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一、威信县情及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威信县位于云南省东北角,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全县辖8乡2镇87个村(社区)1621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0万人,国土面积1400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1902米,最低海拔480米,县城扎西海拔1175米。年均气温13.4℃,年降雨量在900—1100毫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46.1%,被誉为滇东北“绿色明珠”。主要农经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和烤烟、蚕桑、油菜、山嵛菜等,2007年被列入国家“东桑西移”工程基地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硫铁矿储量1.8亿吨;无烟煤概算储量40亿吨,现已勘明15亿吨,属云南省重点采煤县之一;煤层气储量达420亿立方米;水资源理论蕴藏量13.2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为4.48万千瓦,是全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达标县;优质石灰岩极为丰富,适宜发展建材和化工业。
威信县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威信,在这里召开了继遵义会议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实现了由洛甫(张闻天)代替博古(秦邦宪)在党内负总的责任,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通过了《遵义会议决议》,作出了回师黔北、重占遵
义和组建川南特委、川南游击纵队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在党史和军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99年,威信被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2001年,扎西会议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扎西会议会址”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规划;2005年,扎西会议纪念馆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基地;2006年,中央党史研究室将“扎西会议”列为红军长征35个重要事件之一。威信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红军长征时期从事革命活动的扎西会议会址、两合岩古栈道、花房子旧址等革命历史纪念地,还有被誉为“西南第一洞”的天台山溶洞,有融儒、佛、道于一体的高田观斗山石雕群,有旧城天星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天然氧吧麟凤大雪山原始森林,有神秘的瓦石僰人悬棺,属省级风景名胜区。
近年来,威信县委、县政府按照“强化一个基础(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三篇文章(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的黑色经济文章、以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为主的红色经济文章、以绿色特色产业开发为主的绿色经济文章)”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干部群众,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紧紧抓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县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8年,全县生产总
值完成151000万元,同比增长14.4%,比2005年的80998万元增长86.4%,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589万元,同比增长40.8%,比2005年的2760万元增长175%,提前三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000万元,同比增长135%,比2005年的16630万元增长832%,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92元,同比增长11.1%,比2005年的6683万元增长43.5%,农民人均纯收入2123元,同比增长23%,比2005年的1334万元增长59%。
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4142万元,占年计划170630万元的37.6%,同比增长10.3%,增幅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增加值10915万元,占年计划42640万元的25.6%,同比增长6.7%,增幅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7个百分点;二产增加值20684万元,占年计划63161万元32.7%,同比增长7.7%,增幅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16597万元,同比增长4.4%,增幅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9.1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完成4087万元,同比增长24.5%,增幅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7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32543万元,占年计划64829万元的50.2%,同比增长13.2%,增幅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比为17:32.2:50.8,与去年同期
18.7:30.9:50.4相比,二产稳步提升,三产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今年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9079万元,同比增长10.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99元,同比增长2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7元,同比增长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004万元,同比增长11.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365万元,同比增长15.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57万元,同比增长115%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有利条件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农民收入逐年增多,增收空间越来越狭小。由于多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农业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农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的既得利益被物价上涨抵消,农业比较效益较低。
