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2023年度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前景规划分析报告-2029年(通用合集)

时间:2023-08-12 09:00:07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前景规划分析报告-2029年(通用合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3年度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前景规划分析报告-2029年(通用合集)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前景规划分析报告2023-2029年5篇

第1篇: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前景规划分析报告2023-2029年


报告信息▼报告目录▼

第一章、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综述

第一节、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一、电子政务的定义与内涵

二、电子政务的一般架构

三、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

一、电子政务的政策推动

二、电子政务的经济支撑

(一)、GDP增长情况

(二)、经济走势预测

三、电子政务的社会需求

四、电子政务的技术支持

第三节、电子政务的需求分析

一、电子政务需求导向

(一)、需求的目标

(二)、需求的主体

(三)、需求的获取渠道

(四)、需求工程

二、电子政务需求分析

(一)、安全是电子政务的运行之本

(二)、高可靠是电子政务的运行保证

(三)、高效可提升政府网络运行能力

第四节、电子政务的经验启示

第二章、中国电子政务市场现状与规划

第一节、电子政务投资建设情况

一、电子政务投资规模

二、电子政务建设情况

第二节、电子政务市场规模与竞争分析

一、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分析

(一)、电子政务市场规模

(二)、电子政务市场结构

二、电子政务市场竞争分析

(一)、电子政务市场竞争要素

(二)、电子政务市场竞争格局

第三节、电子政务细分市场分析

一、电子政务硬件市场分析

(一)、电子政务硬件市场规模

(二)、电子政务硬件市场竞争情况

(三)、电子政务硬件市场发展趋势

二、电子政务软件市场分析

(一)、电子政务软件市场规模

(二)、电子政务软件市场竞争情况

(三)、电子政务软件市场发展趋势

三、电子政务服务市场分析

(一)、电子政务服务市场规模

(二)、电子政务服务市场竞争情况

(三)、电子政务服务市场发展趋势

第四节、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与规划分析

一、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模式

(一)、以电子行政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二)、以电子服务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三)、以电子社会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二、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目标

第三章、中国电子政务应用模式与平台分析

第一节、电子政务应用领域分析

第二节、电子政务应用模式分析

一、G2G模式分析

(一)、G2G模式概述

(二)、G2G模式主要内容

(三)、G2G模式适用范围

(四)、G2G模式发展现状分析

(五)、G2G模式发展存在问题

(六)、G2G模式发展方向分析

二、G2B模式分析

(一)、G2B模式概述

(二)、G2B模式主要内容

(三)、G2B模式发展存在问题

(四)、G2B模式发展策略分析

(五)、G2B模式发展趋势分析

三、G2C模式分析

(一)、G2C模式概述

(二)、G2C模式主要内容

(三)、G2C模式发展现状

(四)、G2C模式发展存在问题

(五)、G2C模式发展策略及建议

(六)、G2C模式发展方向分析

四、G2E模式分析

(一)、G2E模式概述

(二)、G2E模式主要内容

(三)、G2E模式应用现状

(四)、G2E模式发展存在问题

(五)、G2E模式发展策略分析

(六)、G2E模式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建设

一、政府门户网站平台

(一)、政府门户网站概述

(二)、政府门户网站特点

(三)、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现状

(四)、政府门户网站存在问题

(五)、政府门户网站发展对策

二、行政审批服务平台

(一)、行政审批服务平台概述

(二)、行政审批服务平台特点

(三)、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四)、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存在问题

(五)、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发展对策

三、网上政务大厅平台

(一)、网上政务大厅概述

(二)、网上政务大厅特点

(三)、网上政务大厅建设现状

(四)、网上政务大厅对政府的作用

(五)、网上政务大厅发展趋势

四、公文交换平台

(一)、公文交换平台概述

(二)、公文交换平台特点

(三)、公文交换平台功能要求

(四)、公文交换平台建设要求

(五)、公文交换平台建设现状

(六)、公文交换平台存在问题

(七)、公文交换平台发展趋势

五、协同办公平台

(一)、协同办公平台概述

(二)、协同办公平台特点

(三)、协同办公平台建设现状

(四)、协同办公平台存在问题

(五)、协同办公平台发展趋势

第四节、电子政务新平台——微博

一、政务微博认证规模

二、政务微博分布结构

三、政务微博影响力

四、政务微博应用度

五、政务微博存在问题

六、政务微博规范措施

七、政务微博功能演变趋势

八、政务微博发展预测

第四章、中国地方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与规划

第一节、北京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与规划

一、北京电子政务政策推动

二、北京电子政务投资情况

三、北京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四、北京电子政务需求分析

五、北京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第二节、上海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与规划

一、上海电子政务政策推动

二、上海电子政务投资情况

三、上海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四、上海电子政务需求分析

五、上海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第三节、深圳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与规划

一、深圳电子政务政策推动

二、深圳电子政务投资情况

三、深圳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四、深圳电子政务需求分析

五、深圳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第四节、苏州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与规划

一、苏州电子政务政策推动

二、苏州电子政务投资情况

三、苏州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四、苏州电子政务需求分析

五、苏州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第五节、杭州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与规划

一、杭州电子政务政策推动

二、杭州电子政务投资情况

三、杭州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四、杭州电子政务需求分析

五、杭州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第五章、中国电子政务先进企业经营分析

第一节、电子政务软件企业经营分析

一、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背景及资质

(二)、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三)、企业客户基础及市场地位

(四)、企业标杆项目汇总

(五)、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一)、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六)、企业经营优劣势

(七)、企业资本运作动向

(八)、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二、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背景及资质

(二)、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三)、企业客户基础及市场地位

(四)、企业标杆项目汇总

(五)、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一)、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六)、企业经营优劣势

(七)、企业资本运作动向

(八)、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三、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背景及资质

(二)、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三)、企业客户基础及市场地位

(四)、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一)、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五)、企业经营优劣势

(六)、企业资本运作动向

(七)、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四、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背景及资质

(二)、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三)、企业客户基础及市场地位

(四)、企业标杆项目汇总

(五)、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一)、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六)、企业经营优劣势

(七)、企业资本运作动向

(八)、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五、东华软件股份公司

(一)、企业背景及资质

(二)、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三)、企业客户基础及市场地位

(四)、企业标杆项目汇总

(五)、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一)、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六)、企业经营优劣势

(七)、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六、北京华宇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背景及资质

(二)、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三)、企业客户基础及市场地位

(四)、企业标杆项目汇总

(五)、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一)、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六)、企业经营优劣势

(七)、企业资本运作动向

(八)、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七、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背景及资质

(二)、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三)、企业客户基础及市场地位

(四)、企业标杆项目汇总

(五)、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一)、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六)、企业经营优劣势

(七)、企业资本运作动向

(八)、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八、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背景及资质

(二)、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三)、企业客户基础及市场地位

(四)、企业标杆项目汇总

(五)、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一)、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六)、企业经营优劣势

(七)、企业资本运作动向

(八)、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九、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背景及资质

(二)、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三)、企业客户基础及市场地位

(四)、企业标杆项目汇总

(五)、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一)、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六)、企业经营优劣势

(七)、企业资本运作动向

(八)、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十、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背景及资质

(二)、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三)、企业客户基础及市场地位

(四)、企业标杆项目汇总

(五)、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一)、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六)、企业经营优劣势

(七)、企业资本运作动向

(八)、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第二节、电子政务硬件企业经营分析

一、联想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简况

(二)、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三)、企业客户基础及市场地位

(四)、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一)、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五)、企业经营优劣势

(六)、企业资本运作动向

(七)、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二、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简况

(二)、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三)、企业客户基础及市场地位

(四)、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一)、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五)、企业经营优劣势

(六)、企业资本运作动向

(七)、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三、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简况

(二)、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三)、企业客户基础及市场地位

(四)、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一)、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五)、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五)、企业经营优劣势

(六)、企业资本运作动向

(七)、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四、深圳市神舟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简况

(二)、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三)、企业客户基础及市场地位

(四)、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五)、企业经营优劣势

(六)、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五、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简况

(二)、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四)、企业经营优劣势

(五)、企业资本运作动向

(六)、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第六章、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困境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电子政务投资风险与规避

一、企业进入电子政务市场的风险

(一)、宏观经济风险

(二)、法律法规风险

(三)、市场竞争风险

(四)、技术进步风险

二、政府建设电子政务的风险与规避

(一)、启动阶段的风险与规避

(二)、实施阶段风险与规避

(三)、移交阶段风险与规避

(四)、运营阶段风险与规避

第二节、电子政务发展困境分析

一、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

二、缺乏后期维护与整合

三、缺乏资金支持

四、立法滞后

第三节、电子政务发展对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

二、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划

三、弥合数字鸿沟

四、加强法制环境建设

图表目录:

图表1:电子政务的内涵

图表2: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府的区别

图表3: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般架构

图表4: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历程对比

图表5: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图表6:“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内容

图表7:“十三五”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方向和应用重点

图表8:2005-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

图表9:2014年中国经济预测(单位:%)

图表10:电子政务的作用

图表11:2001-2016年电子政务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变化图(单位:个)

图表12:我国电子政务“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架构

图表13:各国电子政务发展情况

图表14:2011-2016年我国政府行业IT投资规模及增长速度(单位:亿元,%)

图表15:我国电子政务“金字工程”建设详情

图表16:2006-2016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单位:亿元,%)

图表17:2006-2016年我国电子政务软件和服务市场份额(单位:%)

图表18:我国电子政务市场竞争要素

图表19:我国电子政务市场主要参与厂商(单位:%)

图表20:2006-2016年我国电子政务硬件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图表21:2017-2022年我国电子政务硬件市场规模及占比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22:2006-2016年我国电子政务软件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图表23:电子政务市场主要企业及市场份额(单位:%)

图表24:2017-2022年我国电子政务软件市场规模及占比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25:2006-2016年我国电子政务服务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图表26:2017-2022年我国电子政务服务市场规模及占比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27:“十三五”时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主要指标(单位:%)

图表28:电子政务业务模型

图表29:电子政务信息流模型示意

图表30:G2G模式主要内容

图表31:G2G模式适用范围

图表32:G2G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图表33:G2B模式主要内容

图表34:G2B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图表35:G2B模式发展策略分析

图表36:G2B模式发展趋势分析

图表37:G2C模式的主要内容

图表38:G2C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图表39:G2C模式发展策略及建议

图表40:G2E模式主要内容

图表41:传统数据传递模式

图表42:网站群管理平台——数据服务总线模式

图表43:政府与公共部门网站建设系统架构

图表44:网站群管理平台数据整合构架体系

图表45:网站群管理平台消息传递构架体系

图表46:政府门户网站特点分析

图表47:我国部委网站类列表

图表48:政府门户网站发展存在的问题

图表49:政府门户网站发展对策分析

图表50:行政审批服务平台系统架构

图表51:行政审批服务平台的种类

图表52: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发展存在的问题

图表53: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发展对策分析

图表54:网上政务大厅平台系统架构

图表55:网上政务大厅特点分析

图表56:网上政务大厅对政府的作用分析

图表57:安全电子公文传输系统

图表58:公文交换平台特点分析

图表59:公文交换平台功能分析

图表60:公文交换平台建设要求分析

图表61:我国公文交换系统建设发展阶段分析

图表62:协同办公平台的基础功能

图表63:协同办公平台的特点分析

图表64:2011-2016年我国政务微博客账号总量年度对比(单位:个)

图表65:2011-2016年我国政务微博平台分布(单位:个)

图表66:2011-2016年我国政务微博地区分布(单位:个)

图表67:2016年党政机构微博客样本库中各省(市、自治区)占比(单位:%)

图表68:2016年我国政务微博行业分布(单位:%)

图表69:2016年五大影响力政务机构微博(单位:个,分)

图表70:2016年新浪政务微博十佳应用(一)

图表71:2016年新浪政务微博十佳应用(二)

图表72:2016年新浪政务微博十佳应用(三)

图表73: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

图表74:政务微博规范措施

图表75:政务微博功能演变趋势

图表76:政务微博发展预测

图表77:“十三五”时期北京市信息化发展主要指标

图表78:上海市电子政务发展保障措施

图表79:“十二五”时期上海市电子政务发展情况

图表80:上海电子政务需求分析

图表81:“十三五”时期上海市电子政务发展目标

图表82:“十二五”期间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情况

图表83:“十三五”时期深圳市电子政务重点工程

图表84:“十三五”期间深圳市电子政务发展目标

图表85:“十三五”期间苏州市电子政务重点工程

图表86:“十三五”期间苏州市电子政务主要任务

图表87:杭州市电子政务发展保障措施

图表88:“十二五”时期杭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情况

图表89:“十三五”期间杭州市电子政务主要任务

图表90:“十三五”时期杭州市电子政务发展目标

图表91: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表

图表92: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能力简况表

图表93:2016年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和控制关系

图表94:2016年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经营情况(单位:%)

图表95: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政府机关类客户

图表96: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经营情况企事业单位类客户

图表97:2011-2016年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单位:万元)

图表98:2011-2016年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99:2011-2016年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单位:%,倍)

图表100:2011-2016年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单位:次)

图表101:2011-2016年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102: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优势与劣势分析

图表103: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表

图表104: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能力简况表

图表105:2016年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和控制关系

图表106:2016年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经营情况(单位:%)

图表107:2011-2016年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单位:万元)

