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人大调研】市人大关于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推荐)

时间:2023-06-15 13:18:02  阅读:

关于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延安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2017年12月21日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为进一步推进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根据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在杨东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大调研】市人大关于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人大调研】市人大关于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推荐)

关于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延安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

2017年12月21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根据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在杨东平副主任的带领下,从5月份开始,先后到黄陵、延川、安塞三县区进村入户,采取实地调研、听取汇报、座谈研讨等形式,对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期间,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工作特点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以脱贫攻坚统揽农村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扶贫总揽工作全局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政治任务,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和市县区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实施四级书记抓扶贫。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都调整充实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建立了专项脱贫联席会议制度。特别是今年四月份中央约谈陕西省以来,市委先后6次召开常委扩大会,市政府多次召开全体会议、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三是齐抓形成合力。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精准扶贫大调研、大排查活动,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分别深入县区、乡(镇)村进行了明察暗访和督察调研。市人大开展了对脱贫攻坚的依法监督和专题询问。四是抓党建促扶贫。将脱贫攻坚作为党建工作重要内容来抓,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意见,深刻剖析问题,推动工作落实。五是严格督查考核。市、县、乡(镇)村都强化了扶贫工作的督查考核,确保各项措施都能落到实处。延川县坚持每周召开1次脱贫攻坚指挥部会议,逐乡镇召开脱贫攻坚现场会,研究解决存在问题。黄陵县召开千人大会,列出县、镇、村三级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将工作压力传导到组到人。其他各县区和市县有关部门对扶贫攻坚工作都十分重视,以脱贫攻坚总揽农村工作全局,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扶贫对象公正精准,脱贫措施实在可行一是精准识别公开透明。工作细致,程序严格、公开透明、群众满意。二是政策措施具体明确。按照中省有关要求,市县区结合实际出台了产业发展、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健康扶贫等一系列可操作而且含金量高的政策性文件。三是精准兜底扶贫施策、到村到户。目标明确,措施多样,因户而异、具体可行。四是整改有力、立行立改。特别是针对中省考核反馈的意见和问题,制定了《全市脱贫攻坚整改方案》,明确延安脱贫攻坚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定位和10个方面整改任务、25条具体整改措施。延川县针对“扶贫工作不扎实”的问题,建立了“红黑榜”,不定期将各部门单位驻村和帮扶情况进行“晾晒”。黄陵、安塞等县区也都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五是强化问责、严明纪律。市县均建立月通报、季点评、专项督查、现场观摩、约谈问责工作制度。严肃扶贫纪律,以包扶促进干部作风转变。

(三)财政投资力度加大,项目争取掷地有声。市县区都按照不低于年度预算收入2%的比例,增幅比上年高于20%的要求足额配套扶贫资金,全市两年来投入扶贫资金49.7亿元,统筹推进“八个一批”工程。延川县按照每年每名贫困人口2000元的标准安排产业扶持资金,并建立覆盖全县的金融扶贫体系。安塞区今年投入资金6500万元重点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黄陵县严格执行扶贫贷款基准利率政策,重新置换了18户贫困户86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市交通局加大协调力度,争取公路补助资金1.6亿元,用于行政村道路改造,争取6955万元用于沿黄公路完善提升。扶贫、国土、水务局等各相关部门都加大了扶贫项目争取力度。从调研情况看,市县(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幅显著提高,金融扶贫贷款投放规模进一步扩大,小额到户贷款风险保证金大幅增加,社会资金得到充分调动,扶贫资金全方位保障。

(四)脱贫包扶责任之实,人数之多前所未有。全面落实了各级党政组织抓扶贫工作责任制,夯实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包村联户的责任机制,强化了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乡镇包村干部、村“两委会”干部“四支队伍”包抓责任,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全市市、县、乡各级进村联户包扶人员达37470人,做到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黄陵县成立了14个行业专项扶贫工作办公室,充实了6个乡镇(办)扶贫队伍,为105个村各配备2名信息联络员,召回重派了55个工作队。安塞区驻村第一书记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打成一片。延川县大力宣传包扶干部齐传江、马清亮、刘晓东等一批优秀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树立典型,先后提拔了5名优秀第一书记,树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推使全县形成了以精准扶贫看能力,以扶贫攻坚论英雄的良好氛围。