2、影响发展的思想体制的障碍仍有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受传统观念及各个方面的影响,在部分干部群众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影响和制约解放思想的思想障碍:一是不愿解放。主要是有与己无关的思想,认为解放思想是政治家的事、理论家的事、上级领导的事,对自己来说,总是感到老路子好走,老框框好用,老办法好使,不思进取、思想懒惰。二
是不敢解放。主要是“怕”字当头,怕出毛病、怕犯错误、怕冒风险,归结到一点,就是顾忌个人的名利得失,受制于既得利益的重围。三是不会解放。思想不够敏锐,思路不够开阔,思考不够深邃,思辨缺乏功力,主观上想改,客观上不会改,不知道什么叫解放思想,怎样做才算是解放思想,不懂得从哪里着手去解放思想,不会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懂得通过科学发展观来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不善于通过深化改革来破解发展中难题,而是简单地评论是非,甚至草率地质疑改革。体制不顺,部门职能交叉、办事效率低下的情况时有存在。
3、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欠帐大。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把威信发展模式定位在“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上,就农业抓农业,对工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还不够,加之县内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机制不活、体制不顺、效益不高等现象,致使一些干部存在不愿抓、不敢抓、不会抓的问题,全县工业发展总体滞后,工业经济规模小,支柱产业单一,效益不高。(2)工业经济总量不足,基础薄弱,运行质量不高,带动力不强。(3)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全县大部分企业设备陈旧、产品大多属于原料型,附加值不高,效益低下,缺乏市场竞争能力。(4)市场体系不健全,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建设滞后。全县市场经济发育不全,市场配臵资源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政府包揽了中介机构可
以承担的社会职能。(5)矿产资源型工业发展快,绿色资源型工业发展未起步。(6)技术落后,缺乏强有力创新开发举措。
4、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县域经济发展不可预计的因素和不可调控的因素多。同时,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受实行从严的土地等政策的影响,项目用地报批、环评报批和项目贷款融资难度不断加大,将影响部分重大建设项目审批,使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带发展带来一定困难。
5、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经济总量小,差距大。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1000万元,排名全省第98位,全市第9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7589万元,排名全省第98位,全市第7位;固定资产投资达155000万元,排名全省第59位,全市第5位,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全省、全市后列。但由于基数小、差距大,要实现追赶型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
6、旅游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与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的任务还有相当大差距,体现在:(1)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依然落后,特别是豆沙关至镇雄凤翥、威信县城至四川兴文、筠连的公路等级低,严重制约了威信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2)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县内无上规模、上档次的购物超市和星级宾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接待规模较小,服务质量不高,不能满足
旅游者的消费需求;(3)旅游开发人才缺乏,现有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知识薄弱,不适应新形势下红色旅游业发展的需要;(4)由于财力有限,投入旅游发展的资金不多,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手段单一,没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攻势,影响红色旅游的发展。
7、城镇发展速度不快,城镇化水平低,目前,城镇化率仅为20%。左右,且城镇带动经济发展力不足。
8、固定资产投资面临系列不容忽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项目生成策划论证不够、储备不足,没有一批上较大投资规模的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压力大。一是因国家宏观政策调控,部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林地占用、地质灾害评估、矿产压覆、用地预审等报批手续复杂,项目论证审查层次多,时间周期多,导致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且更加难获准;二是建设资金短缺,投资渠道单一;三是前期工作经费不足,前期工作质量还很不高,致使有的项目开工后边推进、边调整建设方案、边筹措建设资金。
在投资开发方面,同发达地区比、与新的形势和要求比,威信还存在对外开放意识不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扩大开放的合力尚未形成、招商引资项目洽谈成功率不高等问题,加之受区位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以及环保要求提高等
因素的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
9、区位上,发展优势不足。威信既不沿边、不沿海,也不沿江、不沿线,远离昆明、昭通、成都、重庆、宜宾、泸州等大中城市,虽然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但区位优势的作用并不明显。
