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固有企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全生产发言材料六篇

时间:2023-08-12 19:00:04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固有企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全生产发言材料六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固有企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全生产发言材料六篇

固有企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全生产发言材料6篇

第一篇: 固有企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全生产发言材料

集团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发言材料

建平安工地做云南高速公路建设主力军
2017年集团第1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发言材料
——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常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了2017年集团第1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学习了党委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二届委员会五次会议精神;
公司副总经理张亮围绕《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结合集团实际,对作好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了题为“守护安全、腾飞云岭”的安全培训,这些都是我们下来要认真领会,贯彻落实的。下面我就今天的会议提三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安全事故高发类型
安全生产无小事,小磨路的教训是非常惨重的,一个简单的修饰支架导致7人坠落、4死3伤。在安委会上我们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了剖析,其中,事故发生率最高的是高空坠落,占事故发生的70%,我们要在生产管理中把高空防落措施作为安全工作重点。按规范“高空”指的是两米以上的高度属于高空作业,但我们的高空指的是四五十米及以上的高度,这样的高度坠落下来后果十分惨重,高空坠落一旦发生,导致严重伤亡的几率很高。二是挖空桩的安全,工地孔口防护基本是不存在的,各单位要认真排查工地,孔口防护三十公分以上,还没有做到的,要及时整改。三是隧道交通事故安全,经统计隧道交通事故多为机械产生事故,说明隧道照明严重不足,要引起高度重视,多方位排查。
还有车辆机械伤害事故、触电、坍塌事故、滑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引以为戒的。安全管理不是小事,既要抓面上也要突出重点和针对性,任何一起安全事故都有直接或间接原因,一旦发生,都涉及人员伤亡,都会危及生命,影响家庭和社会。
二、转变观念,防患于未然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管理不到位等于谋财害命,很多干部都认为集团购买保险措施到位可以高枕无忧,都认为发生安全事故有保险可以赔偿,这样的理念害人害己。善后不等同于解决问题!各位管理者,要做好本职安全工作最重要的是“防”——有隐患就处理,管理才到位!
(二)建立健全各子公司机构。各子公司和各项目部的机构设置通知已下,各单位要尽快理顺子公司机关的运行,要正常按照法人体系来运作,5月份之前组织人事科要对各子公司机构健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三)安全管理队伍要精良。各子公司在设置机关机构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安全机构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安全管理部门是精英聚集地,作为安全体系的系统管理,首先要保障的是工程安全。比如说,施工方案、施工风险评估,安全部门首先要对设计、方案、风险进行安全评审,并不只是检查安全帽等日常事务,要参与安全检查、参与工程方案的制定、注意全部环节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在公司、集团、子公司层面上要管的是——“防”重特大事故,在人员选派上要引起高度重视。
(四)以平安工地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抓好安全管理。一要通过标准化建设改善施工条件、改变思想,制度培训是标准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和硬件,但这不够,更重要的是操作和管理的标准化,要通过标准化让农民工在短时间内成为产业工人,最终实现生产标准化;
二要关注平安工地考核的动向,最近,质监局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安全平安工地的考核必须要持监理资质才能考核,这意味着安全科技公司原来可以考核的部分业务范围,要面临其他人来考核;
考核过不去将会带来信誉评价的过不去,很多同志觉得无所谓,考核一旦A级以下,这个企业就无法再存活下去,没有平台就什么都不是。所以我们要达成共同维护云岭集团这个平台的共识,只有把这个平台支撑好,才有可以施展才华的地方;
三要维护平台的风清气正,对于那些挖集团墙角、搞利益输送的人,只要发现坚决清理,坚决维护平台的健康发展;
平安工地考核、标准化建设是集团健康发展的起步,大家要重视。
(五)严格执行安全交底。在职代会上、公司安委会上都多次强调过,交底要实行卡片制、包括技术交底、安全交底;
我要带头抽查,抽查包工头、工班组长没有卡片的首先处罚子公司经理、分公司经理、项目经理,绝不手软。
(六)安全考证,势在必行。三类人员安全考证应作为集团强制性要求,列出名单,该考的必须考,考起的单位承担费用;
考证首先是集团的需求,然后才是个人的事,同时也是自己的资本;
考试并不是为难职工,而是要大家掌握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知识,是适应工作岗位的必要条件。对那些既需要这个证又考不起的人要严肃处理,组织人事要抓好督促落实。
三、端正工作作风,杜绝使用大额资金。
一是多处享受工资待遇的人员,及时上交,很多同志身兼数职,请子公司仔细检查有在两处以上拿待遇的,尽快清理,主动整改;
二是大额现金的使用要杜绝,4月30日之前请财务部给大家作指导和要求。现在处于整改阶段,到4月份结束还拒不整改的,几方面拿工资又拒不整改的,就请公司纪委严肃查办。
各单位机构不断完善、制度不断健全、各子公司要快速走入国有企业正常发展的轨道,端正思想、坚定步伐、找准定位,牢记:我们是云南高速公路建设的主力军、是云南公路建设的子弟兵!今天的发言就到这里,请各单位按照要求严格贯彻执行相关会议精神。