图表108:2011-2016年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109:2011-2016年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单位:%,倍)

图表110:2011-2016年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单位:次)

图表111:2011-2016年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112: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优势与劣势分析

图表113: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表

图表114:2016年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和控制关系

图表115:2016年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经营情况(单位:%)

图表116:2011-2016年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单位:万元)

图表117:2011-2016年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118:2011-2016年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单位:%,倍)

图表119:2011-2016年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分析(单位:次)

图表120:2011-2016年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分析(单位:%)

关于行业调研报告▼

行业研究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运营能力。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
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word/media/image2.emf

行业研究是对一个行业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行业演变趋势、行业的成功关键因素、进入退出壁垒、上下游关系等。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word/media/image3.emf

常规行业研究报告对于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身为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平时工作的忙碌没有时间来对整个行业脉络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一份研究报告会对整个市场的脉络更为清晰,从而保证重大市场决策的正确性;

二、希望进入这个行业投资,阅读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是您系统快速了解一个行业最快最好的方法,让您更加丰富翔实的掌握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趋势以及相关信息数据,使得您的投资决策更为科学,避免投资失误造成的巨大损失。

因此,行业研究的意义不在于教导如何进行具体的营销操作,而在于为企业提供若干方向性的思路和选择依据,从而避免发生“方向性”的错误。

公司简介▼

国宏伟略是一家专业的产业数据研究机构,该机构由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长期周密的市场调研,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对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可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提供产业研究、产业规划、投资分析、项目可行性评估、商业计划书、市场调研、IPO咨询、商业数据等咨询类产品与服务。

行业服务对象涵盖机械、汽车、纺织、化工、轻工、冶金、建筑、建材、电力、医药、互联网等几十个行业。这些行业报告成果将帮助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2018报告推荐▼

1、智慧能源系列

《2018-2022年中国智慧能源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微电网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小水电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氢能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波浪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潮汐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互联网+”系列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8-2022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8-2022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8-2022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3、智能制造系列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工业4.0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4、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电视购物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电视媒体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5、智能汽车系列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智慧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前景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车联网产业运行动态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

6、大健康产业系列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8-2022年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8-2022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7、房地产转型系列研究报告

《2018-2022年房地产+众创空间跨界投资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养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医疗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养老地产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告》

8、城市规划系列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前景调查及战略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深度调研及开发战略分析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9、现代服务业系列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民营医院运营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婚庆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旅游行业发展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体育服务行业深度调查与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会展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整形美容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范文(节选) ▼

第三章 2013年中国茶油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2013年中国油茶产业运行综述

一、我国油茶产业特点分析

2013年我国油茶产业油茶籽产量约177.65万吨,同比2012年的172.77万吨增长了2.82%。2014年我国油茶产业油茶籽产量约182.2万吨,近几年我国油茶籽产量情况如下表所示:

2005-2014年中国油茶籽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累计完成新造油茶林1360万亩,改造低产林1342万亩,茶油产量由2008年的20多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51.8万吨,产值由110亿元增加到420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种产销一体化企业情况

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现有油茶加工企业659家,油茶籽设计加工能力可达到424.83万吨,年可加工茶油110.79万吨,加工能力在500吨以上的企业有178家,具有精炼能力的企业达到200多家,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基础。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一步成熟,目前可年产茶粕68.39万吨,茶皂素1.86万吨, 油茶籽利用程度接近100%,资源利用水平较高。

数据来源:国家林业局

三、我国油茶产业农民情况

茶油是纯天然的高级植物油,它提炼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油茶成熟种子——油茶果当中。产油茶果的油茶树是原产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特有树种,其寿命高达400年以上,丰产期80至100年。“茶油”由油茶果压榨而来,绿色、健康、营养丰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较其他食用油有着诸多的优点,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

随着化肥、育秧成本等各项费用的上涨,如今农民种植水稻的利润越来越低,粗略的计算一下,即使实行一年两季栽培,一亩田的纯收入不超过1000元,所以小规模的栽种,所获得的收益不大,必须大面积实行机械第耕作才划算,所以要转变思维发展其它经济。

  比如,在一些土地面积较少的地方,可以种植一些油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来源,它需要的成本不高,主要以人工为主,所花的时间也不多。在前期的茶籽采摘、去壳、挑选,都要做到认真细致。需要时间最多的是早期油茶苗嫁接、除草等等,当树苗长到一定高度的时候,管理上所花的时间逐渐减少,这时候另做一份兼职都是可以的,这二方面都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渠道。

  不过油茶苗品种不同,价格也不现,通常以嫁接苗最贵,实生苗最便宜,所以林农在选择培育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以哪种类型的树苗为主,投资的成本、项目回报也有所区别,收入也不一样。不过的这几年比较流行种植优质高产品种,其适应性更强,丰产期提前了二年,所得山茶油的产量也相当不错,大家都争相购买,所以从目前来看,种植高产油茶苗是一种增加收入的新渠道。

上饶县茶农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茶油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也逐步上涨。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抢抓市场机遇,依托“中国油茶之乡”的品牌优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让油茶树成为农民的“摇钱树”。

上饶县种植油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优越的地理条件。据记载,该县种植油茶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油茶产业一直是当地农村的传统产业。同时,上饶县特有的微酸性红土壤和低海拔丘陵山地特别适宜滋养优质的油茶。据介绍,上饶全县林业用地241万亩,其中油茶林83.36万亩,超过林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名列江西省前茅,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荣誉称号。

近些年,为提高农民栽种油茶的收益,调动农民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的积极性,上饶县把油茶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加大发展力度。该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着力抓好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和油茶基地建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领农民走上科技兴业之路。上饶县从2006年开始种植高产油茶,目前全县已发展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十余万亩。2013年上饶全县油茶企业加工生产成品油约3200吨,产值约1.8亿元,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多人。

四、我国油茶产业最大制约

优良种苗成最大制约

目前,全国油茶业的重点工作是提高油茶产量,无外乎两种手法,一是扩大种植面积,二是提高亩产量。在种植面积不可能大幅增加的时候,现在主要的做法是提高亩产。而提高亩产又分两种办法,一是残次低产林改造,一是利用宜林林荒山荒地营造高产林。这些都离不开高产良种,高产油茶林亩产可得油50公斤,是现在低产林的10倍。一棵油茶树进入盛果期需要七八年,也就是说,一棵油茶苗是良种苗还是劣质苗,需要等上七八年才能知道。如果在最初种植时不能保证良种苗,所花时间成本巨大,种植者所受损失也难以挽回,远远比农民种一年一熟的庄稼要大。

春季一株苗在1.5元。各地方种植密度不一样,平均每亩110株。这样每亩苗子费在165元。加上第二年适当的补植费,每亩种苗在200元左右。“目前产量远远不能满足规划的需要。全国目前每年1亿株的产量。明年可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油茶产业最大的制约瓶颈是优良种苗供应不上。”国家林业局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尹刚强说,“虽然科技有发展,培育了很多良种,但是资源有限,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生产能力。目前种苗的供需矛盾比较大,好苗子的缺口较大。”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这两年重点是加强采穗圃的建设,采穗圃建设每亩3000~5000元。一根穗条,可以生产三至五株苗子。争取2到3年后,在穗条的生产上能加大,穗条的产量提高了,种苗的产量才会提高。目前,国家林业局正在与发改委沟通协调,争取今年中央拿出一笔专项经费用于采穗圃建设,把规划中确定该建的采穗圃一次性全部安排到位,确保二至三年后良种穗条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任何产业的投入,要求上下游产业资本均衡投入,并且能做到相互匹配,才能做到健康发展,油茶产业也不例外。如果油茶终端产品开发投入过大,而种植和育苗上投入跟不上,产量受限,市场受资金短期获利冲动,将很有可能使油茶产业走上畸型发展轨道,形成高端产品独霸局面,而国家提高粮油安全和农民收入的愿望落空。

五、我国油茶产业育苗情况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食用油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油茶产品市场逐渐升温,特别是油茶无性系品种高产优质特性逐步为社会所认识,油茶主产区特别是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陆续建立了一批高产无性系(品种)采穗圃基地。据统计,目前湖南、江西、广西等8个省(区)共建有油茶采穗圃基地33处,现有油茶良种苗木生产能力13610万株。林业科学研究部门已选育出100多个优良无性系品种,这些良种的测产每亩在35公斤至50公斤,有的亩产茶油已达到75公斤。

1、油茶良种选育状况

油茶主产区14个省(区、市)中,湖南、江西、广西、浙江、安徽、湖北、福建、云南和重庆9省(区、市)通过国家或省级审(认)定的油茶良种有174个,其中通过国家级审(认)定的良种54个(详见附件1) ,省级审(认)定的良种120个。

2、油茶良种基地生产能力

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湖北、贵州、安徽8个省(区) 共建有油茶良种基地33个(30个采穗圃和3个种子园) ,总面积4414亩,油茶良种苗木现有生产能力约1.36亿株,良种穗条现有生产能力约7500万条。

3、油茶良种种苗供应能力

2009年春、秋两季,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9个省(区)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5100万株左右,可供造林约46万亩。其中,春季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约2900万株,可供造林26万亩;
秋季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约2200万株,可供造林20万亩。

2009年冬季和2010年春季9省可生产油茶良种苗木1.2亿株,可供造林110万亩。

4、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

目前,开展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有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和贵州省。湖南省林科院从2003年开始,收集保存了200多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家系等。江西省林科院收集保存优良无性系和农家品种100多个。浙江省林木种苗站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合作,在浙江金华东方红林场建立了油茶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了275个油茶无性系。贵州省黎平县林木良种繁育中心收集保存了75个优树的繁殖材料。

数据来源:国家林业局

六、2013年全国百个油茶示范县确定

从省林业厅获悉,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近日确定了全国100个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县,我省23个县(市、区)入选,数量仅次于湖南省。我省入选的23个县(市、区)中,上犹、于都、万载、宜丰、永丰、安福、万年、瑞昌、芦溪等9个县(市)将于今年率先启动实施油茶示范林建设,计划当年新造高产油茶示范林8.625万亩,中央补助标准为每亩200元。

另据了解,国家林业局日前已批复我省国家油茶种质资源基因库(南昌)建设、赣州市油茶良种基地等8个油茶良种建设项目,批复总投资308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851万元,计划营建油茶良种基地300余公顷。目前我省已部署项目建设单位抓紧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尽快启动实施项目。

据分析,作为国家油茶栽培中心区,我省油茶面积和产量目前均居全国前列。我省油茶产业发展近期获得国家一系列支持,有利于油茶产业做大做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推动“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带动返乡农民工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第二节 2013年中国茶油产业动态分析

一、百万亩茶油基地或落户安徽太湖

海南省安徽商会会长刘笃寿日前率团赴皖考察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并与安徽省有关部门负责人洽谈总投资15亿元的100万亩油茶种植加工基地项目。据专家估测,该项目建成后可年产精致茶油4万吨,直接带动10万户农民家庭年均收入突破2万元。

油茶素有「东方橄榄油」之誉,其产籽可长达七八十年,每亩油茶的产值相当于4.2亩油菜或1.34亩花生的产值,源产地主要集中在云南、湖南、贵州、江西、安徽等省山区。其中,安徽省油茶栽培面积目前达85万亩,拥有茶油加工企业数十家。

皖力拓「东方橄榄油」产业

未来5年内,安徽省将倾力发展油茶产业。据安徽省油茶协会副会长冯纪福介绍,根据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划,至2015年,该省油茶种植面积将有望达到200万亩,总产量届时预计可达8万吨,相当于置换出125万亩耕地。

为此,海南省安徽商会与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合力,促进总投资15亿元的100万亩油茶种植加工基地项目在皖太湖县落户,幷希冀获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扶持。

据悉,今明两年,安徽省将首先在黄山以及舒城、太湖、霍山、宁国等地,营建1000亩的采穗圃和繁育圃,幷实行油茶良种的定点培育、定向供应,以满足油茶种植的需要。

二、乳源建立20万亩油茶基地

乳源瑶族自治县在县内的乳城、一六、大桥等乡镇建立20万亩油茶生产基地。

据悉,为发展油茶生产,形成产业化和开辟农民增收的新路子,该县于2008年9月份开始筹备油茶生产基地的工作,并于10月注册了“瑶姐”牌山茶油和“瑶妹”牌茶子洗发水、沐浴露等。

该县还引进了广东乳源宝华农科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专门生产加工油茶的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宋梓诚介绍,已投入5000万元在乳源乳城镇建设油茶加工企业,从今年6月份动工以来,基础工程基本完成,8月份左右可完成主体工程,9至11月可进入设备安装及调试,12月可建成投产。

为加快油茶生产基地的速度,该县于今年7月23日,组织九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县林业、农业等部门的负责人,到荣获“油茶之乡”称号且现有油茶林面积120万亩的湖南耒阳市实地考察,学习其生产油茶的经验,并参观了耒阳市马水乡小河田、滩头等村庄的油茶示范点。

乳源瑶族自治县林业局部门的负责人介绍,乳源的地理环境、气候温差、土质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种植油菜,也有种油菜、摘茶果、榨茶油的传统与习惯,县内大部分乡村的山岭上都还有茶树,而且长得茂盛,茶果有一定的结实率,种油菜有价值,生态、资源、市场、政策等优势,对乳源山区来说,无疑是一条带动农村经济新增长的路子。如大桥、东坪、大布等部分村庄的农民,至今每年在秋冬季节到茶林中摘茶果、榨茶油,并把茶油作为珍贵的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