10、自然灾害频发。威信是典型的无灾不成年的县份。每年,全县均要遭受干旱、洪涝、风雹、低温冷冻等各类自然灾害,造成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频繁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及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11、产业上,结构不合理。工业“短腿”严重,全县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至今没有,缺乏大产业、大企业、大品牌的支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慢,仍然停留在小打小闹上。农业增长方式粗放,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低。项目上,投资缺乏后劲。缺乏能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产业集群项目,在确定的几个重点项目中,仅有煤电一体化项目投资过亿元。
12、民生上,贫困现象严重。全县仍有绝对贫困人口2.15万人,不稳定解决温饱人口7.3万人,丧失生存条件急需异地搬迁安臵1.9万人,未解决茅草房7810户涉及3.9万人;还有500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200个村民小组5万人未通电,400余个村民小组8.2万人急需解决人饮问题。
13、交通上,通达能力低。“一进三出”公路通道问题
还没有解决,乡村公路路况差,晴通雨阻现象非常严重。红色旅游开发工作艰难。
(二)发展的有利条件。
1、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重的实际,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把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把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采取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等政策,这对于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弥补我县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后劲等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东企西移”的趋势更加明显,这将为我县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调整自身产业产品结构提供难得的机遇。国家将继续支持西部大开发,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大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有利于加快我县蚕桑、中药材等特色经济培育和优势产业开发,为固定资产投资平衡增长提供了条件和空间。
2、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全县干部群众
“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共识形成。围绕科学发展,全县“强化一个基础,做好三篇文章”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目标明确,为发展少走弯路提供捷径。多年的发展积累为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发展的交通环境将有明显改善。全省等级公路、通
乡油路、通达工程等建设速度加快,为加快我县一进四出主干线建设创造了条件。成贵铁路客运专线经过威信、及隆黄铁路货运专线有望经过威信,将结束威信无铁路的历史。进一步改善的交通条件多层次的交通网络,为威信发展融入周边经济区域乃至全国缩短了航程,为加快威信物流、信息流、人流创造了条件。
4、国家把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实施省直管县财等措施,将更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5、威信丰富的资源为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带发展奠定基础。
三、今后一段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措施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业经济强县、旅游经济活县,特色经济富民“的战略定位,围绕“红、黑、绿”三篇文章,以经济建设中心,以又快又好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点;努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植重点产业,强化基设施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实力快速增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强化一个基础,做好三篇文章”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依托矿产、旅游、生物资源,突破交通瓶
颈制约,培育煤电化工、旅游、绿色特色产业
集群,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水利化进程,积聚后发优势,形成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态势;努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加强境保护,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20亿元,达到2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50元;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60亿元,达到6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40元。通过“十一五”末及“十二五”期间的努力,使全县GDP、财政收入、工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排列中上位次,全面提升威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四)发展措施。
1、加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县域产业协调发展。
“十一五”末和“十二五”期间,要坚持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出口协同拉动;要坚持以二产为主,一、三产业协调带动;坚持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力争到“十一五”末,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7年的27.5:29.5:43调整为19.3:43.7:37;到“十二五”末,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5亿元,三次产
11业结构比调整为8:67:25,逐步使威信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与全国、全省、全市水平相一致。
2、加速推进农村经济提质增效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打牢基础。
