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2022年度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感受

时间:2022-05-25 20:36:01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感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感受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感受4篇

【篇1】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感受

无产阶级的斗争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

1、“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要为真理而斗争!”,这首曾广为传唱的歌曲词作者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欧仁·鲍狄埃 D.玻利瓦尔。

2、这是两位德意志人,他们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你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吗?

A.英国宪章运动爆发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3、人类历史中,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成功现实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成立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
4、下列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动了马列主义在世界的传播 B.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C.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D.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5、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在
A俄国   B中国  C法国   D匈牙利

6、.“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此句名言出自于下列著名的历史文献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7、在课本剧“马克思主义诞生”中,最能真实再现这一时刻的道具是(  )
A.油画《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B.《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C.《共产党宣言》文本           D.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模型

8、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9、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
A.国家已经四分五裂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

10、苏联是20世纪的一个大国。下列关于苏联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曾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C。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              D.存在的时间为1917~1991年

11、列宁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是
  ①废除农奴制改革②领导十月革命胜利③实施新经济政策④制定苏联新宪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如果要你搜索与“民族解放”相关的历史资料,你可能会舍弃
A.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B.列宁与新经济政策   C.毛泽东与开国大典

13、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苏联成立B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C十月革命胜利D两个五年计划完成

14、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的:
A、没收  B、调整   C、赎买  D、建立合作社
16、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
B、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C、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D、有28个民族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7、“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的老人在1979 年“画了一个圈”是指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上海浦东
C.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收复香港
18、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9、在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尊礼炮齐鸣28响。展开联想,判断“54”、“28”的深刻含义源于下列哪两个历史事件
A.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A 党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B 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
C 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
D 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
二、非选择题:

1、抵制和纠正“左”倾错误,是加强和提高共产党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纠正“左”倾错误的?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又犯了哪些严重的“左”倾错误?这些失误是在哪次会议上开始得到全面纠正的?


(3)在纠正上述失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树立起一面新旗帜。这面旗帜是什么?在这一旗帜指引下,祖国统一大业有何突破性进展?


(4)20世纪末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挫折,为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历史教训。这一“严重挫折”是指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计划有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请回答:

(1)列宁说的“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

(2)“新经济政策”何时开始实施?具体办法是什么?作用如何?

(3)材料二中“苏联的模式”指的是什么?他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给我们什么启示?

3、阅读判断题:

二战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对世界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战争,对后世的借鉴作用十分重要。为了赢得战争,双方调动了一切经济力量,使得世界和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特别是战后的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重新起飞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潮流。于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之时,国际合作也成为绝对必须之事。正是这种相互2相互的国际经济关系,形成了抑制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更多地接受了历史的教训。今天,妥协意味着任何国家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意味着各国在捍卫自己核心利益的同时,必须承认和照顾他国的合理利益,达到某种有取有予的平衡。所有国家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请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里画“对”,否则在括号里画上“错”

(1)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世界性战争。()

(2)二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原因之一是战争中各国的经济联系()

(3)国际合作比较有效地抑制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二战后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准则。()

(5)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6)各国只有相互合作,促进双方甚至多方共赢,才能促进共同发展。()

【篇2】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感受

解读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一把钥匙

李鸿军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对计划经济、私有经济政策、单一分配方式的突破,已使现实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社会主义相去甚远.这势必会给人们带来种种迷惘和困惑:为什么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能实现?这究竟是他们的设想错了还是我们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轨道?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具有重大的意义.

【期刊名称】《青海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0(000)006

【总页数】5页(P11-15)

【作 者】李鸿军

【作者单位】昆明陆军学院马列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社会科学

《青海社会科学》 2000 年第 6 期解读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一把钥匙李鸿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对计划经济、私有经济政策、单一分配方式的突破,已使现实的社会 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社会主义相去甚远。这势必会给人们带来种种迷惘和困惑:为 什么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能实现?这究竟是他们的设想错了还是我们背离了社会主义的 发展轨道?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坚定共产主义 信念,具有重大的意义。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设想主要有:
(1 )生产资料归全社 会所有;
( 2 )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 I (3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4 )直接的社会生 产和直接的分配,排除一切商品交换;
( 5 )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逐步消亡;
( 6 )造就 出全面发展的新人。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而其从总体上来说己步上了 衰亡之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历史过程,但这个过程是短暂的,是质变开始后 新质在量上的迅速扩展,它至少会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 生并取得胜利。这就是著名的“社会主义同时胜利论”。对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要提出“同时胜利”的思想,我们以往大都是从无产阶级能否 取得夺取国家政权胜利这一角度去理解,认为单独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发动革命会遭到当时 还联合一致的国际资本的共同进攻而失败。但事实上原因并不仅仅如此。