该县油茶生产经营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现代企业模式进行运作。公司主要是决策管理,农户主要是种植看护,共同完成油茶基地的生产,或培植大户经营、金融扶持,为油茶生产创造条件。

目前,该县20万亩油茶生产基地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三 德安开建亚洲最大茶油生产基地

据了解,总投资5.3亿元,亚洲最大的茶油生产基地目前已在江西德安开建。该项目建成后,日生产成品油可达150吨,拥有30万吨植物油储备能力。该项目还将在德安、修水、武宁等多个县、市、区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可带动周边10万农户年均增收300元以上。

第三节 2013年中国茶油产业发展综述

一、中国茶油业运行特点分析

2014年,我国油茶产业在油茶产业发展项目、农发资金、现代农业发展等扶持资金的强力支持下,发展形势持续向好。油茶林基地面积不断扩大,全国油茶林面积已由2008年的4500万亩发展到6000多万亩,茶油产量由20多万吨增加到51.8万吨,产值由110亿元增加到420亿元。新造高产油茶林产量逐年提高,效益日益显著。

油茶良种壮苗数量充足质量优良。2014年,14省区共培育油茶良种苗木7.77亿株,其中嫁接苗7.06亿株、占苗木总量的91%。可出圃苗木3.7亿株,其中两年生以上大苗3.22亿株、占77%,可供造林330多万亩,满足了各地造林对良种壮苗的需求。

油茶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自全国油茶技术协作组成立以来,协作组先后召开了首届全国油茶学术交流大会,举办了油茶技术研讨班、培训班,编辑出版了《茶油营养与健康》《中国油茶品种志》《油茶实用栽培技术手册》等,不断破解油茶产业发展技术难题,不断熟化、推广应用油茶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油茶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的不断提升。

社会对茶油的认知度不断提升。茶油的营养保健价值逐渐被大众认识,茶油已由专营礼品逐步进入超市,走向大众餐桌。中粮集团中国食品等大型企业已陆续介入油茶基地建设,大力推动茶油生产营销,并作为高端食用油推向市场。

二、中国茶油产区域分布

(一)油茶主产区分布范围

我国油茶主产区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云南、重庆、河南、四川和陕西14个省(区、市)的642个县(市、区)。其中,种植面积大于10万亩的县(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在5~10万亩的县(市、区)有97个,种植面积在1~5万亩的县(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小于1万亩的县(市、区)有261个。

全国油茶主产区分布范围统计表

数据来源:国家林业局

(二)油茶主产区林地资源现状

根据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林地资源统计结果,我国油茶主产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23067.20万亩,其中有林地148271.40万亩,疏林地5327.10万亩,灌木林地37044.9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620.70万亩,无林地28803.10万亩。在无林地中,有宜林地25692.00万亩,其中适宜种植油茶的面积有5380.7万亩。

数据来源:国家林业局

(三)油茶主产区油茶种植现状

目前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 (区、 市) 共有油茶林面积4531.2万亩,其中:产前期面积180.2万亩,初产期面积239.6万亩,盛产期面积1977.7万亩,衰产期面积2133.7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3.97%、5.29%、43.65%和47.09%。受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油茶种植面积以湖南、江西、广西3省(区)最大,分别为1778.0万亩、1120.0万亩和552.4万亩,3省(区)面积占全国现有油茶林总面积的76.2%。2008年全国生产油茶籽97.55万吨,生产茶油26.25万吨,平均亩产茶油5.79公斤。

数据来源:国家林业局

三、种植茶油树生态效益显著

大面积种植茶油树能起到保护使用水源、净化水体、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周边土壤和空气中的有害有毒重金属含量和微生物含量等作用,有明显的环保功能。

茶油树因富含芳香挥发性和杀菌效果极强的TTO精油,其在呼吸、蒸腾过程中能向空气散发出挥发性芳香油,可在田间进行生物防治。如在荔枝、龙眼果园中间种茶油树,不仅可驱赶害虫、蚊蝇,而且还有净化林间空气、减少各种病虫害发生的作用;
如果运用到城市绿化行业中去,变传统单纯的居民住宅小区绿化为“生态保健型”住宅小区绿化和城市绿化,其市场前景和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是巨大的。

第四节 2013年中国茶油剖分地区运行分析

一、广东打造油茶产业发展新格局

广东将加大投入,打造油茶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15年,通过新建或改造,新发展油茶丰产林基地200万亩,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广东曾是全国油茶主产区之一,上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全省油茶栽培面积曾经达到750万亩。但由于品种退化、产量低、加工技术落后,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2007年以来,广东新种油茶30多万亩,其中仅梅州市就新种油茶19万亩,一批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兴起,油茶产业链不断延伸,油茶栽培品种得到优化,产量不断提高。

 今后,广东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到2015年新发展油茶丰产林基地200万亩,打造油茶产业发展新格局。广东将充分发挥梅州、河源、清远、韶关和肇庆等市的现有资源优势,培育4~5个产业龙头,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粤北、粤东北和粤西油茶产业带,提高油茶的产业化水平。同时,将加大政策扶持,建立油茶良种种苗补贴制度,建立科技研究与推广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投、以补代投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对油茶产业发展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

二、“中国油茶之乡”湖南茶油产业发展加快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在常宁市的栽培历史悠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油茶的价值得到了重新的认识,常宁是“中国油茶之乡”,为了提升这一传统产业的效益,近年来,全市将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来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新造和低改相结合,围绕油茶林低改新造,茶油制品深度开发而大做文章,并作出了打造“中国油都”金字招牌,争创“中国油茶第一市”的决策。常宁油茶能否作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常宁油茶能否振兴、能否做大做强?近日,常宁市统计局对全市油茶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常宁市栽培油茶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主要以普通油茶、小果油茶等为主,占栽培面积的70%以上,1999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今年成为国家首批油茶示范县之一。

(一)面积及分布情况:常宁市共有油茶林面积69.2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2.6%,占全市经济林面积的92.3%,其中高产稳产油茶林面积2多万亩。油茶林面积在3万亩以上的有西岭镇、宜潭乡等12个乡镇,其中油茶林面积在6万亩以上的有蓬塘乡、荫田镇和烟洲镇3个乡镇。

(二)产量及产值情况:现有油茶林中,处于盛果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5%;
优良品种面积占总面积的14.5%。目前,全市绝大多数油茶林年亩平均产油在3公斤左右,亩产值只有120元左右。个别管理较好的年亩平均产油可达25公斤,如兰江乡景星村的油茶林,年年进行了铣山,产量和效益非常理想。据了解,全市年产茶油大约为3000吨左右,总产值约为1.2亿元左右(包括农民自用).

(三)产业化经营情况:近年来,常宁市油茶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已初步建立公司+农户等产业化经营联结机制。全市已有经营200亩以上的油茶大户285户,流转林地总面积5万亩左右;
衡阳市江山生态有限公司今年在常宁市荫田镇红阳村新造油茶林200多亩;
南天山茶油公司已启动油茶丰产林项目,开始建设30万亩的公司+基地+农户的油茶示范基地,

(四)、新品种及新技术推广运用情况:早在1984-1991年被原国家林业部和省林业厅列入WFP中国2696项目——湖南省油茶更新改造工程市期间,完成油茶老残林更新造林5万亩,改造油茶低产林3万亩,改造后的油茶林年均亩平产油12公斤,为改造前的4倍;
2004年,从亚林所引进油茶新品种造林300余亩;
2006年,常宁市从省林科院引进油茶新品种15万株进行栽培试验,在六个乡镇的八个村集中连片造林1200余亩;
2007年又从省林科院引进优质油茶无系性苗二十余万株,造林1500余亩。今年又从省林科院引进良种造林1500亩,近十年共引进优良油茶新品种造林5000余亩。

(五)产业发展扶持情况:近年来,常宁市对加快油茶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 2005年7月常宁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本级财政投入不断增加,2006—2009年市本级财政共投入资金252.5万元建立油茶发展专项基金。全市整合项目资金,扶持油茶产业发展,对新造油茶高产林连片50亩以上的种苗实行无偿供应,第二年每亩给予50元的肥料补助,对连片垦复油茶50亩以上的联户、大户实行以奖代补,当年每亩奖励50元。金融部门加大对油茶基地和经营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贷款,市财政给予贷款贴息。

第五节 2013年中国茶油产业面临的挑战

数十年来,我国的油茶产业虽然在基地建设方面曾有过几次大的发展过程,但全国油茶产业却一直没有发展壮大起来。

综合分析各方面原因,当前制约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

据调查,油茶新造林和老林更新改造的前期一次性投入很大,一般每亩投资约1500元左右;
高接换冠,每亩成本约2000元左右;
低产林复垦改造,每亩年成本在200元左右。对油茶林新造或改造,如此高的前期投入,一般农户难以承受。虽然在油茶产业发展中各地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多数地方由于财力限制,对油茶的发展未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二)比较效益相对较低

目前,全国现有油茶林大多数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老林,亩产茶油一般在5公斤左右,油茶的每亩产值不超过200元。

与其它经济林相比,效益相对较低。如浙江省的常山县,其主要的经济林树种—常山胡柚,每亩的产值在2000~3000元,大大高于油茶林。因而,造成了近年来常山县立地条件比较好的油茶林纷纷被改种为胡柚,农民缺少油茶再生产的积极性,其结果是油茶林大面积荒芜,产量下降,限制了油茶产业的发展。

(三)高产优良品种未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到目前为止,油茶种植大省中,江西、安徽两省的油茶林大部分还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普通实生苗林,湖南省约有50%以上的油茶林是建国之前就存在的,属于多代萌生,品种混杂,产量极低,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展的油茶丰产林基地建设,到90年代以来的油茶低产林改造,全省使用良种更新造林的油茶面积不足150万亩,仅占全省油茶林面积的8%左右。其它省区油茶良种应用率更低。油茶林品种老化,经营粗放,在油茶主产区是一个共性问题。只有通过大面积的优良油茶品种更新换代造林,油茶潜在的资源优势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进入21世纪以来,各地选育了一系列油茶高产优良品种(系),其中不乏适宜当地的高产优良品种(系),但大面积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却不多。原因在于大面积的推广应用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譬如建设油茶种苗繁育基地、良种采穗圃等,由于投资有限,当前还不能做到大批量生产油茶高产优良种苗以满足生产用苗的需要。

(四)宣传不到位

油茶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茶油具有优质食用油全部功能特性,其化学组成、脂肪酸比例与橄榄油相似,一些指标还要高于橄榄油。然而,人们对橄榄油特性的认识却远远高于对茶油的认识,一般认为橄榄油是高品质油,而对茶油的认识和了解甚少,只是在油茶主产区人们才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我国北方和西部大多数地区对茶油基本处于陌生状态。我国每年进口橄榄油约4500吨,用汇2000多万美元,除食用外,相当一部分用于制造高档化妆品和保健品,橄榄油的价值十分可观。而全国茶油每年仅有少量出口,国际市场认知度极低,这与长期以来人们对茶油停留在自产自用和宣传上的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第2篇: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前景规划分析报告2023-2029年

2018-2023年中国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第一章、中国生态工业园发展背景

第一节、生态工业园相关概述

一、生态工业园定义

二、生态工业园特征

三、生态工业园类型

四、生态工业园结构

第二节、循环经济模式相关概述

一、循环经济的定义

二、循环经济4R原则

(一)、循环经济4R原则

(二)、循环经济运行模式

三、循环经济实践层次

(一)、企业层次(小循环)

(二)、区域层次(中循环)

(三)、社会层次(大循环)

第三节、生态工业园建设效益分析

一、生态工业园经济效益

二、生态工业园社会效益

三、生态工业园环境效益

第四节、生态工业园建设与规划内容

一、园区建设目标及任务

(一)、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目标

(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任务

二、园区规划步骤及方法

(一)、园区规划的主要步骤

(二)、园区规划的主要方法

三、园区建设的技术要求

第五节、生态工业园建设风险分析

一、生态工业园管理风险

二、生态工业园运营风险

三、园区企业的生存风险

第二章、中国生态工业园建设市场环境分析

第一节、生态工业园建设政策环境分析

一、生态工业园基本法律法规

(一)、生态工业园金融支持政策

(二)、生态工业园税收优惠政策

(三)、生态工业园人才培养政策

(四)、生态工业园土地调控政策

二、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

第二节、生态工业园土地利用环境分析

一、生态工业园用地环境

(一)、国内批准建设用地规模

(二)、国内建设用地供应情况

(三)、国内建设用地出让情况

(四)、国内工业土地价格走势

二、生态工业园用地布局及影响

(一)、工业用地布局与影响分析

(二)、居住用地布局与影响分析

(三)、公建用地布局与影响分析

(四)、预备用地、生态绿地及道路用地

三、生态工业园用地价格走势

四、生态工业园用地需求分析

第三节、生态工业园建设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际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一)、全球经济发展现状

(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现状

(三)、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现状

(四)、2013年国际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二、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一)、国内生产总值分析

(二)、工业增加值分析

(三)、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四)、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五)、国内宏观经济前景预测

