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坚持民主集中制、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心得体会范本(合集)

时间:2023-08-12 20:45:03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持民主集中制、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心得体会范本(合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坚持民主集中制、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心得体会范本(合集)

坚持民主集中制、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心得体会5篇

第一篇: 坚持民主集中制、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心得体会

优秀心得体会:学习郑培民精神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优秀心得体会:学习郑培民精神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郑培民同志在20多年领导生涯中,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取得了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工作实绩。组织部门作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学习郑培民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关键是要端正“五观”,突出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干部支撑和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牢固树立朴素的群众观,让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力量之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老百姓比天还大”。这是郑培民同志群众观的形象概括。在郑培民身上,表现出职务越高,离群众越近,与群众感情越深。所以,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好朋友”、“好兄长”和“贴心人"”。而我们有些基层干部的群众观却表现为:有的嫌“烦”,怕面对群众;
有的嫌“土”,远离群众;
有的嫌“刁”,绕着群众;
做群众工作浮在面上;
深入群众走马观花;
对群众的疾苦麻木不仁;
对待群众利益不闻不问……。这样的群众观,怎么能够实现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呢?为此,正确的政绩观应建立在朴素的群众观上,朴素的群众观的根本要求是心中经常有群众,时时处处为群众。树立朴素的群众观,就要多深入群众,做到进百家门,察百家情,想百家事,真正把群众的冷暖记心头;
就要时刻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结穷亲,搞帮联,送温暖,看群众最盼什么,最恨什么,最需要解决什么,最想得到什么,真正做到知民情、答民意、顺民心;
就要把群众同意不同意,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做决策、谋政绩、干实绩的根本出发点,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让广大群众真正成为正确政绩观的最终受益者。

  二、牢固树立全局的利益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信念支撑。

  “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这是郑培民同志利益观的集中体现。为了加快湘西脱贫致富步伐,他欣然从湘潭平调到湘西,牺牲了个人小利益,维护了群众大利益。不论什么地方,他都坚持做“打基础的工作”、“对长远有利的工作”,从不往自己脸上“贴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但是,我们有些基层领导干部看问题、做决策、干工作总和自身利益相联系,有的为了个人利益,主动往基础条件好的地方调;
有的为了早出政绩,热衷搞虚张声势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花里胡哨的“面子工程”;
有的怕出现工作失误,工作中拈轻怕重,专捡好的干,绕着问题走;
在他的利益观中,全局的利益,长远的利益,国家、集体、群众的利益轻如鸿毛,而个人利益、眼前利益、小集团利益重如泰山。正确的政绩观应建立在全局的利益观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全局的利益观的本质所在,树立全局的利益观,就要像郑培民同志那样,经常注意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做到“一日三省吾身”,牢固构筑起思想上拒腐防变的坚强防线;
就要像郑培民同志那样,在对待个人利益上做到“警钟长鸣”、“严以律己”;
就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为谁掌权、如何掌权;
就要不断加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现在,有些基层领导干部的发展观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盲目性和功利性,主要表现为:有的是不计成本地实现GDP的快速增长,有的是标新立异地搞新规划、绘新蓝图,上新项目、作新调整,有的是急功近利地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有的则陷入了重“经济GDP”,轻“人文GDP”和“绿色GDP”的发展误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各级领导班子谋政绩,干实绩,办实事指明了方向。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坚持“三个文明”整体推进,促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敦煌是一个干旱缺水、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失调、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县市,因此,在发展上更要注重优化经济结构,要始终坚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只有确立这样的发展观,只有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作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前提和基础,才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才能让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取得的政绩才能经得住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四、牢固树立开放的用人观,让群众参与干部选任,以实绩决定干部去留,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干部保证.

  为政之要,关键在于用人。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创新选人用人观念,坚持用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民主的选人用人程序,科学的选人用人手段,规范的选人用人决策机制,好的作风选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努力把广大干部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发展第一要务上,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智慧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树立创新的用人观,必须坚持从以下三个方面选人用人。一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选人。要把能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条件,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的用人观,根据事业的发展需要,把那些经济效益,又要看社会效益;
既看个人作用,又要看群众贡献,真正把那些敢抓敢管,勇于创新,实绩突出的干部用起来。三是坚持让群众选人。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群众对干部的德才表现、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工作实绩最有发言权。配备领导班子、选拔领导干部要扩大民主推荐范围,严格民主推荐程序,变“领导认同”为“群众公认”;
大力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严格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增强群众参与选人用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要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力度,引入竞争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总之,真正把对群众有真感情,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工作岗位上。

