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乡村振兴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文献(4篇)

时间:2023-07-09 18:27:01  阅读:

篇一:乡村振兴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乡村振兴战略下“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探索

  摘要:“十四五”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农村交通运输发展应围绕服务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新发展阶段,提升农村交通运输覆盖范围和深度,加强与产业协作发展,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是“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四好农村路;城乡经济循环;高质量发展;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乡村振兴事关民族复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守好农村交通运输等“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来应对世界大变局,农村地区空间巨大,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是支撑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载体,也是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立足新发展阶段,农村交通运输发展必须紧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从建管养运全过程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是做大国内大循环战略回旋空间的应有之举。

  1发展阶段性特征研判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下“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应根据发展形势和要求把握“三个转变”。一是由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兜底任务向乡村全面振兴发展转变。“十三五”期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农村交通运输围绕项目、资金、政策、措施等方面优先安排,全面解决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实现了村委会至乡道及以上公路硬化路连接。“十四五”期着重提升农村交通运输覆盖范围和深度,优化服务供给,强调路通网畅和流通体系建设,由“通得了”转向“通得好”。二是由因乡因村靶向推进向区域协同发展转变。脱贫攻坚突出精准施策,强调乡镇和建制村通畅,重视台账管理销号落实。乡村振兴侧重于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突出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农村交通运输在加强通乡通村硬

  化路整治和基本客运服务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更应坚持系统观念推动与产业协同、路域环境整治和乡风乡韵融合,由“扩规模”转向“有品质”。

  2发展要求分析

  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交通运输要做好“五个统筹”。一是统筹路随产建、产因路兴,推动路网广覆盖深通达,提升产业、经济和旅游等节点直连水平,引导各类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扩大循环总量、提高循环效率、降低循环成本,促进“产业兴旺”。二是统筹公路建设与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带动特色村镇、文化名村等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沿线经济要素协调融合发展,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城乡物流双向流通,乡村运输装备节能低碳、经济环保,绿色理念全面落实,促进“生态宜居”。三是统筹公路建设与乡村地域文化元素融合,塑形铸魂同步,凸显人文底蕴和景观特色,推动农村公路成为传播历史文化、重塑乡村魅力等的新标志、新名片,融入主题概念和乡村野趣,促进“乡风文明”。四是统筹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强化管养考核和路产路权保护开发,引导群众参与决策、监督和建养,推动基础设施耐久可靠、韧性强,安全防护保护到位,灾害易发地区路网互联互通,农村公路指示标识顺势连贯,驾乘体验美好,促进“治理有效”。五是统筹公路建设与农民增收,“农村公路+”等模式深入开展,有效带动群众增收,促进“生活富裕”。

  3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3.1固基础,打造广覆盖深通达的路网

  聚焦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快推进撤并建制村与新村委会直连硬化路建设,提升改造早期建成的技术标准低、通行能力弱的路段。推动较大人口规模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推进通客车村道安防设施建设,开展危桥“消危”行动,全面消除现存四五类病危桥。推进“农村公路+”融合发展,聚焦畅通乡村景区景点、产业园区等外联道路,以路兴业、以业旺村、以业富民,实施产业路旅游路,引导农村公路由注重工程设计向融合型经济发展

  转变,由发挥客货运输位移作用向提升公路产业位势转变,以路为媒实现与上下游产业关联扩展增值增效空间,发展路衍经济。

  3.2强支撑,打造幸福美丽乡村路

  突出全过程管理,从源头上加强质量管理,从管养维度巩固成果,制定全省幸福美丽乡村路建设指导意见,明确建设内容、技术要求和评定验收程序,深入开展省级幸福美丽乡村路创建评比、推广,并作为“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复核的考量指标,以点带面示范提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用足存量,做优增量,推动功能需求和品质提升“双牵引”,灵活选用技术标准,提升工程质量耐久性。强化质量管理,全面推进质量监督标准化建设,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全面推行“七公开”,委托第三方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抽查和质量安全检测志愿帮扶,加强成果应用。