三、宏观经济对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影响

第三章、中国生态工业园项目建设与投融资分析

第一节、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建设对比

一、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对比

(一)、改造型生态工业园

(二)、虚拟型生态工业园

(三)、全新规划型生态工业园

二、生态工业园共生类型对比

(一)、副产品交换型

(二)、废物利用与集中处理型

三、生态工业园管理方式对比

(一)、企业管理(投资方管理)

(二)、政府管理

(三)、政府管理与民众相结合

四、生态工业园建园方式对比

(一)、自下而上式

(二)、自上而下式

五、国外生态工业园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一)、生态工业园规划启示

(二)、园区管理体制建立启示

(三)、生态工业信息网络培育启示

(四)、科技创新发展启示

第二节、国内生态工业园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部分生态工业园区特色

二、生态工业园项目建设进展

(一)、已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

(二)、批准建设的生态工业园

(三)、生态化改造中的工业园

三、生态工业园区域分布状况

四、生态工业园细分项目分析

(一)、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

(二)、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

(三)、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

第三节、国内生态工业园投资商投资因素

一、生态工业园区位因素

二、生态工业园与客户距离

三、生态工业园区客户服务

四、生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

五、生态工业园与供应商距离

六、生态工业园价格与优惠政策

七、生态工业园人力资源因素

第四节、国内生态工业园开发模式分析

一、工业地产商开发模式

二、政府独立开发模式

三、综合开发模式

第五节、国内生态工业园开发成本分析

一、生态工业园项目前期费用

二、生态工业园征地补偿费用

三、生态工业园市政建设费用

四、生态工业园征地税费及规费

第六节、国内生态工业园投资情况分析

一、生态工业园投资规模

二、生态工业园投资风险

三、生态工业园投资结构

四、生态工业园投资效益

第七节、国内生态工业园融资情况分析

一、生态工业园融资特点

二、生态工业园融资结构

三、生态工业园融资规模

四、生态工业园融资分布

(一)、产业关联型生态工业园融资状况

(二)、改造重构型生态工业园融资状况

五、生态工业园融资战略

第四章、中国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分析

第一节、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一、生态工业园规划模式分析

(一)、资源利用模式分析

(二)、区内建设模式分析

(三)、园区企业地位模式

二、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分析

(一)、主导产业链工业园区模式

(二)、多产业关联共生型模式

(三)、全新混合型工业园区模式

第二节、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层次与框架

一、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层次

二、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框架

三、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布局

(一)、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生态工业园规划步骤

(三)、生态工业园设计要素

(四)、空间组织方式的建立

(五)、循环产业链的建立

(六)、紧凑的空间布局建立

(七)、交通组织及其他方面

第三节、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链网规划

一、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链规划准则

二、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整合

(一)、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工业链

(二)、汽车零部件业生态工业链

(三)、医药化工产业生态工业链

(四)、新型冶金产业生态工业链

(五)、食品饮料产业生态工业链

(六)、包装材料产业生态工业链

(七)、电器电子产业生态工业链

(八)、纺织产业生态工业链

(九)、建材行业生态工业链

三、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网整合

(一)、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产业连接

(二)、各产业与环保产业间的连接

(三)、各产业与第二产业间的连接

(四)、各产业与禽畜养殖业的连接

第四节、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与发展途径

一、企业循环经济模式构建

二、企业间循环经济体系构建

三、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

四、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途径

第五节、生态工业园区运营管理架构建设

一、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技术体系

二、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管理体系

三、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政策体系

第六节、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能值评价

一、企业内层次循环经济能值评价

二、企业间循环经济能值流动分析

三、生态工业园区内循环经济能值

第五章、中国重点经济圈虚拟型生态工业园模式构建

第一节、长三角经济圈虚拟生态工业园模式构建

一、长三角虚拟生态工业园基础条件

(一)、长三角产业集群条件分析

(二)、长三角信息平台建设现状

(三)、长三角诚信制度建设分析

(四)、长三角环保产业发展状况

二、长三角虚拟生态工业园基地选择

三、长三角虚拟生态工业园主要产业链

四、长三角虚拟生态工业园运行模式

第二节、珠三角经济圈虚拟生态工业园模式构建

一、珠三角虚拟生态工业园基础条件

(一)、珠三角产业集群条件分析

(二)、珠三角信息平台建设现状

(三)、珠三角诚信制度建设分析

(四)、珠三角环保产业发展状况

二、珠三角虚拟生态工业园基地选择

三、珠三角虚拟生态工业园主要产业链

四、珠三角虚拟生态工业园运行模式

第三节、环渤海经济圈虚拟生态工业园模式构建

一、环渤海虚拟生态工业园基础条件

(一)、环渤海产业集群条件分析

(二)、环渤海信息平台建设现状

(三)、环渤海诚信制度建设分析

(四)、环渤海环保产业发展状况

二、环渤海虚拟生态工业园基地选择

三、环渤海虚拟生态工业园主要产业链

四、环渤海虚拟生态工业园运行模式

第四节、大西南经济圈虚拟生态工业园模式构建

一、大西南虚拟生态工业园基础条件

(一)、大西南产业集群条件分析

(二)、大西南信息平台建设现状

(三)、大西南诚信制度建设分析

(四)、大西南环保产业发展状况

二、大西南虚拟生态工业园基地选择

三、大西南虚拟生态工业园主要产业链

四、大西南虚拟生态工业园运行模式

第五节、合肥经济圈虚拟生态工业园模式构建

一、合肥经济圈虚拟生态工业园基础条件

(一)、合肥经济圈产业集群条件分析

(二)、合肥经济圈信息平台建设现状

(三)、合肥经济圈诚信制度建设分析

(四)、合肥经济圈环保产业发展状况

二、合肥经济圈虚拟生态工业园基地选择

三、合肥经济圈虚拟生态工业园主要产业链

四、合肥经济圈虚拟生态工业园运行模式

第六章、中国生态工业园示范单位经营管理分析

第一节、综合类生态工业园经营管理个案分析

一、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

(一)、园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二)、园区经济总量与财力分析

(三)、园区现有核心产业运营分析

(四)、园区内入驻企业发展状况

(五)、园区内招商引资发展状况

(六)、园区物质代谢与能量流动

(七)、园区管理制度与优惠政策

(八)、园区的支持体系建设分析

(九)、园区运营管理SWOT分析

(十)、园区运营最新发展动向

二、广州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

(一)、园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二)、园区经济总量与财力分析

(三)、园区现有产业链运行分析

(四)、园区内现有企业发展状况

(五)、园区内财税收入位列第一

(六)、园区内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七)、园区内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八)、园区物质代谢与能量流动

(九)、园区管理制度与优惠政策

(十)、园区的支持体系建设分析

(十一)、园区运营管理SWOT分析

三、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一)、园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二)、园区经济总量与财力分析

(三)、园区现有产业链运行分析

(四)、园区内现有企业发展状况

(五)、园区物质代谢与能量流动

(六)、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七)、园区管理制度与优惠政策

(八)、园区的支持体系建设分析

(九)、园区运营管理SWOT分析

四、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一)、园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二)、园区经济总量与财力分析

(三)、园区现有产业链运行分析

(四)、园区内现有企业发展状况

(五)、园区内招商引资发展状况

(六)、园区物质代谢与能量流动

(七)、园区管理制度与优惠政策

(八)、园区的支持体系建设分析

(九)、园区运营管理SWOT分析

五、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一)、园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二)、园区经济总量与财力分析

(三)、园区现有产业链运行分析

(四)、园区内现有企业发展状况

(五)、园区物质代谢与能量流动

(六)、园区管理制度与优惠政策

(七)、园区的支持体系建设分析

(八)、园区运营管理SWOT分析

六、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一)、园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二)、园区经济总量与财力分析

(三)、园区现有产业链运行分析

(四)、园区内现有企业发展状况

(五)、园区物质代谢与能量流动

(六)、园区管理制度与优惠政策

(七)、园区的支持体系建设分析

(八)、园区运营管理SWOT分析

七、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一)、园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二)、园区经济总量与财力分析

(三)、园区现有产业链运行分析

(四)、园区内现有企业发展状况

(五)、园区物质代谢与能量流动

(六)、园区管理制度与优惠政策

(七)、园区的支持体系建设分析

(八)、园区运营管理SWOT分析

八、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一)、园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二)、园区经济总量与财力分析

(三)、园区现有产业链运行分析

(四)、园区内现有企业发展状况

(五)、园区物质代谢与能量流动

(六)、园区管理制度与优惠政策

(七)、园区的支持体系建设分析

(八)、园区运营管理SWOT分析

九、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一)、园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二)、园区经济总量与财力分析

(三)、园区现有产业链运行分析

(四)、园区内现有企业发展状况

(五)、园区物质代谢与能量流动

(六)、园区管理制度与优惠政策

(七)、园区的支持体系建设分析

(八)、园区运营管理SWOT分析

十、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一)、园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二)、园区经济总量与财力分析

(三)、园区现有产业链运行分析

(四)、园区内现有企业发展状况

(五)、园区物质代谢与能量流动

(六)、园区管理制度与优惠政策

(七)、园区的支持体系建设分析

(八)、园区运营管理SWOT分析

十一、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一)、园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二)、园区经济总量与财力分析

(三)、园区现有产业链运行分析

(四)、园区内现有企业发展状况

(五)、园区物质代谢与能量流动

(六)、园区管理制度与优惠政策

(七)、园区招商引资发展分析

(八)、园区科技创新发展分析

(九)、园区运营管理SWOT分析

第二节、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建设与经营管理个案分析

一、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糖业)建设示范园区

(一)、园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二)、园区经济总量与财力分析

(三)、园区现有产业链运行分析

(四)、园区内现有企业发展状况

(五)、园区物质代谢与能量流动

(六)、园区管理制度与优惠政策

(七)、园区的支持体系建设分析

(八)、园区运营管理SWOT分析

二、鲁北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

(一)、园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二)、园区经济总量与财力分析

(三)、园区现有产业链运行分析

(四)、园区内现有企业发展状况

(五)、园区物质代谢与能量流动

(六)、园区管理制度与优惠政策

(七)、园区的支持体系建设分析

(八)、园区运营管理SWOT分析

三、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

(一)、园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二)、园区经济总量与财力分析

(三)、园区现有产业链运行分析

(四)、园区内现有企业发展状况

(五)、园区物质代谢与能量流动

(六)、园区管理制度与优惠政策

(七)、园区的支持体系建设分析

(八)、园区运营管理SWOT分析

四、包钢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一)、园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二)、园区经济总量与财力分析

(三)、园区现有产业链运行分析

(四)、园区内现有企业发展状况

(五)、园区物质代谢与能量流动

(六)、园区管理制度与优惠政策

(七)、园区的支持体系建设分析

(八)、园区运营管理SWOT分析

五、抚顺矿业集团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

(一)、园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二)、园区经济总量与财力分析

(三)、园区现有产业链运行分析

(四)、园区内现有企业发展状况

(五)、园区物质代谢与能量流动

(六)、园区管理制度与优惠政策

(七)、园区的支持体系建设分析

(八)、园区运营管理SWOT分析

六、贵阳市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

(一)、园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二)、园区经济总量与财力分析

(三)、园区现有产业链运行分析

(四)、园区内现有企业发展状况

(五)、园区物质代谢与能量流动

(六)、园区管理制度与优惠政策

(七)、园区的支持体系建设分析

(八)、园区运营管理SWOT分析

七、山西安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一)、园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二)、园区经济总量与财力分析

(三)、园区现有产业链运行分析

(四)、园区内现有企业发展状况

(五)、园区物质代谢与能量流动

(六)、园区管理制度与优惠政策

(七)、园区的支持体系建设分析

(八)、园区运营管理SWOT分析

八、上海化学工业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一)、园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二)、园区经济总量与财力分析

(三)、园区现有产业链运行分析

(四)、园区内现有企业发展状况

(五)、园区物质代谢与能量流动

(六)、园区管理制度与优惠政策

(七)、园区的支持体系建设分析

(八)、园区运营管理SWOT分析

第三节、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建设与经营管理个案分析

一、青岛新天地工业园(静脉产业类)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一)、园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二)、园区经济总量与财力分析