19 世纪,空想社会 主义者在欧美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实验,但是先后都失败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此进行了深 入的思考,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人们的活动尤其 是生产活动己日益成为一种世界历史性的活动,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这种活动必然会愈来愈 受到异己力量的支配,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到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共产主义 革命不应也不可能是地域性的,因为这与社会生产的这种“世界历史性”的发展潮流是背道 而驰的,“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40 页〉。这也就是说,共产主义不是象空想社会主义者以为的那样,是可以脱离开资本主义所创 造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日趋统一的世界市场孤立存在的,那样一种“地域性的共产主 义”不仅由于势单力薄、在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的包围和冲击下难以生存下去,而且它也不 符合“世界历史性”的发展,不能够真正解决“世界历史性”发展所产生的各种矛盾。社会 主义运动只有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进程相一致,并进一步推动这一进程的发展,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世界生产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迎来无产阶级以及全人类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对计划经济、私有经济政策、单一分配方式的突破,已使现实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社会主义相去甚远。这势必会给人们带来种种迷惘和困惑:为什么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能实现?这究竟是他们的设想错了还是我们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轨道?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具有重大的意义。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设想主要有:
(1 )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 2 )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 I (3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4 )直接的社会生产和直接的分配,排除一切商品交换;
( 5 )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逐步消亡;
( 6 )造就出全面发展的新人。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而其从总体上来说己步上了衰亡之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历史过程,但这个过程是短暂的,是质变开始后新质在量上的迅速扩展,它至少会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这就是著名的“社会主义同时胜利论”。对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要提出“同时胜利”的思想,我们以往大都是从无产阶级能否取得夺取国家政权胜利这一角度去理解,认为单独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发动革命会遭到当时还联合一致的国际资本的共同进攻而失败。但事实上原因并不仅仅如此。