  3.3优服务,打造普惠广的客货运输体系

  健全乡村运输发展长效机制,稳住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基本服务供给,推动乡村客运车辆外观、招呼站(牌)、乡村客运标识和从业人员管理“四统一”,推进城乡公交向重点村镇延伸和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建设功能集约、资源整合的县级共同配送中心和村级配送点,发挥乡村客运通达优势,推动与邮快、物流、旅游等网络融合,畅通城乡物流双向流通。强化安全监管,建立交通、公安、应急管理等多部门参与的协同监管机制,引导农村客运车辆全覆盖安装应用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加强动态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违规经营等行为,维护市场环境。

  3.4重管理,打造规范化的管养体系

  深入推行“路长制”,推动建立省级路长制领导小组,市(州)级路长制领导小组实现全覆盖,指导县(市、区)完善路长制运行机制,实现县乡村三级养护管理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加强管养能力建设,重视日常养护管理,加快机械化养护中心、养护管理站建设,合理配置养护机具设备,提升应急能力。强化科技手段应用,推动农村公路资产管理数字化、养护管理可视化、客运监管实时化。推行科技治超和“四新”技术运用,有序发展“数字+”,建立以路况

  水平等为重点的考核机制。加强路产路政管理,推动路田(宅)分家,提升路域环境。规范完善农村公路标志标牌和指路标志体系。探索开展农村公路用地权属划分确认,设立路界桩,细化明确管理养护责任主体,探索形成盘活农村公路资产开发利用的途径、模式。构建农村公路路况统计信息系统,建立路况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强化省对市、市对县的考核。

  3.5创品牌,打造有影响的示范体系

  打造乡村振兴交通先行样板县,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争创省级和全国示范样板。加强公路文化建设,统筹公路建设与乡村地域文化融合,做好公路文化传承和发扬,展示农村公路新形象。以“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融合发展为导向,开展最美农村路、最美路长、最美护路员等推选活动,推动路成为承载历史人文、乡风乡韵的载体。

  4结束语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四好农村路”发展重点发生了深刻变化。充分发挥好农村交通运输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先行引领作用,以制度规范管标准,以信用考核管实效,以科技创新管动力,以跨界融合管增量,以示范试点管提升,从建管养运全过程提升发展质效,在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扩大回旋空间中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袁瑞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有效形式与长效机制研究[J].交通世界,2020(19):147—148.

  [2]朱雨晴.四好农村路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工学硕士论文.2019,15—26.

篇二:乡村振兴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形势与政策2022论文乡村振兴(5篇)

  乡村振兴靠的是产业,而产业要兴旺、要发展,首先依靠的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最强劲的动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形势与政策2022论文乡村振兴,希望大家喜欢!

  形势与政策2022论文乡村振兴(精选篇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也要广纳懂

  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如果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解答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态振兴是根本。“録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能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农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

  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须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形势与政策2022论文乡村振兴(精选篇2)

  “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花茂村还有许多功课要做。”彭龙芬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优做强乡村旅游、特色文化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努力将花茂村打造成致富田园、乡愁故园、兴业乐园。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已经迈进了20x年,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予以重视。不能懈怠,集中力量,努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短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改善农村相对比较落后的经济。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乡村振兴”首先要发展经济。但是发展经济同时,更要重视环保工作。发展可持续性产业链条。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在农村,要做好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处理工作。垃圾分类处理。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进行二次利用,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剩饭等容易分解的垃圾进行掩埋,让其分解发酵之后,可以当做肥料,如作为花肥等。

  “乡村振兴”要重视农村精神风貌建设,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定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增强乡村文明建设。例如举办文艺演出活动、跳广场舞等。这样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丰富农村精神文化业余生活。一举两得,值得推行,值得借鉴,值得发扬。

  “乡村振兴”要发展好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我们都知道第三产业,既服务业,利润高,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因此要想改变产业结构,就应该向第三产业,服务业靠拢,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向外界宣传本土特色景观、手工艺品。是传统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保护。保持乡村原风原貌,增强人们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使百姓安居乐业,人民幸福安康,国家繁荣富强。

  形势与政策2022论文乡村振兴(精选篇3)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关键在人。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努力付出,他们有“咫尺应该论万里”的眼界,也有“千磨万击还坚韧”的韧劲,在他们的不懈奋斗下,产业更有奔头、更有前途,发展更有冲劲、更有底气,乡村越来越美。

