新知识的平台拓宽,党员群众的参与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监督意识和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对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权益越来越重视,群众民主参与决策和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识逐步增强。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结构与现代社会组织方式不相适应。传统的基层党组织是按照生产和地区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外出务工增多,大量农民脱离了原来的户籍所在地成了社会人,出现党员找不到组织、组织找不到党员的现象。这就说明农村党组织原有的组织设置方式与现代社会结构形式不相适应,不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和监督。农村基层党组织如果不能及时地在工作职责、工作机制、活动方式和组织设置方面进行调整,就会出现农村党建工作游离于经济社会发展、脱离农民群众甚至被边缘化的危险,担负不起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任务。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下降。农村基层组织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直接承担教育、组织和动员农民的责任,其目标应当是围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来开展活动,在与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吸引和凝聚农民,从而凝聚民心这个最大的执政资源,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但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所拥有的政治经济资源有限,自身的建设滞后,同时,党组织开展活动和宣传教育群众的形式和方法缺乏新意,在服务群众、为民排忧解难方面的能力“弱化”,出现群众诉求难、办事难、生活难、致富难“四难”现象。随着社会深刻变革,各种利害关系
日益交织,因征地拆迁、低保救助、社会保障、入学医疗、农村饮用水、耕地流转管理等引发的群众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化解。由于缺思路、缺项目、缺技术、缺资金、缺土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落后,农村发家致富比较困难,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在下降,直接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四)部分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和能力不强。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干部为群众服务的意识不够强,不愿意也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习惯于高高在上,不深入基层和接触群众,引起群众积怨和不满,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有的干部对上级的工作部署不结合实际贯彻落实,而是采取形式应付,以会议传达会议,用文件贯彻文件;群众办事不方便,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有的干部不注意发现和总结群众的经验,把群众意见置之脑后,想问题、作决策脱离群众,盲目行事,给群众利益造成了损失;同时,由于对群众的正面教育和引导不够,个别群众总认为矛盾问题的处理是“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甚至认为只有上级大部门、大领导才能保证自己实现更多的利益,故而出现层层上访,越级上访;部分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有限,在做群众工作上,缺乏科学的方法,当群众的意见与干部不一致时,不善于用说服、教育、引导、示范的办法去引导,习惯于用命令、强迫、压服的方法去要求群众。
(五)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不高。农村党建资源比较薄弱,在财力保障方面,村级转移支付仅够村干部工资和日常正常办公开支,缺钱办事、缺人办事的问题非常突出,党员活动、教育培训、学习交流少。在党建队伍方面,基层党务干部队伍极不稳定,村干部待遇低、任务重、责任大,只能“吃老婆的饭,干共产党的活”,造成村干部不愿干事、不想干事,大多数经济能人、致富能手都不愿去当村干部。激励保障措施不健全,部分干部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能应付检查就行”,“干得多、吃亏多”,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在新的目标取向中,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巩固我们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一)要强化服务理念。要树立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服务保障作用,从就党建抓党建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要确立服务群众的意识。牢固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时刻把群众安危、群众冷暖、群众要求挂在心上,和人民群众建立感情,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座右铭,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反映群众的疾苦,凝聚群众的力量,真正体现执政为民。
(二)要优化党的组织设置。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是党建工作的起点,也是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前提和基础。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以组织设置的调
整优化有效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要敢于突破传统模式,立足服务需求,适应产业发展建立党组织。要按照群众利益的新诉求和农村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建立特色党支部,坚持“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活动便利”的原则,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建立涵盖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产业链党组织,把党员的教育管理、作用发挥和市场营销、技术培训、产销服务等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三)要加强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政策执行能力强、推动发展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的高素质的服务型基层党员干部队伍。要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利用村组织换届的契机,全面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同时,要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服务发展的能力。还要加强基层后备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大学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进入基层党组织,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才队伍库,积极鼓励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逐步优化党员结构,夯实基层党组织人才基础。
(四)要拓展服务功能。要突出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这一核心职能,积极整合基层党建资源,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强化服务功能。要创新服务内容,在继续做好走访慰问、扶弱助残济困、排忧解难、办具体实事好事等一般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向提供产业发展服务、法律法规政策咨询解答服务、生产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健康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等延伸,使服务的内容服从于基层和群众的合理需求。要完善服务体系,努力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在农村、社区、医院、学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员服务站、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等,进一步拓宽解民情、体察民意、服务群众的渠道。要丰富服务载体。广泛开展
“农家党员爱心社”、“爱心小分队”、“党内关怀资金”和结对帮扶送温暖等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五)要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要落实乡、村干部的相关待遇,激发乡、村两级党组织活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落实经济待遇,建立乡镇干部经济待遇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提高工资待遇,缩小与市县同等级别的差距。要提高政治待遇,给乡镇干部在政治上“出头”搭建平台。建立健全干部交流畅通机制,使乡镇干部在政治上有奔头。要落实精神奖励,加大对优秀基层干部的评比和表彰力度,营造“你追我赶、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对于表现优秀的乡镇干部,要不遗余力的宣传,进行表彰激励。通过此举激励其他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要建立干部关爱机制。要建立完善困难干部台账,经常深入困难干部家中,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放下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带领人民群众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中。
农村组织工作要点
农村组织工作要点
一、加强学习、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
每个党支部至少过一次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组织生活。
二是广泛开展“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教育和“学习党章、遵守党章”教育活动以及“入党为什么、为党干什么”大讨论。
三是按照《关于下达市20__年干部调训计划的通知》要求,做好干部培训工作。
四是继续落实农村“一村一大”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综合素质。
四是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深入一线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真正做到“十最十不”,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二、夯实基层,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年”活动
一是抓好基层党支部建设。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总揽,加强基层组织能力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群众工作服务平台,切实提升基层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行各项工作由“村为主”向“组为主”延伸。继续推行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加强村、社区和机关党组织建设,深化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继续推进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结对共建的双方党组织签订好《结对共建承诺书》,明确年度共建计划。
二是加强党员管理与服务。扩大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党员发展“8090”工程,即重点建立“80后”、“90后”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台账,并报送市委组织部组织参加学习培训,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优化队伍结构。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实事求是地处置不合格党员。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服务,落实党员党性定期分析^p、民主评议等制度,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完善党内关怀和帮扶机制,探索建立“党员政治生日”活动机制,强化党员意识。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建立大学生村官学习培训和岗位实践长效机制。加大对基层党员的教育力度,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制定年度党员经常性教育计划,并把党员学习日制度落到实处。加大党内关怀帮困力度,做好老党员、困难党员走访慰问工作,进一步做好老村干部干龄补贴发放工作,竭力提高服务水平。做好全乡新一轮党员公开承诺工作,继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
三是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党员议事会制度,积极推行党员旁听党委会议做法,发挥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基层重大事项的决策之前,多方听取党员代表的意见建议,做到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各项工作,提高基层党内民主化程度。完善农村民主决策机制,深化村级办事承诺制,落实“三重一大”、“四议两公开”等工作法,规范民主议事决策程序,构建基层党员民主参与党内事务和重要村居事务的有效平台。探索“党员代表中心户”制,促进党员代表履职常态化。
三、提升队伍,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环境整治年的总体要求,切实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明公正的法制环境、平安和谐的治安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刻不容缓。优化发展环境,第一要务就是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完善党员干部队伍考评机制,同时培养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
一是与作风大整顿工作相结合,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省“八项禁令”,从保持党的纯洁性高度来抓作风建设。
二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结合年度考核,做好领导班子、机关和事业干部的述职和民主测评工作,增强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是加快年青干部的培养选拔,拓宽选人用人视野,进一步打通优秀人才成长通道。组建村正职后备干部队伍,探索培养教育方法,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下届村换届作好人事准备。
三是创新工作思路,全面推动全乡各项工作开展。组织工作不能一叶障目,而需推动全局。一要做到充分开发人才资,继续加大“一户一产业工人”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发力度,不断壮大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二要做到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能定位清晰,目标实际。三要做到发挥创新力,形成组织工作创新项目,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四、树立形象,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一是组工干部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做好示范表率,做到带头学习理论知识,带头深入基层、带头改进作风。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坚持做到公道正派,积极推动干部进步。
二是落实组织工作信息报送、党员管理、网评、人事档案管理等各项日常工作,进一步提高组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三是不断向市委组织部学习,提高组织工作水平。
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内容
中央一号文件公开发布,明确了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下一步,我们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为目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以提升粮食单产为重点,打造沿黄“齐鲁粮仓”。今年,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并把提高单产作为主攻方向。我们将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集成运用整套增产技术模式,创建“大面积提升单产”示范推广田,支持“吨半粮”产能建设,挖掘盐碱地潜力,探索黄淮海地区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新路子。