第二篇: 坚持民主集中制、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心得体会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树立三观心得体会
  学习树立三观心得体会
  学习树立三观>心得体会
  党中央一再要求各级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大家在工作实践中一定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今天我就来和各位一起交流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多年来我们没少强调世界观,但轻视世界观的人仍然很多。原因何在?世界观讲多了,有人就把它当成了官话、套话、大话;
世界观看不见摸不着,有人觉得空。其实,世界观既不是官话、套话、大话,更不是空话,它很实在,很具体,很普遍,每个人都有,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一)世界观定义及其类型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里的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大千世界,无所不包,但总体上划分,就是这三大组成部分。
  对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一个人有一个看法,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看法。但世界观归结起来,无非就两种:一种是唯物主义世界观,一种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决策不靠拍脑袋,先搞调研再说话?那是因为他拥有一个唯物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告诉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辛辛苦苦建成的项目,竣工之时,就是亏损之日,就是因为这个项目是他闭门造车、想当然、拍脑袋产生的。他不看看本地实际、不听听专家意见、不做做可行性研究,因为他拥有的是唯心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使他相信:自己高明,别人不行;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这是标准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二)世界观的作用和意义
  1.世界观是方向盘,是管方向的。而且是自动档的,不知不觉中管方向。思想朝何处想,步子往哪里迈,力气向哪里使,归根结底是由世界观支配的。汽车,方向盘失控,一定要出事;
人,世界观出故障,一定会偏向。
  2.世界观是方法论,是管方法的。世界观对了,就有了办法,就会想方设法过河、或架桥乘船,或摸石头,或打水下隧道。
  3.世界观是思维方式,是管思维的。看形势,是九斤老太,满眼都是今不如昔,还是好大喜公,满眼都是莺歌燕舞?规划未来,是信马由缰,异想天开,想入非非,还是思想保守,思想僵化,束手束脚?思维方式上的这些差异,都导源于世界观的差异。
  4.世界观是人生观,是管人生的。世界观决定人们如何去衡量利弊、是非、善恶、美丑和荣辱等价值关系,从而决定人生的价值追求。人生的许多大问题,如生与死、苦与乐、得与失、公与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都与世界观联系在一起。健康的人生于健康的世界观,扭曲的人生产生于扭曲的世界观。
  5.世界观还决定领导观、权力观、政绩观、群众观、发展观等等。如果认为领导就是服务,那么领导者就是公仆。如果认为领导就是当官,就可能争权夺利,就可能走向腐败堕落。
  总之,世界观是人的总开关、总钥匙,是人的全部精神和行为的总导演、总指挥。这么重要的东西,我们怎么能轻视呢?!这么重要的东西,轻视它,怎么能不产生严重后果呢?
  (三)世界观的养成和改造
  人人都有世界观,没有一个人是没有世界观的。但是自发、自然形成的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要想形成自觉的、系统的世界观,就要自觉地学习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作为世界观,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我们要学习的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唯物主义世界观又有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机械唯物主义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我们要学习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只要真正具备了马克思哲学世界观,当我们遇到各种具体问题和具体事件时,就自然知道怎么去面对和处理,知道综合调动和借助各方面智慧和力量,而不会想当然、拍脑袋、主观武断、自以为是。
  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权力观是人们对公共权力的看法。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公权,不是私权。权力观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
  (一)权力观的内容
  1 、对权力的看法。权力于谁,必然要对谁负责。因此,对权力的看法是权力观的基础。在我国,国家一切权力于人民。
  2 、对权力性质的看法。说到底,就是权力归谁所有。人们对权力的看法,直接决定了对权力性质的看法。在我国,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 、对如何使用权力的基本态度。这实质上是权力为谁服务、为谁谋利的问题。这也是检验权力观如何的标志。在我国,国家一切权都为民所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
  谋,这应当是我国各级领导干部对如何用权的基本态度。
  (二)权力:双刃剑
  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权力观来支配。
  1.为人民的工具。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权力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权力包含支配权,指挥权,调动权,任免权,处罚权,在正确的权力观看来,每一项权力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而配置的,都有利于领导干部为民造福大显身手。
  2.干坏事的手段。权力观不正确,权利的行使就可能出问题。我们要竭力防止: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利用职权损害百姓,利用职权奢侈浪费,利用职权搞不正之风,利用职权独断专行。
  3.防范权力风险。
  当今中国,领导干部成了最危险的职业。何以如此?成为高危人群?我观察分析,可能有这么三个原因。第一,领导干部是诱惑的目标。领导干部握有大权,拥有资源,各种各样的诱惑不期而至。就看你能不能顶得住。第二,领导干部是攻击的靶子。谁攻击?糖衣炮弹攻击、不正当竞争者攻击,甚至有极端者雇凶杀人。第三、领导干部是监督的对象。官多大,受监督的范围就多大;
管多宽,受监督的范围就多宽。加上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盯着领导干部的眼睛多得很!
  今天我们说权力风险,并不是讲领导岗位就那么可怕,并不是说领导干部当不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大批精英坚守领导岗位,担任领导干部。而且,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何以如此?因为危险,只对没有防范的人来说才是危险;
对于洁身自好的人来说,危险并不存在。
  (三)用科学理论指导用权
  前不久,在国家行政学院学习,学员论坛时,有同学问我,你经过那么多岗位,你是怎么安全地走过来的?当时与我所讲题目无关,时间有限,我只说了一句,下来探讨。的确,为官之道,安全为要。防范权力风险,保证当官不出事,是领导干部的起码要求,但我认为不是全部,甚至也不是主要目标。只追求和满足于当一个太平官,还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的最高追求和最高价值,是要把权用好,为民办事谋利,为民建功立业。
  其一:用科学理论指导用权。
  用>邓小平理论指导用权。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改革开放。用邓小平理论指导用权,主要是想说,我们用权,就是要用于改革开放,用改革开放作为我们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思路。这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用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用权,主要是想说,我们的权力要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做到执政为民。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用权。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方法是统筹兼顾。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用权,主要是想说,要把权力用于谋求发展,在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城乡发展的同步,地区发展的平衡,实现社会主义的和谐。要格外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其二:要用公平正义观指导用权。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我们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用公平正义观指导用权,用权力实现公平正义、维护公平正义,是领导干部的天职和使命。
  (四)用权要做到 四不
  1.当官不要想发财。因为当官不是发财的岗位。就像老师不是看病的岗位一样。做了官还想发财,就像当老师给人看病挣钱一样,迟早会出事。做官想什么呢?当官只想为民。这不是高调,这是岗位要求,因为当官是为民的岗位,就像医生是看病的岗位、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岗位一样。医生只想救死扶伤,老师只想教书育人,我们当官就只想为人民服务。
  2.为民要不遗余力。既然当官只是为民,那么我们为民要做到怎么样呢?第二句话为民不遗余力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既然上级和老百姓把这方的责任交给我们,就指望我们了。所以我们要满负荷工作,开足马力运转,为人民着想,为百姓解决问题。小河上是不是有桥、学生是不是有课桌、生活困难的有多少户、哪些下级单位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困难等等,作为领导干部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想办法加以解决。
  3.办事不图回报。领导干部办事通常表现为审批、支持、扶持、管理等等,我们给老百姓盖个公章,出个证明,发个执照等等,就像服务员为我们倒一杯茶水、递一条毛巾一样是服务,不应当谋求个人的回报,就像服务员倒茶水、递毛巾不指望回报一样。我们只图让人民满意,让社会方便。有些干部,不是事办的不好,而是办事索要回报,这就损害了党的形象、公务员队伍的形象,个人也很危险。
  4.工作不带私心。有了私心就不能搞五湖四海,而是团团伙伙,拉帮结派;
有了私心就不公开,暗箱操作;
有了私心就不公平公正,违反原则地偏袒、歧视、照顾;
有了私心就不规范,随心所欲;
有了私心就心胸狭窄,打击报复、穿小鞋等等。可见私心是我们履行职责、干好工作的大敌。怀着私心做事,这样的事做得越多,老百姓指指戳戳就越多。形象损害也就越重。工作不带私心就是要做到立党为公,秉公办事。从工作需要出发,从群众利益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
  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习总书记讲: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
  (一)政绩观的内容
  政绩观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
  1.为谁创造政绩?是为上级领导创造政绩吗?不是。是为自己升迁创造政绩吗?不是?是为有一个好名声创造政绩吗?也不是。是为人民群众创造政绩。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意图都是不正确的,因而都是要避免的。
  2.怎样创造政绩?比如,是实干创造政绩还是凭空捏造政绩?当然是要实干创造政绩。是从实际出发创造政绩还是从主观愿望出发创造政绩?当然是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政绩。是竭泽而渔创造政绩还是可持续发展创造政绩?当然是要可持续发展创造政绩。
  3.创造什么样的政绩?当然是要创造科学发展的政绩;
为民造福的政绩;
没有水分的政绩;
没有后遗症的政绩——那些破坏环境资源、留下大量债务、造成许多矛盾的政绩,就是有后遗症的政绩,我们要尽量避免
  当然,我们也坚决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求政绩。
  胡锦涛同志指出:真正的政绩应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二)全面对待政绩
  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是多方面的,因此,领导干部要创造的政绩也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对待政绩。
  1.既要重视显绩更要重视隐绩。显绩通常有GDP数字、财政收入、高楼大厦、文化广场等,它们摆在面上,群众看得到,上级领导也走得到。这种政绩也是政绩,需要创造。与此同时,像就业、社会保障、农村建设、留守儿童、残疾人事业、教育等,它们一眼看不见,需要深入调研才能看见,因此属于隐绩,我们同样要努力创造。
  2.既要重视眼前政绩更要重视长远政绩。许多打基础的工作,可能眼前只有投入,没有收益,甚至在一个任期内也显不出政绩,但却是人民群众的未来长久需要甚至是百年大计,例如兴修水利、农田基本建设、环境资源保护等,我们领导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努力去做,这一定会成为为人民成就赞许和铭记的丰功伟绩。
  (三)校正政绩导向
  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些错误的政绩观是错误的政绩导向逼出来的。因此,为有利于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校正政绩导向。
  1、 校正政绩评价导向。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的关系。,不要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例如,数字出官必然引导大家编造数字;

