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2023年聚焦教育改革范本(合集)

时间:2023-08-11 18:54:01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聚焦教育改革范本(合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3年聚焦教育改革范本(合集)

2023年聚焦教育改革5篇

【篇1】2023年聚焦教育改革

【聚焦教育改革】点睛教师资格面试真题(三)

三、凸显教育公平的问题

教育公平历来被教育界所重视,李克强总理在教育年再次提出这样的议题: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面对这样的话题,在教资面试中,大家对此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教育公平的相关知识内容应有充分的理解。

教育公平常考点包括: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过程公平。教育机会公平是指起点公平,不同出身、不同民族、不同性别,都能获得相对平等的受教育平台;教育过程公平是指在学生的发展中,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方式要公平,属于人的层面的公平,是一种对待人的方式上的合理的差异,针对的是学生的个体的利益与发展。影响教育公平的原因有: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资源分配不合理、政府制度不完善、人民教育需求日益增长。对于教育公平问题教师资格面试题中也有出现,中公教师考试网依旧给予考生思路的点拨。

真题: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高三(14)班黑板上方的另类冲刺标语“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对于这样的冲刺标语,你怎么看?

【提出观点】结合实例,点出标语的本质问题。

急剧的社会变迁,在励志标语上留下厚重的时代印记。不论是“不努力当屌丝”,还是“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抑或是“滚去学习”,都异曲同工地说明:社会阶层生存状态的鲜明反差,让人人渴望“出人头地”。然而,对于无数渴望“争上游”的社会底层来说,高考这条狭小逼仄的独木桥,依然是改变命运的路径。

【论证观点】论证“滚去学习”给当今学生带来的影响。

“滚去学习”的潜台词,是通过高考“飞上枝头变凤凰”,与社会底层拉开距离。换言之,“滚去学习”的动力是追求更加富足的物质生活,而不是追求更为丰盈的精神世界。过于关注物质生活和知识学习,却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发育与建设,是对励志的片面化解读。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只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可是,现实却令人无奈,明知道功利化教育不可取,却又身不由己地被裹挟在教育流水线上。“滚去学习”的现实与庸俗,不过是阶层固化的产物。与早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自信与豪迈相比,“滚去学习”多了一份决绝与艰辛。为了在未来拥有一条光明大道,学生们不惜矮化自己、鞭笞自己,逼迫自己“往死里学”,成为一种悲壮得近乎残酷的励志。

【落实观点】落实素质教育真正践行的建议。

此种悲壮得近乎残酷的励志,是迫于现实,是迫于无奈,本该青春靓丽的高中生活却变成了千军万马的“独木大赛”。这一切都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关爱,来让原本快乐学习的过程从世外桃源变回到现实中。

首先,政府应努力践行素质教育改革,努力改革根深蒂固的高考制度,践行“乐学、善学”的教育体制,将青春校园还给学生。

其次,学校应营造宽松而活泼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乐学精神的培养,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挖掘其才能,鼓励其充分发挥自身潜质。

再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让其面对高考可以坚定信念去选择自己心中的道路,而非逼迫与无奈。

最后,社会各界应提供更多向上流动的渠道,凸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理念,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培育高素养且专业能力凸显的行家。只有社会提供更多向上流动的渠道,才能够拥有改变他们观念的更多机会。

更多资讯请关注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

【篇2】2023年聚焦教育改革

相关推荐:抽奖测评享优惠 万人冲刺直播课 中公助力教师资格面试

【聚焦教育改革】点睛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四)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李克强在教育年的改革中提出: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状况。在教资面试中,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重要考点。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简单说,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三爱、两人、一终身”,是作为教师的人格保证;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作为教师的能力保证;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教师不断成长,是作为教师不断成长的必经之路。对于教师资格面试题中也出现过此类真题,中公教师考试网依旧给予考生思路的点拨。

真题: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老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提出观点】对该俗语进行解释,得出其中蕴含的道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它的意思为只有学识渊博的人才能老师,只有行为端正的人才能成为典范。这句修身养性的名言,时刻提醒教师只有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时,才能教育好别人,而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论证观点】论述该道理体现的最新教育理念。