19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欧美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实验,但是先后都失败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人们的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己日益成为一种世界历史性的活动,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这种活动必然会愈来愈受到异己力量的支配,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到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共产主义革命不应也不可能是地域性的,因为这与社会生产的这种“世界历史性”的发展潮流是背道而驰的,“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40页〉。这也就是说,共产主义不是象空想社会主义者以为的那样,是可以脱离开资本主义所创造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日趋统一的世界市场孤立存在的,那样一种“地域性的共产主义”不仅由于势单力薄、在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的包围和冲击下难以生存下去,而且它也不符合“世界历史性”的发展,不能够真正解决“世界历史性”发展所产生的各种矛盾。社会主义运动只有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进程相一致,并进一步推动这一进程的发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世界生产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迎来无产阶级以及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所以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象它的事业ι一共产主义一般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同上,第 41 页)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强调当时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应同时开始向社会主义转变,就 因为只有通过这些国家才能全面继承资本主义所创造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沿着人类社 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去解决资本主义碰到而又无法解决的、由社会生产的“世界历史性”发 展所带来的各种矛盾。这样的革命一旦成功,它就不仅能在一个几乎没有外在冲突与对抗的 情况下去进行社会全面发展的建设,而且这些国家联合起来就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对社会生 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并带动其它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进入一种夭同的 世界。十分清楚,他们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设想都是从“同时胜利论”出发得出来的。这 是理解他们设想的关键。列宁所处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 发展到了垄断阶段。正是根据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所具有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他 于1915 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
人们习惯简称其为“一国 胜利论”,但实际上它也包括若干个较为落后的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在内,也就是说 在这样的“一国”或“数国”发生革命,其意义从世界历史性的角度来看是大致相同的.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以及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爆发的“十月革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此己有许多理论工作者作了充分而科学的论证,现在的问 题在于:无产阶级在一国夺取国家政权的胜利后究竟应当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呢?正如邓小平 指出的,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是那么自觉和清醒.从整体上看,不 论是前苏联还是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长期以来基本上都是照搬马克 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设想。本来这些设想是建立在“同时胜利论”基础之 上的,可我们却不顾“一国胜利”后国内外环境的实际,教条式地沿袭这些设想。这正是我 们一再遭受重大挫折的重要原因。社会主义是在“一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或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它们 所面临的环境条件是大不一样的,因而所采取的发展战略也应是很不相同的.对此可以从许 多方面进行分析,本文只谈谈以下几点。首先,“一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我们应当承认,进入近 代以后,欧美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率先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头,它们在经济、政治、文化 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成为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的民族”(马克思、恩格斯语〉。如果这些 “占统治地位的民族”还是搞资本主义,那么世界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就仍未改变,它们就会 以自身巨大的势能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一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认识到 :
自身经济 只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而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仍是资本主义经济占统治地位;
在世界各国经 济日趋一体化的情况下仅凭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改变世界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如果在这 种情况下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那只能是死路一条。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国家应当适应“一国 胜利”后的国际环境,积极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在开放中去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其次,“一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势必要以维护本国的利益为最高准则。“一国胜 12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强调当时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应同时开始向社会主义转变,就因为只有通过这些国家才能全面继承资本主义所创造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去解决资本主义碰到而又无法解决的、由社会生产的“世界历史性”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矛盾。这样的革命一旦成功,它就不仅能在一个几乎没有外在冲突与对抗的情况下去进行社会全面发展的建设,而且这些国家联合起来就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对社会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并带动其它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进入一种夭同的世界。十分清楚,他们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设想都是从“同时胜利论”出发得出来的。这是理解他们设想的关键。列宁所处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正是根据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所具有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他于1915 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
人们习惯简称其为“一国胜利论”,但实际上它也包括若干个较为落后的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在内,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一国”或“数国”发生革命,其意义从世界历史性的角度来看是大致相同的.列宁的“一国胜利论”以及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爆发的“十月革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此己有许多理论工作者作了充分而科学的论证,现在的问题在于:无产阶级在一国夺取国家政权的胜利后究竟应当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呢?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是那么自觉和清醒.从整体上看,不论是前苏联还是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长期以来基本上都是照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设想。本来这些设想是建立在“同时胜利论”基础之上的,可我们却不顾“一国胜利”后国内外环境的实际,教条式地沿袭这些设想。这正是我们一再遭受重大挫折的重要原因。社会主义是在“一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或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它们所面临的环境条件是大不一样的,因而所采取的发展战略也应是很不相同的.对此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分析,本文只谈谈以下几点。首先,“一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我们应当承认,进入近代以后,欧美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率先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头,它们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成为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的民族”(马克思、恩格斯语〉。如果这些“占统治地位的民族”还是搞资本主义,那么世界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就仍未改变,它们就会以自身巨大的势能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一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认识到 :
自身经济只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而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仍是资本主义经济占统治地位;
在世界各国经济日趋一体化的情况下仅凭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改变世界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那只能是死路一条。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国家应当适应“一国胜利”后的国际环境,积极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在开放中去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其次,“一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势必要以维护本国的利益为最高准则。“一国胜12 利”后的国家其社会主义是以国家的形态存在的,社会主义利益与其国家利益在本质上具有 着一致性,尤其是在世界上还存在着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之间利益对立的情况下,社会主 义国家势必要把维护本国的利益作为自己处理对外关系的最高准则。这也是“爱国主义”被 赋予了一种新的时代意义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情况和“同时胜利”后的图景是大不一样的, 按照那种设想,由于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具有相同的利益,因而在他们基本同时夺取国家政权 后就能够实行一种全面的联合,民族、国家间的界线将趋于消失。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由于我们没有搞清“一国胜利”与“同时胜利”的这些不同,简单地以意识形态、社会制度 为划线的标准,结果不仅陷入“两大阵营”之间的长期冷战,而且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也是 矛盾重重、磨擦与冲突不断。邓小平在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后明确指出,在当今的时代条件下, 我们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时“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 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30 页)。再次,“一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必然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上。如果 从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看,社会主义在一些落后国家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国家 为摆脱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困境而作出的选择;
而就其国内经济发展的程度来看,它们之所 以会爆发革命,则主要并不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发展得太多太快,造成了社会财富大量堆 积而无法为现有的生产关系所容纳,恰恰相反,它们大都是因为国内生产力太落后,面临着 国弱民穷、国亡家破的局面,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才起来造反。它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也主 要不是用社会主义来解决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与狭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而是企 图通过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强有力的计划经济手段来迅速地积聚力量、发展 生产,从而为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现代化打下一个强大的物质基础(这在它们的发展初期尤 其是这样〉。还应看到,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后,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放弃通过继续 保持自身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来证明资本主义较之社会主义更优越的企图,并运用和平的与 武力的方式进行颠覆活动,这就使得社会主义国家不得不时时面临着一种能否保持住自身 “球籍”的威胁.不能不被资本主义国家拖入一场旷日持久的以比效率为主要特征的竞争之中。