  篇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人民日报评论员 怎样看待政绩,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领导干部来说,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应该也必须干出成绩。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为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建立突出政绩,这是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的应有追求。这里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真正对党和人民有益的实事?什么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科学发展无从谈起,而且还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贻害子孙。有的干部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
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还有一些干部,只抓那些容易出成果的“显绩”,不啃“硬骨头”;
只关注局部利益,不顾及全局得失。他们树“政绩”的目的,是给自己留名,为自己邀官。这样的干部,不仅办不好事业,还损害了党的形象;
这样的“政绩”,不仅对百姓没有益处,还会妨碍国家发展大局。
  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紧密相联。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以人为本的政绩,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政绩。事实证明,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
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提高领导水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主观臆断和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搞虚报浮夸和报喜不报忧。
  政绩最终都要用实践、群众和历史这三把尺子加以检验。经济和社会发展好与不好,应该是实践说了算,应该是群众说了算,还要经得起历史检验。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以这样的眼光看待政绩,以这样的尺度检验政绩,以这样的精神追求政绩,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
  贺国强: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当好人民公仆 董宏君
  本报北京11月30日讯 记者董宏君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今天在与大城市市长城市规划专题研究班学员座谈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胡锦涛同志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工作中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
  贺国强对市长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大规模培训干部,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市长培训是全国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长研究班创办20年来,办出了特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要认真总结20年来市长培训工作的成功经验,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贺国强指出,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创政绩,应该是每个人民公仆的终身追求。为人民创政绩,才能得到人民拥护;
为人民创政绩,党的事业才能得到发展。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当好人民的公仆,一是要坚持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实利上。要坚决反对搞脱离本地实际和群众实际需要、不顾本地财力可能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各项工作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体察民意,珍惜民力,凝聚民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二是要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事业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贪图享受出不了政绩,走捷径也出不了政绩。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尽心尽力干出成绩来。三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要把实干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要防止不思进取守摊子,又要防止不顾民力乱铺摊子。四是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五个坚持”,实现本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贺国强强调,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问题上,从组织部门来讲,一方面要多关心、支持和理解在基层工作的干部,在职级、待遇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家安心基层工作;
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引导广大干部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大成绩。
  参加这期专题研究班的学员,都是城区人口在5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的市长、副市长。中央组织部、建设部、中国科协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座谈会上,建设部介绍了20年来市长培训工作的情况,两位学员代表谈了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三“称”政绩 姬建民
  为官一任,想为老百姓做些事,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这种积极性、主动性也应当提倡。当了官不想事、不干事、不干成事,那还算是什么“领导”?问题是,我们应该树什么样的政绩,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政绩。
  从实践来看,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称一称”政绩,可能比较客观、比较准确。
  一曰群众“称”政绩。现在一些地方考评干部政绩,往往忽视了群众评议。即使听取群众意见,也大多是走走形式,听不到真话,也就难以了解真实情况。有的政绩虽然在媒体上大事张扬,当地群众听了撇嘴,这就很值得考虑。
  二曰成本“称”政绩。经营讲究成本,施政也应讲成本。这笔账往往很少有人算。账最怕细算,用好“成本”这把尺子,这政绩是利国利民,还是劳民伤财,就一目了然。
  三曰实效“称”政绩。政绩讲的是实实在在的效果。它应是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急群众所急,造福于民的实际行动,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事和好事。离开实效这个前提,政绩也就不着边际。
  当然,评价政绩绝不仅仅是上述三个方面,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情况各有不同,很难定出一个完全准确的标准。但基本精神是应该明确的,这就是要把政绩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把政绩“称量”得准确,评价得科学,将大大有助于形成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好作风,让那些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歪风遁迹。
  领导科学政绩观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对一个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先从分析政绩观入手,接着阐述科学政绩观的内容与要求,试图对科学的政绩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告》中
  现本文将分别加以阐述。
  一、科学政绩观的内容
  所谓政绩观,就是对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的总的看法,包括什么才算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和怎样创造政绩。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它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本身的成长进步,而且关系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市与一个省建设的全局。因此,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予以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
  要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胡锦涛同志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多做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多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兴奋不兴奋、答应不答应,这是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尺度。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要求领导干部决不能把政绩建立在损害群众利益、加重群众负担上。有的地方不顾自身条件,向群众摊派搞“形象工程”,人民群众怨声载道,这样的“政绩”,我们还是不要的好。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政绩。充分熟悉到现实的政绩是在前任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同样,现任在创造现实政绩的同时,也要为下任工作打好基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政绩分为两种,一种是“显绩”,即易见成效、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
一种是“潜绩”,即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却因周期长,一时见不到成效,而又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显绩”固然重要,而“潜绩”同样不可或缺,一定要视“潜绩”为工作实绩。而那些热衷搞短期行为,“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的做法,则不能视为政绩。用发展的观点看政绩,还要看到政绩是在不断发展的,不能停留在原有政绩的基础上,而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取得崭新的业绩。正像十六大告指出的,“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要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胡锦涛同志讲过:“真正的政绩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盲目不行,急躁也不行。假如不切实际,不顾民力,不计长远,乱铺摊子,乱上项目,只会劳民伤财;
假如单纯追求GDP的增长,不重视经济、政治、社会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只会造成社会发展的失调,最终导致发展停滞。当前,有些地方急功近利,乱上污染严重的项目;
有的地方为了加快发展,不顾需要和可能,建大广场,修大马路,造成群众不满。要按规律办事,让科学的发展观在发展规划上加以体现,在工作部署上加以贯彻,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政绩是干出来的,不是造出来的。现在,一些人不愿啃“硬骨头”,什么工作易出成绩就抓什么,什么事情有轰动效应就做什么,至于这些工作能否给群众带来真正的实惠,则根本不考虑。这样的政绩观,说到底是投机取巧。当前,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随着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大量的矛盾和问题都涌现出来。
  二、科学政绩观的根本要求