二、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统筹陆海优势,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种植业方面,加快特色、专用新品种开发,加快蔬菜大棚迭代和果园升级改造,蔬菜总产量稳定在8800万吨。畜牧业方面,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开展机械化、智慧化改造,肉蛋奶总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渔业方面,持续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深挖大水面生态渔业潜力,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今年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5处,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在850万吨。加工业方面,深入推动农产品精
深加工,大力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梯次打造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
三、抓好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以实施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巩固提升我省小麦、玉米、奶牛等领域的育种优势,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同时,在种业创新、科技研发推广、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机装备提升上持续发力,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四、协同推进“一村两区、一面四线”,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牢牢把握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这个工作方法,坚持全区域全要素推进乡村振兴,按照一个村一个村抓、一个片一个片推的思路,推动全省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在总体安排上,坚持“三个层次”同步推进: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切身利益问题;二是因地制宜发展好乡村富民产业,让群众有钱花、能致富;三是乡村治理、乡风文明问题,让基层党组织更坚强有力,这是精神层面的,更需要春风化雨、久久为功。在实施路径上,重点抓好“一村两区、一面四线”建设:“一村”,即和美乡村,今年将建设省级和美乡村2000个;“两区”,即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今年将建设省级“两区”各30个以上;“一面”,即在全省面上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
设施网建设、乡村公共服务提升等;“四线”,即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打造乡村振兴展示带。
村干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一)牢固树立一个观念,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做好农村工作的根本,其核心内容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要坚持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能否树立群众观点,能否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不仅是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问题,而且是政治立场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应该成为领导干部的座右铭。二要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执政为民,必须倾听民意,反映民愿,集中民智,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要坚持群众标准。凡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情要全力以赴地做好,凡是无益于人民群众的事情坚决不做,凡是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要严肃查处。要把广大群众是否受益作为决策和工作的重要依据,努力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二)坚持强化五种意识。一要强化党性意识。党员干部要增强党性,非党干部也要增强党的意识、党的观念,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时时处处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为重,自觉做到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监督,在群众面前站得直、坐得端、行得正。二要强化全局意识。群众工作就像一盘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做好各项事业时,必须把全局利益、群众利益放在优先位置考虑,这不仅是职责与义务,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三要强化责任意识。事业心、责任心无论对党性,还是对老百姓负责的角度,都是第一位的,能不能干好工作取决于有没有责任心。有责任心就是要求我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干好事,这是确立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最大基点。四要强化创新意识。面对各项工作,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要学会用新眼光看待新情况,用新观念思考新问题,用新办法解决新矛盾,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可行措施,创造性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面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没有创新意识去探索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就等于瞎子过河。五要强化法制意识。当前,农村政策法规等信息透明度较高,群众民主法制意识逐步增强,所以村"两委"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法制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村,把坚持党的领导、民主管理和依法办事统一起来。否则,就会给工作造成被动,引发矛盾,留下隐患,影响稳定。
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
(一)正确处理好五种关系。一要正确处理对党委政府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的关系。要把对党委政府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既要坚持对党委政府负责,维护党委政府的权威,执行党委政府的决议,不搞强迫命令,要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群众说服教育,把党委政府的决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又要坚持对群众负责,始终把广大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虚心向群众请教,善于集中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同时对群众中不正确、不负责任的意见不迁就、不妥协,教育引导群众把意愿统一到党委政府的工作意图上来。二要正确处理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关系。农村党总支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全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党总支与村委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委会要自觉接受党总支的领导,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应有的职能,履行自己职责,做好自己担负的工作。党总支要支持村委会工作,不能包办代替,“两委”班子要讲合心、讲真心、讲诚心。三要正确处理村民自治与依法办事的关系。村民自治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农村干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一方面做事要合民心、顺民意。另一方面,村民自治也不是任何事情都由村民说了算,自治要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发挥村民自主权力,尊重群众意见。同时,要深入分析群众意见,对的要支持,不对的要教育引导。四要正确处理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与坚持原则的关系。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求干部心中时刻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拳拳之心、赤子之情、公仆之
责、倾身之力,满腔热情地解决群众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尊重群众创造、集中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但是不能因为强调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而不坚持原则对那些损害他人利益,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不去纠正,不去制止,放任自流。五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处理遗留问题上,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实事求是,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原则处理好。同时,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搞好本村的经济和村政建设。遇事要冷静,不要头脑发热,激化矛盾,做事情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要冷静地思考,用发展的眼光、成熟的思想来解决。
(二)着力提高五种能力。一要着力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村“两委”干部要学好政策、掌握政策、宣传政策,特别是加强对农业农村有关政策的宣传,让群众了解明白,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并严格按政策办事。二要着力提高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必须抓住加快发展要务不放松,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资源,善于抢抓机遇,用新思路新办法来加快发展。三要着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一心为民、爱民亲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做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同时,要充分发挥在农村建设中的带头作用,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需要、最现实的事入手,不断提升服务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搞好服务。四要着力提高依法办事、化解矛盾的能力。作为村干部,心里时时装着一杆秤,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公正处理,并把所有的事务、所有的决策都公开,让群众知道、让群众参与,坚决杜绝搞形式主义。要摒弃“人情大于王法”的做法,不袒护违法行为,更不包庇坏人,不做徇私枉法的事。要依靠法律和制度做好群众的管理工作,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使村里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要尽最大努力让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特别要做好困难家庭、特困家庭、五保户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五要着力提高带好队伍、团结进取的能力。团结出感情,团结出战斗力。必须树立团队意识,积极争取其他同志的支持配合,并坚持民主集中制,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工作合力。要树立良好的威信,必须强化道德修养,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多干些让群众高兴、满意的实事,多出一些让群众认可的实绩,以此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赖。要加强后备干部培养(这种意识在村级干部中普遍缺乏),把有政治头脑、有创业门路、有工作能力,懂科学技术、懂经营管理的农业科技带头人作为后备干部苗子来培养,成熟一个吸纳一个,及时给他们下任务、压担子、定责任,确保后备干部备而有用,有所作为。
当前,农业农村工作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适应当前农村工作形势,努力探索新时期做好农村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基层干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调查、收集到的一些资料,专门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仅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农村基层工作中出现的积极变化
近几年来,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工作确实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可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农民种田积极性得到高涨。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三农”的不断投入和重视,农民负担逐年减轻。据调查,2002年我镇土地抛荒面积曾一度达到1906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12.2%,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负担较重,种田比较效益较低,导致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当前随着农民负担的逐步减轻
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撂田荒变成种田热。
2、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连续出台,广大农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不仅农业税得到取消,而且还发放了粮种补贴和种粮等补贴资金。同时,取消农业税,对衍生在其上的各种乱收费进行“釜底抽薪”,农民拍手称快。从“取”到“予”,从向农民“催粮、催款”到“补贴、鼓励”农民种田,农民从党的惠农政策中感受到极大温暖。现在农村人人都说党的政策好,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3、工作重心发生转移,工作职能出现可喜变化。针对农村改革后的新形势,本镇不等不靠,大胆创新,在政府转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近年来,本镇的工作重心由过去以征收农业税为主转移到以抓发展、搞服务为主上,自觉地把抓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全镇的第一要务,努力构筑和谐农村。
二、当前农村基层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积极变化的同时,我们也从调研中了解到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乡镇财政收支有所好转,但保运转保发展的压力依然存在。随着上级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机构改革后减支效应的显现,目前乡镇财政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但由于多数工业税源很少,仅靠上级转移支付来过日子是
非常艰难的。加之乡村两级债务难化解,感到压力很大,乡村两级正常运转面临一定的困难。
2、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出现“梗阻”。税费改革前,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费用可以列支。税改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除各级政府的支持、扶持外,更多的是通过"一事一议"的渠道来解决。由于农民对公益事业的认知程度不一,加上集体意识淡薄,往往很难达成共识,造成投入严重不足,许多公益设施老化陈旧却无人无钱整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明显改善。
3、村级债务得到较好控制,但化债仍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最大难题。由于对村级财务进行了严格管理,使村级债务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乡村两级债务仍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
4、当前农村发展很快,但社会事务管理有弱化趋势。近几年,由于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农村的变化很大。但是,随着机构的改革,处于转型时期的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长效的机制,导致当前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有明显的弱化趋势。
5、农村工作格局出现积极变化,但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亟待转变。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