马克思、恩格斯一贯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但按照他们的设想, “同时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是以继承资本主义已经创造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前提的, 因此在取得胜利后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就不会显得那样紧迫,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力量去解 决社会全面发展的问题,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十分清楚,象 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样把发展生产力的问题置于至高无上、刻不容缓的位置,甚至需要通 过大力发展私有经济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不能不说是与“一国胜利”后的国际环境有 关。斯大林在 1928 年即指出:“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 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它比较先进的国家,比如说在德国和法国也建立 了这样的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斯大林选集》下 卷第 84 页〉邓小平也多次指出,现在不少国家经济发展很快甚至超过我们,如果我们不发展 或发展太慢,老百姓一比就有问题了,所以要把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作为压倒一切的标准。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认清我们搞的是“一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而不是“同时胜 利”后的社会主义,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有着十分重大意义。由此 出发我们也就能够透彻地理解、有力地宣传“一国胜利”后的国家为什么只能采取这样的而利”后的国家其社会主义是以国家的形态存在的,社会主义利益与其国家利益在本质上具有着一致性,尤其是在世界上还存在着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之间利益对立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国家势必要把维护本国的利益作为自己处理对外关系的最高准则。这也是“爱国主义”被赋予了一种新的时代意义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情况和“同时胜利”后的图景是大不一样的,按照那种设想,由于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具有相同的利益,因而在他们基本同时夺取国家政权后就能够实行一种全面的联合,民族、国家间的界线将趋于消失。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我们没有搞清“一国胜利”与“同时胜利”的这些不同,简单地以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为划线的标准,结果不仅陷入“两大阵营”之间的长期冷战,而且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也是矛盾重重、磨擦与冲突不断。邓小平在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后明确指出,在当今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时“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30 页)。再次,“一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必然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上。如果从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看,社会主义在一些落后国家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国家为摆脱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困境而作出的选择;
而就其国内经济发展的程度来看,它们之所以会爆发革命,则主要并不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发展得太多太快,造成了社会财富大量堆积而无法为现有的生产关系所容纳,恰恰相反,它们大都是因为国内生产力太落后,面临着国弱民穷、国亡家破的局面,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才起来造反。它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也主要不是用社会主义来解决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与狭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而是企图通过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强有力的计划经济手段来迅速地积聚力量、发展生产,从而为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现代化打下一个强大的物质基础(这在它们的发展初期尤其是这样〉。还应看到,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后,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放弃通过继续保持自身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来证明资本主义较之社会主义更优越的企图,并运用和平的与武力的方式进行颠覆活动,这就使得社会主义国家不得不时时面临着一种能否保持住自身“球籍”的威胁.不能不被资本主义国家拖入一场旷日持久的以比效率为主要特征的竞争之中。马克思、恩格斯一贯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但按照他们的设想,“同时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是以继承资本主义已经创造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前提的,因此在取得胜利后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就不会显得那样紧迫,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力量去解决社会全面发展的问题,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十分清楚,象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样把发展生产力的问题置于至高无上、刻不容缓的位置,甚至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私有经济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不能不说是与“一国胜利”后的国际环境有关。斯大林在 1928 年即指出:“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它比较先进的国家,比如说在德国和法国也建立了这样的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斯大林选集》下卷第 84 页〉邓小平也多次指出,现在不少国家经济发展很快甚至超过我们,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太慢,老百姓一比就有问题了,所以要把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作为压倒一切的标准。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认清我们搞的是“一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而不是“同时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有着十分重大意义。由此出发我们也就能够透彻地理解、有力地宣传“一国胜利”后的国家为什么只能采取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政策,为什么必然要突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一些设想。可以说,我们现在每前 进一步,都是和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愈来愈切合“一国胜利”后的实际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由此还不难看出,列宁、斯大林以及毛泽东虽然都在不同程度上看到了“一国胜利”后的国 家将要面临着与“同时胜利”图景很不相同的具体历史条件,并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但 他们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甚至在这过程中还走了许多 弯路。这一历史性的课题实际上是由邓小平较为系统地初步解决了。他依据“一国胜利”后 的实际情况,不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设想所束缚,实事求是地探索出 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从而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一国胜利论”〈广义 上的“一国胜利论”不仅指的是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胜利,而且包括能否以及如何进行 社会主义建设,即社会主义的一般胜利、最终胜利或完全胜利的问题)。因此,如果从社会主 义发展史这一高度来定位的话,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邓小平理论实质上就是“一国胜 利”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象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