(三)、园区现有产业链运行分析

(四)、园区内现有企业发展状况

(五)、园区物质代谢与能量流动

(六)、园区管理制度与优惠政策

(七)、园区的支持体系建设分析

(八)、园区运营管理SWOT分析

第七章、中国部分省市生态工业园投资运行分析

第一节、北京市生态工业园投资建设分析

一、北京市循环经济运行概况

(一)、工业经济运营情况

(二)、工业经济能耗分析

二、北京市生态工业园项目分析

三、北京市生态工业园建设规模

(一)、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

(二)、生态工业园区供应土地面积

(三)、生态工业园区土地开发面积

四、北京市生态工业园经济效益

(一)、生态工业园区收入规模

(二)、生态工业园区利润总额

五、北京市生态工业园支持政策

六、北京市生态工业园招商情况

七、北京市生态工业园面临威胁

第二节、上海市生态工业园投资建设分析

一、上海市循环经济运行概况

(一)、工业经济运营情况

(二)、工业经济能耗分析

二、上海市生态工业园项目分析

三、上海市生态工业园建设规模

四、上海市生态工业园经济规模

五、上海市生态工业园经营效益

(一)、生态工业园区收入规模

(二)、生态工业园区利润总额

六、上海市生态工业园支持政策

七、上海市生态工业园投资机会

八、上海市生态工业园面临威胁

第三节、天津市生态工业园投资建设分析

一、天津市循环经济运行概况

(一)、工业经济运营情况

(二)、工业经济能耗分析

二、天津市生态工业园项目分析

三、天津市生态工业园经济规模

四、天津市生态工业园经营效益

五、天津市生态工业园招商情况

六、天津市生态工业园支持政策

七、天津市生态工业园投资机会

八、天津市生态工业园面临威胁

第四节、江苏省生态工业园投资建设分析

一、江苏省循环经济运行概况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二)、工业经济能耗分析

二、江苏省生态工业园项目分析

三、江苏省生态工业园经济规模

四、江苏省生态工业园经营效益

五、江苏省生态工业园支持政策

六、江苏省生态工业园投资机会

七、江苏省生态工业园面临威胁

第五节、浙江省生态工业园投资建设分析

一、浙江省循环经济运行概况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二)、工业经济能耗分析

二、浙江省生态工业园项目分析

三、浙江省生态工业园经济规模

四、浙江省生态工业园经营效益

五、浙江省生态工业园支持政策

六、浙江省生态工业园投资机会

七、浙江省生态工业园面临威胁

第六节、广东省生态工业园投资建设分析

一、广东省循环经济运行概况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二)、工业经济能耗分析

二、广东省生态工业园项目分析

三、广东省生态工业园经济规模

四、广东省生态工业园经营效益

五、广东省生态工业园支持政策

六、广东省生态工业园投资机会

七、广东省生态工业园面临威胁

第七节、辽宁省生态工业园投资建设分析

一、辽宁省循环经济运行概况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二)、工业经济能耗分析

二、辽宁省生态工业园项目分析

三、辽宁省生态工业园经济规模

四、辽宁省生态工业园经营效益

五、辽宁省生态工业园支持政策

六、辽宁省生态工业园投资机会

七、辽宁省生态工业园面临威胁

第八节、福建省生态工业园投资建设分析

一、福建省循环经济运行概况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二)、工业经济能耗分析

二、福建省生态工业园项目分析

三、福建省生态工业园经济规模

四、福建省生态工业园经营效益

五、福建省生态工业园支持政策

六、福建省生态工业园投资机会

七、福建省生态工业园面临威胁

第八章、中国生态工业园招商引资分析

第一节、生态工业园招商引资基本情况

一、生态工业园招商引资环境

二、生态工业园招商引资规模

三、生态工业园招商定位分析

四、生态工业园招商标准分析

五、生态工业园招商引资趋势

第二节、生态工业园招商引资模式分析

一、“政府主导型”模式

二、“市场主导型”模式

三、“以民引外”模式

四、“总部经济”模式

五、“专攻性”模式

六、“并购”模式

七、种招商引资模式比较分析

第三节、生态工业园招商引资风险与规避

一、生态工业园招商引资风险分析

(一)、招商引资政治风险分析

(二)、招商引资经济风险分析

(三)、招商引资产业风险分析

(四)、招商引资金融风险分析

二、生态工业园招商引资风险规避

第四节、生态工业园招商引资营销策略

一、招商引资营销需求分析

二、招商引资营销策略分析

(一)、招商引资市场策略分析

(二)、招商引资产品策略分析

(三)、招商引资价格策略分析

(四)、招商引资促销策略分析

(五)、招商引资渠道策略分析

(六)、招商引资服务营销策略分析

第九章、中国生态工业园项目运营管理分析

第一节、生态工业园投资运营主体分析

一、当地政府部门

二、投资园区的企业

三、开发园区的企业

四、园区管理委员会

五、中介组织方面

第二节、生态工业园管理现状分析

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

二、园区管理委员会管理案例

三、园区管理委员会管理模式

第三节、生态工业园运作模式分析

一、政府运作模式分析

二、投资运作模式分析

三、服务运作模式分析

四、土地盈利模式分析

五、产业运作模式分析

第四节、企业入驻生态工业园因素

一、生态工业园区位因素

二、生态工业园区交通状况

三、生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

四、生态工业园后期运营成本

五、生态工业园土地增值潜力

六、生态工业园管理服务优劣

七、生态工业园土地物业合法性

八、生态工业园价格与优惠政策

第五节、生态工业园品牌营销分析

一、生态工业园区传播特点

二、生态工业园区传播渠道

(一)、报纸传播优劣势分析

(二)、杂志传播优劣势分析

(三)、广播传播头劣势分析

(四)、户外传播优劣势分析

(五)、网络传播优劣势分析

(六)、电视/视频传播优劣势

(七)、会展/活动传播优劣势

三、生态工业园传播受众分析

(一)、传播受众基本特征分析

(二)、传播受众空间分布分析

(三)、传播受众媒体偏好分析

(四)、传播受众行为特征分析

(五)、传播受众普遍困难分析

(六)、传播受众投资心理分析

四、生态工业园媒介策略分析

五、生态工业园品牌营销与管理

第六节、生态工业园服务平台建设分析

一、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二、园区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三、园区设计服务平台建设

四、园区研发平台建设分析

五、园区物流服务平台建设

六、园区标准检测平台建设

七、园区商贸服务平台建设

八、园区人力资源平台建设

九、园区政府服务平台建设

第十章、中国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建议

第一节、流园区成功建设运营特征分析

一、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二、基础设施建设特征

三、产业高度聚集特征

四、自主创新活跃特征

五、推动区域发展特征

第二节、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问题

一、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政策缺陷

二、生态工业园定位模糊

三、生态工业园资金制约

四、生态工业园技术创新力不足

五、市场弹性适应性不强

六、生态工业园管理体系不完善

第三节、生态工业园发展趋势分析

一、欧盟生态工业园发展趋势

二、美国生态工业园发展趋势

三、日本生态工业园发展趋势

四、国内生态工业园发展趋势

第四节、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出路

一、强化各种管理措施

二、通过改造传统工业园

三、利用经济杠杆联接不同企业

四、注重自有知识产权及环保技术

五、建立完善的市场调控体系

第五节、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一、生态工业园产业引进建议

二、生态工业园优惠政策建议

三、生态工业园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

四、生态工业园管理与服务支持系统

五、生态工业园发展的技术支持系统

第六节、生态工业园发展前景与投资规划

一、生态工业园建设规模预测

二、生态工业园管理趋势预测

三、生态工业园产业重心预测

四、生态工业园区域分布预测

行业研究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运营能力。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
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对一个行业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行业演变趋势、行业的成功关键因素、进入退出壁垒、上下游关系等。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常规行业研究报告对于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身为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平时工作的忙碌没有时间来对整个行业脉络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一份研究报告会对整个市场的脉络更为清晰,从而保证重大市场决策的正确性;

二、希望进入这个行业投资,阅读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是您系统快速了解一个行业最快最好的方法,让您更加丰富翔实的掌握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趋势以及相关信息数据,使得您的投资决策更为科学,避免投资失误造成的巨大损失。

因此,行业研究的意义不在于教导如何进行具体的营销操作,而在于为企业提供若干方向性的思路和选择依据,从而避免发生“方向性”的错误。

锐观咨询是一家专业的产业经济研究与产业战略咨询机构。成立多年来,我们一直聚焦在“产业研究”领域,是一家既有深厚的产业研究背景,又只专注于产业咨询的专业公司。我们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提供产业研究、产业规划、投资分析、项目可行性评估、商业计划书、市场调研、IPO咨询、商业数据等咨询类产品与服务,累计服务过近100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
并成为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长期的信息咨询产品供应商。

公司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嵌入式软件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经过锐观咨询咨询团队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采集、研究、加工、编辑、咨询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工业领域各行业信息咨询及市场研究、用户调查、数据采集等多项服务。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专项定制课题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机械、汽车、纺织、化工、轻工、冶金、建筑、建材、电力、医药等几十个行业。

我们的优势

强大的数据资源:锐观咨询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信息中心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建成了独具特色和覆盖全面的产业监测体系。经十年构建完成完整的产业经济数据库系统(含30类大行业,1000多类子行业,5000多细分产品),我们的优势来自于持续多年对细分产业市场的监测与跟踪以及全面的实地调研能力。

行业覆盖范围广:入选行业普遍具有市场前景好、行业竞争激烈和企业重组频繁等特征。我们在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还对其中重要的细分行业或产品进行单独分析。其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是任何同类产品难以企及的。

内容全面、数据直观:报告以本年度最新数据的实证描述为基础,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各行业的市场供求、进出口形势、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富有见地的判断和投资建议;
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深入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有多位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有创造力和建设意义的对策建议: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行业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1、智慧能源系列

《2018-2022年中国智慧能源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微电网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小水电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氢能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波浪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潮汐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互联网+”系列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8-2022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8-2022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8-2022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3、智能制造系列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工业4.0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4、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电视购物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电视媒体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5、智能汽车系列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智慧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前景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车联网产业运行动态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

6、大健康产业系列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8-2022年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8-2022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7、房地产转型系列研究报告

《2018-2022年房地产+众创空间跨界投资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养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医疗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养老地产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告》

8、城市规划系列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前景调查及战略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深度调研及开发战略分析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9、现代服务业系列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民营医院运营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婚庆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旅游行业发展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体育服务行业深度调查与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会展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整形美容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21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范文(与本目录内容无关)

第三章 2013年中国茶油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2013年中国油茶产业运行综述

一、我国油茶产业特点分析

2013年我国油茶产业油茶籽产量约177.65万吨,同比2012年的172.77万吨增长了2.82%。2014年我国油茶产业油茶籽产量约182.2万吨,近几年我国油茶籽产量情况如下表所示:

2005-2014年中国油茶籽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累计完成新造油茶林1360万亩,改造低产林1342万亩,茶油产量由2008年的20多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51.8万吨,产值由110亿元增加到420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种产销一体化企业情况

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现有油茶加工企业659家,油茶籽设计加工能力可达到424.83万吨,年可加工茶油110.79万吨,加工能力在500吨以上的企业有178家,具有精炼能力的企业达到200多家,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基础。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一步成熟,目前可年产茶粕68.39万吨,茶皂素1.86万吨, 油茶籽利用程度接近100%,资源利用水平较高。

数据来源:国家林业局

三、我国油茶产业农民情况

茶油是纯天然的高级植物油,它提炼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油茶成熟种子——油茶果当中。产油茶果的油茶树是原产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特有树种,其寿命高达400年以上,丰产期80至100年。“茶油”由油茶果压榨而来,绿色、健康、营养丰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较其他食用油有着诸多的优点,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

随着化肥、育秧成本等各项费用的上涨,如今农民种植水稻的利润越来越低,粗略的计算一下,即使实行一年两季栽培,一亩田的纯收入不超过1000元,所以小规模的栽种,所获得的收益不大,必须大面积实行机械第耕作才划算,所以要转变思维发展其它经济。

比如,在一些土地面积较少的地方,可以种植一些油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来源,它需要的成本不高,主要以人工为主,所花的时间也不多。在前期的茶籽采摘、去壳、挑选,都要做到认真细致。需要时间最多的是早期油茶苗嫁接、除草等等,当树苗长到一定高度的时候,管理上所花的时间逐渐减少,这时候另做一份兼职都是可以的,这二方面都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渠道。

不过油茶苗品种不同,价格也不现,通常以嫁接苗最贵,实生苗最便宜,所以林农在选择培育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以哪种类型的树苗为主,投资的成本、项目回报也有所区别,收入也不一样。不过的这几年比较流行种植优质高产品种,其适应性更强,丰产期提前了二年,所得山茶油的产量也相当不错,大家都争相购买,所以从目前来看,种植高产油茶苗是一种增加收入的新渠道。

上饶县茶农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茶油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也逐步上涨。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抢抓市场机遇,依托“中国油茶之乡”的品牌优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让油茶树成为农民的“摇钱树”。

上饶县种植油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优越的地理条件。据记载,该县种植油茶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油茶产业一直是当地农村的传统产业。同时,上饶县特有的微酸性红土壤和低海拔丘陵山地特别适宜滋养优质的油茶。据介绍,上饶全县林业用地241万亩,其中油茶林83.36万亩,超过林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名列江西省前茅,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荣誉称号。

近些年,为提高农民栽种油茶的收益,调动农民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的积极性,上饶县把油茶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加大发展力度。该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着力抓好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和油茶基地建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领农民走上科技兴业之路。上饶县从2006年开始种植高产油茶,目前全县已发展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十余万亩。2013年上饶全县油茶企业加工生产成品油约3200吨,产值约1.8亿元,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多人。

四、我国油茶产业最大制约

优良种苗成最大制约

目前,全国油茶业的重点工作是提高油茶产量,无外乎两种手法,一是扩大种植面积,二是提高亩产量。在种植面积不可能大幅增加的时候,现在主要的做法是提高亩产。而提高亩产又分两种办法,一是残次低产林改造,一是利用宜林林荒山荒地营造高产林。这些都离不开高产良种,高产油茶林亩产可得油50公斤,是现在低产林的10倍。一棵油茶树进入盛果期需要七八年,也就是说,一棵油茶苗是良种苗还是劣质苗,需要等上七八年才能知道。如果在最初种植时不能保证良种苗,所花时间成本巨大,种植者所受损失也难以挽回,远远比农民种一年一熟的庄稼要大。