  基层的“脚下路”是他们的“乐章”。

  乡村振兴的发展涵盖了方方面面,需要基层干部找准定位、提升所能,需要党员干部深入调研、掌握实情。无论是产业的布局、市场销路的拓展、乡村风貌的提升,还是提高产品附加值、送技术服务,乡村的沃野上处处都有基层干部的身影。务实是他们的态度,也是他们的作风,他们以身体力行造福一方百姓,以极强的责任心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专注和认真让他们忘记了身体上的疲倦,用一颗“匠心”学习新思维、掌握新技能,用真诚的笑容、真挚的服务为群众送上温暖,用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为群众纾解难题,用坚守与付出赢得了群众的赞赏,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基层的“千条线”是他们的“五线”。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有“千条线”,细小琐碎的事情、基础庞杂的工作考验着耐心与细心,而“急难险重”的任务则考验着“勇闯”之劲和“攻坚”之心。民生之事无小事,基层干事者扎根基层一线,砥砺攻坚之志,不怕苦、不怕累,在吃劲的岗位上“磨与炼”,在“啃硬骨”的攻坚行动中磨砺意志和心性,在为民办实事上“不停顿”“不拖延”“不推脱”,说干就干、竭尽所能,以“案无积卷、事不过夜的”精神攻坚克难,将群众所面对的难题一一攻克,这就是基层干部的风采。面对乡村振兴发展路上难度大的“硬骨头”,他们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深入而持续地打好“攻坚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乡村振兴战场、改革发展前沿凝聚起磅礴力量,在民生事业上挑起“重担子”,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冲锋在前,这就是基层干部!

  基层的“为民行”是他们的“和弦”。

  开往乡村振兴的列车会经过呼啸的山洞、蜿蜒的道路,基层干部要把实践作为“练兵场”,争当为民服务的“排头兵”。作为基层干部,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是宗旨,也是使命。积极肯干、任劳任怨,他们在工作上热情主动,奋斗之路上书写了扎根基层不言悔的热忱与真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他们在为民工作上的韧劲,也是勤奋学习、钻研本领的“钻劲”,有问题就请教“身边老师”,向同

  事、群众学习知识、汲取智慧,一边翻阅资料一边到问题现场去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群众的现实需要入手,融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这就是基层干部,有饱满的热情,也有娴熟的技能和一流的业绩,用“真心”交出了一份份亮闪闪的乡村振兴答卷。

  在基层一线,处处都有基层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扎根基层、奉献为民,以不懈奋斗的姿态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学有所长、愿干善为,奏响了铿锵有力的“基层乐曲”。

  形势与政策2022论文乡村振兴(精选篇4)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在文章中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党建工作特色品牌,用党的建设工作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发展,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党建+”夯实乡村振兴组织保证,跑出人才赋能“加速度”。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火车快不快,全凭车头带。通过抓村一级书记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以月度“支书论坛”+季度观摩调研的形式,开拓“领头雁”发展思维、理顺工作思路。丰富党员教育管理方式,通过手机“微党课”、“田间党课”、“小院党课”等多种创新生动形式开展组织生活,延伸党组织的辐射触角,保障了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覆盖。重视人才工作,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注重将发展资源向村一级倾斜,给予返乡创业人才政策支持,创造事业发展优良环境土壤,吸引更多人才流入“筑巢”。

  “党建+”深耕乡村振兴产业潜能,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推动农村工作局与经济发展局等部门组建产业发展领导专班,邀请上级相关部门实地指导,找准与当地资源禀赋相符合的生产方式,形成“一村一业,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推动从“一业”上发力,在“一品”上深耕。专班重点对村级业态进行分析,对相似业态村进

  行支部联建,构建“支部+产业圈”模式,依托产业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打造“红色+产业”示范点,强化引领带动作用。整合当地红色资源,通过打造纪念馆+产业基地+直播基地+创客论坛四位一体小切口创新建设立体式乡村振兴示范点,将红色资源、产业资源等特色优势打造为闭环示范内容,以点带面有力推广“一村一业,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巩固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助推器”作用。