  执政为民是领导干部创政绩的根本出发点。我们党的执政主题是执政兴国、执政为民。党的一切执政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和人民的公仆,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为人民创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自觉运用到创政绩的实践活动中。只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为民的目的才能达到。任何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任何庸碌无为和腐败行为,都是与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相违反的。是否做到了执政为民,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根本尺度。
  求真务实是领导干部创政绩的正确态度。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领导干部要在执政为民的实践中创出政绩,决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事,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为指导,切实做到求真务实。一方面,深入探索客观规律,正确熟悉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本地区、本部门的客观实际;
另一方面,从基本国情和本地实际出发,真抓实干,把正确的“知”和切实的“行”有机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创造出党和人民所希望和需要的政绩。任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任何背离客观条件和规律搞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做法,都是与求真务实的要求不相容的。是否做到了求真务实,是检验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树立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关键要落实到行动上。一是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带头人。要始终站在时代发展潮流的前头,致力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努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建功立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到发展思路正确、发展战略合理,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二是作为民造福、为民解难的贴心人。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事情做起,解决好与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要体察民情,珍惜民力,少一些为自己“贴金”、“树碑”的行为,多做一些为群众雪中送炭的好事、实事。三是做真抓实干的实在人。要着眼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刻苦勤奋地学习,用科学的理论和知识武装头脑;
同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和把握客观情况。在此基础上,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为国家和人民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并在创政绩的过程中进一步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的政绩观。
  综上所述,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离不开多方面的努力,它需要坚持辨证思维,处理好显性政绩与隐性政绩、个人政绩与集体政绩、现实成果与长远发展、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关系。同时要选拔、重用那些肯干实事,成绩突出的干部,对投机取巧、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和地位的人要视情节轻重,该批评的批评,该处分的处分使老实人不吃亏,不老实的人占不到便宜,真正树立起求真务实的导向、干事创业的导向和公正用人的导向。
  为民:正确政绩观的本质
  正确的政绩观是我们党在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对政绩的根本看法和系统观点,是党的领导理念和执政理念的实践体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谁谋求政绩,依靠谁创造政绩,由谁评价政绩,是政绩观的基本问题。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就要坚
  绩
  为人民谋求政绩,是正确政绩观的出发点和第一位的要求,是党的宗旨在执政活动中的体现。党的一切活动都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任何时候,党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执政党以后,我们党为人民谋取利益的全部活动表现为领导人民依法建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政府,通过制定和贯彻实施正确的执政方略,认真履行执政职责。执政为民,就是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让人民享有尽可能多的社会发展成果。
  为人民谋求政绩,就要把为民谋利、谋人民所需之利作为领导决策的价值取向。是为自己谋求政绩,还是为人民谋求政绩,决定着决策的科学性。领导干部的决策特别是事关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决策,当然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同时必须兼顾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关乎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因为,根本利益不可能脱离具体利益而存在,而是存在于具体利益、当前利益之中。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具体利益来感受根本利益,决定对某一项决策的态度。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群众的呼声和意愿是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变化的反映。只有深入分析社会条件及其变化,把握和反映社会各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利益诉求,才能在决策中体现利为民所谋、谋人民所需之利的价值取向,才能真正贯彻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
凡是群众拥护、民心所向的事便尽最大努力去做,凡是群众反对、民心所恶的事就坚决制止。
  为人民谋求政绩,把为民谋利、谋人民所需之利,作为领导决策的价值取向,不仅要贯彻于决策之中,而且要成为跟踪决策的价值导向。领导干部必须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对决策目标、决策实施步骤和举措作出跟踪调整,使之符合变化了的实际,能够行得通。如果不顾客观条件的变化,势必严重危害群众利益,遭到群众的反对。这种做法取得的所谓政绩,脱离了为民的宗旨和根本价值要求,要么得不偿失,要么有失无得,势必引起人民群众的反感。二、靠人民创造政绩
  党的决策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才能成为领导活动和执政活动的实绩。领导干部的政绩,并不是个人创造的,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在这样的过程中,领导干部起着主导作用,人民群众起着主体作用。
  靠人民创造政绩,领导干部要切实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从思想上相信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使其主动性、创造性得以迸发。领导决策实施过程,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是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过程。要使群众能够理解目标的内容,搞清楚目标的实现与自身的利益关系,从而产生目标认同、目标共识,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同时,要努力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得以持久地发挥,领导干部必须真正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协调利益关系,形成推动又快又好发展的合力。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归根到底都表现为利益矛盾。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势必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信心,挫伤其积极性。因此,领导干部要带领群众实现发展目标,必须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尤其要维护困难群体的利益。只有让群众体会到真正受益,感受到党的温暖,群众才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发展目标而奋斗。
  靠群众创造政绩,是领导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艰苦奋斗的过程,领导干部首先要有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我们面临着复杂的环境、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履行执政职责,从事执政实践。求真,就是要在领导活动和执政活动中,不断深化对实际情况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增强分析各种矛盾、把握各种矛盾、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务实,要求一切领导活动和执政活动都要科学地把握客观环境和条件,从社会承受能力出发,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既有所作为又量力而行,既积极进取又脚踏实地,追求工作的实际作用和效益,克服浮躁作风,消除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努力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最大限度地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由人民评价政绩
  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历史发展成果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也是检验者和评价者。一切政绩归根到底,要看其对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多少作用,要看其对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了多少作用,而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他们最有发言权。党的组织和领导干部的一切政绩的评价主体只能是人民群众。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可以体现在诸多方面,一个领导班子的政绩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但从根本上说,一个领导干部或一个领导班子是否有政绩、到底有多大的政绩,人民群众才是最终评判者。如果我们的政绩检验和评价是一场考试的话,那么这个主考官和评卷人就是人民群众,评卷标准和成绩优劣也只能由人民群众来确定。只有通过人民评价政绩,干部的政绩的优劣才能得到公正的确定,干部的执政活动才能得到群众切实的监督,干部的权力行使才能得到强有力的约束,各级领导干部才能在人民群众有力的督促和约束下创造更多更好的政绩。
  由人民评价政绩,就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政绩的根本标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人民群众评价干部的政绩,总是要把干部怎样说和怎样做结合起来,既评判决策动机,也评判决策实施手段,更评判决策实施结果。不仅要看眼前取得的发展成果,又要看干部抓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的力度是不是具备充足的发展后劲。总之,要用是否“造福百姓、惠及社会”考量政绩,用是否“为官一任、发展一方”分辨政绩的虚实性,用是否“遵循规律、脚踏实地”识别政绩的可靠度,用是否“造福于民、取信于民”检验政绩的含金量。
  由人民评价政绩,领导干部必须破除政绩评价中的“官本位”思想,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于实践中。有些领导干部总觉得职务、职位是上级领导给的,考核政绩也是上级领导组织的,因此在对待政绩评价问题上,心里想着上级,眼睛盯着上级。为什么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搞什么“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就是因为急于创造让上级领导看得见的所谓“政绩”,作为个人晋升的资本。这种做法违背了人民满意这个根本标准和对下负责与对上负责的一致性。这样的“政绩”最终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实际上,对下负责才是真正的对上负责。因为,党和政府最满意的莫过于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我们对下负责好了,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了,维护好了,发展好了,就意味着我们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好了,把上级的工作部署和工作意图实现了,就是对上级的真正负责;