第二篇: 固有企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全生产发言材料

集团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发言材料

导读:本文是关于集团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发言材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建平安工地做云南高速公路建设主力军
  2017年集团第1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发言材料
  ——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常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了2017年集团第1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学习了党委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二届委员会五次会议精神;
公司副总经理张亮围绕《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结合集团实际,对作好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了题为“守护安全、腾飞云岭”的安全培训,这些都是我们下来要认真领会,贯彻落实的。下面我就今天的会议提三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安全事故高发类型
  安全生产无小事,小磨路的教训是非常惨重的,一个简单的修饰支架导致7人坠落、4死3伤。在安委会上我们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了剖析,其中,事故发生率最高的是高空坠落,占事故发生的70%,我们要在生产管理中把高空防落措施作为安全工作重点。按规范“高空”指的是两米以上的高度属于高空作业,但我们的高空指的是四五十米及以上的高度,这样的高度坠落下来后果十分惨重,高空坠落一旦发生,导致严重伤亡的几率很高。二是挖空桩的安全,工地孔口防护基本是不存在的,各单位要认真排查工地,孔口防护三十公分以上,还没有做到的,要及时整改。三是隧道交通事故安全,经统计隧道交通事故多为机械产生事故,说明隧道照明严重不足,要引起高度重视,多方位排查。
  还有车辆机械伤害事故、触电、坍塌事故、滑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引以为戒的。安全管理不是小事,既要抓面上也要突出重点和针对性,任何一起安全事故都有直接或间接原因,一旦发生,都涉及人员伤亡,都会危及生命,影响家庭和社会。
  二、转变观念,防患于未然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管理不到位等于谋财害命,很多干部都认为集团购买保险措施到位可以高枕无忧,都认为发生安全事故有保险可以赔偿,这样的理念害人害己。善后不等同于解决问题!各位管理者,要做好本职安全工作最重要的是“防”——有隐患就处理,管理才到位!
  (二)建立健全各子公司机构。各子公司和各项目部的机构设置通知已下,各单位要尽快理顺子公司机关的运行,要正常按照法人体系来运作,5月份之前组织人事科要对各子公司机构健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三)安全管理队伍要精良。各子公司在设置机关机构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安全机构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安全管理部门是精英聚集地,作为安全体系的系统管理,首先要保障的是工程安全。比如说,施工方案、施工风险评估,安全部门首先要对设计、方案、风险进行安全评审,并不只是检查安全帽等日常事务,要参与安全检查、参与工程方案的制定、注意全部环节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在公司、集团、子公司层面上要管的是——“防”重特大事故,在人员选派上要引起高度重视。
  (四)以平安工地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抓好安全管理。一要通过标准化建设改善施工条件、改变思想,制度培训是标准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和硬件,但这不够,更重要的是操作和管理的标准化,要通过标准化让农民工在短时间内成为产业工人,最终实现生产标准化;
二要关注平安工地考核的动向,最近,质监局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安全平安工地的考核必须要持监理资质才能考核,这意味着安全科技公司原来可以考核的部分业务范围,要面临其他人来考核;
考核过不去将会带来信誉评价的过不去,很多同志觉得无所谓,考核一旦A级以下,这个企业就无法再存活下去,没有平台就什么都不是。所以我们要达成共同维护云岭集团这个平台的共识,只有把这个平台支撑好,才有可以施展才华的地方;
三要维护平台的风清气正,对于那些挖集团墙角、搞利益输送的人,只要发现坚决清理,坚决维护平台的健康发展;
平安工地考核、标准化建设是集团健康发展的起步,大家要重视。
  (五)严格执行安全交底。在职代会上、公司安委会上都多次强调过,交底要实行卡片制、包括技术交底、安全交底;
我要带头抽查,抽查包工头、工班组长没有卡片的首先处罚子公司经理、分公司经理、项目经理,绝不手软。
  (六)安全考证,势在必行。三类人员安全考证应作为集团强制性要求,列出名单,该考的必须考,考起的单位承担费用;
考证首先是集团的需求,然后才是个人的事,同时也是自己的资本;
考试并不是为难职工,而是要大家掌握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知识,是适应工作岗位的必要条件。对那些既需要这个证又考不起的人要严肃处理,组织人事要抓好督促落实。
  三、端正工作作风,杜绝使用大额资金。
  一是多处享受工资待遇的人员,及时上交,很多同志身兼数职,请子公司仔细检查有在两处以上拿待遇的,尽快清理,主动整改;
二是大额现金的使用要杜绝,4月30日之前请财务部给大家作指导和要求。现在处于整改阶段,到4月份结束还拒不整改的,几方面拿工资又拒不整改的,就请公司纪委严肃查办。
  各单位机构不断完善、制度不断健全、各子公司要快速走入国有企业正常发展的轨道,端正思想、坚定步伐、找准定位,牢记:我们是云南高速公路建设的主力军、是云南公路建设的子弟兵!今天的发言就到这里,请各单位按照要求严格贯彻执行相关会议精神。

第三篇: 固有企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全生产发言材料

今年怎么看 明年怎么干

——理论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

年初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思维、多措并举,统筹推进了全区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高标准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村“三委”换届及村“三委”班子成员培训工作,社区及机关党建活动载体丰富多彩,村集体经济得到不断壮大,党建创新立项亮点纷呈,党建的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二是高质量完成了省委组织部选人用人工作的督导检查,推进了我区选人用人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进程,我区干部选任工作获得省检查组的好评;
三是高起点开展了树立“六种风气”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区的工作经验在全市进行了汇报交流。全区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全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组织部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工作更加规范,干部队伍精神面貌有了新的提升。

2014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省、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充分激发组织工作生机活力,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建好队伍,抓好基层、打牢基础,努力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三年看吉林、昌邑新跨越”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具体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优先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构建更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明年一月份开始,市、县、乡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和省、市对此活动非常重视,要求严格,我们要超前谋划。一是要继续深化“六种风气”工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好准备和铺垫。要以推动“六种风气”落实为总载体,继续抓好学习,查摆问题,突出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问题,做到边学、边整、边改,并建立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二是要抓好协调调度,落实活动的着力点。年初要成立由区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区群众路线教育领导小组,在全区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实践活动工作指导组,形成由区委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全区党员干部共同参与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格局。三是要抓好载体设计,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要按照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思路,结合不同阶段活动重点和不同类型党组织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活动方案,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保证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要抓好典型培树,扩大活动的影响面。一方面要结合全区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充分发掘先进事迹,积极培树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另一方面要利用宣传阵地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切实为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