(五)重点工作进展顺利,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是产业发展方面,以苹果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带动模式成为全国推广的经验;果游观光园区成为“果业+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延川关庄任柯农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借驴还驴”、“借牛还牛”模式,安塞区南沟村采取能人带动、土地流转、使资源变资产、农户变股东、农民变工人,集旅游、休闲、高端苹果采摘为一体的模式,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有益探索。二是健康扶贫方面“四免一提一降”、兜底保障和“一站式”限时结算健康扶贫政策得到有效地落实。延川县对全县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57种慢性病种的贫困人口实行县内门诊住院免费治疗,建立了流动卫生院(医疗队)巡回诊疗。黄陵、安塞等县区也在健康扶贫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和尝试。在中央巡查、全省市际交叉检查及省卫计委组织的多次明察暗访中,我市健康扶贫工作均排名靠前。三是易地搬迁顺利实施。全市异地扶贫搬迁现已全部开工建设,已建成8316户,回迁入住3888户。计划2018年全部完成。黄陵县搬迁安置主要采取由民政部门集中供养和回购商品房集中安置,集中安置率达到100%。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贫困村的路、水、卫生室等重点建设项目均已纳入建设计划。有的已建成、有的正在建设、有的分年度实施。就业创业、生态补偿、教育扶贫、危房改造、兜底保障等脱贫工程顺利实施,富有成效。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扶贫观念尚需进一步转变,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一是少数单位和个别人仍然固守老观念、沿用老套路、使用老办法,没有真正做到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二是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驻村不扎实,对贫困户具体情况了解不深入,存在主观意断,制定的帮扶措施不切合实际。如在安塞进村入户调研中发现,制定的产业发展计划有收入指标,缺少产业项目和措施。在延川调研时有个别包扶干部对村里情况扶贫情况不是很熟悉。这种现象其他乡镇、村组也不同程度存在。三是帮扶措施不对称,出现因病致贫却无健康扶贫措施现象,治疗费用报销、疾病预防检查等机制仍不完善,没有真正做到标本兼治;四是有的帮扶只重视眼前效益,仍然停留在单纯的给钱给物“慰问式”帮扶层面,对如何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和贫困户增收致富、实现稳定脱贫思考较少,与“八个一批”结合不紧密,不切合群众实际需求,缺乏针对性。五是部分贫困群众思想消极,脱贫致富的主体意识不强,自我脱贫的技能和内在动力不足,“等、靠、要”依赖思想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以致出现“上急下慢、外热内冷”的现象。

(二)脱贫基础薄弱,产业脱贫任重道远一是产业脱贫基础仍不牢固。大多数贫困人口分布在偏远村组,基础设施薄弱,防灾减灾能力不强,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营销滞后,脱贫基础不稳。二是返贫压力比较大。短期产业多,长效产业少,巩固脱贫难度大,遇到灾年极易返贫。三是自我发展能力依然较低。尤其是贫困户劳动技能和素质偏低的现象比较普遍。四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但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大部分经营主体发展方式不优,产业链条不长,自身盈利能力弱,引领带动作用不强。特别是易地搬迁的贫困户,缺乏产业发展支撑和保障,迁而难富的问题还很突出。五是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这次调研的黄陵、延川、安塞三县区126个贫困村中,有38个贫困村无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组织、互助资金组织,占贫困村总数的30%。

