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第三期法治思想研讨材料范本(合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第三期法治思想研讨材料5篇
【篇一】第三期法治思想研讨材料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宣传文化工作提升质量、提高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推进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宣传文化工作理念和思路
思想的解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我们多年来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得益于思想的不断解放,完成新阶段的各项目标任务,更需要打开推动一切工作的“总阀门”,在解放思想上达到新的境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上来。宣传文化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把握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创新思想意识、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整合全省宣传文化资源和力量,以系统化、立体化、网络化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上下联动、协调推进,更好地服务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必须创新思想意识。思想意识是做好宣传文化工作的向导。近年来,我省宣传文化战线在推动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在思想意识方面有新的提高,不断强化“六种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精细意识、创新意识和统筹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要求宣传文化工作不能为宣传而宣传、就文化说文化,必须把宣传文化工作放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人的全面进步的高度,从全局出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彰显作用;
责任意识和精细意识要求宣传文化工作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谋其政、尽其责、做其事,做到精细谋事、精心做事、共事;
统筹意识要求宣传文化工作必须从系统的、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通过系统集成、协调联动,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推动工作;
而创新意识则是宣传文化工作的生命,要求宣传文化工作立足、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实现容、形式、手段、方法的创新,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推动宣传文化工作的发展与繁荣。
(二)必须创新发展理念。理念创新是工作创新的前提。在推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宣传文化工作要实现由区域的、敛的循环向开放型、发散式转变,切实做到“三个树立”:一要树立以人为本新理念,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宣传文化工作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体现对人民群众、对各个社会群体、对每个人的关心、关爱、关怀和关切,在尊重人、爱护人与教育人、引导人的过程中展现作用,发挥优势。二要树立文化传播新理念,更加注重宣传效果。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传播手段创新,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的要求,善于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工处理信息,优质快捷地进行传输和反馈,突破区域局限,向外延伸,发散辐射,覆盖更广泛的人群;
要充分体现传播双向互动的特点,创造思想文化交流的条件和环境,激发大众的参与愿望,使人们在交流、碰撞、激荡中达成思想共识;
要充分发挥高科技集声、形、文等多种宣传文化要素于一体的优势,运用丰富多彩的有效形式,拓展人们的文化生活空间。三要树立文化民生新理念,更加注重为民服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突出的文化问题,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和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
要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创作更多反映人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让人们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享受美好生活。
(三)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思路是增强宣传文化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关键。当前,宣传文化工作还存在诸如式传统单一、方式方法旧、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不足、解疑释惑与引导教育能力不强等问题。要按照外向化、大众化、个性化、数字化的思路,实现宣传文化工作的“三个转变”。一要由传统的总结提炼概括为主,向超前策划、突出主题、逻辑、亮点聚合并重转变。宣传文化工作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抓住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党和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结合点、共鸣点,形成强大的主流舆论场和外向化的宣传态势,不断扩大社会影响面。对宣传对象要提前介入,全方位、多角度、纵深性地报道新闻的背景及发展,倾力打造亮点,系统展现亮点,形成亮点纷呈、相互聚合的局面,不断吸引受众的眼球。二要由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为主,向渗透式、感召式与菜单式的方向转变。要摒弃照本宣科式、“传声筒式”、“填鸭式”、“上热下冷式”的宣传教育方式,把宣传文化工作融入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融入人们工作、生活的全过程,用共同理想去召唤人,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去感染人,用先进典型去激励人。既要提供大众化、普遍化的宣传服务,做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
又要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受众,提供更多个性化、专业化的菜单式宣传文化产品。三要由传统的以播(讲)为主的单项过程,向多媒体、多元素、新手段、新技术综合运用和全过程展现转变。要适应现代社会新型媒体发展及大众需求的需要,积极探索跨领域、跨地区、跨媒体的集团化、集约化传播,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及各种宣传手段,实现宣传文化工作的多元素集成、多亮点聚合、系列规模效应和整体功能的最优化;
要突出背景铺垫、过程展现、主播引路、容互动四个关键环节,改变过去就事论事、单调刻板的宣传方式,注重发挥宣传容及涵逻辑联想,让受众在自我分析、认知判断中全面理解和接受,达到更加直观、更加形象、更加生动的效果,形成震撼力、感染力。
(四)必须创新工作方法。容决定形式,但同样的容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会产生不同甚至完全不同的效果。在明确“三个转变”思路的同时,要运用课题式设计、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台帐式督查的工作方法,把握好“五个关键”,即关键时刻、关键地点、关键事件、关键人物的关键表现,把这种方式方法运用和体现在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点事件的宣传和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之中,使宣传更生动鲜活,具有现场感,受众易于接受、易于留下深刻印象。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宣传文化工作体制和机制