二、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在今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并指出了干部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干部工作指明了方向。2014年干部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四点:一是要围绕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抓好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引导干部端正学风、转变观念,不断强化干部的理论武装;
要紧密联系当前的复杂环境和各种考验,进一步增强干部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提高解决工作中突出矛盾的本领;
要通过深入开展树立“六种风气”学习教育活动和深化“干部下基层”活动,不断推进干部作风建设,促使全区干部做到心中有理想、眼中有群众、脚下有行动。二是要全面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配齐、配强乡(局)级领导班子。进一步完善干部教育培养、选拔任用、任职交流、监督管理等机制,使干部管理任用更加规范合理。拟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乡(局)级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同时,按照“四个坚持”原则和习近平总书记5句话20个字的好干部标准要求,树立注重实绩、注重基层、注重实效的用人导向,把那些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肯于吃苦、善抓落实的干部选拔上来,让吃苦的吃香、实干的实惠、有为的有位,在全区树立起按事业发展需要用人的导向,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和最需要的岗位上。三是要改进考核方式,进一步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协调性和实效性。重点是要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我们要把握住考真、考准、考实这个关键,真正让在本职岗位务实肯干、成绩优异的干部脱颖而出、委以重任。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强化以德为先的导向、强化改进作风的导向、强化促进科学发展的导向,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突出政治素质专项考核、重点任务实绩考核、日常业务实绩考核等内容,通过扩大谈话测评范围,改进考核谈话方式,探索不带目的的考察、实地考察、延伸考察等方式,使考核突出实绩和实效,使真干事、有实绩的人取得好的考核结果。四是要加大后备干部队伍的管理和培养力度。坚持把学习培训、挂职锻炼、岗位交流等作为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重要方式,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到基层和一线经受锻炼,让干部在攻坚克难的工作中直面困难,迎接挑战,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加快后备干部的成长步伐,并将锻炼成果作为提拔使用的依据。

三、全力完成好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任务目标,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2014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四大主线,不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实现昌邑新跨越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一是高标准完成第二轮“三项工程”工作任务。一要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从解决人的问题入手,重点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二要落实《在第二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从解决钱的问题入手,重点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要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搞好“三个培养”,从后备干部培养入手,搞好梯队建设。二是全面推进社区“五有一创”工程。要建立一整套社区活动场所“建、管、用”制度,确保其充分发挥服务百姓的功能。2014年实现社区活动场所内部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备、管理制度健全等达标率100%;
要继续大力推进素质提升“百场培训”工程,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通过“一好双强”评比活动和建立社区人才库,实现社区人才的良性循环;
要大力推进党建创新立项,实现党建工作的项目化管理,实现立项率100%;
要健全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等便民服务体系,畅通居民诉求渠道,实现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三是大力实施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双覆盖、双提升”工作。采取三个依托(街道、社区、行业协会)的办法,加大党组织和党建联络员的派出力度,2014年实现辖区“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率95%以上。深入开展双找(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双推(把党员推荐到企业关键岗位、把党务干部推荐到企业管理重要岗位)、双设(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奖)活动,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引领作用,以党建带动和促进企业发展。四是积极推进机关党建“四个提升”评比活动。在机关支部开展“党组织凝聚力、政府公信力、干部执行力、制度约束力”四个提升评比活动,强化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切实解决机关干部在党性、品德、作风、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基层党建水平,构建党建引领、共促发展的机关党建新格局,到2014年底,全区“五型”机关达标率在90%以上。

新的一年,中央和省、市都对组织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认真落实十八大和各级组织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奋发有为,以创新的思维不断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 固有企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全生产发言材料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材料6篇

一、回顾过去,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

(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二)深入推进城乡建设,承载能力有效提升。(三)着力扩大有效投入,发展后劲切实增强。(四)积极深化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五)致力保障改善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六)促进机关效能提升,自身建设不断强化。

二、展望未来,倾力打造全面崛起的新

新一届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创新驱动,四化同步,大力推进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科教兴市、文化立市、生态靓市,展示更大手笔,实施更大项目,培育更大产业,推进更大征迁,推动更大建设,改善更大民生,赢得更大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态优美、温馨和谐的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重振雄风,再创辉煌,为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奠定坚实基础。

新一届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一)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夯实经济增长基础。(二)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打造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三)加快四化同步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四)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五)加快打造文化强市,突出文化引领作用。(六)加快社会民生建设,营造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确保今年,奋力开启跨越赶超的新征程

(一)做强产业、企业、园区,推动工业提速增效。坚持扩张总量与调整结构并举,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并重,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齐抓,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二)突出商贸、物流、旅游,实现服务业提档升级。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建项目、强集聚、增规模、优结构,推动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三)聚力县域、农业、乡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以四化同步为引领,大力实行重点设施向县域延伸、重大产业向县域布局、重要项目向县域倾斜,促进县域和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四)强化投资、引资、融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把扩大投资与招商引资、搞活融资结合起来,把促进即期增长与支撑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增加有效投入,为加速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五)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做大做优中心城市。突出滨水、生态、文化、服务等特色要素,坚持精品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着力扩大规模、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

(六)深化改革、创新、开放,构筑体制机制优势。以改革激发活力、创新引领发展、开放带动跨越,加快形成符合实际、推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加速崛起的原动力、驱动力、竞争力。

(七)注重文明、服务、融合,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提升文明水平,彰显文化特色,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文化凝聚人心、以文化汇集力量、以文化推动跨越。

(八)聚焦民生、民富、民本,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致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分享更多的发展成果。

(九)致力惠民、便民、安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快建立更加完备、更高水准的公共服务和管理体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凝心聚力,不断锤炼善谋实干的新作风

走创新崛起之路,增强创造力。提科学发展之能,增强战斗力。倡求真务实之风,增强执行力。践为民服务之本,增强亲和力。守清正廉洁之身,增强抵抗力。

第二篇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中央一号文件共分7个部分,包括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等。