创造了对人民群众有益的政绩,维护了党和上级党组织的形象和威信,也就是对上级的真正负责。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把实现群众的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由人民评价政绩,就要健全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干部奖惩任用制度。由人民评价政绩,不仅需要思想的自觉,更需要制度的约束。毫无疑问,干部有无政绩,有多大政绩,应不应该奖惩任用,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这些年来,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在政绩上弄虚作假,就在于干部考核奖惩任用中还存在着考核失真,评价失准,用人失误的现象。这就要求进一步落实群众在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与奖惩任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
  群众公认原则贯穿于政绩考核的全过程,扩大群众对干部政绩考核的参与程度,丰富评价形式,拓展监督渠道,让社会各界代表直接参与干部的政绩考评,直接评判干部的工作实绩,使干部的组织评价与群众评价一致起来。通过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对为人民创造突出政绩的干部予以表彰奖励,对创造突出政绩又有能力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到更加重要的工作岗位;
对无所作为、政绩不足的干部,要予以戒勉,不能提拔重用;
对投机取巧、欺上瞒下,热衷“政绩工程”的干部,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通过干部政绩考核和奖惩任用制度的健全完善和严格执行,从制度上保障干部政绩得到人民的中肯评价,激励约束干部把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转化成执政实践,将科学发展作为执政目标,为人民创造更多更好的政绩。
  以民为本是正确政绩观的本质
  政绩就是领导干部在自己的任期内如何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去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对于政绩这一问题,毛泽东同志就反复强调,要求领导干部要好好做出成绩,给大家看看。邓小平同志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江泽民同志强调,对领导干部的表现,党和人民归根到底还要看他们的工作实绩。进入21世纪的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这都说明,我们党历来都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政绩和政绩观问题。在新时期,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是党的建设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现阶段,部分领导干部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政绩观念,片面追求个人名利,没有把为群众谋实利、办实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热衷于摆架子,热衷于往自己的脸上贴金,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专搞一些不切合地方实际的形象工程。这样的政绩,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结果只是树立了领导干部自己微小的“丰碑”,却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大局利益,造成了党群关系的恶化,给党的执政埋下了不稳定因素。历史证明,“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只要坚持以民为本,施政为民,不搞华而不实的“数字游戏”,不树经不起检验的“虚假政绩”,不造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就能推动我国“三个文明”的稳步发展。
  一、强化思想教育,确立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解决问题,也是一项战略性的政治任务,全党各级领导干部都在要思想上过关。因此,强化政治思想教育是关键,有过硬的思想,才有正确的政绩观。各级党校在领导干部培训中应建立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制度,同时把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一个学习专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学习研究。让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自觉性。进而确立以民为本,为民施政的政绩观,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自己所取政绩是否正确的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杜绝所做的事情是无视民意,违背民意,挫伤民意的事情,把那些为自己脸子上贴金的形象工程,做成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让各项决策合民情、顺民意、得民心,把事情真正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这样才能营造政通人和的局面。
  二、加强管理监督,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体会议上向全党提出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要求。这是全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理论基础。只有求真务实,才能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一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追名逐利,弄虚作假,随心所欲行为的产生,就是部分领导干部没有求真务实精神,不了解党的历史和我国国情,所做决策凭主观臆想,脱离了实际,违背了民意。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全面地认识国情,依据国情和地方实际来决定和开展工作,才能顺利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首先,要加强对各级决策的管理监督力度。一些劳民伤财工程的发生,就是缺乏上级部门的有效监督,在项目实施前期的相关审批程序和监督措施存在不足,至使一些没有经过专业论证,客观分析,审慎考察的项目得以实施,到造成一定不良影响时才被发现制止,但已经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应加强对各级政府项目实施的监督力度,特别是一些耗资较大,征地较多,影响较广的项目,一定要在实施前期进行充分论证。论证该项目是否有利于地方发展,生态平衡,社会资源,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及时把一些对地方今后经济、社会环境以及资源带来不良后果的项目及时取消。绝不能让一些“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一方致富,八方遭殃”的项目得以实施,真正做到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创政绩。同时,要建立项目实施后的日巡月检制度,及时跟踪项目质量。其次,要抓典型,树先进。把一些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政绩突出,群众公认,干事情、想问题都想到群众心坎上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给予提拔使用。通过这些先进典型见得到,摸得着的正面事例与一些反面事例的比较,进一步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让全党干部见贤思齐,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事情,想问题,都心系人民,科学地决定事情,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把自己任期内的政绩办成为民所想,解民所盼,被民公认的实实在在政绩。
  三、建立健全制度,实行干部实绩科学评价
  政绩应该是干部在任期内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但以往对干部任期内的政绩只由领导个人说了算,或以几个数字来决定,往往以偏概全,一俊遮百丑,一个亮点掩盖了一大堆问题。一些缺乏群众公认,经不起检验的政绩,被领导贴在脸上去邀功请赏,要官晋爵,在社会上造成严重影响。由谁来评价领导干部政绩,怎样进行评价,标准如何,是新时期党支部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但如何能做到公平、公正地对一个干部的政绩进行评定非常重要,正确的评定结果,能起激励作用,错误的评定结果助长歪风邪气,打击其他干部信心。首先,政绩评价体系应全方位,各层次,不能从单一方面进行评价,要看“显绩”,也要看“潜绩”;
要看是个人政绩还是集体政绩;
要得到上级的肯定,更要注重群众公论,使评定结果成为组织对干部个人提拔使用、升降去留、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评价结论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其次,组织部门要建立领导干部实绩档案,让领导干部实绩评价体系真正成为一整套有实效的新时期干部管理体系,做到褒有章,贬有据,能有效杜绝一些不切实际,不顾民力,不计长远,乱铺摊子,乱上项目,劳民伤财的事情发生。使一些好大喜功,无所作为,投机钻营,无视民意的领导干部受到应有的处罚,让一些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顾全大局,心怀群众,政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得到提拨重用。在全党范围内营造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舆论导向,全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蓬勃发展。
  篇三:心得体会
  学习“三严三实”心得体会
  朱凤丽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作为党员干部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的“三严三实”,已成了继“八项规定”以后我党作风建设的新标杆。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地,寻求高尚情操,自觉阔别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门邪道。作为领导干部,就要进行本身的品德修养。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为官者要做到以德为先,修身养性,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治国、平天下,才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利,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什么时候都不弄特权、不以权谋私。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将自己放在与群众同等的位置,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做到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畏敬、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为官者要做到遵纪遵法、畏敬群众、时时自省、清正廉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称得上一位合格的干部。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鹜远,不脱离实际。实践证明,只有遵守客观规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想法才能真正推开工作有效落实,才能增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勇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题目,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领导干部要建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自觉抵制一切浮夸风及“形象工程”,坚持务实创新、勇于担当,做实干家,求实情、求实策、求实招、求实效。
  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道虔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直。要发扬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获得作风建设新成效。要认清“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等道理,实实在在深入到群众中去,扎扎实实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建立起群众心中的“亲民”形象。