在稳粮的基础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重点扶持“两高一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大力培育烤烟、畜牧、蚕桑、果蔬、山嵛菜、竹、核桃等绿色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不断推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促进发展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到“十一五”末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达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50元;“十二五”末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达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40元。
利用国家实施农机补贴的机遇,推广山区农业机械,提高机械化水平。
加强山、水、林、田、路、电、气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状况,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突出抓好新一轮中低产田规划,积极争取资金实施,并辅之其它配套措施多渠道提高地力。要加速推进水利化进程,多方争取和筹措资金,到“十一五”末,基本解决饮水困难;到“十二五”末,完成30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到“十一五”末,将水利化程度由目前的18.5%提高到22%左右,“十二五”末提高到26%
12以上,将基本烟田有效灌溉面积由目前的1.2万亩增加到2万亩以上;大力发展小水窖、小沟渠,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二半山区以上地方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的问题。同时,引资开发水能资源,力争到“十一五”末,建成核桃河、新田及老厂电站,新增装机8000千瓦;到“十二五”末,建成赤水河一级、二级电站,新增装机20000千瓦。“十一五”末完成黄水河水库建设,争取启动桂香沟水库建设。
切实深化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要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思路,在扎西至双河谢家坳、扎西至麟凤柏香、麟凤柏香至庙沟大塘公路沿线,打造新农村示范长廊、绿色特色产业长廊。
要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坚持解决温饱和建设小康社会同时推进,使贫困地区发展实现质的变化。
3、加速推进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抓住市委二届七次全会提出“十一五”期间要修通镇、彝、威二级公路和实现威信等7个县乡乡通油路的机遇,积极汇报,主动参与,加强服务,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威信大塘至镇雄凤翥二级公路(含威信县城至大塘二级公路)建成投入使用。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证质量、分期建设的原则,抓好通乡油路工程建设,争取在“十一五”末
13实现10个乡镇通油路。积极向上汇报,加强对接协调,争取多方支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威信至宜宾、威信至兴文等出川
公路和威信扎西至贵州遵义红色旅游公路建设成为高等级公路,从而全面形成“对外干线公路上等级、县乡公路通
油、村组公路通达”的公路网络。协助抓好成贵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积极争取隆黄铁路货运专线经过威信,改变威信交通状况单一的局面。
4、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构建工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格局。
依托资源优势,加大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推进速度,力争2010年配套煤矿投产和第一台机组发电,同时,积极推进煤电项目二期二厂建设,力争到2015年,火电装机达320万千瓦,发电量达160亿千瓦时,把威信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煤电能源基地;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化生产、集团化经营。到“十一五”末,原煤产量达到420万吨,“十二五”末达到700万吨。要充分利用煤电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后地方电力充足的优势,建设年产45万吨电石的煤化工园区。要积极引进资金实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大企业、大公司,建设年采选120万吨硫铁矿、40万吨硫酸和10万吨铁精矿生产线。通过努力,到“十一五”末,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8.6亿元以上,“十二五”末达到50亿元以上。
145、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城镇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能力。
高度重视县城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推进乡镇集镇建设,全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使城镇成为聚市、聚流人、聚流商、聚流财、聚流物、聚流信息的活跃之地。
全县城镇发展要以县城扎西为轴心,以威叙路、扎凤路、威兴路为射线。县城扎西要围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加强城市整体规划,把扎西建成集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为—体的精品城镇。“十一五”末,要着力完善城镇功能,加强防洪、给水、排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规范市民行为,强化河道、面山治理,采取多元化筹资的方式,大力改善功能混杂、服务设施滞后局面。完成扎西商贸园区和麒麟新区建设,加快房地产有序开发,规划控制好石龙、田坝片区的开发,增加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商品房供应,稳步推进廉租房建设制度。通过五年建设,使县城扎西功能相对完善,环境更加优美,城镇历史文化品位进一步提高,吸引力更加增强。在抓好县城建设的同时,着力打造双河、麟凤、旧城、庙沟、长安、水田6个小集镇。力争把罗布打造成面向川南,集民族风情、休闲避暑、农副产品集散的小集镇;把麟凤打造成以煤电产业为支撑,集工业、旅游为—体的小集镇;把旧城打造成连接四川兴文石海洞乡和蜀南竹海,以生态和绿特产业为支撑的小城镇;把庙
15沟打造成连接内昆铁路和213国道,以煤炭、绿特产业为支撑的小集镇;把长安打造成服务煤电开发的小集镇。其余乡镇所在地的发展,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发挥其优势搞好规划,防止重复建设,避免集镇发展无产业支撑问题。通过努力,将全县城镇化率由2007年的18%提高到“十一五”末的25%,“十二五”末提高到36%以上。