1、XX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XX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2、怎样理解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集约化家庭经营与产业化合作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其特征是: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集约化,是指以较多的资金、科技或劳动的投入,获取较多的产出,并获取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专业化,是指某一经济单位专门从事一种及与之相关品种的生产经营活动。它是社会分工加深和经济联系加强的客观历史过程。组织化,是指相对于分散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集中,是相对于有限的资源分散使用的一种整合,是相对于单个的农业生产经营者进入社会化大市场的一种拓展。社会化,是指在社会分工扩大和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基础之上,转变农业的生产与发展方式,将原本孤立、封闭、自给型的体系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开放型的商品性体系的过程。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集约化生产是目标,专业化管理是手段,组织化经营是路径,社会化服务是保障。农业集约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农业专业化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实现农业集约化和专业化需要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需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组织化经营的覆盖下,分散生产和经营的农户也能够得到健全良好的社会化服务。

3、怎样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
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措施有:一是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二是安排部分财政投资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三是增加农民合作社发展资金。四是逐步扩大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五是对示范社建设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给予补助。六是对示范社开展联合授信。七是把合作社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并作为单独纳税主体列入税务登记。八是创新适合合作社生产经营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九是建立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和培训基地。十是合作社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等。

4、如何建设美丽乡村

一号文件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任务。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建设?浙江省已走在前边。其目标,一是加快发展农村生态经济;
二是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三是日益繁荣农村生态文化。其任务,一是实施“生态人居建设行动”;
二是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
三是实施“生态经济推进行动”;
四是实施“生态文化培育行动”。其工作措施,一是编制建设计划;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
三是增强科技支撑;
四是营造良好氛围;
五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第三篇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习近平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第四篇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简要概括为“三个历史”、“两次革命”、“三个时期”、“三件大事”、“两次飞跃”。

三个历史:奋斗史,即党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探索史,包括理论探索、实践探索,即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
自身建设史,即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住风险、挑战的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

两次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
第二次革命是要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次革命在第一次革命的基础上,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三个时期:1921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年~1978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三件大事: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设,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改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两次飞跃:其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次飞跃和成果,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次飞跃发生在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成果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的形成和发展,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第五篇

这次会议主要是宣布省、市委关于怀远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调整的决定,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开拓奋进,推动怀远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重振雄风、再创辉煌,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借此机会,提三点要求:

第一,要时刻把思想行动统一到省、市委决定上来。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政治理念,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委决定精神上来,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维护全县团结稳定的大局,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让省、市委放心,让全县人民满意。

第二,要争当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排头兵。实现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需要各县区、各行业、各部门共同发展。怀远是最大的经济体,处在的重要位置,总人口占全市的37%,区域面积占40%,粮食总产占46%,但经济总量仅占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19%。可以说,没有怀远的大发展,就没有的真正崛起。希望怀远县以这次领导调整为契机,瞄准全省十强县,提高全市首位度,在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征程中争当排头兵。

第三,要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带头作用,比着走、比着看、比着做、比着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表率。

第六篇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方向、时间表等,并对改革做出系统部署。

一、“一个主题六条主线”锁定改革大方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6次三中全会都不同。尽管前几次三中全会也都聚焦改革,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这次全会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多方面改革。确定这样的主题,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适应,也与当前改革形势相适应,在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总方向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会提出了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着6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

以经济领域改革为例,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意味着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土地制度、宏观调控等所有经济领域的改革,都要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主线来展开和推进。全会提出的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特定的主线和方向,不仅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方向不会迷失,每个领域的改革也不会偏向。

二、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火车头”牵引作用

虽然全会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但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强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牵引作用。《决定》确定的15个方面改革任务中,6个是经济,1个是与经济密切相关的生态文明体制,占了所有改革任务的近一半。

之所以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是因为当前中国存在的最突出最根本问题还是发展问题。中国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下一步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风险,过去支撑快速增长的条件也在变化,只有加快经济领域改革才能释放更多发展动力。

三、“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革时间表”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对于改革举措,社会上总有人担心难以落实到位。此次全会通过一些有力举措向外界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改革的决心,狠抓落实确保改革“不放空炮”。

一是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监督落实。当前改革已到调整利益格局的攻坚期,仅靠一个部门推动全方位改革是很难的,需要一个高层次机构来把握大局做决策,统筹协调各方面,凝聚改革共识,落实监督检查,防止改革“放空炮”。

二是鲜明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这意味着剩下的7年时间必须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这一时间表为各部门和地方设定了改革最后的边界和底线,表明这些改革任务是可检查、可评估、可落实的。

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公报将过去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两字之变,意义十分重大,是《决定》最大的亮点和重大理论创新,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也是未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

为什么要改?一是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即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过去强调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基础性作用”,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但都不能最大限度提高市场效率。此次两字之变,抓住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深层次的问题,意味着在配置资源问题上,其他力量如政府,可以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但决定者只能是市场。

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路线图。当下大家都在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公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明确了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和路线图。未来所有经济领域改革都要以“是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标尺。今年推动的一些改革,包括上半年经济增速下滑,外界都期待政府出手,但政府并没有动,就体现了要依靠市场发挥稳定经济的作用。

三是抓住了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根。虽然30多年改革,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目前经济体制在很多方面都不完善,核心问题还是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过多、不合理干预太多。产能过剩、城市病严重、耕地占用过多、地方债风险、生态环境保护等,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干预过多有关。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是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根本。

五、清楚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

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否定或弱化政府作用。现代经济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样重要,但作用的内涵不同。就资源配置而言,政府作用是引导和影响资源配置,而不是直接配置资源。

同时,只有界定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政府不越位,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解决目前政府职责越位、缺位、不到位并存的问题。《决定》清晰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可概括为5项职能,即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保护环境。

六、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

全会公报的一大亮点是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和提法。过去我们说建设现代化,是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角度提出的,而新目标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丰富了中国现代化的内涵。