既然现实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有着很大的不同,哪么这是否意味着马克 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错了呢?毋庸讳言,马克思、恩格斯也是处于一定时代的人,对某些 问题尤其是在对世界未来发展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预测时出现判断失误是难免的。马克思曾 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 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第 83 页〉,可是面对 19 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危机的频繁爆 发和工人运动的风起云涌,他们十分渴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灭 亡(这种情况在后来的一些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就未免操之过急 了。实际上,借助科学理论的望远镜可以看清世界的远景目标,但并不能够实际地缩短历史 的进程。直到 19 世纪 90 年代恩格斯才以一种坦荡的胸怀承认道:“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 一个幻想” J‘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还远没有成熟到可铲除资本生产方式 的程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2 卷第 595-600 页)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要否定 马克思、恩格斯总体思想的科学性,应当肯定的是,他们从“世界历史性”发展的宏观高度 发现井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国胜利”同样具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它是在帝国主义条件下一些落后国家的人民为追 求民族的独立、人民的富裕而作出的一种正确的选择。从国际范围上看,虽然“一国胜利”有 其局限性,它无法在世界范围内根本改变社会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并且其国内的发展也要 受到世界这种发展状况的制约,但它却是人类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一场伟大实验。尤其是其 中一些国家的迅速发展不仅大大缩短了它们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差距,有效地改善和提 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增强了当代世界中和平与进步的力量,为人类的发展展示了光 明的前景。当然,社会主义在未来世界范围内的全面发展,它的根本动力仍是来源于资本主 义世界内部。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日益受到那种以追逐 剩余价值为唯一目的的生产方式的巨大破坏、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世界人 民向往和平进步文明的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人类社会必然会逐步摆脱资本主义体系的束缚而 进到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不论人们如何称呼它解释它,也不论它将呈现出什 14 不是那样的政策,为什么必然要突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一些设想。可以说,我们现在每前进一步,都是和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愈来愈切合“一国胜利”后的实际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由此还不难看出,列宁、斯大林以及毛泽东虽然都在不同程度上看到了“一国胜利”后的国家将要面临着与“同时胜利”图景很不相同的具体历史条件,并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他们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甚至在这过程中还走了许多弯路。这一历史性的课题实际上是由邓小平较为系统地初步解决了。他依据“一国胜利”后的实际情况,不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设想所束缚,实事求是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从而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一国胜利论”〈广义上的“一国胜利论”不仅指的是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胜利,而且包括能否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即社会主义的一般胜利、最终胜利或完全胜利的问题)。因此,如果从社会主义发展史这一高度来定位的话,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邓小平理论实质上就是“一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象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既然现实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有着很大的不同,哪么这是否意味着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错了呢?毋庸讳言,马克思、恩格斯也是处于一定时代的人,对某些问题尤其是在对世界未来发展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预测时出现判断失误是难免的。马克思曾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第 83 页〉,可是面对 19 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危机的频繁爆发和工人运动的风起云涌,他们十分渴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灭亡(这种情况在后来的一些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就未免操之过急了。实际上,借助科学理论的望远镜可以看清世界的远景目标,但并不能够实际地缩短历史的进程。直到 19 世纪 90 年代恩格斯才以一种坦荡的胸怀承认道:“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 J‘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还远没有成熟到可铲除资本生产方式的程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2 卷第 595-600 页)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要否定马克思、恩格斯总体思想的科学性,应当肯定的是,他们从“世界历史性”发展的宏观高度发现井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国胜利”同样具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它是在帝国主义条件下一些落后国家的人民为追求民族的独立、人民的富裕而作出的一种正确的选择。从国际范围上看,虽然“一国胜利”有其局限性,它无法在世界范围内根本改变社会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并且其国内的发展也要受到世界这种发展状况的制约,但它却是人类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一场伟大实验。尤其是其中一些国家的迅速发展不仅大大缩短了它们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差距,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增强了当代世界中和平与进步的力量,为人类的发展展示了光明的前景。当然,社会主义在未来世界范围内的全面发展,它的根本动力仍是来源于资本主义世界内部。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日益受到那种以追逐剩余价值为唯一目的的生产方式的巨大破坏、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世界人民向往和平进步文明的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人类社会必然会逐步摆脱资本主义体系的束缚而进到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不论人们如何称呼它解释它,也不论它将呈现出什14 么样的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测的具体面貌,其实质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一历史过程将是极其漫长的,它将可能主要表现为通过不断的量的积累的渐进方式而 达到一种质的飞跃(这并不排除在此过程中仍有可能出现冲突、战争或革命〉。这将是一种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的“同时胜利”,是历史在更高的层次上重新奔向它不可回避的主题。到 那时,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同时胜利论”而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所作的种种设想就有了 全面实现的条件与可能,世界历史性发展中的盲目性、异己性也将被人类活动的自觉性所取 代;
而已经通过“一国胜利”的方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其所面临的许多矛盾,如 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矛盾、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以及“一国两制”的 矛盾等等,也都将或也只有融入这一世界历史性的伟大进程中才能得到解决。“中国的发展离 不开世界”,同样社会主义在一国的最终胜利也离不开世界。总之,弄清“同时胜利”与“一国胜利”之间历史的、动态的联系与区别,不仅有助于 我们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原因,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当前 的社会主义建设,坚定“两个必然”的信念,因此这是我们在解读社会主义发展史时应注意 掌握的一把钥匙。(作者单位:昆明陆军学院马列教研室〉