6、加速推进红色旅游开发,带动县域经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依托威信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抓住“扎西会议”会址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规划和全省旅游二次创业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把名城扎西打造成为精品旅游城镇,着力培育以“扎西会议”会址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品牌,以天星“百里林海”、大雪山原始森林为重点的生态旅游品牌,以观斗山、天台山、僰人悬棺为重点的人文景观旅游品牌。对外,要“跳出威信看威信”,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把威信红色旅游融入川、黔、渝旅游圈,围绕打造“四渡赤水”品牌,加强与川黔渝的交流与合作,把威信红色旅游融入川黔渝旅游圈,着力打造“遵义一一扎西”红色旅游精品线,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旅游发展格局。要加强配套措施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末,红色旅游景点、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立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使威信红色旅游成为
16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一个亮点,把旅游业培植成为全县的骨干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到“十一五”末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达8.21亿元;“十二五”末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7.8亿元。
7、加速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
要按照国家、省、市的部署,积极稳步推进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消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体制和机制环境。要着力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推进以深化财税、金融、集体林权、农村综合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努力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本,实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目标。着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四项制度”,打造服务、法制、责任、效率型政府,实现经济管理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8、加速推进全方位多层次扩大开放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交流合作双赢平台。
牢固树立“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大开发推动大发展”开放包容意识,把对外开放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臵,形成“上争、内聚、外引”的开放格局。要充分利用威信背靠云南、面向川渝的特殊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川、黔、渝经济圈,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要充分利用昆
1交会、昭交会、上海旅交会等平台,把富足的资源、良好的政策环境推介出去,吸引大企业、大财团进入威信,开发水能、旅游、房地产、煤硫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坚决破除引资开发是“卖资源赚税收”的闭关狭隘思想。通过形成多形式、全方位的开放态势,融资建设大项目,推动大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9、加速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时间空间保障。
围绕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做好人口控制、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工作。到“十一五”末,将人口自然增长率由目前的7.2‰降到6‰以内,“十二五”期间继续控制在6‰以内,将总人口规模控制在41.5万人以内。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突出抓好重点区域的综合治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消费模式,促进工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要抓好竹、核桃等特色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加快坑木林基地建设,抓好现有100万亩森林管护,加大造林工作力度。到“十一五”末,将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46%提高到48%
以上,“十二五”末提高到60%以上。继续实施好沼气等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10、加速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经济与社会
1和谐展。
要加速推进科教兴县战略,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到“十二五”末,将威信的科技进步水平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到全市的中上水平,将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7年的38%提高到58%以上。到“十二五”末,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由2007年的7.5年提高到9年以上;幼儿入学率由2007年的23%提高到6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2007年的26.2%提高到50%以上;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扩大办学规模,加大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逐步把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做到“管办分开、医卫分开、医防分开、医药分开”,引导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展开竞争,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药,让群众得实惠。要推动文化事业改革;推动以城镇、企业职工为主施保,向城乡统筹、城镇居民全面施保转变,整合社会保障资源,变单向保障为综合保障,不断探索建立集养老、生活、医疗、教育、就业保障为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11、加速推进项目的储备和申报等工作,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县域经济发展。
威信正处于推进工业化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要还是