入推进,广大乡村干部看到农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拐点已经出现,他们普遍感到农村工作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广大基层干部从繁重的“催粮要款”任务中解脱出来,他们所扮演的越俎代庖的角色最终成为历史,对此他们由衷高兴。但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村组干部待遇还偏低,存在心中的落差。加之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领导职数减少,部分中层干部感觉提拔无望,难免产生悲观思想。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许多乡村干部存在茫然失措、畏难压头的思想,对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心中没有底。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分析当前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认为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
1、干部因素:
基层干部是落实党在农村政策的关键性因素,政策落实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地位。然而由于干部政策水平、行政态度、工作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是农村干部素质不高。农村干部长期处在基层一线,主要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处理日常繁琐事务,缺乏学习提高,认识水平有限,理解政策不深,有时执行政策走样,工作中容易滋生一些矛盾。二是农村干部认识观念还没有转变。多年来,一些干部认为自己的本
职工作就是“催粮要款,结扎放环”,导致农村干部服务意识淡漠,甚至与民争利。三是农村干部精神状态不佳。一些农村干部说我们工作软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完不成,领导不满意;如果工作硬了,说是方法不当,作风粗暴,常常是上级批评群众骂,认为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这些因素掺杂到干部的工作中去,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
2、群众因素:
一是部分农民的思想认知水平较低。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思想和小农经济意识在农民心中没有彻底消除,部分农民一方面生产积极性高涨,求富致富心切,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松懈涣散、自私狭隘的思想。一些人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对乡村两级干部管理漠然置之。二是农民对过去与干部产生的怨结“心有余悸”。多年来,乡村干部向农民索取的多、给予的少,摊派的多、服务的少,农民产生抱怨情绪。这种残留思想使农民对当前的基层干部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往往产生抵触情绪。三是农民群体出现多样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原来的农民群体实际上已经分化成普通农民、农民工、基层干部、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若干阶层,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情感、声望和社会、经济地位千差万别,价值取向各有不同。复杂的工作对象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农村工作局面。四是农民的自主意识和决策能力增强。广大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判断思维能力增强,特别是新一代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他们不再盲目地相信干部,农民的“不安分”心态增加了农村工作的难度。
三、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的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当前农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基层组织、基层干部都要针对农村工作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尽快转变职能,转变角色,在思想观念、工作重点、方式方法等方面一定要加大创新力度。
1、尽快转变思想观念。我们乡村干部应充分认识到,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取消农业税是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现阶段,我们必须调整工作思路,把工作重心转变到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上来。我们这次调查时,群众要求最多的是基层干部要搞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因此我们乡村干部必须把为群众服务当作天职,从当前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上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动足脑子,想尽办法,做好文章,在
积极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建农村公益事业上有新的作为。
2、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抓住有利时机,着力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型,由以完成经济任务为主转移到加快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两大主题上来。一是重点培植本级骨干财源。从吃“农业饭”、吃“补贴饭”中走出来,建立乡镇自主型和自给型财政,逐步走出财政困境,提高工作的保障能力。要跳出单纯靠农业求发展的圈子,拓宽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把财源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二、三产业上来,积极构建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多元化财源体系。二是履行好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基础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要包装整合小城镇建设资源,提升小城镇建设功能。三是履行好引导生产发展的职能。要勇当"掌舵人"、"导航者",引导村组干部及时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尤其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广泛传播科技知识,有针对性地举办农民培训班,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带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致富能力。四是履行好管理公共事业的职能。乡镇政府不仅要担负一方经济发展的重任,而且还要担负地方事业发展重要职责,负有对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福
利、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的服务管理职能。五是履行好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群众信访工作,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3、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是管理方式从"直接型"向"间接型"转变。在传统体制下,乡镇政府管理方式大多是属于直接管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型,要转变到通过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上来,对那些可以由市场、企业和民间办好的事情,政府部门则坚决"退位",不再具体包办事务性活动。二是工作方式由简单的行政命令向用市场办法引导、服务、示范转变。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学会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开展工作,通过抓龙头、抓中介、抓大户来引导、服务、示范,发展农业,活跃农村,致富农民。三是日常管理由"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从根本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农村,必须进一步理顺乡镇与村组的关系,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变"为民作主"为"让民作主"。不论大事小事,只要属于村民自治范畴,乡镇都要"指导、支持、帮助"群众通过规范的方式和程序,民主决策,自主办理,更多地运用法律、经济和教育管理的手段,在尊重村民自主权和村委会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实
现对村组的有效管理。
4、切实加大对乡村的扶持力度。当前,乡镇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在乡镇自身努力的同时,上级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对乡村的扶持力度。一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在现有财政体制基础上逐步进行调整,进一步加大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解决当前乡镇的财政困难。二是化解乡村债务。在锁定债务、分清债务性质的基础上,上级组织应出台具体的相关政策,逐步化解乡村两级债务。三是加大倾斜力度。上级部门要在资金、项目上加强对乡村的倾斜和扶持力度,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多为农村加快发展做一些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四是转变管理方式。适应当前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工作考核机制,在管理上适合农村的实际,使工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
5、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提高乡村干部素质是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和前提,要把它作为当前干部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提高思想素质。结合各级正在开展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广大乡村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作风正、经济清、办事公,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是提高政策水平。引导乡村干部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宣传落实过程中不走样,同时又能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增强开拓意识。当前农村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要引导广大干部抓住机遇,带领群众干一番事业。如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终日碌碌无为,无所事事,自然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四是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农村工作非常具体。乡村干部要学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只有思想工作做细了,道理讲明了,政策法规宣传到位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的思想沟通了,农村工作才能如鱼得水,一帆风顺。
我是一名工作在最基层的乡镇干部,我认为乡镇干部的工作就是建设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新时期如何做好农村工作,我认为应把握如下三个要点:
一、正确处理好干群关系,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要实践这一宗旨,首先要确立好农民是农村工作的主体这一基本概念;也就是说,乡镇干部的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农民来开展,来服务的,只有这样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得到贯彻和执行;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为民服务制度,从制度上监督、约束干部履行职责,这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基本条件,好的制度才能产生好的干部,好的制度才能有好的工作效率;再次是要发展经济,领民致富,这是乡镇干部的工作目标和方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是当今农民最大的愿望和需要。也是现阶段党在农村的根本任务,是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我们乡镇干部,既要懂政策,又要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既要懂传统型生产模式,又要懂得将最新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相结合;既要懂生产,又要懂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群众早日奔小康。
二、努力加强体制创新,提高农村科学和民主管理水平。
体制创新的目的是如何促使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干部有效工作。乡镇部门普遍面临事多、责重、权小、利微的机制矛盾,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是导致乡镇工作效能不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体制因素。科学和民主管理是促进党群干群关系改善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第一、要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将干部的职权和职责统一起来,定人、定岗、定责;第二、要建立健全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处理政务;第三、要严格考核与奖惩制度,确实做到从“德、能、绩、效、廉”五个方面严格考核和推荐干部,对考核不合格,群众不满意的干部,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批评或处分;第四、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第五、要充分发挥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切实履行好人大的监督职能,督促政府各职能部门依法行政、高效行政;第六、要加强信访、接访制度建设,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并及时给予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复。
三、拓展工作思路,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社会氛围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经济利益的磨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拓展工作思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密切干群关系,促进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一是体察民情民意,掌握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动权。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对于本乡、本村的社会情况、民情民意、现实矛盾以及可能出现的潜在矛盾,要做到了然于胸,取得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的主动权。每个干部下村组要作好“工作日志”,及时掌握了群众的思想脉搏,对群众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做到了胸中有数,并能从中注意发展动态,做到“日晕知风,础润知雨”,及时排查和发现矛盾苗头,见微知着,防微杜渐。另一方面加强了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沟通了干群感情,融洽了干群关系,一旦发生矛盾,干部也容易协调处理,解决问题才会游刃有余。二是寻求新的办法,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首先,要吸引群众的注意力,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上来。其次,要认真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农村矛盾尤其是干群矛盾,往往是群众的要求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解决而造成的。因此,对于群众的要求,要区别不同情况给予认真对待。对于群众的合理要求,凡属应该解决的,及时妥善解决;对于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不合理的要求,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做好重点人的转化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对已经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则落实责任制,研究对策,采取积极措施限期解决,防止小事拖大,矛盾激化。第三,重视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如:计划生育工作难做、社会治安难维护等诸多社会矛盾,是影响干群关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热点问题。第四,在依法治村上下功夫。定期举办法制学习班,学习常用的法律法规,普遍提高了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了农民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并充分利用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村民在群众中的威望,发挥他们对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山林田土纠纷等民事纠纷的调解作用,把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尽量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第五,要加