推动我省宣传文化事业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健全相关工作制度,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宣传文化工作体制机制,更好地服务以实力、活力、竞争力为主要标志的沿海强省建设。
(一)着力培育和激发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及其活力。文化市场主体是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提高文化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实现文化事业在全国上档升级、文化产业在全国位次前移,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各级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要大力发展具有公益性质的文化事业,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二要推进国有文化企业改革与发展,实现国有文化企业经营理念和运行方式向现代市场经济和企业治理模式转变,特别是要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文化元素、文化符号和传播手段,渗透、融合、改造文化企业,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拓展持续盈利空间,提高经营水平和质量。三要积极组织实施我省文化产业规划,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实行股份制改造、制定优惠政策等多种手段,加快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四要大力发展文化市场,进一步加强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重点发展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市场,培育和扶持一批诚信度高、专业素质好的文化中介组织、文化经纪人队伍,使之成为连接和规文化生产、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的有效环节。
(二)加速推进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文化与经济社会相互交融已成为重要趋势,综合实力竞争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显,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文化支撑,社会和谐越来越依赖文化和谐。要发挥我省的文化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和后发优势,推进文化与产业、科技、旅游、市场、资本的融合。要以文“兴”产业,依托传统文化底蕴和现有的文化企业、文化品牌、文化艺术、文化人才,不断做强文化经济;
要以文“化”产业,有重点地对我省传统支柱性产业进行文化包装,增加文化涵,提升企业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使经济增值、增辉;
要以文“融”社会,适应社会建设需要,发展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等等,发挥文化的凝聚作用、感化作用、引领作用,使文化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彰显文化魅力。
(三)加强宣传文化工作相关制度建设。宣传文化工作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推进工作机制创新。一是健全完善宣传部与宣传文化系统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宣传部与宣传文化各部门协调机制。围绕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谋划重大宣传文化活动,整体推进宣传文化工作。二是健全完善新闻宣传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新闻宣传总体策划、协调联动机制。三是健全完善新闻发布会制度,形成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要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情况说明会等,积极引导省外媒体,客观公正地报道、宣传;
在第一时间向媒体提供新闻通稿,保障群众的知情权,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四是健全完善网络管理工作制度,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五是建立健全考核激励制度,分解任务,细化责任,定期考核。
(四)按照“四式”总要求,推进宣传文化工作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推进宣传文化工作机制创新的关键。要把“课题式设计、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台帐式督查”的总要求,自觉落实到宣传文化各项工作之中。一是以课题式设计增强工作前瞻性。宣传文化工作没有前瞻性,就谈不上引导,就会失去应有的效果。增强前瞻性,需要从全局出发科学判断形势,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工作思路,选用工作方案和工作方法。工作开展前,应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可行性论证,确定课题,并制定详细方案,设定要达到的预期效果。二是以项目式管理增强工作目的性。项目管理模式是提高效益、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在宣传文化工作中实行项目式管理,就是把每一项任务和活动都作为一个项目,明确目标要求,制定奖惩措施,层层分解责任,使启动、计划、实施、结束形成一个控制过程,并在过程中及时进行有效调控,确保每一个步骤都精心,每一个环节都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三是以工程式推进增强工作系统性。宣传文化工作是依靠团队来实现的。工程式推进是系统论在宣传文化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提高工作组织力、执行力的重要手段。实行工程式推进,就是把每一项宣传文化工作作为一个系统架构中的工程来实施管理,分清主次,排出时间表,强调各相关部门都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整体推进,努力形成思想联通、人员联动、行动联手的工作格局,实现各项工作效率最高化、效能最佳化、成果最大化。四是以台帐式督查增强工作实效性。宣传文化工作千头万绪,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台帐式督查主要包括科学量化标准、实施追踪监督、进行绩效评价、严格考核奖惩等容。这是提高监管力的有效方法,是宣传文化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宣传文化工作覆盖面影响力
近年来,在国国际的形象有了很大改观,但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对外宣传工作质量和水平,努力形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我省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和良好发展优势相适应,与国外各界感知、了解、支持的需求相适应的舆论氛围。