【篇3】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感受

第一本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中译本--《社会主义史》

作者:曾银慧

作者机构: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央编译局博士后流动站

来源:决策与信息(上旬刊)

ISSN:1002-8129

年:2016

卷:000

期:006

页码:146-149

页数:4

中图分类:D09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社会主义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经典中译本

摘要:李季翻译、克卡朴著的《社会主义史》是五四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部经典著作,它较客观、系统地传播了社会主义发展史,对我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影响甚大,是促使毛泽东等一批革命青年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图书之一。

【篇4】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感受

社会主义发展史感想范文多篇 “情”是汉语中的一个词,拼音是gǎnxiǎNg,是指与外界事物接触所引起的思想活动。唐代陈玄佑的《离魂记》:lt周千娘经常对自己的睡眠有私情,但家人并不知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感想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社会主义发展史感想 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我们现行的理论、道路、制度更加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然而很多人认为我们现在搞的就是资本主义,我们的现行体制也不够民主,下面我就对几个人们不管私底下或者台面上讨论比较多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首先,对人们谈论的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谈到资本主义我们会跟生产资料私有制、市场调控、资产阶级政权等内容联系起来,而社会主义则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调控、无产阶级政权。资本主义是关于社会分配应该优先保障私有资本利益的主张与制度,其根本标志与根本保障是实行财团政党政治;
所谓社会主义,是指关于社会分配应该坚持全民平等、公平的主张与制度,其根本标志与根本保障是实行全民政党政治。因此,我们的制度跟资本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优越性体现
在为全民谋求利益,释放和发展生产力。一切围绕这个本质、服务于这个本质的改革和制度建设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而不等同于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一般路线,不照搬照抄理论界社会主义建设的教条,探寻适合中国 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是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前,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允许一定程度的私有制存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并鼓励他们兴业增收,从而“带动大家实现共同富裕”。不可否认,我们借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些好的东西,在物品没有极大丰富和生产力还有待发展的时候,为了刺激人们的积极性,我们允许和鼓励私有制存在。我们秉承“拿来主义”,允许私有制存在不代表我们的制度就成了资本主义制度,我们的根本宗旨没变,我们仍然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其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权有了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求的就是党的领导。中国的国情决定了需要一个先进有代表性的群体来带领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一是从我国的国民性格来看,需要有一个独立的、先进的、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集体来领导和管理偌大的中国。中国历来就是一个讲求“兼容并包”的国度,儒家思想如此,汉民族亦是在与周边民族、国家相互征伐中整合、吸纳其他民族而发展起来的。同时我们又提倡“百家争鸣,百家齐放”,因此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多个民族或者说多重民族个性集聚的,对内允许提不同意见,对外要求“和衷共济”、“大一统”思想的一个民族。古语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那么内在的“百家争鸣”突破了外
在的“大一统”很大可能导致分裂,如果有强大的主张“大一统”的人群处在主导地位,那 么将很快实现统一。几千年封建王朝更迭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版图最大,经济最强盛时期,无不是中央领导力最突出和集中的时期。我们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体现了国人的一种内在的利己主义,个人如此,利益团体如此....“兄弟阋于墙而御辱于外”,中国人虽然内在利己,但是生死存亡关头总能团结一致,这也就是我们民族优秀之处。