强科学文化的普及。农村各类矛盾的产生,往往是与人们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思想政治素质较低等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一要重视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现代素质。开办农民夜校、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农业技术广播、企业农民工学校,形式多样地向农民进行科技的普及和推广;二要建设农村文化阵地,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建立文化站、广播站、电影队(院)、图书馆,业余文艺宣传队等,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多了,群众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了,社会问题和矛盾自然就少了。第六、是要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准。创建文明村、文明户、评选“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科技示范户”、“小康示范户”等活动,并将其经常化、制度化。使农民的荣辱观念和道德观念有正确的导向,形成了遵纪守法光荣、劳动致富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各项工作都需要乡镇干部去落实,只要我们每个干部都能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扑下身子,扎实工作,就一定能把农村各项工作做好。
在今年七月一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回顾总结90年取得的经验教训时,胡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这段话既深入强调做好当前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深刻说明密切联系群众依然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根本之所在。
根据这几年在基层做群众工作的实践体会,我觉得要真正做好群众工作,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就要做到坚持一个核心、培养两种能力、把握三个原则、提高四种认识、做好五项工作。
一、坚持一个核心就是坚持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
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群众是历史巨轮前进的推动力,群众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元素。从古到今,是普普通通的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繁衍了社会。原始社会人人平等,自从出现了阶级就出现了差别,就出现了剥削,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治统治,都没有实现人人平等。自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才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了人人平等,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所有公职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大家应该清醒认识到,是普通的人民群众为我们提供了管理服务的机会,为我们创造了工作岗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我们不应该轻视他们,懈怠他们,而是要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始终坚持贴近民心,了解民忧,改善民生,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一心一意谋取农村发展;始终坚持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恩人,满怀深情,心存感激,从内心深处去爱他们,帮助他们,奉献他们,这样才能真正做好群众工作。
二、培养两种能力就是培养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既是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表,也是党的基层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和贯彻者,我们每天接触的都是最基层最普通的党员群众,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直接关系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我们思想素养和政策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党的农村政策的贯彻执行,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而要提高我们的思想素养和政策水平,就要培养两种能力:一是培养学习能力。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学校的学习是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基本常识的学习,是别无选择被动式的学习。而成人的学习,是一种有选择的学习,是一种实用性的学习,没有强迫,没有监督,完全靠自愿和自觉,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修养。人与人先天本没有多大差别,而是后天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使人与人有了很大差别。只要培养兴趣,选定目标,制定计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必有大的收获。二是培养沟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是基层干部必备的基本能力,沟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处理群众关系的好坏。沟通能力的培养,一靠提高胸怀境界,二靠学习实践积累,三靠掌握语言技巧,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多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大胆讲话,真诚交流;多做细致入微的群众工作,田间炕头,屈膝谈心。长期锻炼,沟通能力自然会提高。心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宽;能力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学习和沟通能力提高了,我们将有更宽广的人生舞台,才能更好地处理好和群众的关系。
三、把握三个原则就是要把握公平原则、发展原则、和谐原则
一是要坚持公平原则。温总理说公平正义比太阳都有光辉。公生明、廉生威,只有我们坚持了公平原则,群众就会尊重我们,服从我们,才能心顺气平,衷心拥护;如果我们丧失了公平的原则,群众就会背离我们,疏远我们,就会聚众闹事上访。而公平原则的获得要靠正确政策指导、要靠公务人员良好的素质、要靠长期实践的总结。二是要坚持发展原则。目前我国既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又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各种矛盾交织出现,给各级党和政府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又要通过发展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发展就没有前进动力,没有发展就会死水一滩,只有通过发展,才能推动经济、改善条件,扩大就业、化解矛盾,才能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三是要坚持和谐原则。现在国家提倡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而建设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多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多从群众身边小事出发,和群众多协商、多交流、多调解、多谈心,避免武断,拒绝暴力,防止简单执法和强迫命令,共同构建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
四是要提高四种认识。一是:要快不要拖。中国有十三亿人口,任何小事乘以十三亿都会是大事。所以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涉及群众利益的事一定要及时上手,靠前指挥,果断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化。尤其是群体性事件,它会传播、会发酵、会膨胀,像贵州瓮安事件一样,都是由于处理缓慢而酿成惨剧。所以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遇事快速处理,及时解决。二是要疏不要堵。民如火,扼之则自焚;民如水,疏之则自流。矛盾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人类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发展前进的。所以要给群众提供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要让群众通过合理的利益诉求,解决存在问题、排除感情纠结,而不要一味打压、控制。三是要明不要暗。处理和群众的关系,一定要把话说到明处,把事做到明处,千万不要心存一丝一毫的侥幸和私心,企图搞
私下交易,从群众身上捞不义之财,这样既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给自己带来不利,而且会败坏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一定要光明正大,公道正派,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四是要实不要虚。“为什么我眼里总饱念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只有真心实意的爱着群众,真心真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才能创建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如果虚与委蛇,口是心非,必然适得其反。
五是要做好五项工作。
一是要记好民情日记。民情日记是连接干部和群众的感情纽带,是搭建党和群众沟通的精神桥梁。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利用下乡和群众交流谈心的机会,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所盼所想记录好、反应好、解决好。通过这种形式,拉近干部群众之间距离,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二是办好议事听证会。在各村居建立村民议事听证大厅,对涉及群众利益的大事、难事,邀请村组干部、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相关人员进行民主议事,集体对大事难事做出决议。对议事以后还难以解决的问题,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听证,通过听证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全面剖析解决存在问题。三是抓好致富项目。基层干部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帮助有能力的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要利用自己的所学所识,帮助群众选择合适的致富项目,指导他们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四是包好困难群众。对那些家庭特别贫困、年龄较大、身体残疾或长年有疾病的这些特困人群,我们一定要做好帮扶工作。为他们办理最低生活保障,提供社会救助,确定适合的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责任,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共享党和政府的温暖。五是建好信访通道。要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下访、领导接访信访工作机制,畅通群众上访渠道,给群众创建一个表达合理诉求的信访通道。
总之,做好群众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做到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就一定能够做好。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凝聚全县人民力量,共同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根据中央、省、市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认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情况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群众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变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明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任务。
各乡镇、各部门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放到全县大局的高度去谋划,突出重点,抓好落实。
(一)充分发扬民主,密切联系群众。
1、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不直接分管“人事、项目、财务”、“末位表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不断规范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进行酝酿协商.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增进决策的透明度,使决策最大限度地反映不同群体的合理意愿。实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和纠错改正机制,坚
持谁决策谁负责,防止出现决策失误,特别是要防止出现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失误。
2、完善民主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和推广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和办法,加快推进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在基层党组织中推行党务公开,按规定应当公开的事项全部及时公开,自觉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在村级和社区深入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围绕群众广泛关注的重大事项,扩大公开信息量,拓宽公开形式。深化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强化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动态公开,把公开透明要求贯穿权力运行全过程。全面推进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项公开,重点抓好教育、医疗、社保、环保、安全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事项公开。完善村(居)务公开、校务公开、厂务公开等,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畅通联系群众渠道。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设立便民窗口、便民热线、群众信箱等,广泛听取群众的呼声和诉求。要坚持阅批群众来信,并组织专门力量做好群众反映问题的收集办理、督查反馈工作,做到有问必答、有应必果、有诺必践。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以及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开办“民生直达”、“民生热线”等栏目,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就群众关心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建立社情民意调查制度、社会舆情分析制度,及时准确掌握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大力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纳民意、聚民智。
4、坚持领导干部下基层制度。要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各级干部要坚持经常下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到农户、居民家中,特别是困难群众中,问冷暖、问疾苦,问需、问计、问政。县乡(镇)及各部门领导干部每月下基层不能少于10天。认真落实蹲点调研制度,县、乡科级领导干部要根据工作实际,建立不同类型的基层联系点,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带头到条件最艰苦、矛盾最突出、社情最复杂的地方调查研究,重点选择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协调有关方面集中加以解决。对各种涉众性问题,领导干部一定要亲自到一线,面对面地做工作,及时妥善处理。深入基层和联系点的工作情况要记入“民情日记”,每年要写出1—2篇有份量的调查报告。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轻车简从,不搞层层陪同。
(二)注重改善民生,积极为群众谋利益。