(一)切实做好对宣传工作。一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建设以实力、活力、竞争力为主要标志的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主旋律。如何提升实力、激发活力、打造竞争力,推动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宣传文化工作要围绕提升“实力、活力、竞争力”营造浓厚氛围,通过总结经验、挖掘涵、推介典型、丰富形式,使全省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把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融入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的生动实践和伟大创造中。二是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当前,我省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机遇、具备有利条件和现实基础,又在前进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宣传文化战线必须整合力量,加强“三农”问题、国企改革、区域发展、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生态文明、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重论和实际问题研究与宣传,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分析形势任务,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得失,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引导热点。三是要多元素组合,形成互动,推动文化传播力在创新中发展。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在巩固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影等传统媒体和游戏、文化艺术活动以及文化旅游等宣传载体和阵地的同时,发展手机报纸、网络报纸,发挥好互联网、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数字报业等新兴媒体的作用;
要注重运用文化的力量,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一批反映特色、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产品,扩大文化影响力;
要着力做好社会宣传,用足用好各类宣传文化阵地,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增强人民自信心和自豪感,营造旺盛的人气环境。
(二)大力加强对外宣传工作。一要增强形象意识,注重整体策划。的资源禀赋、文化积淀、地理位置、建设成就足以令人骄傲,而目前仍有不少人对了解不多、印象不深,主要是我们面向省外、国外的综合性、规模化、系列化和多层次、专向性的形象宣传不够。每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增强形象意识,变单向思维为立体思维,注重整体系列策划,分层次、分领域做好规模宣传,形成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由小及大、模块集成的宣传过程,树立起改革、发展、开放、文明、和谐的良好形象。二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外宣工作。对外宣传工作水平直接影响我省对对外开放程度,影响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各类创新型人才引进。要强化外宣工作,完善扶持政策,做大做强主流新闻媒体,提供更多更好的对外宣传文化产品。三要提高运用媒体能力,推动工作开展。善于运用媒体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信息传播公开、透明、快速、互动等现代趋势,要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媒体的能力,使广大干部特别是宣传文化战线的干部能够正确把握新形势下信息传播的特征和规律,善于运用媒体析事明理,解疑释惑,引导社会热点,推动各项工作。四要抓住奥运机遇,深化对外宣传。2008年奥运会,是向全世界展示良好形象的有利时机,也是我们必须深度利用的外宣平台。要深入研究谋划迎接奥运会、举办奥运会以及后奥运各阶段的特点和需要,认真指导和引导好本地区、本行业、本系统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抓好“迎接奥运、感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细化采访线工程建设,使其成为宣传奥运、服务奥运、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五要统筹区域部门,协调宣传资源。要整合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外的各种资源,在充分发挥本省各类媒体优势的基础上,借助中央媒体的力量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做好与外省市的对等交流宣传,通过提供稿件、交换节目、购买股份、租用频道时段和版面、邀请记者团采访等形式,延伸我省对外宣传触角,实现传播效应最大化。六要扩大文化开放,加强文化交流。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继续做大做强“文化周”、“杂技艺术节”等传播文化的经典之作,实施以我省文化资源比较优势为依托的文化“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多侧面展示悠久、灿烂的古代和现代文化,提升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近年来,我省宣传文化战线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有一系列薄弱环节有待加强。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加强文化基础建设,构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我省公共文化事业不断发展,但与一些先进省市甚至西部省份相比,我们的文化基础设施、标志性建筑、品牌性文化工程还比较落后,引人观赏的文化亮点还不够多。当前,要突出抓好“五大工程”。一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着力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融文化、经济、政治、社会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馆,使全省各地都有包含博物馆、图书馆等在的综合性文化中心、宣传中心;
各县都有综合性宣传文化中心,乡乡都有文化站。二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分阶段完成全省“村村通”广播电视的任务。三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四是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加快组建我省农村数字电影发行放映院线,增加乡村放映场次。五是农村书屋建设工程,分阶段完成全省农村书屋全覆盖。
(二)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靠发展文化产业来提升。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虽有进一步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特别是与、、等文化大省相比,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过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仍然很低。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方针,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实施文化产业“龙头”集团打造工程、现代出版工程、网络文化建设工程、数字报业工程、文化精品生产工程、文化旅游工程,实现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理清文化脉系,实现文化创新。有着丰厚的传统历史文化和优秀革命文化,只重保护不重发展,会使传统文化渐渐失去活力;
而只重发展不重保护,则会使传统文化渐渐失去涵。我省的燕文化、泥河湾文化、磁山文化、海洋文化、革命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脉系,为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重要基础。要提高文化的创新、创意能力,运用现代理念、现代技术、现代形式,进行制作、开发和再现,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叙述,形成与经济产业的对接。在美国这样一个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移民国家,其文化产业高度发达,很重要一点,就是综合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和表现方式,对各种历史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再造,百老汇文化、好莱坞文化等就是成功的例;
中国新民乐团体“女子十二乐坊”,把传统文化、韵味和现代气息有机结合,造就了其独特的音乐风格,风靡全球;