春季一株苗在1.5元。各地方种植密度不一样,平均每亩110株。这样每亩苗子费在165元。加上第二年适当的补植费,每亩种苗在200元左右。“目前产量远远不能满足规划的需要。全国目前每年1亿株的产量。明年可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油茶产业最大的制约瓶颈是优良种苗供应不上。”国家林业局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尹刚强说,“虽然科技有发展,培育了很多良种,但是资源有限,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生产能力。目前种苗的供需矛盾比较大,好苗子的缺口较大。”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这两年重点是加强采穗圃的建设,采穗圃建设每亩3000~5000元。一根穗条,可以生产三至五株苗子。争取2到3年后,在穗条的生产上能加大,穗条的产量提高了,种苗的产量才会提高。目前,国家林业局正在与发改委沟通协调,争取今年中央拿出一笔专项经费用于采穗圃建设,把规划中确定该建的采穗圃一次性全部安排到位,确保二至三年后良种穗条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任何产业的投入,要求上下游产业资本均衡投入,并且能做到相互匹配,才能做到健康发展,油茶产业也不例外。如果油茶终端产品开发投入过大,而种植和育苗上投入跟不上,产量受限,市场受资金短期获利冲动,将很有可能使油茶产业走上畸型发展轨道,形成高端产品独霸局面,而国家提高粮油安全和农民收入的愿望落空。

五、我国油茶产业育苗情况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食用油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油茶产品市场逐渐升温,特别是油茶无性系品种高产优质特性逐步为社会所认识,油茶主产区特别是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陆续建立了一批高产无性系(品种)采穗圃基地。据统计,目前湖南、江西、广西等8个省(区)共建有油茶采穗圃基地33处,现有油茶良种苗木生产能力13610万株。林业科学研究部门已选育出100多个优良无性系品种,这些良种的测产每亩在35公斤至50公斤,有的亩产茶油已达到75公斤。

1、油茶良种选育状况

油茶主产区14个省(区、市)中,湖南、江西、广西、浙江、安徽、湖北、福建、云南和重庆9省(区、市)通过国家或省级审(认)定的油茶良种有174个,其中通过国家级审(认)定的良种54个(详见附件1) ,省级审(认)定的良种120个。

2、油茶良种基地生产能力

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湖北、贵州、安徽8个省(区) 共建有油茶良种基地33个(30个采穗圃和3个种子园) ,总面积4414亩,油茶良种苗木现有生产能力约1.36亿株,良种穗条现有生产能力约7500万条。

3、油茶良种种苗供应能力

2009年春、秋两季,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9个省(区)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5100万株左右,可供造林约46万亩。其中,春季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约2900万株,可供造林26万亩;
秋季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约2200万株,可供造林20万亩。

2009年冬季和2010年春季9省可生产油茶良种苗木1.2亿株,可供造林110万亩。

4、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

目前,开展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有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和贵州省。湖南省林科院从2003年开始,收集保存了200多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家系等。江西省林科院收集保存优良无性系和农家品种100多个。浙江省林木种苗站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合作,在浙江金华东方红林场建立了油茶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了275个油茶无性系。贵州省黎平县林木良种繁育中心收集保存了75个优树的繁殖材料。

数据来源:国家林业局

六、2013年全国百个油茶示范县确定

从省林业厅获悉,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近日确定了全国100个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县,我省23个县(市、区)入选,数量仅次于湖南省。我省入选的23个县(市、区)中,上犹、于都、万载、宜丰、永丰、安福、万年、瑞昌、芦溪等9个县(市)将于今年率先启动实施油茶示范林建设,计划当年新造高产油茶示范林8.625万亩,中央补助标准为每亩200元。

另据了解,国家林业局日前已批复我省国家油茶种质资源基因库(南昌)建设、赣州市油茶良种基地等8个油茶良种建设项目,批复总投资308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851万元,计划营建油茶良种基地300余公顷。目前我省已部署项目建设单位抓紧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尽快启动实施项目。

据分析,作为国家油茶栽培中心区,我省油茶面积和产量目前均居全国前列。我省油茶产业发展近期获得国家一系列支持,有利于油茶产业做大做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推动“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带动返乡农民工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第二节 2013年中国茶油产业动态分析

一、百万亩茶油基地或落户安徽太湖

海南省安徽商会会长刘笃寿日前率团赴皖考察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并与安徽省有关部门负责人洽谈总投资15亿元的100万亩油茶种植加工基地项目。据专家估测,该项目建成后可年产精致茶油4万吨,直接带动10万户农民家庭年均收入突破2万元。

油茶素有「东方橄榄油」之誉,其产籽可长达七八十年,每亩油茶的产值相当于4.2亩油菜或1.34亩花生的产值,源产地主要集中在云南、湖南、贵州、江西、安徽等省山区。其中,安徽省油茶栽培面积目前达85万亩,拥有茶油加工企业数十家。

皖力拓「东方橄榄油」产业

未来5年内,安徽省将倾力发展油茶产业。据安徽省油茶协会副会长冯纪福介绍,根据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划,至2015年,该省油茶种植面积将有望达到200万亩,总产量届时预计可达8万吨,相当于置换出125万亩耕地。

为此,海南省安徽商会与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合力,促进总投资15亿元的100万亩油茶种植加工基地项目在皖太湖县落户,幷希冀获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扶持。

据悉,今明两年,安徽省将首先在黄山以及舒城、太湖、霍山、宁国等地,营建1000亩的采穗圃和繁育圃,幷实行油茶良种的定点培育、定向供应,以满足油茶种植的需要。

二、乳源建立20万亩油茶基地

乳源瑶族自治县在县内的乳城、一六、大桥等乡镇建立20万亩油茶生产基地。

据悉,为发展油茶生产,形成产业化和开辟农民增收的新路子,该县于2008年9月份开始筹备油茶生产基地的工作,并于10月注册了“瑶姐”牌山茶油和“瑶妹”牌茶子洗发水、沐浴露等。

该县还引进了广东乳源宝华农科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专门生产加工油茶的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宋梓诚介绍,已投入5000万元在乳源乳城镇建设油茶加工企业,从今年6月份动工以来,基础工程基本完成,8月份左右可完成主体工程,9至11月可进入设备安装及调试,12月可建成投产。

为加快油茶生产基地的速度,该县于今年7月23日,组织九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县林业、农业等部门的负责人,到荣获“油茶之乡”称号且现有油茶林面积120万亩的湖南耒阳市实地考察,学习其生产油茶的经验,并参观了耒阳市马水乡小河田、滩头等村庄的油茶示范点。

乳源瑶族自治县林业局部门的负责人介绍,乳源的地理环境、气候温差、土质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种植油菜,也有种油菜、摘茶果、榨茶油的传统与习惯,县内大部分乡村的山岭上都还有茶树,而且长得茂盛,茶果有一定的结实率,种油菜有价值,生态、资源、市场、政策等优势,对乳源山区来说,无疑是一条带动农村经济新增长的路子。如大桥、东坪、大布等部分村庄的农民,至今每年在秋冬季节到茶林中摘茶果、榨茶油,并把茶油作为珍贵的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

该县油茶生产经营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现代企业模式进行运作。公司主要是决策管理,农户主要是种植看护,共同完成油茶基地的生产,或培植大户经营、金融扶持,为油茶生产创造条件。

目前,该县20万亩油茶生产基地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三 德安开建亚洲最大茶油生产基地

据了解,总投资5.3亿元,亚洲最大的茶油生产基地目前已在江西德安开建。该项目建成后,日生产成品油可达150吨,拥有30万吨植物油储备能力。该项目还将在德安、修水、武宁等多个县、市、区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可带动周边10万农户年均增收300元以上。

第三节 2013年中国茶油产业发展综述

一、中国茶油业运行特点分析

2014年,我国油茶产业在油茶产业发展项目、农发资金、现代农业发展等扶持资金的强力支持下,发展形势持续向好。油茶林基地面积不断扩大,全国油茶林面积已由2008年的4500万亩发展到6000多万亩,茶油产量由20多万吨增加到51.8万吨,产值由110亿元增加到420亿元。新造高产油茶林产量逐年提高,效益日益显著。

油茶良种壮苗数量充足质量优良。2014年,14省区共培育油茶良种苗木7.77亿株,其中嫁接苗7.06亿株、占苗木总量的91%。可出圃苗木3.7亿株,其中两年生以上大苗3.22亿株、占77%,可供造林330多万亩,满足了各地造林对良种壮苗的需求。

油茶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自全国油茶技术协作组成立以来,协作组先后召开了首届全国油茶学术交流大会,举办了油茶技术研讨班、培训班,编辑出版了《茶油营养与健康》《中国油茶品种志》《油茶实用栽培技术手册》等,不断破解油茶产业发展技术难题,不断熟化、推广应用油茶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油茶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的不断提升。

社会对茶油的认知度不断提升。茶油的营养保健价值逐渐被大众认识,茶油已由专营礼品逐步进入超市,走向大众餐桌。中粮集团中国食品等大型企业已陆续介入油茶基地建设,大力推动茶油生产营销,并作为高端食用油推向市场。

二、中国茶油产区域分布

(一)油茶主产区分布范围

我国油茶主产区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云南、重庆、河南、四川和陕西14个省(区、市)的642个县(市、区)。其中,种植面积大于10万亩的县(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在5~10万亩的县(市、区)有97个,种植面积在1~5万亩的县(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小于1万亩的县(市、区)有261个。

全国油茶主产区分布范围统计表

数据来源:国家林业局

(二)油茶主产区林地资源现状

根据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林地资源统计结果,我国油茶主产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23067.20万亩,其中有林地148271.40万亩,疏林地5327.10万亩,灌木林地37044.9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620.70万亩,无林地28803.10万亩。在无林地中,有宜林地25692.00万亩,其中适宜种植油茶的面积有5380.7万亩。

数据来源:国家林业局

(三)油茶主产区油茶种植现状

目前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 (区、 市) 共有油茶林面积4531.2万亩,其中:产前期面积180.2万亩,初产期面积239.6万亩,盛产期面积1977.7万亩,衰产期面积2133.7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3.97%、5.29%、43.65%和47.09%。受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油茶种植面积以湖南、江西、广西3省(区)最大,分别为1778.0万亩、1120.0万亩和552.4万亩,3省(区)面积占全国现有油茶林总面积的76.2%。2008年全国生产油茶籽97.55万吨,生产茶油26.25万吨,平均亩产茶油5.79公斤。

数据来源:国家林业局

三、种植茶油树生态效益显著

大面积种植茶油树能起到保护使用水源、净化水体、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周边土壤和空气中的有害有毒重金属含量和微生物含量等作用,有明显的环保功能。

茶油树因富含芳香挥发性和杀菌效果极强的TTO精油,其在呼吸、蒸腾过程中能向空气散发出挥发性芳香油,可在田间进行生物防治。如在荔枝、龙眼果园中间种茶油树,不仅可驱赶害虫、蚊蝇,而且还有净化林间空气、减少各种病虫害发生的作用;
如果运用到城市绿化行业中去,变传统单纯的居民住宅小区绿化为“生态保健型”住宅小区绿化和城市绿化,其市场前景和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是巨大的。

第四节 2013年中国茶油剖分地区运行分析

一、广东打造油茶产业发展新格局

广东将加大投入,打造油茶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15年,通过新建或改造,新发展油茶丰产林基地200万亩,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广东曾是全国油茶主产区之一,上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全省油茶栽培面积曾经达到750万亩。但由于品种退化、产量低、加工技术落后,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2007年以来,广东新种油茶30多万亩,其中仅梅州市就新种油茶19万亩,一批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兴起,油茶产业链不断延伸,油茶栽培品种得到优化,产量不断提高。

 今后,广东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到2015年新发展油茶丰产林基地200万亩,打造油茶产业发展新格局。广东将充分发挥梅州、河源、清远、韶关和肇庆等市的现有资源优势,培育4~5个产业龙头,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粤北、粤东北和粤西油茶产业带,提高油茶的产业化水平。同时,将加大政策扶持,建立油茶良种种苗补贴制度,建立科技研究与推广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投、以补代投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对油茶产业发展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

二、“中国油茶之乡”湖南茶油产业发展加快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在常宁市的栽培历史悠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油茶的价值得到了重新的认识,常宁是“中国油茶之乡”,为了提升这一传统产业的效益,近年来,全市将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来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新造和低改相结合,围绕油茶林低改新造,茶油制品深度开发而大做文章,并作出了打造“中国油都”金字招牌,争创“中国油茶第一市”的决策。常宁油茶能否作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常宁油茶能否振兴、能否做大做强?近日,常宁市统计局对全市油茶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常宁市栽培油茶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主要以普通油茶、小果油茶等为主,占栽培面积的70%以上,1999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今年成为国家首批油茶示范县之一。

(一)面积及分布情况:常宁市共有油茶林面积69.2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2.6%,占全市经济林面积的92.3%,其中高产稳产油茶林面积2多万亩。油茶林面积在3万亩以上的有西岭镇、宜潭乡等12个乡镇,其中油茶林面积在6万亩以上的有蓬塘乡、荫田镇和烟洲镇3个乡镇。

(二)产量及产值情况:现有油茶林中,处于盛果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5%;
优良品种面积占总面积的14.5%。目前,全市绝大多数油茶林年亩平均产油在3公斤左右,亩产值只有120元左右。个别管理较好的年亩平均产油可达25公斤,如兰江乡景星村的油茶林,年年进行了铣山,产量和效益非常理想。据了解,全市年产茶油大约为3000吨左右,总产值约为1.2亿元左右(包括农民自用).