1、稳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县乡党委、政府及县直各部门要把发展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以实施“一城、五区、八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富民强县发展战略。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文化、医疗、住房、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解决好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着力打造民生财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民生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每年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及民生工程公示承诺机制。每年年初,县乡两级、县直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要将所确定的办实事内容、责任单位、责任领导等有关内容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公示,公开承诺,年底公布兑现结果。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
2、强化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社会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合作医疗覆盖范围,逐步提高城乡医疗水平。不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分类救助、专项救助等制度,大力推动福利、优抚、慈善事业发展,保障全县困难居民基本生活。强化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政策扶持,完善
面向失地居民、下岗失业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
。纵深推进新民居建设,改善县城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努力使中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
3、广泛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各乡镇、各部门特别是直接服务群众的单位,要从群众需要出发,不断强化完善服务措施,拓宽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方式,更好地方便群众。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推行“一站式”服务、电子政务、网上审批、超时默许等制度,提高行政效能。推广村(居)民事务代理制、城乡助困“一卡通”、“网上事务所”等做法,为群众提供最直接、最便利、最有效的服务。要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广泛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送服务活动。
4、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做到公正文明执法。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报、不作为乱作为等不正之风。切实维护企业职工、青少年、妇女儿童、农民工及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发挥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开展执法质量民主评查活动,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界群众代表和新闻媒体对执法机关执法质量进行检查评议。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每年对直接面对群众的行政司法机关、事业单位进行民主评议或群众满意度测评,根据群众意见改进工作。
(三)从源头抓起,积极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1、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重大事情决策时,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按照“绿、黄、红”三个等级做出评定,根据三个等级标准,调整、完善决策。凡未经风俭评估或评估不过关的重大事项,一律不予提交决策研究,更不得擅自实施。对应评未评
或评估措施实施不力、走过场,导致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严肃追究责任。
2、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完善职责明确、措施到位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各乡镇、各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的排查活动,每月汇总上报排查结果。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切实做好村组、社区楼院、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矛盾纠纷排查,不留死角死面。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分工,对排查工作亲自部署,定期召开联调会议,协调解决复杂矛盾纠纷。加强群体性事件源头预防,完善应急预案,事件发生时相关地方和单位负责同志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指挥,根据事件发展果断迅速平息事态,并及时上报情况。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在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普遍建立行政调解室,在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建立人民调解员制度,设立警务室,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的群众化、社会化和专业化。
3、落实党政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制度。坚持领导公开接访制度,县党政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各安排1次公开接访,每个工作日至少轮流安排一名县级领导公开接访。乡镇、县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安排2次公开接访,每个工作日都应安排一名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公开接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筛选重要信访事项约访下访。县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各安排一次约访下访,其他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每2个月至少各安排一次约访下访。乡镇、县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各安排1次约访下访。县政法委书记带领“四长”定期深入乡镇,现场解决问题,每个季度至少一次。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每两个月到一个问题比较多,牵扯县直部门比较多,问题难解决的乡镇现场解决问题。各乡镇对本区域内的重
点问题要集中精力,深入研究,乡镇政法委书记要到问题比较多的村现场了解情况、当场解决问题。
4、落实领导干部信访包点包案机制。实行信访包点制度,领导干部包信访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实行包案制度,领导干部包问题复杂、解决难度大的信访事项,确保实现“案结事了”。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年都要包1--2个难点,协调解决几起信访难案。
5、落实信访突出问题综合协调机制。对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劳动保障、涉法涉诉等问题,组织专门力量,认真分析成因,逐项研究和完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对跨地区的信访问题,由上级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对跨部门的信访问题,由本级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对人事分离的信访问题,明确牵头单位,相关单位配合解决;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由政法委组织协调,督促有关政法机关解决。对一些复杂疑难信访事项,采取召开听证会、案件评查、困难帮扶等措施予以化解。
6、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范科技化、信息化建设,建立起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加强对流动人口、社会闲散青少年、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形成教育、就业、管理、维权、服务“五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一中心、一站、一员、一长、一网”为主干的“五个一”组织网络格局作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群众安全感。
7、注重从制度和政策方面解决好社会矛盾问题。要注重改善民生、保护群众合法权益,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矛盾由事后调处向源头预防、由因时治标向着力治本转变。针对村
级“三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各乡镇要认真落实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制,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管,对资源的分配、管理、使用,对资产的处置以及处置后资金的分配,要建立起严格的监管制度,今年三月底前,要落实到位的。在乡镇和县直行政执法部门中开展“依法行政零败诉”活动,无论从法律、法规的实体把握上,还是在执法程序上,都要严格规范,认真解决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不规范、执法不严格、执法不到位,甚至违法行政问题。县政府法制办牵头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四)搭建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1、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不断规范各入驻单位的管理,做到应进必进、优化流程、充分授权、公开透明、便民高效,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覆盖。将社会服务事项一并入驻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服务。加快推进网上审批服务,逐步实现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和联合审批,充分利用电子监察,对网上审批和服务事项全程监控。各乡镇(街道)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实行大厅式管理,全面实行村民事务代办制,对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需审批的事项“一站式”办理,服务大厅不能直接办理的,由大厅人员到县行政服务中心或相关部门代办或领办,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服务体系。
2、加强联合接访服务中心建设。继续完善联合接访服务中心(包括涉法涉诉联合接访服务中心)。县联合接访中心与信访局合署办公,主任由县级领导兼任,中心设涉法涉诉、农业农村等6个专业接待室,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程序、统一考核、统一奖惩,建立“统一登记、分类接谈、现场答疑、立案调处、交办督办、综合协调、法律援助、回复回访”的运行机制,真正成为群众信访的“终点站”。积极开展“网上信访”,推广信访代理制,方便群众投
诉。各乡镇要按照要求建立综治维稳工作中心,代办群众诉求,解决各种矛盾纠纷。
3、建立群众工作部(站、室)。成立群众工作部,与信访局合署办公,具体负责群众接待、咨询和问题处理工作,定期进行群众工作满意度调查、统计、分析以及群众意见征集工作,对各乡镇、县直各部门的群众工作进展情况、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等进行督导,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行专项督办,采取督促整顿、情况通报、公开曝光等方式,促进工作落实。在乡镇(街道)普遍设立群众工作站,整合纪检、监察、司法、民政、计生、国土、信访等力量,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和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开展工作,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解决信访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在行政村和社区居委会设立群众工作室,由村(居)委会干部和县直、乡镇(社区)驻点干部入驻工作。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群众提供代办服务。在企事业单位,依托工会组织设立群众工作室,配备群众工作员,没有工会组织的设立群众工作员,协助企业负责人做好群众工作,处理职工反映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报送信息。
实行机关干部派驻群众工作站(室)工作制度。选派县直机关干部定期到群众工作站(室),直接开展群众工作,帮助基层解难题、保稳定、促发展。
三、强化举措,确保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1、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成立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同级党委副书记担任,领导小组要统筹协调、组织指导、安排部署群众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开
展群众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切实做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积极支持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和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志愿者服务组织等共同做好群众工作,形成强大合力。
2、落实责任机制。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群众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将群众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巡查的重要内容,其结果与领导班子评价和干部奖惩任用挂钩。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因群众工作不力、信访稳定矛盾突出被列入重点管理对象的乡镇和部门不能参加当年评优和奖励,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相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3、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选好配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大后进村治理整顿力度,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后进村制度,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倒排整治,限期改变面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建设,切实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推行干群恳谈例会、民主议政等制度,发挥群众在村、社区管理中的作用。
4、切实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增强主流思想价值观对群众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引导社会热点,解答群众疑惑、稳定社会心理,疏导群众情绪,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和遵纪守法水平。教育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依法维护合法权益。重视发挥
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用群众身边的事和身边的人影响教育群众,增强群众工作亲和力、感染力。大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文化惠民活动,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深入研究新兴媒体的特点和规律,加强虚拟社会管理,建立网络监控指挥系统、网络舆情研判机制和网络舆情应急机制,提高网络舆情发现和预警能力。
5、提高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各级干部要注重在群众工作中锻炼自己,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中提高本领,在实践中打牢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坚持把党的群众工作理论作为县乡党校和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要有计划地通过挂职锻炼、干部交流、短期任职等形式,组织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到农村、社区或信访部门进行锻炼,组织机关干部到基层做群众工作。要善于在群众工作中培养、发现、选拔干部,对群众工作实绩突出的要提拔重用。
6、加大投入力度。各乡镇、各部门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群众工作上来,按照上级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落实意见,下大力抓好落实。对于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涉及的人员要优先配齐配强,要有具体的办公场所、办公经费、工作制度和交通工具等,从各方面优先安排、保障做好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
.