国家治理水平是检验一种社会制度是否比较完善、比较定型的重要标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公报以“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体现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就在于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党、人大、政府、政协等多元主体一起进行国家的治理,而不是仅仅依靠一种力量,这是民主的一种表现。公报提出的“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

一个成熟的社会制度必须依靠法律。公报在不同领域列举了需要完善的制度,表明未来国家治理方式将是法治的,不再是简单命令式或单纯靠行政手段进行。

七、界定中央和地方事权成财税体制改革重点

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点明财税体制作为国家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历经近20年分税制改革,财税体制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如稀缺资源缺乏税制保护、税制不能更好发挥调节收入差距作用、地方缺乏税源只能靠卖地方式筹资……要破解这些问题,需要对财税体制改革进行总体设计,建立科学的财税体制。

外界关注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关系问题,中央是收事权还是放财权,全会提出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意味着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将会更加明确界定,并根据事权确定大体支出责任,实现财力和事权关系的总体平衡,在这一过程中今后应减少任意设置专项转移支付。

八、“不分老大、老二”更加公平地对待各种所有制经济

目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障碍,玻璃门、弹簧门,根子在于我们从思想上没有把非公有制经济放在与公有制经济同等的地位。全会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的一大突破和创新,就是更加公平地对待和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

一是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过去我们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作为补充,后来承认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加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前提。十五大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没有与公有制经济放在一起讲。这次放在一起讲都是重要组成部分,十分鲜明,表明二者没有老大、老二之分。

二是在保护产权、使用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法律保护、市场准入、依法监管等各方面,都强调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公平、公正、统一等关键词。

三是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不是新概念,但有新的内涵和定位。今后既要发展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也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此外,《决定》在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改革方面也有很多新思路、新任务,下一步必将掀起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二波高潮。

九、首次系统阐释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当前中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这背后有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的深层次制度原因。在这一问题上,政府不是干预太多了,而是干预太少了,不是政府越位而是远没有到位。

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次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源头、过程、后果的全过程,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

源头严防的制度,就是在源头上防止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包括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等若干制度;

过程严管的制度,就是在发展和开发过程中,建立一套制度约束地方和企业行为,包括划定生态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充分发挥税收和价格的杠杆作用;

后果严惩的制度,就是要建立严格损害责任赔偿制度。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行为,过去的处罚很多是象征性的,无法弥补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的长期损害。今后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地方领导要终身追究责任,对企业要严厉惩罚,让地方官员付出乌纱帽的代价,让企业付出真金白银,使之今后不敢再破坏生态环境。

十、全面深化改革最终要让全体人民受益

全会明确提出,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指导思想表明,全面深化改革,最终必须让全体人民受益。公报已经明确了“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改革思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新一届党中央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和进军号角。当前形势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引领国家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克服各种社会矛盾和风险,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五篇: 固有企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全生产发言材料