  “党建+”创新乡村振兴社会治理,跑出乡村善治“加速度”。

  “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着眼基层社会治理,将创新群众社会自治作为党建书记项目全面推广。建设“微信+”村民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党组织凝聚力、组织力。党支部广泛组织引导当地乡贤、退伍军人、老党员、文明户等群体作为“乡贤小法庭”与“文明积分”工作小组成员,通过“乡贤小法庭”加强基层群众自我解决矛盾纠纷能力,提升群众法制意识水平,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良好局面。通过开展村民“文明积分”自治活动,切实提升党员群众参与村居治理的积极性,引导群众扮靓家园、绿色生活的同时促进实现民心在基层聚集、服务在基层拓展,全面改善提升村情民风,推动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形势与政策2022论文乡村振兴(精选篇5)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用拼搏的决心、刚强的意志、过硬的本领、无私的奉献让这条路上充分“精、气、神、蕴”,一起奔赴与创造乡村更加美好的未来。

  接续奋斗,绽放乡村振兴路上的“无限精彩”。

  有句农家谚语是这样说的,“人勤春早功不负”,这句话启示我们在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道路上要谋划在先、担当在先、作为在先,下好“先手棋”,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的目标任务笃定前行,在新的征程上用努力奋斗凝聚力量、绽放精彩。“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党员干部要以热爱之心、奉献之志、担当之能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广大群众团结奋进新征程,奠定良好的农业基础。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员干部要锚定目标不放松,保落实、聚力量、促带动、谋未来,以全力以赴的拼搏拼搏姿态躬身实践,用对事业的热爱凝聚逐梦的力量,接力前行、接续奋斗。

  无惧无畏,集聚乡村振兴路上的“深厚底气”。

  在疾风里生出逆风飞翔的“翅膀”,在逆境中迈出逆行向前的“步伐”,在巨浪里划好勇往直前的“破浪桨,以无惧无畏的勇毅姿态开拓进取,让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子更广更实。“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员干部会面对各色的考验,这些考验是“锻铁之火”“炼金之炉”,一切艰难险阻与挫折都是初心意志的“试金石”,党员干部要“主动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勇于“跨栏”,在实践的“大熔炉”中磨砺自我、锤炼本领,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信念创造出更大的业绩,在奋斗实干中为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初心如磐,激发乡村振兴路上的“坚韧精神”。

  “一脸汗水”“一脚泥水”的“一”字当头彰显着党员干部的拳拳为民之心。乡村振兴的发展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只有解决好群众的难题、办好群众的实事,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攻坚克难,才能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质效。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及时对接问题,不遗余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面对面地帮群众算“长远账”,谋划发展之路,打消群众在思想上的顾虑;手把手教授群众种养殖方法和科学技术,以好方法好技术为产业发展注入力量;心贴心地讲解具体政策、专业知识和作物的生长习性、注意事项,让群众能听得懂、用得好,增强群众在产业发展上的能力水平,提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坚持到底,解锁乡村振兴路上的“深刻蕴含”。

  一颗颗吃苦耐劳的恒心,一个个功在不舍的身影,一段段感人至

  深的故事,没有在平凡岗位上努力奋斗、坚守尽责的奋斗,就没有乡村振兴道路上丰硕的成果。作为党员干部,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要专注于事、奉献为民,扎扎实实地撸起袖子、俯下身子,以执着之心摸索方法、探寻道路,以专注之心精益求精、不断突破,不怕山峦巍峨、不怕村道曲折,以“扎根”之姿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稳步发展,让群众的“钱袋子”更鼓,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昂扬奋发的旋律奏响在乡村广袤的沃土上。

篇三:乡村振兴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乡村振兴战略下安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邵敏

  陈俊

  陈功平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年第08期

  【摘

  要】论文从安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安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培养和引进电商人才、加强基础建设改善物流条件、把握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商规模等方面提出对策性建议。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ofrurale-commerceinAnhuiProvince,discussestheproblemsfacedbythedevelopmentofrurale-commerceinAnhuiProvince,andputsforward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fromtheaspectsofcultivatingandintroducinge-commercetalents,strengthening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improvinglogisticsconditions,graspingregionaladvantagesanddevelopinge-commercescaleofcharacteristicagriculturalproducts.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电商;安徽省;物流体系