(三)产业化经营情况:近年来,常宁市油茶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已初步建立公司+农户等产业化经营联结机制。全市已有经营200亩以上的油茶大户285户,流转林地总面积5万亩左右;
衡阳市江山生态有限公司今年在常宁市荫田镇红阳村新造油茶林200多亩;
南天山茶油公司已启动油茶丰产林项目,开始建设30万亩的公司+基地+农户的油茶示范基地,

(四)、新品种及新技术推广运用情况:早在1984-1991年被原国家林业部和省林业厅列入WFP中国2696项目——湖南省油茶更新改造工程市期间,完成油茶老残林更新造林5万亩,改造油茶低产林3万亩,改造后的油茶林年均亩平产油12公斤,为改造前的4倍;
2004年,从亚林所引进油茶新品种造林300余亩;
2006年,常宁市从省林科院引进油茶新品种15万株进行栽培试验,在六个乡镇的八个村集中连片造林1200余亩;
2007年又从省林科院引进优质油茶无系性苗二十余万株,造林1500余亩。今年又从省林科院引进良种造林1500亩,近十年共引进优良油茶新品种造林5000余亩。

(五)产业发展扶持情况:近年来,常宁市对加快油茶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 2005年7月常宁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本级财政投入不断增加,2006—2009年市本级财政共投入资金252.5万元建立油茶发展专项基金。全市整合项目资金,扶持油茶产业发展,对新造油茶高产林连片50亩以上的种苗实行无偿供应,第二年每亩给予50元的肥料补助,对连片垦复油茶50亩以上的联户、大户实行以奖代补,当年每亩奖励50元。金融部门加大对油茶基地和经营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贷款,市财政给予贷款贴息。

第五节 2013年中国茶油产业面临的挑战

数十年来,我国的油茶产业虽然在基地建设方面曾有过几次大的发展过程,但全国油茶产业却一直没有发展壮大起来。

综合分析各方面原因,当前制约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

据调查,油茶新造林和老林更新改造的前期一次性投入很大,一般每亩投资约1500元左右;
高接换冠,每亩成本约2000元左右;
低产林复垦改造,每亩年成本在200元左右。对油茶林新造或改造,如此高的前期投入,一般农户难以承受。虽然在油茶产业发展中各地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多数地方由于财力限制,对油茶的发展未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二)比较效益相对较低

目前,全国现有油茶林大多数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老林,亩产茶油一般在5公斤左右,油茶的每亩产值不超过200元。

与其它经济林相比,效益相对较低。如浙江省的常山县,其主要的经济林树种—常山胡柚,每亩的产值在2000~3000元,大大高于油茶林。因而,造成了近年来常山县立地条件比较好的油茶林纷纷被改种为胡柚,农民缺少油茶再生产的积极性,其结果是油茶林大面积荒芜,产量下降,限制了油茶产业的发展。

(三)高产优良品种未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到目前为止,油茶种植大省中,江西、安徽两省的油茶林大部分还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普通实生苗林,湖南省约有50%以上的油茶林是建国之前就存在的,属于多代萌生,品种混杂,产量极低,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展的油茶丰产林基地建设,到90年代以来的油茶低产林改造,全省使用良种更新造林的油茶面积不足150万亩,仅占全省油茶林面积的8%左右。其它省区油茶良种应用率更低。油茶林品种老化,经营粗放,在油茶主产区是一个共性问题。只有通过大面积的优良油茶品种更新换代造林,油茶潜在的资源优势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进入21世纪以来,各地选育了一系列油茶高产优良品种(系),其中不乏适宜当地的高产优良品种(系),但大面积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却不多。原因在于大面积的推广应用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譬如建设油茶种苗繁育基地、良种采穗圃等,由于投资有限,当前还不能做到大批量生产油茶高产优良种苗以满足生产用苗的需要。

(四)宣传不到位

油茶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茶油具有优质食用油全部功能特性,其化学组成、脂肪酸比例与橄榄油相似,一些指标还要高于橄榄油。然而,人们对橄榄油特性的认识却远远高于对茶油的认识,一般认为橄榄油是高品质油,而对茶油的认识和了解甚少,只是在油茶主产区人们才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我国北方和西部大多数地区对茶油基本处于陌生状态。我国每年进口橄榄油约4500吨,用汇2000多万美元,除食用外,相当一部分用于制造高档化妆品和保健品,橄榄油的价值十分可观。而全国茶油每年仅有少量出口,国际市场认知度极低,这与长期以来人们对茶油停留在自产自用和宣传上的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第3篇: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前景规划分析报告2023-2029年

2009-7-16

    摘 要:改革开放促使县域经济积极探索特殊发展之路。“苏南模式”、“珠江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巩义模式”、“农安模式”及“义乌模式”等是各地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积极探索的成果,是基于中国实践的发展经济学的实验范本。这些经验模式建立在各自相对优势基础上,只有类型相同的借鉴性,并不是广泛推广的范式。研究分析这些模式,是为了在新形势下,面向未来,反思过去,学习借鉴,促进中国县域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体制改革和创新才是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和根本动力。

  关键词:县域经济,经验模式,体制改革,可持续发展

    一、县域经济及其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对地方政府的放权让利和财政体制“分灶吃饭”的实施,使得地方政府逐渐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各地政府利用所掌握的资源配置权和地域优势积极发展本地经济,国民经济发展在区域结构上出现新的不平衡态势。县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区域单元,是政权组织的基本单元和国家治理的基础环节。作为国民经济主要基础的县域经济,因其基础性、区域性、层次性、综合性、枢纽性、农村性、集聚性、扩散性等特点,成为地方经济的核心。

  目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不平衡性和自组织性。中国有2052个县域,从地理条件讲,有山区县(占43%)、丘陵县(占26%)和平原县(占31%);
从经济特征讲,有沿海开放县、城郊县、传统农业县、山区县和牧区县等。县域经济间发展差异甚大,发展的不平衡性非常明显:从经济系统的时空演化阶段看,有传统阶段(城乡分离,自组织发展)、发展阶段(城乡对立,向心运动)、一体化阶段(城乡融合,和谐发展);
从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的演变上看,有资源开发型、资源开发与加工并重型、工贸型;
从区域比较看,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中部次之,西部落后;
从发展现状讲,有富裕县、发展中县和贫困县。据200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县域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的%;
人均GDP最高的100个县域是最低县域人均GDP的倍。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基本上是自组织发展。发达县域可能在政策、资源、区位上各有优势,但组织者的努力和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主要因素。“资源是经济增长的条件,但不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惟一因素,经济增长率是人的经济观念、行为和制度决定的”。一些县域经济成功发展之路,被称之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所谓“发展模式”,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

  最早提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并倡导模式研究的费孝通教授说:“发展模式的概念把我的研究工作推进了一步,要求我从整体出发,探索每个地区发展的背景、条件,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与其它地区相区别的发展特色,这就促使我进入不同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各种模式之所以能相互比较,是因为它们是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出发,又向同一目标发展的。共同基础是我们传统的小家经济,同一目标是脱贫致富,振兴民族经济”。

  目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主要有“苏南模式”、“珠江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巩义模式”、“农安模式”、“义乌模式”等。这些模式是各县(市)在发展经济方面积极探索的成果,是基于中国实践的发展经济学的实验范本。研究分析这些模式,是为了新形势下,面向未来,反思过去,学习借鉴,促进中国县域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经验模式分析

    (一)苏南模式

    “苏南模式”是费孝通教授1983年在其《小城镇·再探索》中提出来的。传统的“苏南”指苏锡常三市,费孝通教授“苏南模式”意义上的“苏南”范围更广一些,包括南通和浙北的嘉兴、湖州等,现在理论界讲的“苏南模式”,区域已扩展到苏中的扬州、浙江的杭州等。

  “苏南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大力发展乡村集体企业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是一种重点探索农村工业化道路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苏南模式”是以混合型经济为主体,似规模经济和外向型经济为支撑,以鲜明特色和优势产业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

  “苏南模式”有以下优势:1.通过发挥政权的力量以及政府的信誉优势,把社会上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组织起来,迅速地形成生产力;
2.农村经济发展在地方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各产业之间保持了一种稳定的协调关系,从业人员报酬得到了兼顾,使大多数农民都不同程度地富裕起来;
3.地方政府掌握了积累的支配权,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包括交通、邮电通讯、城镇建设、医院、学校、文化娱乐场所、宾馆等,都由政府统一规划并实施,促进了社区的繁荣;
4.地方政府直接掌握着经济决策权,为基层政权的巩固提供了物质基础,并由此形成了号召力和控制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发展,“苏南模式”的一些弊端日益显露:1.产权不明,政企不分。“苏南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政府主导、乡镇企业推动,许多学者称之为“地方政府公司主义”(Local State Corporatism),甚至有人认为“苏南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干部经济”、“政绩经济”模式。苏南乡镇企业是党、政、经、社四合一,社区政府是企业最初的发动者、资金提供者、外部交易保护者,还是企业内部分配的主宰者。这同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职能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相矛盾,不仅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企业运行机制,而且阻碍了企业家市场的形成。更为严重的是,谁对集体资产真正负责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虽然有的大企业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甚至上市,但观念没有从根本上转变。2.投资主体过于单一。集体的负债率普遍较高,甚至有个别地方是全乡(镇)性的资不抵债,同时民间资本积累又相对不足,无论是所有制结构调整还是经济结构调整要迈出大步都存在着较大的难度。3.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各县(市)产业结构雷同,轻纺化纤、机电等支柱产业趋同,重复建设、小而散现象比较严重,企业集团化步伐缓慢,第三产业不发达。产品结构层次低、初级产品多、最终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企业规模效益不明显,不利于国际化竞争。4.区域要素市场发育滞缓。苏南有形市场比较发达,但生产要素配置仍在政府主导下,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尚未发挥。5.由于长期实行的是地方政府无所不包的推动,因而使相当一部分农民养成了一种依靠心态,自主自立意识和竞争风险意识不强,缺乏一种资本投入的冲动。6.狭隘的“社区拥有”观念严重束缚着各级政府,阻碍着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社会流动。

  (二)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最早是由新闻界提出的。“十五大”以后,官方文件正式将“温州模式”作为成功范式宣传推广。“温州模式”的特点是以家庭工业为基础的社会化生产、以供销员为发动骨干,以农村集镇为依托的新型产销基地、以专业化市场为纽带的市场主导运行机制。从组织路径讲,“渺H模式”是通过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而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模式。“温州模式”代表了中国欠发达地区在条件落后、交通闭塞、缺乏城市带动和辐射的地区,通过自发的市场取向改革,发展商品经济,改变贫穷落后,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子。“温州模式”的区域范围现已扩展到台州、金华、宁波等地,有人主张改称为“温台模式”,甚至有人认为称“浙江模式”更合适。

  “温州模式”相对于“苏南模式”的一个成功之处就在于一开始就建立了明晰、排他性的产权制度。它以家族企业为主体,以外向性经营为特征,重视品牌经营,形成一个强大的区域产业集群。因此,有专家认为“温州模式”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内在的必然性,接近于自由竞争的初级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温州家族式私营经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明确的社会分工和协作,使每个中小企业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低成本潜力的挖掘,形成强大的企业品牌群,进而结成强大的行业或产业品牌优势,最终汇集成区域品牌优势。大量的企业集群加之合理的分工协作,以及品牌、技术专长等无形资产的共享,产生诸多协同优势。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以自然人投资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等构成了温州民营经济的主体。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温州模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县域经济间发展不平衡。目前温州全市仅温州市区真正算得上发达地区,乐清、瑞安、平阳属较发达地区,而洞头、苍南、永嘉、文成、泰顺5个县则一直属于欠发达地区。同一区域,县域经济间不能协调发展,说明发展的组织途径尚需完善。2.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温州的农村工业化进程较快,但相比之下,城市建设则受到行政区划和土地、水资源等诸多限制,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将近20个百分点。温州是浙江省确定的3个省域中心城市(杭州、宁波、温州)之一,但温州的城市化水平与杭州、宁波相比差距甚大。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工业化的基本保证。要进一步提升温州工业化水平,发挥温州对浙西南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当务之急就是把温州市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温州才能充分发挥它对所辖各县(市),乃至浙南、闽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带动作用,促进区域间县域经济协调发展。3.向型发展过快,内源经济跟不上。“温州模式”的形成主要在温州之外,300多万温州人遍布世界各地,欧美各大城市几乎都能看到从事皮具、时装、百货、土产、托运、餐饮的温州人,但温州本地上规模的企业却不多,存在明显的“三少一多”,即上规模的企业少、引进外资少、上市公司少,低水平重复的家庭作坊和私营企业多。资本和人才外流导致“产业空心化”,近几年来,温州市约有1000家企业到上海建立总部或研发中心,其中,整体搬迁到上海的企业约有500余家;
温州流到外地(包括办厂、置业、买房等)的资金约1000亿元。企业外拓,有利于资本积累和市场竞争,但也可能导致本地经济发展搁浅,不利于可持续发展。4.企业管理制度落后,家族式企业比重较大,大部分民营企业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尚有很大距离。家族制是企业开创时期低成本组织资源的比较选择,但规模经营和国际竞争必须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目前,温州家族制企业产权主体过于单一,股份过于集中,给企业的资产兼并、联合及股权转让带来诸多问题。5.产业结构滞后。温州经济主要以劳动力密集产业为主,产品大多是纽扣、眼镜、拉链、徽标、打火机、鞋帽服装之类小商品,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化竞争。