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经验材料


  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是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建设的重要形式,是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们定海区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精神,加强制度建设、学风建设和成果转化,努力在提高区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上下功夫,在理论指导实践上见实效,有力地推动了全区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区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规范、完善机制,组织运行做到“三加强”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的学习制度是中心组学习持之以恒、扎扎实实推进的根本保证。近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每2月一次的中心组学习,建立了学习预告、集中学习、考勤、中心交流发言、学习通报等制度。为使全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由区委制订《中共定海区委关于进一步健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的意见》,从规范中心组成员构成、规范理论学习内容、规范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制度、规范党委理论学习方法、规范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考核制度、规范对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指导服务等六个方面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二是加强示范带动。我们始终把区委中心组学习作为区委科学决策的“头道工序”来抓。在理论学习活动中,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持做到五个带头:带头参与制定学习计划,为中心组学习提要求,定重点,组织研究有关事项;
带头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参加集中学习,做到坐得下来,学得进去;
带头作中心发言,确保发言质量;
带头做读书笔记,笔记内容既有学习体会,又有紧密结合实际工作的对策思路;
带头撰写调研文章。区委每年修订完善中心组考核标准,年初印发中心组学习计划和调研参考课题,明确要求每个中心组成员每月至少写一篇读书笔记,全年结合工作写出1篇以上有质量的调研或理论文章。近年来,中心组成员共撰写理论文章400余篇,其中100余篇在省、市、区各类各级理论研讨会或报刊杂志上获奖或发表。这些调研报告和理论学习体会文章,对定海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建议,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加强督查指导。区委每年对基层中心组实行督查、考评,考核内容列入年终目标考核、党建考核的一项内容。每年评选出4-5家优秀党委(党组)优秀中心组在全区进行表彰。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有效监督,促进中心组学习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结合实际,今年我区推行了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旁听制度,加强对基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指导服务,引导中心组学习不断深化。
  (二)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内容安排做到“三坚持”
  区委高度重视每一次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部署与安排,要求做到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围绕全局、务求实效。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做到从宏观上结合现实需要,突出重点,注意系统性和前瞻性。一是坚持吃透上级精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等,都是全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必修必学的重要内容。二是坚持立足定海区情。根据跨世纪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着重围绕全区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与思路,开展理论调研、分析研讨,找准薄弱环节,解决“瓶颈”问题,从而不断赋予定海区跨越式发展战略新的内涵。三是坚持不断提升自我。每次集中学习之前,规定中心组成员必读文件、书目;
学习时开展集中讨论,安排中心发言,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中心组成员在自学、讨论、交流中,针对现实学习,带着问题思考,结合实际研讨,促使认识不断深化,党性修养不断提高,领导驾驭能力不断改进增强。
  (三)改进方法、不断创新,方法形式实行“三入手”
  为了使学习研讨能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活跃学习形式、改进学习方法,建立健全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学习机制。一是从学习方法上入手,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积极倡导“三结合”(即: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调查研究与集中座谈相结合),提高理论学习的质量。每次集中学习,都提前把学习内容、讲授专题、研讨重点通知每位中心组成员,使其明确学习重点,带着问题思考,围绕专题听课。每次集中研讨前,区委中心组成员都会结合学习重点深入基层进行工作调研,做到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习研讨中,指定几位同志作中心发言,其他中心组成员补充,区委书记暨中心组组长作总结发言,从而把理论学习与工作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讨论交流切实围绕学习主题进行,不至于变成漫无边际的议论。二是从学习平台上入手,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影响力。开设了领导干部新知识学习“星期日课堂”,邀请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和省内外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突出执政理念和新知识的传授引导。自XX年开设“星期日课堂”以来,已先后有近70位来自中央党校、XX大学、上海市委党校、浙江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海洋经济发展、创新思维与管理变革等内容,为领导干部进行专题讲学。同时设计了新的理论宣传阵地《定海之窗》“网上党校”,每次把区委中心组的学习通报,专题报告会的录像和相关的前瞻性理论文章放在网上,可随时点击学习,并不断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另外,还开设了全区领导干部学习论坛,促进了领导干部带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头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在全区进一步形成了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三是从学风建设上入手,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实效性。理论学习必须抓住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关键,我们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推动理论学习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一是紧密联系新的形势发展,把理论学习和学习新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对现代经济、科技、法律和管理等知识的学习,提高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管理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紧密联系改革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把解决认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三是紧密联系自身思想作风建设,把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结合起来,着力在提高干部素质、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行政行为、加强作风建设、为民办实事上下功夫。
  (四)学以致用、求真务实,学习效果达到“三促进”
  一是着眼于转变思想观念,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观念是开拓创新的前提。区委组织中心组成员先后赴上海、XX、苏州、广东等地“取经”考察,回来后召开专题务虚会进行集中研讨,召开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统一思路,明确工作目标。中心组成员一致认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要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六六决策”,把加快发展作为富民强区的第一要务。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立足新的思维层次,对全区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了新的共识。通过系统学习,中心组成员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思路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XX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实现工业总产值150.40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21元,农渔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25元,分别增长12.1%和15.7%,为“十一五”时期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着眼于关注民生,促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渔村建设,深入实施“暖促”工程,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建立了73个农渔村新型社区,基层管理职能逐步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加强农渔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四年来累计新增就业岗位2.76万个,培训2万人次。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全区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参保人数达到2.94万人,19.46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渔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和参保率均居全市首位,并在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危房改造、结对助学等方面建立了扶贫长效机制。“8189000”服务热线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抓好城乡社会管理,努力解决群众信访中反映的实际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三是着眼于指导基层工作,促进辐射作用的充分发挥。带动全区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为此,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时注意根据专题和工作需要,适当扩大吸收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的主要领导参加中心组学习。参加扩大学习的基层领导不仅自己得到一次较高层次的学习提高机会,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收获带回单位,引导本单位的学习更加规范、更加深入。区委还要求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带头上党课做报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科学理论解疑释惑。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区在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了领导干部“五个一”活动、“送理论到基层”、“领导干部到联系点上党课”等活动,扩大了理论武装工作的覆盖面,使领导干部的学习成果直接体现为全区党员干部的统一认识。
  二、总结近年来我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明确学习定位,是搞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前提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不同于一般干部群众的学习,也不同于其他方式的领导干部学习。中心组学习与党委工作全局紧密相联,因此,定位要准确。要定位在提高各级党委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科学决策服务上;
定位在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上。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心内容;
要把思想作风、学风建设放在第一位,着力于掌握思想方法,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
要把理论学习与解决领导干部自身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推进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
  2、创新学习载体,是增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成效的有效途径
  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学习新知识,立足新实践,分析新情况,回答新问题,是当前各级领导干部一项重大的任务。区委从构筑高水平的理论学习平台着手,以方式和载体创新增进理论学习中心组的活力。XX年以来,“星期日课堂”围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主题,共组织主题报告会近70场,并且保持了“两高一强”的风格:一是高规格邀请报告人,来作报告的有中央党校、上海市委党校及省内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
二是高水准择定报告题目,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导向性、创新性、前瞻性的要求,特别是针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重大理论问题遴选报告主题和内容;
“一强”则体现在强辐射上,参加者由区委中心组成员扩大到区人大各工委(办)主任,区政协各专委(办)负责人,乡镇(街道)党政、区属各部门单位负责人。为了进一步改进学习方式,拓宽学习途径,我们开通了“网上党校”,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进行理论学习的新途径。同时还开设了全区领导干部论坛,开展“优秀理论成果评比”评比活动,使理论学习更贴近定海实际,使理论交流工作更具现实意义。
  3、集中学习与调研紧密结合,是推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不断深入的重要保证
  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工作,研究思考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推进科学决策,这是我区加强和改进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近年来,上级党委对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把调查研究作为加强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环节来抓,我区严格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根据定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把中心组学习与定海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理论学习与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中心组学习的不断深入、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努力建设和谐发展的新定海》、《理论创新是党的生命线》等等一批有深度、有内容的理论调研文章,在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决策水平、推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上下功夫,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思想方法,形成工作思路和目标,从而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新成果,来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推动理论武装工作向纵深发展。
  4、领导重视、体制健全,是提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水平的关键
  加强中心组学习既是各级党委的要求,也是实践的需要。中心组学习事关领导班子政治建设,事关与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一致,事关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近年来,定海区委对加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重视理论学习已成为许多领导干部的共识。根据上级党委的有关要求,区委进一步健全学习组织、学习考勤、学习档案、学习通报、学习经验交流和学习检查考核等制度,要求中心组成员做到“四动”,即动脑(就是通过学习理论,联系思想实际思考问题,把领导干部的工作实践、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动腿(就是带着问题、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动笔(就是通过学理论、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写调研文章和体会文章)、动嘴(就是给党员干部上理论学习辅导课)。区委主要领导认真履行职责,亲自确定主题、审定计划安排、主持集中学习,带头调研、带头发言、带头作辅导,发挥了积极的带头表率作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表率作用、辐射作用促进了理论学习风气的形成,全区各级党委理论学习已蔚然成风。
  总结定海区近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在新时期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发挥中心组学习在区委领导决策中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的先导作用,在班子建设中的凝聚作用,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的特征和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尤其是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在“建设海洋经济强区、构建海岛和谐社会、打造海洋历史文化名城”方面深入开展学习研究,不断增强用理论成果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本领,为建设富裕和谐的新定海作出新的贡献。
  

