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金时代观后感心得合集(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萧红的故事,在导演许鞍华的心里,酝酿了20年。早些年,她曾在香港寻找编剧,想写萧红和丁玲。两位女作家的一生,有个人命运,也有文学创作,基本上,镶嵌在民国文学史里,是一种血肉关系。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黄金时代观后感心得,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黄金时代观后感心得120世纪初,在呼兰河边的一个村庄里,有一个单纯的小女孩,她虽然家庭不幸,但那时的她,单纯的期待着长大,不曾思虑一路坎坷。
20年后,父亲为她定下了一门亲事,她却与表哥连夜逃走,被表哥背叛后,她仓皇回家,家人却不再欢迎他,她只得去投靠曾背叛过她的未婚夫,可他的家人坚决不同意。她在旅馆中欠了一笔巨款,被关在仓库中,她向报馆写信,意外结识了萧军,两人相见恨晚,情投意合。若干年后,因为战事变故,两人永远的分开了。之后,她与端木成了亲,直至得肺结核死去。
萧红与萧军有一段如胶似漆的爱情,但他们的分手却无比和谐,天各一方,唯愿君安。两人分别时,萧红试图挽留,却被萧军无情地拒绝,在听到萧军的答复时,萧红转头便走,她也有自己的尊严,这世上,谁又比谁更优越呢?他有他的繁华,你,自有你的盛开。
萧红在遇到困难时,总会找鲁迅先生倾述,她不仅把鲁迅先生当成老师,更多的是挚友。尘世里,我们都只是需要一句加油,一声你可以,在这鼓励中热泪盈眶,卸下所谓坚强的伪装,然后鼓起勇气,继续走下去。
萧红的私生活曾被无数人谩骂,她却平静无比,所谓笑骂由人,自在我知,本就是入世法里最艰难的选择,而她却笑纳百川。
活着的最好态度,原不是马不停蹄一路飞奔,而是不辜负,不辜负身边的每一场花开,不辜负身边一点一滴的拥有,用心的去欣赏,去热爱,去感恩每时每刻。萧红没有辜负每一个朋友,也没有辜负每一场爱情。
我的黄金时代,由我来掌控!
黄金时代观后感心得2
《黄金时代》这部电影讲述了作家萧红悲惨的一生。以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在短短两个多小时内,讲述完了她的一生,让世人了解了萧红。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历史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沉浸在他们的悲欢离合中,让我深有所感。
萧红出生在哈尔滨市呼兰区的一个地主家庭中。在这个家里,萧红感觉不到爱,唯有祖父十分疼爱她。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萧红的祖父并没有因为她是女流而怠慢她的学习,亲自为她讲解文化知识。正因如此,萧红才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可好景不长,一九二九年,萧红的祖父去世,她第一次饮了酒。那年,她刚十八岁。
随后,萧红举家迁往她的老家。萧红不久后又和表哥私奔。后来又投靠她的未婚夫,在一家旅馆内产下一子,送人不久后死亡。而她的未婚夫也不见了踪影。
后来,萧红的才华横溢,让一家报社的人慕名而来,而他的第一个丈夫萧军,也因她的才华而与她在一起。但萧军的心眼却很小,在一次聚会中,几个朋友夸赞萧红天赋极高,连萧军都有所不如时,顿时让他妒心大起,从此便和萧红日渐疏远。当意识到之后,萧红问他:“如果我没有你所期待的才华你还会喜欢我吗?”他回答说:“怎么会呢?”虽然嫉贤妒能乃人性之常情,但如萧军这般妒到自己妻子身上的,说实话我第一次见。
而萧红的才华也同样得到了鲁迅先生的青睐,鲁迅先生曾多次邀“二萧”到家中做客。他们间的关系可谓亦师亦友。
萧红在与第二个丈夫端木蕻良在一起后,产下了他与萧军的孩子。在这之后不久,便染上了肺结核,在重庆辗转多家医院后去世,享年31岁。
尽管萧红的一生是悲惨的,但她的作品会像星辰一般,发出耀眼的光辉,永远被世人铭记。
黄金时代观后感心得3
先冲一杯咖啡,让心静下来,然后坐到桌前,写写昨晚看了的那部电影,——《黄金时代》。老实说,看的我满肚子都是气。
《黄金时代》演绎的,其实就是萧红在战事不断、颠沛流离的年代里,逐步走向了创作最辉煌的黄金时代;汤唯版的;里面还有冯绍峰、黄轩、袁泉、王志文、朱亚文、丁嘉丽、沙溢、祖峰、张嘉译等诸多知名演员分饰角色。别说哈,到底都是些有功底的演员,尤其王志文扮演的鲁迅,我尤为喜欢。