  (三)珠江模式

    费孝通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将广东珠三角4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即“顺德模式”、“南海模式”、“中山模式”和“东莞模式”总括为“珠江模式”,与前两种模式合称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三大成功模式。“南海模式”是国营、集体、个体经济一起上,县、公社、村、生产队、个体、联合体企业“6个轮子一起转”:“顺德模式”、“中山模式”以乡镇企业为主,经过改制后逐渐以本地民营资本为主导:“东莞模式”以“三来一补”为吸引外资的主要手段积累资金,利用美、港、台制造业向大陆转移的时机,积极融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做OEM,成为国际性对外加工基地。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以集体经济转制形成的民营经济为主体,通过“三资企业”,依托外源型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相比前两种模式,从工业化的发动者看,“温州模式”是私人发动型,“苏南模式”属于政府发动型,“珠江模式”则兼而有之;
从筹资途径看,前两种模式倾向于资本自给型,而“珠江模式”是依靠外资型;
从体制变迁的路径看,“苏南模式”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体制内供给型强制性制度变迁,“温州模式”则是自下而上的体制外需求型诱致性制度变迁,“珠江模式”是兼而有之,由于地缘因素,“珠江模式”更具有“外来冲击一内部回应”的制度演化特征。(王志纲,2003)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策优势的淡化,“珠江模式”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顺德家电企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提升乏力,中山曾经的优秀国企被体制拖住了后腿,南海“小打小闹”依旧,东莞则开始遇上产业空心化的危机。原因有三个方面:1.企业规模偏小,集团化步伐缓慢,在全球化背景下同跨国公司竞争处于明显弱势。2.投资推动非常明显,有的地方甚至将经济发展等同于招商引资。3.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前店后厂”,实际利用的是廉价劳动力,没有达到引进先进技术的目的,企业研发能力低,大多是生产中心,技术价值所占比重很低。4.社会管理体制配套改革跟不上。珠三角经济奇迹是和外来工的廉价劳动分不开的,目前经济市场运行的束缚在珠三角已不是问题,但大量外来工的社会待遇和收入保障却没有配套解决。5.区域文化转型滞后,导致域内外意识矛盾和劳资冲突的加剧。

当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模式探析(下)

2009-7-16

  (四)晋江模式

    “晋江模式”是“珠江模式”的扩展,即以侨资侨力为依托、以外向型为特征发展开放型的县域经济。但“晋江模式”也有自己的特点:1.外资规模经营。目前有晋江的海外和港澳台同胞有200多万人,数倍于本地人口;
外资企业已近2000家,且大多是规模性企业。2.经营多样化。目前晋江已形成了鞋帽、服装、漂染、陶瓷建材、食品饮料、玩具、电子机械等产业。3.产业与市场互动。其陈埭鞋原料市场、磁灶建材市场、安海糖烟酒市场、福埔车辆机电市场、英材布料市场、华册水产品市场均为辐射全省、全国的专业化龙头市场。4.有独特的文化支撑。闽南是明清时期中国十大商帮之一的“福建帮”的大本营,闽南人作生意敢闯、敢干,晋江商人在长期经营中形成“诚信、创新、开放、谦恭”的优良品质,这为晋江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五)巩义模式

    “巩义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后被舆论界倡导的第一个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经验模式。“巩义模式”是通过抓好县属工业而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模式。巩义坚持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把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的先导和中轴,县内外优势资源锁定和聚集在这个中轴配置。项目建设集中于煤炭电力、金属冶炼、水泥建材、化工化纤、机械制造、耐火材料和电线电缆等7大行业,形成工业企业6700多家,已建成企业集团25家,上市企业2家,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10家。工业的发展使巩义的综合实力居河南省县域经济首位,号称“中原第一县”。目前,全国搞“工业强县”比较成功的还有山东高唐、河南济源、吉林洮南等。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巩义模式”存在明显的不足:1.城镇化水平跟不上。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基础和基本保证,工业化通过城镇化实现规模和社会效应,进而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向和谐文明的现代化迈进。2.产业集中度差,竞争优势不明显。目前,巩义的工业无论是布局还是结构都相对分散。县域经济资源有限,工业只有集聚,才有竞争力。3农业产业化步伐缓慢。县域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只有农业产业化充分发展,工业经济才有稳固的基础,县域经济才算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六)农安模式

    “农安模式”是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模式。因以吉林省的农安县为代表,故称之为“农安模式”。江西遂川、江苏射阳等县域经济发展也归于此种模式。

  目前,“农安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农业产业化组织途径问题。由于体制原因,目前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很不完善,中介市场严重缺失,从根本上影响“农安模式”的发展。2.主要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因而附加值偏低,影响了资本积累。3.产业科技开发投入偏少,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够健全,农产品更新换代步伐过慢。创新的方向是:加快培育、引新品种,继续向专、高、特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迅速提高产中的附加值。由于县域经济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职责,农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基本保障,解决“三农”问题归根结底还必须以农业为根本点,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因此,“农安模式”是需要强调并值得向全国推广的模式。

  必须强调,县域经济发展以农业产业化为主导,但不能偏离工业化的大方向。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主题,是现代化不可超越的阶段。工业化不等于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但必须以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可以通过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强化农产品的深加工,使粮食成为工业原料,推动食品工业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七)义乌模式

    “义乌模式”是通过兴办专业市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基本内容可以总结为“建一处市场,富一方经济,活一方流通,带动一方产业”。义乌发展的成就是辉煌的,1978-2000年,义乌经济年均增长率为%,总量增长了倍。重要的是,义乌人经过20多年的努力,培育了中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人气最旺、绩效最好的小商品市场。目前,义乌小商品市场面积26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万个,经营人员20多万人,市场内汇集了34个行业生产的1502大类、32万种商品。在义乌,万家工业企业以全球最低的价格提供着全球50万种商品目录中的32万种商品,每天接待客人20万人,1000多个集装箱每天从这里运往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名客商常驻义乌。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外与义乌市场有联系的经济主体和区域,包括前向的产业支撑区域和后向的产品销售区域,形成了一个以义乌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分工合作与交流网络。网络成员或借助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这一平台,把自身的产品销往各地,或通过义乌市场,采购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小商品。义乌作为一个流通枢纽,把国内外的许多贸易商与生产者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区域分工合作网络,专家称之为“义乌商圈”。目前依靠专业市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还有山东寿光、河北辛集、广东普宁等。

  在全球化背景下,“义乌模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必须高度重视以市场为中心的多个“产业链”的培育,使商务活动的各种要素得到更为合理的配置;
2.必须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包括商业经营人才、市场管理人才、中介人才和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3.进一步增强市场辐射力,最大限度地扩展区域联动。

  除以上几种模式外,目前还有一些依靠本地独特资源,或采卖、或加工而积累资本发展县域经济的资源开发型模式。但这些模式依赖的资源不可复制,故此类模式不具备推广性。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转变以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初级化资源依赖型发展思路,强调向依靠科技创新、产业化推动、市场开拓的方向发展。

  三、经验模式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模式”既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也是区域历史文化的产物,更是当地自主探索的成就。必须强调,以上所分析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都是经验模式。所谓经验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自主探索形成的,不是在体系理论的指导下自觉形成的。这些经验模式,都是建立在各自的相对优势基础上,只有类型相同的借鉴性,不具备广泛的推广性。必须承认,这些模式本身就是创新。根据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总是先由个别人进行的。但创新活动所得到的利润鼓励其他人模仿,形成创新浪潮,这时整个社会生产率提高,社会就进步了。模式是体制和比较优势发挥的结合物,分析、借鉴这些模式的成功之处,对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集聚后发优势和全国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模式也许会消失,但区域比较优势永远存在。县域经济组织发展,必须立足于本地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将科学发展观和中国县域经济实际相结合,是当代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我们分析研究模式;
就是为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理论提供实证素材。“中国越来越迫切地需要这种知识,因为这个国家再也承担不起因失误而损耗任何财富和能量。”“如果要组织有效果的行动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对社会制度的功能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且要同它们意欲满足的需要结合起来分析,也要同它们的运转所依赖的其它制度联系起来分析,以达到对情况的适当的阐述。这就是社会科学者的工作”。

  模式是特定条件的产物。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不会有统一范式,县(市)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变化的环境中持续探索。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和体制改革、宏观环境以及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体制改革是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和根本动力。目前,要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下的体制改革必须提到日程上。

  1.城乡土地二元管理体制问题。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功能,是县域经济发展最基本的依托。中国的土地在所有制和管理结构上是城乡二元化的。城市土地是属于国有的,而农村土地则属于集体所有;
城市土地使用权已经可以市场交易,但农村土地却不能市场化交易。城乡二元化的土地管理体制以及对农用地实行的用途管制,不仅使县域经济发展在资源利用上受到根本性的制约,而且也是导致官员腐败行为和侵农行为的重要根源。农业用地不能市场化交易,使县域经济发展最大的依托资源不能从根本上盘活,直接制约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发展,也使农村人力资源素质难以从根本上提高。

  2.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指标。中国的农村社会保障目前是在艰难中开始,截至2007年,全国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仅为5171万人,领取养老金的人数才391万多人。目前,紧迫的是如何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和县域经济组织发展有效结合起来,更新思维,转变传统的社保理念,有效解决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滞后的矛盾,在理论上解决集体经济组织和土地收益制度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相联系的问题,让几亿农民真正感受到社会进步和政府努力给予他们的生存关怀,奠定县域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3.县域行政管理体制问题。目前中国的县域行政管理体制问题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政管理层次太多,导致县级政府自主组织经济发展的权利太小;
二是中国特色的“市管县”体制。国际通行的地方行政层次是两级,我国是四级,加之行政和社会管理权利的条块分割,县级政府的自主发展权已是微乎其微。而“市管县”体制更是不符合工业化中期以后城乡分治的行政规则和国际惯例,明显地对县域经济发展造成行政制约。首先,造成虚假城市化和城市对县域资源的垄断性掠夺,是明显的“市卡县”“市吃县”体制;
其次,多了一个地方行政层次,产生了新的条块分割,对于县域,增加了一个财政上缴层次,加重了财税负担;
再次,市对县的行政垄断,不利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县域经济横向合作。另外,这种体制缺乏法律依据,中国《宪法》规定中国行政区划为省、县、乡(镇)三级。因此,“市管县”体制必须从根本上改革,强调依法治国,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自主性。

  4.人才理念和管理体制问题。目前中国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基本上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县级管理部门连基本的初级职称认定权利都没有,科技人才管理机制基本上和县域绝缘,这和县域承担国民经济基本的生产职能和绝大多数国民就业发展很不对称。中国目前的人事管理将国民分为干部、工人、农民等,工人有技术职称,甚至有教授级技工之说,但农民却没有技术职称。一种人才管理体制将占国民总数70%的人排除在外,那是绝对不合理的!正如西奥多·W·舒尔茨所言:“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存量的多寡”。

  5.金融管理体制问题。目前,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瓶颈”。商业银行的县级机构发放货款权限被上收,基本上成为吸注机构,农村信用社由于管理体制问题不仅能力有限而且运转不灵,邮政储蓄只吸不贷,民间信贷又被视为非法,加之央行货币政策在县域传导不畅以及金融服务手段单一,县域经济发展基本上失去了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总体上已陷入拉格纳·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必须尽快改革现行金融管理体制,加大现代金融服务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积极开拓适应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特点的信贷品种和融资产品,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金融机构+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充分发展和现代金融服务网络接轨。

作者:嘉应学院县域经济研究所 闫恩虎 来源:《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6

第4篇: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前景规划分析报告2023-2029年


2018-2023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报告信息
多用户、行业报告
76813←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7500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

第5篇: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前景规划分析报告2023-2029年




中国园区经济发展模式及前景动向分析报
告2018-2023年(目录)


完成时间:2018年





本报告的著作权归中研智业研究院所有。本报告是中研智业研究院的研究与统计成果,其性质是供客户内部参考的商业数据。
本报告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本报告的客户使用,并仅限于该客户内部使用。未获得中研智业研究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在任何媒体上(包括互联网公开发布、复制,且不得以任何方式将本报告的内容提供给其它单位或个人使用。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中研智业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与修改。否则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由该客户自行承担,同时中研智业研究院亦认为其行为侵犯了中研智业研究院著作权,中研智业研究院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报告是基于中研智业研究院及其研究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但中研智业研究院及其研究员均不保证所使用的公开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承担任何投资者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任何责任。
行业研究报告是中研智业研究院服务体系下决策咨询报告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使用中研智业研究院之专项研究咨询服务。

报告编号(No:245380
【出版机构】:中研智业研究院
【报告名称】:中国园区经济发展模式及前景动向分析报告2018-2023年【关键字】:园区经济行业报告


【出版日期】:2018年7月
【交付方式】:EM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报告价格】:【纸质版】:6500元【电子版】:6800元【纸质+电子】:7000元
报告正文/>

相关热词搜索: 合集 分析报告 中国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前景规划分析报告-2029年(通用合集)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前景规划分析报告2023-2029年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