正在实施的“三维数字京剧项目”,也将对我国京剧艺术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推进“五个转变”,提升文化实力。一是由“硬驱动”向“软驱动”转变。要遵循市场规律,科学规划,统筹一体,安排好文化发展的园区平台、基地依托、产业支撑和项目载体,打造企业文化和文化企业,用企业的文化灵魂造就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二是由生产链向价值链转变。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一般产品链条的延伸,更注重的是每一个产品附着的文化涵及其在每一个环节中的最大增值空间,注重从低端到高端链条各环节之间的增值。三是由产品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文化产业是引导社会需求的创造性产业,既有批量化、系列化、规模化的生产,又有个性化、特色化的要求,有些产品甚至具有唯一性。所以,文化产品与服务,不仅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满足公共的需要,还必须细分文化市场、研究消费对象;
既要从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的方面谋划和组织实施,又要从产品消费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出发,创造供给,创造需求,拓展市场空间,诱导市场需求,进而不断发展和壮大新的文化产业。四是由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转变。文化产业兼具意识形态属性和市场产业属性,不仅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保证文化产品导向正确,还要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发展我省文化产业,必须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追求企业利润目标和文化服务目标的统一,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单一效益的最大化。五是由资源的一次利用向资源的多次利用转变。文化资源是一种实时动态的、共享分享的、可复制、可再生的精神财富。开发利用文化资源,自然资源耗费少、增值空间最大、易循环利用,是最符合生态文明要求和现代循环经济5R原则的绿色产业。必须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推动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网络创作等新兴行业,促进文化资源的多次利用和可持续利用。
第三,实施精品工程,打造文化品牌。文化品牌就是文化产业竞争力。目前,我省在国外叫得响的、有规模的文化精品、文化品牌还比较少,有的有艺术无品牌,有的有品牌无规模,有的有规模无精品。比如蔚县剪纸、武强年画、吴桥杂技、布糊画、画艺术等等,在国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规模化、精品化、品牌化发展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对于文化旅游,我省既有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又是在全国名列前茅的文物大省,要进一步打造有影响有效益的精品旅游线路。要借鉴和综合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和其他艺术元素打造展示文化底蕴、创造丰厚经济效益的文化产品。要积极实施精品工程,尽可能优选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文化资源涵盖面和牵引面广的文化品牌,通过深度创意,准确定位,精心策划,大力推介,加强营销,扩大影响,推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
【篇二】第三期法治思想研讨材料
初三思想品德复习策略【篇三】第三期法治思想研讨材料
如何抓好机关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研讨发言材料【篇四】第三期法治思想研讨材料
二、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必须着力抓好三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建设是我们党建设的核心。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任何事情都无从谈起。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不重视学习提高,不注意修养,不掌握政策;
工作飘浮,不深入实际,不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工作平庸,不开拓创新,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班子不是一个好的班子。衡量一个好班子的标准至少有如下几条(1)团结务实,有战斗力,在干部群众中有威信:(2)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能够带领干部群众开拓进取,打开新的局面:(3)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在干部群众中起率先垂范作用:(4)思想解放,发展观念、思路、方式、方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二)是要有一个开拓务实的班子。特别要改进领导作风,增强从严治警的政治责任。要带头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真抓实干,身体力行地做好“两个务必”、“五个力戒”,树立强烈政治责任心和工作责任感,提高政治敏锐性,尽职尽责做好工作。
(三)是要有一个团结的班子。政法工作能否与时俱进,有创新、有发展,关键要看领导班子。特别要和衷济,自觉维护班子团结,班子成员之间要坦诚相见,真情相待,不利于团结的话和事不讲、不做,要多理解、多沟通、多支持。领导干部要当好团结的表率,对同志要少批评、多鼓励,少埋怨、多理解。要通过领导核心层的模范作用来影响身边的同志。只有这样的班子,才能带好队伍,才能使队伍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出成绩、出经验、出人才。
二加强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政法干部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意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强,对政法干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我们要重视队伍素质的提高,解决执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栈相适应的问题。随着依法治国方略不断推进、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与国际接轨,政法领域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情况需要我们研究解决。所以,加强政法干部的教育、培训极为重要。如何加强教育培训,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建设一个学习型的班子。当今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少进也是退。形势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摸索,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班子、学习型的集体、学习型的社会。要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摒弃旧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旧的执法观念,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班子要做善于学习、终生学习的模范。带头多读书、多钻研,在政法机关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是政法干部要加强学习。要加强法律知识、业务技术的学习,特别是学习新形势下党对政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对新时期政法工作的探索研究,善于总结,善于创新,努力成为本领域、本岗位的专家能手。
三是要抓好人才的培养与使用。要坚持正确的用人方向,研究和掌握干部的
成长规律,善于在工作实践中、在斗争的一线中锻炼和培养干部,识别和挑选干部,要放手让“靠得住,有本事”、“业务上拿得起、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当骨干、做主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干部的成长,增强政法干部队伍的后劲。,
【篇五】第三期法治思想研讨材料
法治思想学习体会研讨交流发言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