1靠投资拉动。“十一五”末和“十二五”期间,在抓好农、林、水、社会事业等项目有关工作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抓重大项目工作。重大项目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作用突出、关系长远。突破一个重大项目,就突破一片,带动一串;落实一个重大项目,等于拉动一个产业链;抓住了重大工业项目,也就抓住了“工业兴区”战略的重点。因此,要抓住实施国家扩大内需、实施产业转移等机遇,把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的谋划、争取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在谋划中,按照坚持产业政策与县域经济布局实际相结合,坚持政府规划指导和市场导向相结合,坚持当前开发与滚动开发相结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坚持打牢基础、壮大实力与提高经济竞争力相结合等要求,重点做好既定抓的煤电一体化、煤化工、硫铁矿开采生产等项目。
20
红色旧址调研报告调研成果
陆丰市是革命老区,革命遗址、红色遗产丰富。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是教育后代不忘初心、勿忘历史的重要载体和宣传教育阵地。通过对全市红色革命遗址全面调查,收集全市革命遗址情况,提出抢救、保护、利用的建议和意见,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陆丰市政协从今年四月开始,由副主席杨贵盛带队,抽调市党研室、民政局、文广新局、旅游局、市政协文史委和市作协等部门业务骨干,三个多月来,通过深入全市各镇、场开展红色遗址专项调查。了解到全市红色文化的传承、红色遗址的现状和保护情况,如何对其保护、开发进行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921年起,陆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义无反顾地参加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斗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做出了历史贡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全县有1578位烈士和2445位革命群众奉献出宝贵的生命。陆丰是全国著名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发祥地,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被确认为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留下了许多的红色革命遗址。
1.陆丰市红色革命史遗址基本情况
陆丰市红色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主要指的是重要的战斗遗址、重要会议遗址、重要党史人物住所或墓葬、重要党史事件发生地、县、(团)及以上党政军组织所在地,有关部门或单位为重要党史人物或党史事件所建的纪念设施等。2010年中央党史研究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革命遗址普查,陆丰市经过普查并经省党史研究室确认后报中央党史研究室核准,陆丰市有红色革命遗址及
纪念设施12处,其中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2处,市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县文物保护单位6处,未定级2处,分布于东海、碣石、潭西、大安、陂洋、博美、金厢等镇。多数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遗址故居,共有5处,“五四运动”时期1处,烈士陵园2处,革命烈士碑4处,纪念亭1处,烈士墓1处。2017年10月,根据汕尾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红色史料及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由村级自下而上的自查申报,陆丰市共初审有革命遗址185处,图文、实物史料466份。经过汕尾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审核,确定我市革命遗址82处,其余遗址需进一步完善资料和史实的补充。
2.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
通过调查,全市已确定的12处革命遗址及纪念设施中,多数保护良好。其中3处是民房,为私有财产,其他的均为国家或集体财产。保护和利用情况最好的是“陆丰市革命烈士陵园”,该园1963年修建时总面积58200平方米,园内有一座烈士墓和一座纪念碑,建筑物雄伟壮观,1988年定为广东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3年进行修整扩建,扩建后陵园面积达64200平方米,新建陵园大牌门及围墙,维修了烈士墓和纪念碑,修建了占地约1100平方米的景观小池和占地约480平方米二层楼的活动中心,新建500米长的花岗岩台阶、栏杆等。2004年被汕尾市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清明节前又对烈士墓再次翻新维修。陵园配有专门管理机构,有固定经费。目前正在申报“国家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此外博美烈士陵园及大安革命烈士纪念碑两处遗址(纪念设施)因为经费原因,长期疏于管理,未及时维修,以致杂草丛生,屋顶破漏。金厢周恩来活动居址(周恩来养病处)遗址是民间
私有财产,是汕尾市文物保护单位,今年金厢镇政府进行修葺。革命遗址及纪念设施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发展红色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
3、陆丰苏维埃成立大会会址情况
这个遗址是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历史意义弥足深远。这个会址史料记载是陆丰孔庙,查阅《陆丰县志》,孔庙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是当时县衙配置的建筑。规模、格局与海丰县的孔庙(现红宫)一样,是按朝廷规定的统一版本建成,位置在忠孝祠正南面。又根据《陆丰革命史》记载:1927年11月13日,陆丰工农兵代表310人在这里召开陆丰苏维埃成立大会,会期三天。(兵是董朗带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大会是县委书记张威主持、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彭湃作政治报告,会议通过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军事占领》《烈属优抚》等八大施政纲领,选举张威、庄梦祥、吴鉴良、陈谷荪、范照南、张绍良、林兆禧等15人为陆丰苏维埃政府裁判委员,组成裁判委员会。这是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六天后的11月18日海丰成立苏维埃,是以陆丰苏维埃的八大施政纲领为模板。所以陆丰苏维埃成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见证这次大会成立的会址更是珍贵的革命遗址!苏维埃成立大会后,这里作为陆丰农民赤卫队第一大队队部,抗日战争时南洋华侨组成抗日医疗服务队回国时也曾在这里驻扎,解放初期作为学校,取名红学。至1954年改建为附城粮所仓库,当时只是加高,四周宫墙原封不动保留。现四周墙体的外侧全都保留红色,从墙根直至原来的屋脊。从现状可以看出,原来的孔庙面积约600平方米,座北朝南,分前后两殿,中间一天井。现无储粮,空置。2018年6月,省党史研究室将这里批准
为革命遗址。陆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成规模的革命历史展馆,这一缺陷,愧对陆丰是革命老区这一称号!愧对当年流血牺牲的无数先烈!也愧对后人!