“三严”是对修己正身之道的凝练和提升,也是对我们共产党人为政之规的高度概括。修身,才能净化升华思想认识,锻造纯洁灵魂,做到身强身正。用权,旨在以法规为度,严字当头,公字在心,用之公平,杜绝滥用职权,做到心正权正。律己,旨在自律,重在自觉,常思常想,常照镜子,正正衣冠,治治小病,不该伸的手不伸,不该讲的话不讲,不该做的事不做,做到行得正、走得端。
  “三实”是对领导干部工作生活方方面面作风建设的更高更实要求。谋事要实,就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所谋所思所为之事要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虚荣浮夸、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从小事做起,从群众关心的事做起,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做人要实,就要诚字当头、实字为先,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公道正派。
  1
  为何焦裕禄同道铸就了焦裕禄精神?为何他能把宗旨意识贯注到工作、事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转化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自觉行动?关键就在于他对自己处处要求严、始终苛以求实。从“吃他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到“革命者要在困难眼前逞英雄”,再到“任何什么时候都不能特殊化”,严与实乃是焦裕禄同志一生最为厚重的底色。我们说焦裕禄精神与“三严三实”的要求高度同一,就在于自我要求的严与实,是成绩焦裕禄精神乃至一切精神楷模的基本路径,是成为好党员、好干部的重要素养和方法。掌控了自我要求严与实这个关键,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以“三严三实”宏扬焦裕禄精神,才能深学、细照,焕发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新形象。
  我们要切实把“三严三实”和焦裕禄精神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相结合,始终以这些标准和榜样来要求和提醒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做对得起群众和自己良心的事。敢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善于担当,不图名不图利;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规律,勤奋工作;坚持厉行节约、艰苦朴素,勤俭办一切事情;进一步查摆理想信念、宗旨观念、作风形象、素质能力、组织纪律、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差距,为对照检查、改进提高树立标杆、找准坐标。
  总之,“三严三实”为广大领导干部学习群众线路指明了方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加强学习,善始善终,才能不断升华作风建设的内涵,推动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通过对“三严三实”的学习,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首先,要做到为民,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国有句古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在群众中的形象。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
  务实,就要勤奋工作,埋头苦干,坚持不懈地,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一定的岗位上,我们就要尽心尽力干出成绩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党和人民对干部的要求是:真干而不是假干,实干而不是虚干,为党和人民干而不是为自己干。这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做到求真务实的试金石。
  清廉,就是要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应该坚持以廉为重,正派做人,坦荡为官,从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等方面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保持清正廉洁。事实证明,一些领导干部走上腐败犯罪的道路,大都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开始的。由此也造成一些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不满情绪。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持正确的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规定,从生活上防微杜渐。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社交空间日益拓宽,如果不以“先进性”的要求规范约束自己,很容易使权力成为腐败的条件。对此,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觉,丰富自己的涵养,提高自己的境界,保持自身良好形象。
  做为图书馆的一名普通党员,我觉得工作无小事,把细小的事做的很到位,大事自然就做好了,面对现实唯一能改变的人就是自己,也就是说最可怕的敌人其实正是我们自己,什么叫做不容易?就是把容易的事反反复复做到位就是不容易。当我们踏上这一个岗位,就同时选择了一份责任,拥有了一份使命,要承担职位赋予我的责任,就必须按时按质完成负责的工作,要清楚自己应该承担和肩负的那些责任,既然我们选择了一份工作,选择了一份责任,就要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它,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主动去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责任感必须培养也完全可以培养,注意工作中的细节才能有助于责任感的培养,作为图书馆的一名馆员 2
  能勤擦拭书架上的灰尘,渐渐的就会习惯成自然,当责任感成为一种习惯,成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我们就自然而然的承担起责任,而不是刻意去做。
  “三严三实”让我更加体会到了工作中的“责任感”。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牢固树立“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的意识。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务必先要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平等的服务,另外,我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图书馆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
  