(三)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项目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一是安全饮水方面,全市747个贫困村有556个村安全饮水设施需新建和维修改造,且饮水设施管理、运行成本和水价过高,贫困群众难以承受。二是交通方面,行政村通畅任务艰巨,“油返砂”问题严重,资金缺口大。246个村1002公里道路需新建和维修,其中3个摘帽的贫困县和93个贫困村通沥青(水泥)路总投资8.5亿元(补助资金5.3亿元、地方配套3.2亿元)。全市773公里“油返砂”路段维修改造需资金4.6亿元。三是卫生室建设方面532个村卫生室需新建和改扩建。目前,中省对有些项目支持力度不大,对“油返砂”尚无政策支持,加之我市经济增长困难,财政收支压力不断加大,项目资金严重不足,地方财力难以保障,严重影响脱贫进度和效果。

三、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因势利导,充分激发和调动贫困群众的内在活力“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才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和保证。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加强对贫困群众教育引导,教育群众自强自立。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贫困群众农业科技和创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使他们既有心志脱贫,又有能力致富。在贫困户脱贫致富后,包括脱贫后的巩固性,要确保支持政策不变、帮扶力度不减,彻底消除贫困群众的顾虑,确保脱贫不反弹。

(二)狠抓产业,夯实脱贫致富根基一是科学谋划,选准产业发展方向。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科学谋划我市脱贫致富产业发展。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注重传统产业向特色优势产业转型。特别要鼓励易地搬迁群众发展实体经济,实现自主创收。二是转变观念,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农村能人、大户带动作用,发展家庭农场、林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新型经营主体(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合作发展模式,建立脱贫帮扶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三是要积极探索土地变资产、农户变股东、农民变工人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新的合作形式带动贫困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四是加大农产品市场培育和促销扶持力度,培育和发展优势产品、建立品牌、订单农业,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促进物流配送、冷链设施设备等快速发展。

(三)标本兼治,推进医疗扶贫工作。一是建立常态化的农村医疗卫生宣传制度,引导农村群众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减少疾病发生。二是加强农村优生优育教育,通过婚前检查、孕中检查等形式对新生儿缺陷进行干预,减少残疾儿童的出生。三是探索建立省、市、县、乡级医院医疗费用同一报销比例制度。四是加强常见疾病、传染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与其他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和预防措施的落实,倡导建立全民体检制度,做到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实现标本兼治。五是调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职能,集医疗救治、疾病预防、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健康体检与合疗服务为一体,发挥作用,方便群众。

(四)多措并举,推动精准扶贫全面落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剖析贫困人群致贫原因,准确把“脉”,开好“药方”,因村制宜、因户施策、措施跟进,把精准施策真正落到实处。一是进一步改善贫困村发展的基础条件。重点加强乡、村公路网建设,规划建设贫困村到村联组道路、田间道路,提高建设水平,改善贫困村外联内通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加强对贫困村安全饮水设施的新建和维修改造,研究解决后期管护难、运行成本和水价过高的问题。二是建立健全合理稳定的农村低保资金保障机制。加强市、县(区)低保资金、救助金的筹措,确保按照政策标准实施兜底保障。三是加强县乡养老机构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大县乡敬老院、幸福院建设力度,扩大农村鳏寡孤独者、重度残疾人集中供养范围,减轻贫困家庭的负担。四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加强对贫困户的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城市卫生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和搭桥联系,组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五)强化领导,增强扶贫攻坚能力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脱贫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落实好各级脱贫攻坚的责任。特别是要强化乡(镇)村两级的扶贫主体责任,把责任到人、措施到户、督查到点,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机制。要充分发挥好各级领导带动表率作用,发挥好包扶人员、社会团体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活动;出台优惠政策,建立社会贫困信息平台,提供服务保障,营造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三是在工作机制上要力求创新。进一步完善并认真落实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制定精准脱贫措施,深化“八个一批”脱贫工程,将短期“输血”解困与长期“造血”脱贫有机衔接,确保群众长效稳定脱贫。四是要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扶贫资金不出问题。五是强化扶贫工作督查考核。建立约束机制、坚持齐抓共管,严格责任管理。要用“管理机制”把包扶力量的作用发挥好,扶贫政策落实好,精准施策贯彻好。确保脱贫攻坚目标的全面实现。

相关热词搜索: 脱贫 攻坚 工作情况 【人大调研】市人大关于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