第六篇: 固有企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全生产发言材料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材料6篇

  第一篇一、回顾过去,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深入推进城乡建设,承载能力有效提升。


  三着力扩大有效投入,发展后劲切实增强。


  四积极深化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五致力保障改善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促进机关效能提升,自身建设不断强化。


  二、展望未来,倾力打造全面崛起的新新一届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创新驱动,四化同步,大力推进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科教兴市、文化立市、生态靓市,展示更大手笔,实施更大项目,培育更大产业,推进更大征迁,推动更大建设,改善更大民生,赢得更大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态优美、温馨和谐的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重振雄风,再创辉煌,为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奠定坚实基础。


  新一届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一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夯实经济增长基础。


  二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打造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


  三加快四化同步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


  五加快打造文化强市,突出文化引领作用。


  六加快社会民生建设,营造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确保今年,奋力开启跨越赶超的新征程一做强产业、企业、园区,推动工业提速增效。


  坚持扩张总量与调整结构并举,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并重,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齐抓,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二突出商贸、物流、旅游,实现服务业提档升级。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建项目、强集聚、增规模、优结构,推动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三聚力县域、农业、乡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以四化同步为引领,大力实行重点设施向县域延伸、重大产业向县域布局、重要项目向县域倾斜,促进县域和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四强化投资、引资、融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坚持把扩大投资与招商引资、搞活融资结合起来,把促进即期增长与支撑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增加有效投入,为加速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五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做大做优中心城市。


  突出滨水、生态、文化、服务等特色要素,坚持精品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着力扩大规模、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


  六深化改革、创新、开放,构筑体制机制优势。


  以改革激发活力、创新引领发展、开放带动跨越,加快形成符合实际、推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加速崛起的原动力、驱动力、竞争力。


  七注重文明、服务、融合,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提升文明水平,彰显文化特色,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文化凝聚人心、以文化汇集力量、以文化推动跨越。


  八聚焦民生、民富、民本,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致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分享更多的发展成果。


  九致力惠民、便民、安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快建立更加完备、更高水准的公共服务和管理体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凝心聚力,不断锤炼善谋实干的新作风走创新崛起之路,增强创造力。


  提科学发展之能,增强战斗力。


  倡求真务实之风,增强执行力。


  践为民服务之本,增强亲和力。


  守清正廉洁之身,增强抵抗力。


  第二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中央一号文件共分7个部分,包括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等。


  1、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什么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2、怎样理解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集约化家庭经营与产业化合作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


  其特征是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


  集约化,是指以较多的资金、科技或劳动的投入,获取较多的产出,并获取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专业化,是指某一经济单位专门从事一种及与之相关品种的生产经营活动。


  它是社会分工加深和经济联系加强的客观历史过程。


  组织化,是指相对于分散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集中,是相对于有限的资源分散使用的一种整合,是相对于单个的农业生产经营者进入社会化大市场的一种拓展。


  社会化,是指在社会分工扩大和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基础之上,转变农业的生产与发展方式,将原本孤立、封闭、自给型的体系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开放型的商品性体系的过程。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集约化生产是目标,专业化管理是手段,组织化经营是路径,社会化服务是保障。


  农业集约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农业专业化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


  实现农业集约化和专业化需要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需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组织化经营的覆盖下,分散生产和经营的农户也能够得到健全良好的社会化服务。


  3、怎样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
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措施有一是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


  二是安排部分财政投资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


  三是增加农民合作社发展资金。


  四是逐步扩大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


  五是对示范社建设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给予补助。


  六是对示范社开展联合授信。


  七是把合作社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并作为单独纳税主体列入税务登记。


  八是创新适合合作社生产经营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九是建立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和培训基地。


  十是合作社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等。


  4、如何建设美丽乡村一号文件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任务。


  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怎么建设?浙江省已走在前边。


  其目标,一是加快发展农村生态经济;
二是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三是日益繁荣农村生态文化。


  其任务,一是实施生态人居建设行动;
二是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
三是实施生态经济推进行动;
四是实施生态文化培育行动。


  其工作措施,一是编制建设计划;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
三是增强科技支撑;
四是营造良好氛围;
五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第三篇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习近平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


  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


  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


  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简要概括为三个历史、两次革命、三个时期、三件大事、两次飞跃。


  三个历史奋斗史,即党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探索史,包括理论探索、实践探索,即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
自身建设史,即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住风险、挑战的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


  两次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
第二次革命是要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次革命在第一次革命的基础上,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三个时期1921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49年~1978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三件大事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建设,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改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两次飞跃其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次飞跃和成果,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同志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成果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它的形成和发展,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第五篇这次会议主要是宣布省、市委关于怀远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调整的决定,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开拓奋进,推动怀远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重振雄风、再创辉煌,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借此机会,提三点要求第一,要时刻把思想行动统一到省、市委决定上来。


  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政治理念,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委决定精神上来,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维护全县团结稳定的大局,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让省、市委放心,让全县人民满意。


  第二,要争当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排头兵。


  实现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需要各县区、各行业、各部门共同发展。


  怀远是最大的经济体,处在的重要位置,总人口占全市的37,区域面积占40,粮食总产占46,但经济总量仅占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19。


  可以说,没有怀远的大发展,就没有的真正崛起。


  希望怀远县以这次领导调整为契机,瞄准全省十强县,提高全市首位度,在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征程中争当排头兵。


  第三,要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带头作用,比着走、比着看、比着做、比着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表率。