第三篇: 坚持民主集中制、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心得体会

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最近集中学习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通过学习,我感到,贯彻落实“两个纲要”,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所谓政绩观,就是指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自身职责及取得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是否正确,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或地方的发展,也会影响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乃至影响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取决于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因此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荣辱观,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

一、树立忠于理想,坚定信念的世界观。

人应当有理想和信念,理想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生实现追求的动力。理想和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内容。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最高理想,激励了几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惜赴汤蹈火而为之奋斗。在今天,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坚定信念,仍然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精神支柱。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决心为之而奋斗终身,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坚定自身理想信念的首要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处在这一历史使命,必须把理想同现实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把坚定的信念同踏实的工作结合起来,既要坚信共产主义事业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又要充分认识到共产主义前进道路上的曲折性和长期性。我们领导干部唯有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才能够在胜利时不骄不躁,谦虚谨慎,才能够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才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砥砺意志,坚定信念,奋斗不息,不断前进。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的。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反对一切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去支撑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去指导我们的改革实战,从而推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二、树立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价值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尤其是经济和分配上多元化的现状,促使人生价值成为人们思考和争论的热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价值观错位的状况屡见不鲜。他们把人生价值定位在权力之中或金钱之中或享乐之中或绝对自由之中等等。显然这些都是错了位的价值方向。马克思主义以为,价值是一种关系,它体现的是一种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价值观是人们对外界事物能否满足个人和社会某种需要的评判标准。党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其自身价值必须体现在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之中。党员干部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先人后己。任长霞和牛玉儒二位同志是我们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他们的事迹虽然不同,但他们所表现出的心系人民群众,用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为民排忧解难,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人民的利益,他们都表现出了领导干部真心为民的高尚的思想品德。相比之下,有些领导干部对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动摇,甚至怀疑否定,产生了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他们片面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以是否对个人有利作为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他们置党纪国法不顾,只顾自己名利官位,以权谋私。