还说《黄金时代》。萧红是我国近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成名作《生死场》。我看过她的《弃儿》,《呼兰河传》,和《回忆鲁迅先生》。萧红的创作风格独特,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可谓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然而,那么优秀的女作家,在生活困顿中却尽遇渣男,人生坎坷不说,还偏偏又英年早逝,太让人扼腕可惜。甚至,扼腕的让人有些生气。
我以前只管看萧红的文章,还从未注意过萧红的人生历程。昨晚的《黄金时代》,尽管只是电影,但电影情节却几乎都是根据萧红的真实状况改编,也才算了解了那个悲情女人的坎坷。但她的悲情,也与她的做人方式有关。起先,本是逃婚离开老家出去求学,后却又生活困顿而投靠未婚夫汪恩甲,并与之同居;给是我,饿死都不再回头去投靠。然后遇到进步青年萧军,虽也幸福了一阵子,但颇有才华的萧军骨子里也难免花心放荡因子存在,使得萧红越到后面过的越痛苦;既然发现萧军放荡出轨(出轨的还是好友的老婆),就该果断离开,却依然打着爱的名义一再容忍,纯属自找折磨自遭罪。倘若第一段跟未婚夫汪恩甲同居是迫于生活困顿,还情有可原;但第二段跟萧军到后期,萧红靠稿费完全可以自食其力,却还要为情所困,这点实在不明智。甚至据说,萧军在萧红之后,又相继负心了两个女人;对于那样品行的浪荡男人,才华再卓越,也不值得。于是,看的我真想穿越过去开导开导她。但穿越终究是个神话。结果,只活到31岁的短暂人生,就把12年青春浪费在了两个渣男身上;12年呐,遇个忠于感情的实诚男人,即便只能活到31岁,也总能舒心的活到31岁,那样也不枉了;可偏偏事与愿违。可惜了一代才女,可惜了,可惜了。
——我满肚子的气,就是这么来的。
我是个比较情绪化的人,昨晚的电影看的我心里堵了一个晚上;现在写出来,心情才算平复下来。不过,《黄金时代》是一部非常诗化的电影,有些曾经在文章里间接看到过的场面,都成为了眼前的直观画面,非常过瘾;建议朋友们也搜来看看。
黄金时代观后感心得4
把所有明亮的灯都关了,只留背后一束光亮,与早就期待的萧红的《黄金时代》相约。
电影很长,只看了上篇,很想继续看,但身体吃不消这么熬着。
好的电影就是这样的,根本不需要特效来提升所谓的技术含量,也无用激动人心的音效开捕获观众的心灵。那些所有朴素的画面会在不经意间,化成丝丝缕缕的青烟渗透你的灵魂。
无疑,《黄金时代》对于我来说,便是这样的好电影。
我爱它,爱它的表达方式。从一开始的独白开始,我就被导演独特的设计所吸引,当然也就十分舒服地享受着贯穿整部影片的讲述方式。
我爱它,爱它所有精心还原的画面,人物的情绪很多时候会因为环境改变。作为观影者,我就是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之所以被打动,那是因为内心住着一个这样的追求,住着一个这样的人生。
被萧红吸引,不是她外在的美丽,不在她四溢的才华,是她默默不语时的孤独,是她独自抽烟时的落寞。这份难以言表的孤独与落寞被萧红传神地表达出来,鲁迅懂了,许广平懂了。我蹲处在只有一束光亮的书房里,我的心因为萧红的缘故变得更加孤寂了。
可是,这样的孤寂却无法助我入眠,反而思绪涌现更多。那样多好,没有便捷的通讯设备,大家总是面对面交谈,没有便利的阅读通道,大家都读书看报。只可惜,我是再怎么希望也回不到那里了。
经过两个夜晚,我看完了黄金时代,起初对这种文艺范儿电影没有过多兴趣,也许是现阶段正处于沉淀期,也许是由于自己本身内在还是带有文艺范儿,更或许是萧红的名字激发我的兴趣去了解她的一生,我竟能在昏昏欲睡的节奏中慢慢去欣赏体味。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就应该是这个味儿!汤唯那扑朔迷离,心不在焉地一举一动勾勒出了一个率真单纯、自主独立、倔强清醒,还有对生活苦痛默然无视的才女风范儿。从她被困旅店却无所谓的态度,露出窗台,悠然抽烟,从她在自己爱人出轨,缠在鲁迅家中却不抱怨天天发呆深思,还有自己孤独一人飘在日本,不爱美景爱忧伤,更是从她挺着大肚子躺在铁板上一夜,面对路人相助的欣喜感激,我看到了一个无所谓却用力生活的女人。过后我专门百度了一下萧红这个人的简介,看看照片眼神总觉得总有那么一点的不相称,但还是喜欢汤唯的塑造。或许这才是我心目中的才华横溢的有风味的女人。
萧红的文章很朴实,或许是那个黄金时代所决定的朴实风格,很有些鲁迅的味道。原来够深的文学造诣不在于用多么华丽的词藻,而是用心从细节体会生活体会人生继而延展到哲学思想。仿佛大家都是这样的手笔。萧红的一生短暂并不美丽,坎坷却是自己选择,私奔、同居、弃儿、穷困潦倒、奔波漂流、交友又拜师、被出轨又出轨、怀着前夫儿子再婚、烟鬼、这一切的乱码构成了她独特的人生与人格,战乱中一朵逆向生长的倔强的花儿。