  第六篇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方向、时间表等,并对改革做出系统部署。


  一、一个主题六条主线锁定改革大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6次三中全会都不同。


  尽管前几次三中全会也都聚焦改革,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这次全会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多方面改革。


  确定这样的主题,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适应,也与当前改革形势相适应,在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总方向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全会提出了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着6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


  以经济领域改革为例,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意味着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土地制度、宏观调控等所有经济领域的改革,都要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主线来展开和推进。


  全会提出的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特定的主线和方向,不仅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方向不会迷失,每个领域的改革也不会偏向。


  二、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火车头牵引作用虽然全会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但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强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牵引作用。


  《决定》确定的15个方面改革任务中,6个是经济,1个是与经济密切相关的生态文明体制,占了所有改革任务的近一半。


  之所以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是因为当前中国存在的最突出最根本问题还是发展问题。


  中国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下一步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风险,过去支撑快速增长的条件也在变化,只有加快经济领域改革才能释放更多发展动力。


  三、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革时间表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对于改革举措,社会上总有人担心难以落实到位。


  此次全会通过一些有力举措向外界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改革的决心,狠抓落实确保改革不放空炮。


  一是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监督落实。


  当前改革已到调整利益格局的攻坚期,仅靠一个部门推动全方位改革是很难的,需要一个高层次机构来把握大局做决策,统筹协调各方面,凝聚改革共识,落实监督检查,防止改革放空炮。


  二是鲜明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


  这意味着剩下的7年时间必须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这一时间表为各部门和地方设定了改革最后的边界和底线,表明这些改革任务是可检查、可评估、可落实的。


  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公报将过去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两字之变,意义十分重大,是《决定》最大的亮点和重大理论创新,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也是未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


  为什么要改?一是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即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


  过去强调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基础性作用,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但都不能最大限度提高市场效率。


  此次两字之变,抓住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深层次的问题,意味着在配置资源问题上,其他力量如政府,可以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但决定者只能是市场。


  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路线图。


  当下大家都在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公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明确了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和路线图。


  未来所有经济领域改革都要以是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标尺。


  今年推动的一些改革,包括上半年经济增速下滑,外界都期待政府出手,但政府并没有动,就体现了要依靠市场发挥稳定经济的作用。


  三是抓住了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根。


  虽然30多年改革,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目前经济体制在很多方面都不完善,核心问题还是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过多、不合理干预太多。


  产能过剩、城市病严重、耕地占用过多、地方债风险、生态环境保护等,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干预过多有关。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是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根本。


  五、清楚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否定或弱化政府作用。


  现代经济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样重要,但作用的内涵不同。


  就资源配置而言,政府作用是引导和影响资源配置,而不是直接配置资源。


  同时,只有界定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政府不越位,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解决目前政府职责越位、缺位、不到位并存的问题。


  《决定》清晰界定了政府职能和作用,可概括为5项职能,即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保护环境。


  六、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全会公报的一大亮点是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和提法。


  过去我们说建设现代化,是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角度提出的,而新目标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丰富了中国现代化的内涵。


  国家治理水平是检验一种社会制度是否比较完善、比较定型的重要标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公报以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体现了主体的多元化。


  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就在于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党、人大、政府、政协等多元主体一起进行国家的治理,而不是仅仅依靠一种力量,这是民主的一种表现。


  公报提出的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


  一个成熟的社会制度必须依靠法律。


  公报在不同领域列举了需要完善的制度,表明未来国家治理方式将是法治的,不再是简单命令式或单纯靠行政手段进行。


  七、界定中央和地方事权成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点明财税体制作为国家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历经近20年分税制改革,财税体制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如稀缺资源缺乏税制保护、税制不能更好发挥调节收入差距作用、地方缺乏税源只能靠卖地方式筹资……要破解这些问题,需要对财税体制改革进行总体设计,建立科学的财税体制。


  外界关注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关系问题,中央是收事权还是放财权,全会提出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意味着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将会更加明确界定,并根据事权确定大体支出责任,实现财力和事权关系的总体平衡,在这一过程中今后应减少任意设置专项转移支付。


  八、不分老大、老二更加公平地对待各种所有制经济目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障碍,玻璃门、弹簧门,根子在于我们从思想上没有把非公有制经济放在与公有制经济同等的地位。


  全会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的一大突破和创新,就是更加公平地对待和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


  一是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过去我们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作为补充,后来承认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加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前提。


  十五大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没有与公有制经济放在一起讲。


  这次放在一起讲都是重要组成部分,十分鲜明,表明二者没有老大、老二之分。


  二是在保护产权、使用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法律保护、市场准入、依法监管等各方面,都强调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公平、公正、统一等关键词。


  三是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这不是新概念,但有新的内涵和定位。


  今后既要发展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也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此外,《决定》在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改革方面也有很多新思路、新任务,下一步必将掀起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二波高潮。


  九、首次系统阐释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当前中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这背后有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的深层次制度原因。


  在这一问题上,政府不是干预太多了,而是干预太少了,不是政府越位而是远没有到位。


  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次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源头、过程、后果的全过程,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


  源头严防的制度,就是在源头上防止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包括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等若干制度;
过程严管的制度,就是在发展和开发过程中,建立一套制度约束地方和企业行为,包括划定生态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充分发挥税收和价格的杠杆作用;
后果严惩的制度,就是要建立严格损害责任赔偿制度。


  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行为,过去的处罚很多是象征性的,无法弥补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的长期损害。


  今后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地方领导要终身追究责任,对企业要严厉惩罚,让地方官员付出乌纱帽的代价,让企业付出真金白银,使之今后不敢再破坏生态环境。


  十、全面深化改革最终要让全体人民受益全会明确提出,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一指导思想表明,全面深化改革,最终必须让全体人民受益。


  公报已经明确了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改革思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新一届党中央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和进军号角。


  当前形势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引领国家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克服各种社会矛盾和风险,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