三、树立立党为公,掌权为民的权力观。

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都是对权力的滥用。而造成滥用权力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的权力观。腐败分子之所以有腐败行为。关键在于他们脱离了立党为公,掌权为民的权力观,视权力为谋私的手段和工具。于是大权在握,头脑发昏,权欲膨胀,胡作非为,结果必然自食其果,在官位上摔下来,落个被世人唾弃的下场。权力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指对权力的性质,作用和运行机制的基本看法。受不同权力观的支配,必然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立党为公,掌权为民。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由于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发展到由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或全体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程度,人民只能通过少数代表来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由于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分配宗旨的,人民便把这些权力赋予我们党,委托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来行使权力,也就是说权力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如果说领导干部对人民给予的权力拥有使用权的话,那么,这种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常识。权力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作为领导干部,人民给予的权力越多,职位越高责任也就越大。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掌权,用权,都要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需,为人民谋利益,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无私无畏地同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

四、树立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荣辱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的荣辱观,主要体现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之中。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光荣,以侈奢浪费,以权谋私为耻辱。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好,一直要抓60—70年”。“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丢掉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出现了讲排场、摆阔气,追求奢侈豪华的不良风气。有的人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狂吃豪赌;有的人全身珠光宝气,豪华在年年翻新,招摇过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个比一个威风,已经使一部分领导干部意志衰退,有的甚至跌入了犯罪的泥坑,我们应当引以为戒,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态度如何、关系亲疏,主要是看领导干部是否为群众谋利益,关心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困难,改善人民的生活,是否与群众风雨同舟,有福同享。我们的党员干部做到了这些,群众就与党亲近,就拥护党,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否则就离心离德,甚至产生对抗。从我们党走过的80多年艰难历程也可以看出,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能够密切联系群众,贪图享乐,奢侈浪费就脱离群众,因此,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树立和发扬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精神,才能够在思想上、感性上热爱人民,关心群众,在工作上努力拼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作风上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与群众打成一片;在生活上不搞特殊化,与群众同甘共苦。

总之,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抵御各种不正之风的能力,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弘扬真、善、美,实践公、正、廉,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组织放心,群众放心的好干部。

第四篇: 坚持民主集中制、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心得体会

  写好心得体会,一定要有干货,要写出与众不同、自己独有的思想和观点。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第一,bai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宗du旨教育,筑牢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zhi利益的思想基础。dao

  关键是要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

  第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衡量政绩必须遵循的科学态度和根本方法。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切忌浮光掠影,主观臆断。

  要具备尊重客观事实的勇气和无私无畏的精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始终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官。

  第三,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端正世界观、地位观和权力观。

  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是实施正确领导的思想基础。因此,必须摆正领导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当领导,最重要的是得到群众的认可和爱戴,这才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第四,要完善法规条例,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应建立一整套严密的组织监督与广泛的民主监督相配套的有效制度,把制度约束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使形式主义能得到及时的遏制。

  同时,要完善奖惩制度,加大惩处力度,对搞形式主义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与浪费的,要依法依纪从严处理,对有关领导及其上一级领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五,最后,要把好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的用人关。

  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努力建立科学系统的政绩考核标准,并且尽可能将政绩考核内容量化。

  要善于发现有“潜绩”的干部,特别是那些在各方面条件较差的地方甘当无名英雄的干部。要善于识别热衷“显绩”的干部,特别是那些有一定能力,也做出一定成绩,但有意夸大“政绩”以达到个人升迁目的的干部。

  政绩考核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反馈,增强政绩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形成老实人不会吃亏,不老实的人占不了便宜,有实绩的人不会被埋没,投机钻营、弄虚作假的人不会被重用的客观公正的用人导向。

  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领导干部来说,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应该也必须干出成绩。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为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建立突出政绩,这是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的应有追求。

  这里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真正对党和人民有益的实事?什么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科学发展无从谈起,而且还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贻害子孙。

  有的干部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还有一些干部,只抓那些容易出成果的“显绩”,不啃“硬骨头”;只关注局部利益,不顾及全局得失。他们树“政绩”的目的,是给自己留名,为自己邀官。

  这样的干部,不仅办不好事业,还损害了党的形象;这样的“政绩”,不仅对百姓没有益处,还会妨碍国家发展大局。

  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包括干部的政绩为谁,树立什么样的政绩和怎样树立政绩的认识,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根据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我理解,共产党人正确政绩观的基本内涵就是为民、发展、求实。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第五篇: 坚持民主集中制、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心得体会

践行科学发展观 树立正确政绩观
作者:蔡 晶 王余华
来源:《群众》2009年第04期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反过来讲,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也不可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笔者认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绩要体现在科学发展上,而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增长上。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资源相对贫乏,就业压力大等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当前,我国又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靠发展。因此,政绩首先要体现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不发展无任何政绩可言。而科学发展观所谋求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统一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同进步的发展,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而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更不是单纯GDP数值的上升。因此,要摒弃那种脱离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做法,真正使发展能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政绩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上,而不能“见物不见人”。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根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的政绩应该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在一些地方,少数领导干部为了片面追求GDP增长,片面追求地方财税增加,对安全责任放松管理,甚至明知问题存在却视而不见、隐瞒不报,导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这种“见物不见人”的政绩必然会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