作为一名农村干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组织实施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中共1号文件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作为党的主要任务,贯彻到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必须在“八个懂”和“八个增强”上下功夫,才能更好的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工作。
一、懂得农村政策,增强服务水平的能力
村干部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我认为必须吃透有关文件精神。如果没有吃透文件精神,掌握政策精髓,你要用政策去凝聚人心,教育村民同党保持一致;去号召村民跟党走,向先进看齐;去组织村民搞生产发展,走致富之路;去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满意;那就是一句空话。如何去消化农村政策?首先,态度一定要端正。文件出台后必须认真学,开会认
真听,认真记,直到弄懂为止,然后结合实际多观察、多思考,使其政策扎根在脑子里,其次,在比较中理解政策。要弄清现在的文件精神与过去的文件精神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共同点?重点主要是什么?这样来理解,政策在脑子里就越来越清晰,工作起来就能目标明确。三是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别人的先进经验,唯我所用,千万不能拒之门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为村级干部只有懂得农村政策,服务农村才有资本,否则上面怎么说,你就怎么说,甚至不知怎么说,那是做不好农村工作的。
二、懂得农民语言,增强交流思想的能力
有人认为,村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同村民打交道,“谈笑无鸿儒,往来多白丁”,不需要多少知识,多少技巧,殊不知,持这种想法的农村工作是危险的,工作难以开展。上级组织安排你做农村工作,将一方水土交给你,就是用你的知识文化水平,去影响周围的群众,去教育村民,去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把理论的东西变成实践的东西,把实践的东西上升为理论的东西。坚持学中思,思中学,把深奥的道理变成浅显易懂的农村话语。这样同村民交流才达到思想上贴近,感情上沟通,做起工作来就有成效。比如有几次上级领导到村组来调研时,领导干部大谈上级政策、精神、好处等等,在座村民沉默不语。当领导转题采用拉家常的方式轻松交流时,一下子抓住人心,缩短双方感情和心理上的距离,村民们讲了许多掏心窝的话,特别讲了改革开放农民致富,农村发展的新鲜事,为调研农村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所以学好农民语言,增强交流能力,就能了解真实情况。
三、懂得服务群众,增强辅导和指导的能力
“发展是硬道理”。200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和完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切实改进政府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作为村级干部既要把带领群众谋求发展增加收入作为第一要务,同时应充分尊重群众的经营自主权,增强辅导和指导的能力如何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主动性、创造性、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群众在入世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减少失误,得到实惠,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在谋求发展中服务群众。首先,工作职能要变管理为服务。在增强服务本领上下功夫,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功夫,在传授农业适用新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增加村民收入上等方面下功夫,加大投入,引导群众自愿投入;在市场信息服务和产销衔接服务上下功夫,主推产业挂靠龙头企业,解除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运用普及,关键在村干部。村干部如何由外行变成内行,如何在培训村民,传授农业适用新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增加村民收入上,就要下功夫去学习相关技术知识,刻苦钻研,把复杂的东西变成简单的道理,快速地交给群众,使农业实用技术不断得到普及提高,村级经济不断发展。因为农村干部就要心想群众,有指导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干部只有懂得一技之长,才能避免用行政手段、行政命令去强迫村民搞生产、避免用违法违纪的办法去处罚村民推动农业生产、避免用集中突击的办法抓农业生产。才能用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去指导发展生产,说话才有力、村民听,干群关系才融洽,工作开展才顺利。
四、懂得服务承诺,增强提高办事效率的能力
要在群众中有威信,就要为群众服务,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言必信、行必果。公开承诺的事就要为。但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嘴上讲要全心全意为人服务,而自己却我行我素,承诺的事不认真履行,想办就办,不想办就推,上面责怪,假话欺骗,最后是害人害已,损害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现在的政府是服务型政府,作为农村党员干部更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服务村民的意识。如何在服务上下功夫?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会服务,服好务,可以使一个党支部的形象大增,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反之,就要受到社会议论,党的形象受损。党的干部特别是农村干部,窗口部门的干部,更要注意做好服务工作,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才能取信于民。
五、懂得依法行政,增强教育示范的能力
依法行政是世界潮流,也是一个党能长期执政的基础,中央曾多次三令五申通报在计划生育,农业税征取等问题上的涉农恶性案件,确实取得一定的震慑作用,但还是屡禁不止。如何防止侵害农民利益问题的出现,首先就要求干部自身依法行政,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工作;超越法律,侵害农民利益,就要受到严肃处理;二是搞好法律教育,干部必须做依法行政的榜样。只有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提高党组织领导班子驾驭工作的本领和能力,才能教育好群众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引导农民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懂得分清主次,增强统筹兼顾的能力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作为村两委班子领导就要懂得分清主次,合理分配任务,明确责任。现在的农村工作越来越细,考核指标越来越具体,人民的期望越来越高,各项任务越来越明确。作为基层,无论是村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要落实好这些指标任务,就必须要周密思考提前安排。主要抓什么?次要抓什么?派什么人去抓?这些都是主要领导应该考虑的事。如果考虑不周,安排不好,就会给整个工作带来被动,影响发展,影响稳定,影响诚信。要避免矛盾转化,把工作做好,主要是发挥班子的核心作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营造好干事的氛围。班子强不强,关键在是不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作为村级主要领导就要善于激发大家、鼓励大家、引导大家、鞭策大家做合作共事的模范。只有这样各项工作才能完成得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事才能实现。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唱独角戏,就很难做好工作。作为基层的主要领导,就要善于统筹协调,懂得弹好钢琴,各方面的工作才能有序推进。
七、懂得化解矛盾,增强身先士卒的能力
目前,农村的予盾,有些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有些是发展中造成的,有些是方法不当引发的。不管是什么矛盾?村干部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化解。矛盾出现了就要及时弄清产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背景一定要弄清楚,这样去做化解时心中就有数,就不会产生大的对立情绪。一是矛盾出现时引起重视,平时常讲要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什么是萌芽,就是刚出现时。萌芽状态时解起来,既轻松,又不会产生大的影响,现在有许多矛盾为什么会造成越级上访,致使市、镇二级层层签字,最后才逼着去解决,导致难度大,效果差,时间长,就是没有把矛盾及时消化。二是突发性矛盾出现时,村主要领导要身先士率。亲自到场,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临时调整处置措施,避免矛盾恶化和扩大。三是对发展中产生的因土地、拆迁造成的个体上访也应引起高度重视,时间越长村民就越反感,就要越级上访。农村矛盾无论是小矛盾,还是大矛盾,只要领导身先士卒,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八、懂得明辨是非,增强鉴别是非的能力
现在农村工作纷繁复杂,村干部只有增强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本领和能力,工作思路才清晰,指导工作才有力。在农村,一是当上级出台了新的政策时,除吃透政策外,而且要结合本村实际来思考、来分析,再具体一点,就是结合本村的村民来思考分析。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时,才具有针对性、灵活性,有效避免就政策落实政策,群众听不懂现象出现。二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农村广大群众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要求民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村干部要尽快适应民主法制进程的要求,保护和利用好群众的民主热情。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对涉及到村集体财务收支、基建工程招投标、宅基地分配及土地征用补偿等问题上。就要在民主决策中集中民智,集思广益,减少失误,只讲民主不讲集中不行。三是村干部必须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教育群众。教育群众不是管住群众,而是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让群众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教育群众就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和法制观念;教育群众就是通过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机制把基层民主纳入法制化轨道,使群众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内履行民主权利,不致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农村有家族势力左右选举等不正常的现象,部分人暗中拉选票,如果不注意这方面的现象,要达到上级要求的选好领头雁,富了一大片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总之,基层干部只有学会解剖麻雀,掌握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本领,才能增强明辨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贯彻落实岳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岳发〔2011〕3号)精神,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大力促进社会和谐,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群众工作,开展“六个一”活动,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明确要求,确保工作推进效果