学高为师,不仅要求我们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底,需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而且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做到角色的转换,即从知识的灌输者真正转化为知识的引导者。身正为范,不仅要求我们做到为人师表,而且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做到角色的转换,即从长辈的角色转换为朋友的角色。

【落实观点】落实最新教育理念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学高为师,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提高教育素养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对教师而言,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教师要读书,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沿着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教师只有多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学高为师,要求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化为知识的引导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学生的学习形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型向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习的引导者角色转变。它体现在我们的教学要达到“学生会学”的境界。陈述型知识即简单的死记硬背知识,不是我们课堂传授的重点,而程序性知识与策略型知识才是我们传授的重点。通过程序性知识的传授,让我们的学生懂得学习的方式方法,如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使动用法与被动用法的讲授;通过策略性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从课本联系到实践。

身正为范,要求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它也就是所谓的“无声教育”。教师工作的“示范性”与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得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自我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身正为范,要求教师从长辈的角色转换为朋友的角色。平易近人、与学生交朋友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运用诙谐语言,通过在幽默诙谐的气氛中在交流沟通,能够冰释师生之间的各种误解。诙谐的语言,不仅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而且也是教学机智的常见处理办法。此外,朋友角色,让老师更易于体察发现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而对其进行个性化指导。

总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一种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更多教师考试请关注中公教师考试网

全方位备战-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国考面试

>

【篇3】2023年聚焦教育改革

聚焦新一轮民航空管体制改革

作者:王毅

作者机构:《综合运输》记者

来源:综合运输

ISSN:1000-713X

年:2007

卷:000

期:011

页码:34-37

页数:4

中图分类:F5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体制改革;航空;聚焦;交通管理体制;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空管系统;管理局

摘要:2007年9月5日,民航新疆空中交通管理局成立,这也标志着全国空管系统“政事分开、运行一体化”改革工作圆满结束。在2002年进行的民航体制改革中,民航总局已经对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为什么要进行新一轮空管体制改革?此次改革与前一轮改革有何不同?让我们聚焦此次民航空管体制改革。

【篇4】2023年聚焦教育改革

聚焦改革开放40年 青年“热词”盘点(1978-1987)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9年第02期

        1978年岁暮,举世瞩目、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从此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场伟大的变革改变了中国,影响并惠及了世界,也带来了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一代的人生变化。改革开放后,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新鲜词语也层出不穷。作为社会上最活跃,最有创新精神,也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很多新事物、现象、文化都从青年群体中开始流行、传播,进而风靡全国。

        潘晓:人生观大讨论

         1980年5月,一封署名“潘晓”的读者来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这封信用沉重、幽怨、郁闷、诚挚、激愤的笔触书写了人生的痛苦和创伤,甫一发表,即引发一场全国范圍内关于人生观的大讨论。几个月的时间,《中国青年》杂志社收到六万多封读者来信,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对这一问题的专场讨论不胜枚举。这场大讨论用“波澜壮阔”来形容毫不为过。甚至有专家说,1980年代的大门是“潘晓讨论”开启的。

         “潘晓”是个笔名,是在两个人姓名中各取一字组成的。一个是出生于1955年的女青年黄晓菊,另一个是出生于1959年的北京经济学院(现为首都经贸大学)经济数学系二年级本科生潘祎。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标志着政治思想的重大转折,那么,1980年关于人生观的大讨论则标志着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重大转折。这场人生观大讨论所引发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深深地渗透到新一代人的精神骨髓当中。这场充满感性泪水和激动情绪的思想解放,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幼稚,但是,那种纯真的呐喊,那些在精神桎梏中痛苦挣扎的自由心灵,实在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

        张海迪:80年代的全民偶像

         20世纪80年代,张海迪这个光辉的名字,在神州大地上到处传扬。这位三分之二躯体失去知觉而不向命运屈服的姑娘,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的勇士,激励了全国的年轻人。

【篇5】2023年聚焦教育改革

2017年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
作者:孟一凡
来源:《农经》2017年第02期

        2月5日,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文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和考验。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条件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如何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一号文件提出了哪些新思路和新举措?

        主要目标:

        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

        《意见》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靠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出现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中央财办副主任唐仁健说,“主要是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了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
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
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力跟不上。”他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的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唐仁健表示,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改革 合集 范本 聚焦教育改革范本(合集) 2023年聚焦教育改革 2023年聚焦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