二是从近现代历史发展来看,共产党的领导让我国摆脱了贫穷积弱、军阀混战、多国蹂躏的屈辱历史。我们今天的祖国是一个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个中流砥柱,如果不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那么中国就会重新陷人四分五裂、贫弱不堪的境地,甚至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最先进、最伟大的政治集团。只有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革命的航船才有了正确的方向。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建国60多年来,我们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建设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国泰民安。一个千疮百孔的旧中国,已经变成了赢得世界人民尊敬的新中国。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中国共产党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中国人民从切身体验中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最忠实代表者,是最杰出、最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是新中国的奠基者,也是推动祖国朝着繁荣富强方向前进的开拓者。

最后,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点认识。古语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国历来就有民主政治的土壤,因此“民主”并非舶来品,只是同西方的“民主”有所不同。说起西方的“民主”,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什么“多党制”、“议会制”等特征,前面提到过其本质特征是财团政党政治,西方所谓的普选多是大财团用金钱铺就的政治主张营销道路,一方面哪种主张迎合多数人,另一方面财团砸钱越多,宣传越到位,越容易赢得选民,因此部分人主导的财团容易占据主导地位。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样的选举制度也体现了部分民意。而我国的民主更体现为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民本主义,不光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本思想,还是而今由习、李掀起的反腐浪潮,都是权力运行体现人民意志的表现,我国从人民中间选举代表,由人民代表参与国家政策的讨论和制定,体现的意志具有广泛性、代表性。一言以蔽之,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任何国家制度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民主,东西方的民主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对一国而言,只有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体制,西方如此,中国亦然,我们选择的是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国富民强的理论和道路。

社会主义发展史感想 学习党史国史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顺应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所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理论,特别是对党员教育工作也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
求。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推动党的各项工作,做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而目前党员教育工作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必须努力把握党员教育规律,健全党员教育长效机制,不断探索完善新形势下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增强党的战斗力。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与模范性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一项首要战略任务。而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是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容和途径,也是提高党员素质的 根本且最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当下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1、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强党性。崇高的革命理想是督促党员不断学习进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思想支撑,只有拥有了这种革命信念才会有内在的动力。党员只有在主观意识上认识到党员教育建设对于党的工作的重要作用,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改变,才会更加重视理论学习。思想是行动的内在动力,在今后的党员教育中要加强党员思想的教育,培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2、调整党员教育学习内容,提素质。要根据形势发展对党员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不断充实调整和扩展党员教育的内容,坚持与时俱进,力求把体现时代精神的最新理论、最新知识及时吸收进来,使得党员教育内容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需要。同时要针对党员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合理确定教育内容,不能千篇一律,对于不同的党员群体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从而有针对性但全面地提升党员同志的综合素质,切实地为党的人才储备和培养做出贡献。例如,对于在校生需要结合学校教育的内容着重加强专业知
识教育,将其与党员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而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党员需要同职业道德培养和岗位技能的培训有效融合 3、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建强党。党员教育需要突破传统手段的桎梏,开拓更新颖的方式、方法、途径进行推广。各党组织可利用络资源,通过党建站、远程教育、声像资料等手段,采取互教互学、场景模拟等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广大党员干部可及时下载培训资料,充实现代远程教育内容。党员可通过络随时下载政治理论专题、时事热点、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等培训节目,共享教育资源。党员教育有更多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就更容易吸引党员参与到其中,能够充分带动了群体的学习热情。此外,还能够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等形式,了解党员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实现互动培训,大大提高教育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只有党员群体坚持不断学习,整体素质才会得到提高,只有党员群体素质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够有效体现,也才能够实现强党、强国的伟大梦想。“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党员教育工作不能急于一时,需要在今后长久的工作中逐渐改进和完善,同时需要不断创新和磨合,与时代发展相协调。更重要的是,需要讲求教育方法,以人为本,以情感人,来增强教育的渗透性,这样才能将党员教育有广度、有深度的开展,才能够强党性、提素质,圆强党之梦。