1、把握原则、要求和基本方法
基本原则。加强新时期群众工作,要突出以人为本,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准则;突出转变作风,把增进群众信任作为第一要求;突出因势利导,把确保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突出夯实基层,把发挥群众作用作为第一动力。坚持规范性原则,依法、依规、依政策做好群众工作;坚持协同性原则,党政齐抓共管,社会各界联动,广大群众参与;坚持创新性原则,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新机制、新方法;坚持开放性原则,拓宽联系群众渠道,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满足群众合理需求;坚持实效性原则,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基本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思想上尊重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要深入民众,紧贴民心。了解群众意愿,解决群众困难,做群众的贴心人。要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大力发扬民主,科学决策,改善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依靠民力,共建民享。共建民主、法制、和谐的社会,共享更加富裕、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
基本方法。注重与群众交朋友,积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注重一线工作,做到作用在一线发挥,矛盾在一线化解,问题在一线解决;注重民主管理,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充分发扬民主、倾听民声、尊重民意;注重示范引导,坚持以党员领导干部的言传身教带动群众,以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引导群众;注重加强基层基础,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
2、分步、按要求组织实施
①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2月22日至3月10日)
召开单位动员大会,传达学习群众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各单位要对照活动内容,逐条细化量化,责任到人。并于3月15日前将本单位实施方案(以书面形式,一式三份)报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暂设党政办,曾丽华负责),各单位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本单位工作开展。
②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3月11日至11月30日)
严格按照本《通知》要求,带着任务,带着感情,迅速深入联系村组、深入企业,着力解决基层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千方百计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和基层需要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要认真梳理,制定整改措施,作出公开承诺,限时整改到位。
③总结评估阶段(2011年12月)
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开展群众工作所取得的经验,并向办事处群众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报告活动开展情况。办事处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市活动开展情况的成效进行评估。
④建立长效机制阶段(2012年1月以后)
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总结,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开展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一切力量和有利因素形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合力,为桃矿的新崛起筑牢坚实的群众基础。
3、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工委成立加强新时期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由王雪明任组长,侯次平、何大浪、胡益富、赵沛智、周俊、曾丽华、王冬福、卢进新、李冶湘同志任副组长,梁新检、刘满星、母华、刘建平、曾超美、彭志雄、刘勇、刘成立、谢祝意、张婴、张勇、张凡容、杨迎归、夏志诚、李芳芳、梁云南等同志为成员。各站所、社区要成立群众工作站,各居委会要成立便民服务点,各居民小组要明确群众工作信息员,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网络。
二、开展六项活动,认真加强桃矿新时期群众工作
第一,开展一次学习大讨论活动。
1、开展“宣传培训活动”。在桃矿社区开展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专题讨论宣传,成立宣讲团并聘请市宣讲团领导来桃矿宣传巡回到社区讲课,帮助基层党员干部掌握了解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责任单位:党政办,责任领导:曾丽华,卢进新)。
2、召开专题会议。各居委会、站所、党小组等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迅速传达贯彻群众工作会议精神,并积极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办好专题宣传栏。工委将开展“群众工作大家谈”征文活动(责任单位:各居委会、站所)。
3、营造活动氛围。各单位要全方位、深层次开好会、搞好学习培训、做好宣传工作,及时总结并推介经验,树立一批群众工作先进典型,扩大工作影响,积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由卢进新牵头,党政办、各居委会、站所负责落实)
第二,开展一次民情大走访活动。
1、广泛开展“与群众交朋友,为基层搞服务”为主题的“访民情”活动。严格落实走访责任,建立健全“民情恳谈”、“民情日记”、“民主议政”、干部进社区、机关干部下访制度。党政领导每年下基层不少于90次,站所长不少于150次。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帮助居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曾丽华牵头,司法、派出、党政办负责落实)
2、深入开展全民文明素质教育。要结合访民情活动,开展以“遵纪守法讲‘四德’、爱国爱家爱桃矿”为主题的文明素质教育,提高群众文明素养。同时,大力宣传我市“十二五”发展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激发群众“知我桃矿变化、爱我桃矿家园”热情(卢进新牵头,党政办负责落实)。
3、开展“作风建设月”活动。3月份在办事处开展以“转变方式促发展,转变作风惠民生”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月活动(由何大浪负责)。
第三,开展一次困难大帮扶活动。
1、全面启动本年度扶贫帮困工作(由何大浪牵头,民政办负责)。
2、做好“双联”工作,联系帮扶困难职工260户(责任单位:工会,责任领导:侯次平)。
3、开展中小企业帮扶行动,促进矿区企业平稳较快发展。(责任单位:招商办、工业园,责任领导:赵沛智)
4、开展就业援助,举办“春风送温暖”招聘会等活动,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力争年内培训居民200人以上,新增转移劳动力800人以上(责任单位:劳动保障站)。
5、开展“阳光救助”等行动扶助困难群体,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提高五保户供养待遇,解决特困家庭临时救助(责任单位:民政办,责任领导:何大浪)。
第四,开展一次矛盾大排查、大化解活动。
1、排查矛盾纠纷。要组织“司法、派出、和谐协会成员”进社区、下基层,重点排查信访、学校周边安全等方面的矛盾隐患。落实社区义务巡逻制度,开展“我当一天志愿者”活动。扩大社会防控面,稳控重点地域和重点对象。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黑”等犯罪行为,严肃查处一批典型案件(何大浪牵头,司法、派出所、联防队落实)。
2、认真处理群众信访。认真做好“接访、下访、约访”工作,坚持开门办公、开门接访,定期接访。对群众的来访来信,做到有访必接、每信必处,坚决杜绝层层转批转办,确保群众诉求问题不出本地本系统。认真落实领导包案处访和带案下访责任制,党政领导每人每年一般不少于4次,带案下访数量应占包案数量的30%。规范群众信访行为。全面落实《信访条例》,按照“两个维护”的要求,引导群众正确选择表达利益诉求的途径和方式,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公共秩序。对非正常上访人员要实施法制教育并落实稳控措施(何大浪牵头,司法、派出所、各单位落实)。
3、发挥无职党员作用。深入推进无职党员综治维稳责任区创建活动,动员广大社区无职党员在本责任区排查摸底,掌握维稳信息,积极化解矛盾。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桃矿、矛盾不上交”。(何大浪牵头,居委会负责落实)
4、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行动。对烟花爆竹、工矿企业、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旅游景区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专项整治。(赵沛智牵头,安监办负责落实)
5、规范司法行政行为,确保执法公正。抓好政法干警“三项教育”,实行“开门评警”,重点抓执法纠错和责任追究。落实审务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及行政执法公开等制度,对执法不公、司法不公产生的问题,应依法依程序及时予以纠正。(纪委牵头,相关站所负责落实)
6、开展环保问题大排查。加强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期的监管与整治,杜绝偷排、漏排等污染事件发生。督促企业加大投入,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实现达标排放。(责任单位:招商办、工业园,责任领导:赵沛智)
7、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公车管理、“四不直管”、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执法不公、重大责任事故等背后的腐败案件,严查干部入股经商、强揽工程、损公肥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纪委牵头,财政等相关单位落实)。
8、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决整治“三乱”现象,加大对损害群众权益问题的查处力度,强化对专项资金管理
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由纪委牵头,社保、民政等相关单位负责落实)。
9、加强劳动执法维权。大力开展整治非法用工、农民工工资支付、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等专项监察执法活动,全面规范劳动合同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由胡益富牵头,劳动保障站负责落实)。
10、加强应急事件管理。建立应急队伍,完善应急预案,有效应对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由周俊牵头,城建、国土、林业、居委会等相关单位落实)。
第五,开展一次实事大办理活动。