二、陆丰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和红色文化开发存在的问题
1.专项管理和保护资金缺欠。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建设,投入资金较多,一方面专项资金使用要求严格,另一方面地方因不重视乃至专项管理和保护资金不足甚至没有。如金厢周恩来活动居址及渡海处纪念碑因资金缺欠不能有效发挥革命遗址教育和旅游功效。
2.保护和管理不够到位。主要是指管理机制和管理人员不到位,没有专项管理机制,从而也没有专业的管理队伍,一些革命遗址修建好后,因缺乏管理和维护,容易受损。
3.革命遗址和红色文化旅游缺乏统一规划。全市各镇的红色革命资源开发力和利用程度不一,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部分镇红色资源挖掘开发后期配套设施跟不上。
4.革命遗址保护扩建及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建设用地指标缺乏。一些革命遗址因受限周边用地紧张,在自身扩建维护难以满足用地的同时,交通用地、配套服务设施用地都难以解决,局限了遗址的开发利用,不能有效发挥红色文化旅游的功效。
5.保存资料不完整。挖掘红色资源不够深入,红色革命史料的搜集整理力度不够,各相关部门保存资料有限。
三、加大遗址保护,积极推动陆丰红色文化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建设的统筹指导。建议由组织、宣传、文化、住建、民政、旅游、党史、档案、博物馆等相关部门成立革命遗址保护领导小组,制订具体保护实施方案,明确保护目标和相关单位责任。
2.制定革命遗址和红色史料普查工作的常态化机制。由组织、宣传、党史和政协文史委等部门牵头成立红色文化普查领导小组,认真开展革命遗址和红色史料的普查登记和造册登记工作,全面了解掌握红色史料情况。
3.确保资金投入。建议上级对欠发达地区的革命遗址保护重点给以资金和政策倾斜,增加革命旧址、遗址、遗迹保护经费,加大开发力度。通过引进知名企业投资红色旅游业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解决革命遗址、遗迹及纪念设施所需的维护、开发经费。
4.落实管理人员编制和管理问题。针对不同类型革命遗址纪念场馆规模,从人员配置等方面编制好管理队伍,落实专业队伍管理。解决专人管理和专项经费问题。对一般的纪念设施解决专项管理经费。
5.统一规划开发利用。在当前实施振兴乡村建设中,各级政府要对各地革命旧址旧居及纪念设施的保护利用一并纳入规划。建议党史会同住建规划部门对全市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做好统一规划,有序推进红色资源的开发,成功打造陆丰红色文化名片。
6.建议将陆丰苏维埃政权成立大会会址遗址修复保护并打造好,恢复原来苏维埃政权成立大会时的模样,将它打造成陆丰红宫。配建陆丰革命历史展馆、安放先烈雕塑、开设陆丰市红色文化讲习所,将这个会址打造成缅怀革命先烈及党史教育、廉政建设、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7.建议着力打造周恩来同志纪念馆,把纪念馆和周恩来同志活动居址、渡海纪念碑连线成片打造。在往渡海纪念碑沿途设置多组雕塑群加文字说明,把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革命先辈南下广东,进入陆丰,在甲子、湖东、南塘、金厢沿途经过、驻扎过、战
斗过的历史事件一一再现;配套先进的声、电、灯、光、影,融入地方传统文化元素,或视频展示,或实物展览,或多种艺术形式演绎、叙述,把周恩来等革命先辈在陆丰的生活、战斗故事,运用丰富而灵活的形式进行宣传、讲解,讲好陆丰红色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8.总结、凝练海陆丰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研究、总结、凝练出海陆丰革命精神,把海陆丰革命精神的内容、实质、意义,言简意赅的进行总结和凝练,广为传颂。
9.以海陆丰革命斗争历史为创作素材,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通俗易懂、激奋人心的戏剧、音乐、文学作品、书画艺术作品等等,通过文艺宣传的形式广泛宣传海陆丰革命精神,宣传海陆丰人民的革命情怀,宣传海陆丰红色文化,从而更好更广的传承红色基因。
陆丰市政协革命遗址调研组
XXXX年XX月XX日
相关热词搜索: 党史教育调研报告1100字 党史 调研报告 教育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