社会主义发展史感想 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其实就是工人阶级的血泪史,其实就是无产阶级的抗争史。当我们站在今天的高度看过去,发现的不是拄着宝剑的胜利者,而是千千万万倒在地上的牺牲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全世界的
发展,离不开那些伟大人物的思想,更离不开无产阶级不求回报的奋斗。在我们赞叹今天伟大成就的同时,回望一眼,看看那些为了实现理想而受苦受难的无产阶级吧,看看那些无所畏惧的抗争吧! 一、“起来,饥寒交迫的人们!” 当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与开化取代封建社会的蒙昧,当雇佣制度取代分封制度,当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时候,一种全新的社会阶级出现了。这种全新的社会阶级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不得不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才得以生存。虽然他们像乞丐一样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靠着大资本家的“施舍”过活,但是他们绝不是社会的负担与寄生虫 ,相反,他们是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代表。这样一群被压迫的人们有着最坚定的革命性与理想,他们团结一切像他们一样的被压迫者,憧憬着不受压迫的日子的到来。他们,被叫做“工人阶级”。

当十六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了人们心中最美好的社会蓝图。与工人阶级的憧憬一样,乌托邦描绘了一个不存在压迫与剥削的社会,一切可以被完美描绘的事物形态在乌托邦中都可以付诸实践。这些饥寒交迫的人们震惊了,他们愿意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付出任何代价。

工人阶级被压迫的太久了,他们需要反抗,需要实现自身的诉求,这个时候,三个伟大的人物出现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这三个伟大的人物,提出了“社会主义”这个名词,并抱着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
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

受他们三人思想的影响,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工人革命阶级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久被压迫的工人阶级,正准备借着空想社会主义的力量,向剥削与压迫抗争! 二、“生产者们,我们要自己拯救自己!” 当工人阶级不能凭借乌托邦式的言论博得本应属于自己的权利时,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就已经宣告破灭了。圣西门三人建立起来的空中楼阁轰然倒塌,那些受剥削的人们依然饥寒交迫。但是,生产者们没有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们依然盼望着有一天会出现一个乌托邦式的国家,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1836年,法国巴黎的一栋小民居里,一群政治流亡者、工人和手工业者齐聚于此,建立起了一个国际性的秘密革命组织——正义者同盟。他们是生产者,是被雇佣者,更是具有革命性的无产阶级。该同盟发展了一段时间,先后有荷兰、匈牙利、捷克、俄国、瑞典、挪威等工人参加,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工人秘密革命组织。同盟先后受到布朗基主义、魏特林空想平均共产主义、蒲鲁东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没有剥削与压迫的政权。但是,一切新生事物都会遭到旧事物的打压,同盟利用密谋等手段发动一系列的起义,都宣告失败,许多人被捕,许多人被迫逃往国外。这个时候,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宣言,决定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同英国宪章运动建立联系,共同为工人阶级的发展做出贡献。

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明确点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要联合起来,目的是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只有靠无产阶级自己,才可
能拯救自己,才可能建立起人人平等的社会。

三、“劳动者之间要祥和,我们只向暴君开战!” 当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巴黎公社建立起来之后,工人阶级的诉求得到了部分实现,他们不再依靠虚幻的言论,转而追求暴力对抗剥削者的压迫。他们意识到要靠自己的力量夺取政权,不仅要联合身边的无产阶级,更要依靠枪炮的力量。

一切革命的成功都浸透了人民的鲜血,社会主义革命也是如此。当巴黎公社、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俄国苏维埃政权已经看不见时,那些血淋淋的历史却依然在提醒我们有过许多人为了革命牺牲的生命。

伟大的共产主义导师列宁,凭借马克思主义理论,依靠工人和士兵的力量,利用枪炮从沙皇手中夺去了俄国的政权。将社会主义的号角在世界各地吹响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