1、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和植树活动搞好小区绿化,加强社区绿化管理工作。着力抓好以改水、改厕、治乱、治脏、治污为重点的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由办事处主要领导牵头,相关站所落实)。
2、深入推进“五创提质”活动。加快棚户区改造建设。实行党政领导包区域、站所单位包路段,开展以疏导交通、整治占道经营、清理牛皮癣和垃圾等为主的综合管理整治(由王冬福牵头,城建站落实)。
3、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开展送戏、送书等文化下乡活动,搞好工人俱乐部和2个农家书屋建设;力争开通矿区数字有线电视;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着力抓好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宣传委员牵头,广电、文化站落实)
4、加强教育工作。抓好中小学校校安工程建设,努力改善教育基础条件。对桃矿中学、中心小学、幼儿园来一次
安全大检查,重点整治校车安全等问题(由李治湘牵头,中学落实)。
5、加强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建设。抓好卫生院提质改造。加强重大疾病的防治监测,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集中整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行为(由李冶湘牵头、卫生服务中心落实)。
6、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促进劳动就业服务工作。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切实做好住房保障工作,新建廉租房2130套,确保廉租房租赁补贴按政策到户。继续开展阳光培训和劳务输出工程。争取培训300人,安置就业150人。(胡益富、王冬福牵头,社保站、城建站负责)。
7、认真办理一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案(由人大、政协牵头,各居委会、站所负责落实)。
8、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帮扶园区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快速发展。加强尾矿库闭库后的管理,确保尾矿库安全。(由赵沛智、周俊牵头,安监办、尾砂管理所负责落实)
10、整合6501风景区各处景点,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大服务力度。
第六,开展一次工作大督查、大评比活动。
1、督查。纪委、组织、党政办要对各线、各单位群众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2、评比。开展群众工作创先争优活动,定期印发工作简报,将群众工作纳入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3、问责。对工作不力、行动缓慢的单位负责人,要进行问责,并在予以通报批评,不得参加本年度评优和奖励。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群众情绪理得顺不顺、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干部,基层干部是做群众工作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宣传政策、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重任。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摆在每一位基层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做好群众工作,要力戒“三论”
基层干部身处一线,与群众直接接触,直接面对群众的各种诉求,在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三种不良情绪。
一是群众无知论。百姓是衣食父母,广大农民群众是纯朴善良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却认为群众觉悟低,从而不愿做群众工作。
二是工作无用论。有的干部主观认为,到群众中去,走村串户,拉拉家常,嘘寒问暖,是一种形式主义,没有意义,不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起不到实际效果,反而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因此对做群众工作,对访民情活动,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也很随意。这实际上是不愿做群众工作的借口。
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干部不习惯、不善于、不屑于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不懂得怎样积极主动地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也不明白如何与群众良性互动,对做群众工作有抵触情绪,即使做了,心里也不情愿,而且方法简单,不痛不痒,导致群众不信任不买账,使干群关系越来越疏远。
三是利益无关论。表现为对群众的困苦无动于衷、漠不关心、冷若冰霜,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漠然置之,甚至对群众颐指气使,发号
施令,官气十足,趾高气扬;对群众的诉求能躲则躲,躲不过就拖,最后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难。有的干部认为群众反映的问题多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把群众反映问题视为“找茬儿”、“闹事儿”,思想上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轻则不理不睬,敷衍塞责,重则出言不逊,大声训斥,结果误了群众的事,凉了群众的心,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做好群众工作,要具备“三心”
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是回应群众的新期待、解决农村发展的新问题、树立党员干部的新形象的需要。对此,基层干部必须正确看待、清醒认识、高度重视。
一是要有信心。当前,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环境不断改善,群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难做,这是客观事实,但开展群众工作的实质内涵是相同的。群众工作不是洪水猛兽,并非难事,做群众工作,一定要心里装着群众,树立一定能跟群众打成一片的信心。
当然,信心绝对不是盲目自大,而必须是“知己知彼”后的必胜信念。要树立信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群众工作有足够的了解。因此,在开展每一次走访群众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要想一想群众在盼什么,希望我干什么,工作重点在哪里,困难在哪里,自己有什么优势,能为群众解决那些问题等。只有把群众工作当作常规工作,放在心上,经常实践,多去走访、多打“草稿”、多作总结,才能做好群众工作。
二是要有恒心。开展群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完的工作。“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恒心的力量是巨大的。要想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保持高昂的热情、较高的工作效率,就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不能因为群众不理解、发牢骚,不能因为工作碰了壁、受了阻,就轻言放弃。每
个人都有惰性,开展群众工作必须克服这种惰性,必须树立敢于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恒心,排除一切消极影响和困难,一如既往的投入到为民服务的工作之中。
三是要有慧心。在日常工作中,如果做群众工作不得法,就会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有人说,“群众工作是口才学”,只要多打交道、说好听的就算完事。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和理解,因为群众工作不是熟练工种,而是需要我们用慧心去发现工作方法的学问。
邓小平同志说过,“群众的意见,有合理的,合理的就去接受,就去做。有一部分是基本合理,合理的部分就做,办不到要解释。有一部分是不合理的,要求做工作,进行说服”。群众工作需视对象、情景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群众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并不是光靠说好听的、简单应付就能做好,智慧的、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开展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因素。
三、做好群众工作,要做到“三入”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也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心系群众,融入群众、服务群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
一是要身入群众,关注民生。就是要走出机关大院,走出文山会海,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群众生活在最基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通过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交流,特别是注重走访偏远的村组,困难的群众,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社情民意,可以拉近干群距离。
二是要深入入群众,解决民困。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法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群众最讲实惠,不需要干部对他们讲大道理,也不需要干部和他们不疼不痒地套近乎,而是希望干部能根据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合理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群众的事情,对于全局来说可能很小,而对群众自己来说,则事事牵动人心,件件都是大事,有的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牵动他们的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这就要求干部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并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三是要心入群众,维护民利。就是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马克思指出,人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群众工作必须以维护群众利益为依归。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树立干群一家的理念,把人民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来信当成家书,把群众之事当成家事,群众工作当成家业,带着真心、带着感情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实利。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心比黄金更宝贵,真情比实物更重要。对群众没有感情,哪怕给群众送去钱物,群众也不会满意。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学会换位思考,以情动人。与群众联系时要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官味;要甘当公仆,尊重群众,与群众平起平坐,平等对话,促膝谈心,建立鱼水关系。
相关热词搜索: 农村群众工作的重点 群众 重点 农村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