先写到这儿,我决定再温习一遍,一部对我胃口的作品。开始以为电影1个半小时,也不算长,看到头才知道原来只是一半,影片长达三个小时,但是一点也不枯燥,非常震撼,虽然影片无法完全还原萧红的生平事迹,但是通过跳跃的镜头还是将她的才气,魄力,魅力完美的展现给观众。看影片的时候常常被她的写作状态打动,烛台下,卧病中,以执着的精神用文字传递思想。多数的评论认为她的一生总体说是漂泊的,悲惨的,我却不这么认为,虽然年仅32岁便离开人世,虽然感情几经坎坷,但是她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她的思想是先进的,她的漂泊在我看来成就了她,没有这些经历何来经典的《生死场》,当大家都感叹她视角独特,刻画逼真时忽略了那是她生活的真实写照。幸与不幸是她自己去感悟的,抛开这些,她带给别人的是太多的激励与鼓舞。
黄金时代观后感心得5
电影《黄金时代》是一部人物传记版的故事片,整部影片风格略显沉寂,体现了导演对已故女作家萧红的深切缅怀与追忆,通过真实的故事还原了一位饱受生活之苦却仍然天真大气的女作家。从她生平事迹看虽然文章的创作风格上“离经”,但感情生活并不“叛道”,反而还总被那些薄情寡义的负心汉所叛,就像她遗弃自己的孩子那样,自己也总是被男人遗弃,终其一生都未能实现她那个想做一名普通女人过平凡日子的心愿。
自古文章憎命达,大多的优秀文章必须是经历过苦难的那些潇洒落魄的文人才能感受得到的,世态炎凉再加上落魄文人所散发出的那种独有的悲情色彩就更能很好的发酵成一壶陈年佳酿醉倒荧幕下的观众。而落魄文人大多都有一刻抛去私心杂念摈弃功名利禄后的纯洁之心,这纯洁之心就像是呼兰河上游坚冰融化的水,冰凉通明清无杂质,从远方而来又流向远方,任时光荏苒却永不枯竭,具有一股生生不息的魔力!
萧红一生都渴望能找一个体贴爱护她的男人,但是最终都只是个幻想。第一个男人由于好马不吃回头草的“面子问题”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黄了。第二个由于男人嫉妒心强,在女人面前深感自卑而最终选择去前线抗战离开了她也慢慢疏远忘记了她。第三个是由于胆小怕死,逃难的时候撇下了萧红自己先溜之大吉了。而且最令人为之流泪的是每次她都怀孕的时候被男友遗弃。其实作为女人她只是希望能有个名正言顺的归宿,体贴爱护她就心满意足了。可就这心愿也终究未能如意。因为她所希望要的和男人给他的或者男人以为她想要的之间总是错位,不禁令人感叹,在那样的时代里,女人的这些基本愿望原来显得是那样的奢侈啊!
她一生都在漂泊流浪躲避战乱,甚至挺着大肚子时也照样是笔耕不辍漂泊继续,这真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这种薄命红颜总令人想到李清照说的“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那种漂泊,她的创作灵感游走于童年记忆里家乡的菜园和小说创作之间,生活的希冀游走于对男人的幻想和被抛弃的残酷现实之间。可以说在那样的一个特殊时代里的这名普通女子,终其一生也未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归宿,但后人却在文学祠堂里给了她一个名分,也算是对她在天之灵的一丝慰借吧。
她的文学造诣颇受人们认可,尤其鲁迅对她的才华更是青睐有加。小说《呼兰河传》里的呼兰河这个地名总令人联想到北方的丛林草场山田溪流,咋听上去感受到了一派浓郁的乡土气息。我没有生活过乡下并未亲眼见过电影中那样浪漫的画面,然而反而更加体会理解萧红笔下“呼兰河”的那番意境。可能是人对于没见过的事物有更加无比巨大的想象空间,也可能是“久在樊笼里”更容易被激起动物那熟悉并乐于回归自然的天性和本能的缘故。看了几段虽有点代沟,但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那股灵气与清新之风还是蛮好的,就如同他本人那样大气纯洁不拘于俗!
真的是一个纯真而无邪的女子。但是她的无知一样一直赤裸的展现出来,招人陷害却浑然不知,令观众同情怜悯。她的一生给人带来一种具有自虐倾向的快感,让性在撞击中升华,一个伟大的灵魂从电影中抽离出来,深刻地定留在你脑海深处。爱吧,朋友们,即使孤独,恨吧,朋友们,即使痛苦。在爱恨情愁中体会生命给你带来的厚重,让生命承受可以承受之重。
相关热词搜索: 黄金时代 观后感 合集 黄金时代观后感心得合集 黄金时代观后感心得5篇 黄金时代的观后感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