  【Keywords】ruralrevitalization;rurale-commerce;AnhuiProvince;logisticssystem

  【中图分类号】F25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8-0120-021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部署决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意见中指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城乡整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和保障。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传统农产品销售搭建了桥梁,也带动了广大农民工和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新热潮。因此,研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宏观上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微观上可以丰富农村电商发展视野。

  2安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019—2021年期间我国政府颁布了多项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新政策。其中,《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指出要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优化快递服务和互联网接入,培训农村电商人才,提高农村电商发展水平,扩大农村消费。2020年7月,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設司发布了《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第一批)》。安徽省有6线上

  榜,分别是金寨县、霍山县,固镇县、繁昌县、蒙城县、太和县。2021年2月,安徽省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意见中强调要举全省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指出2019年,安徽省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排名全国第九位。县域情况方面,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前100名中,安徽省砀山、歙县、肥东县分别位列第39位、79位和90位,热销农产品为水果、花草(果)茶和休闲食品,占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总额的0.26%、0.16%和0.15%。国家级贫困县农产品上行情况方面,前20名中,安徽省砀山、舒城、太湖位列第3、9、14位,占全国贫困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比例分别为3.7%、1.2%和1.01%,热销农产品为水果、禽肉蛋品和猪/牛/羊肉等。农村电商合作社网络零售情况方面,农村电商合作社数量73个,网络零售额占比7.85%,位列全国第4位。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电商扶贫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安徽省农村电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农村网络零售和农产品上行规模不断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农村电商模式不断创新。商务运行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全省网络零售额415.8亿元,同比增长23.6%。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293.9亿元,同比增长0.2%;非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121.9亿元,同比增长184.6%。

  3安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主要困境

  3.1缺乏专业的电商技能人才

  电子商务销售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不仅是简单的产品发布和交易,还需要加强网店建设和维护。这就要求从事电商工作的人员,既需要懂得互联网技术、营销技能,又要懂得网店美工、网页设计等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就目前农村现状来看,大多数有知识的年轻人都选择去城市发展,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又不愿意返乡创业。传统从事电商销售的农户,大多缺乏系统专业的电商知识。而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不断发展,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其中。然而目前农村的整体经济比较薄弱,尤其是比较偏远的贫困山区,很难留住人才。由此可见,综合素质人才的缺乏是农村电商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3.2特殊的地貌环境使农村的交通运输物流体系硬件落后

  安徽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皖南山区层峦叠嶂,峰奇岭俊,以山地丘陵为主。特殊的地貌环境存在着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特别是在皖南山区,基础交通、硬件设施十分落后。道路相比平原地区比较狭窄,通行能力低,大型货车不能直接进入农产品基地。相比于平原丘陵地带,这些山区的农产品对外销售物流成本较高。山区的交通不便,再加上没有配备完善的仓

  储和集中运输渠道,运输不及时,运输过程中往往会导致大量农产品腐烂变质,使得农产品的消耗成本大大增加。

  3.3区域性特色农产品电商规模发展不均衡

  安徽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至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一些农产品生产大区,在电商农产品输出上再创新高,但区域性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速度缓慢,很大程度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虽然出台了关于特色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但执行力度不够,缺乏系统专业的指导,政策的执行、部门与部门间的协调滞后。特色农产品产业虽然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区域特性,农户大都比较分散,意识不强,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再加上资金和技术有限,没有建立专业特色的农产品电商网站和物流运输体系。特色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包装等方面与普通农产品有所区别,销售的过程中还需要专业的电商人才来管理和运营,大多数农户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缺乏专业水平和管理经验,这些都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运营造成了困难。

  4安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策略

  4.1政府合力培养和引进电商人才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特别是针对贫困山区,政府应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依托当地特色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营造适合年轻人生活就业的工作环境,吸引大批有知识的年轻人返乡,让年轻人愿意长期扎根在农村。当地政府还可以加强与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不定期邀请高校讲师或企业技术专家,为农民开展讲座和专业培训。还可根据当地电商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线上线下电商实操课程,提升从业人员的技能。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还可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充分挖掘当地人才资源,以扶持政策和优惠条件吸引电商人才投入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4.2加强基础建设改善物流条件

  安徽省皖南山区地形较为复杂,山路崎岖交通运输不方便。对此政府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建设乡村道路,实现村乡县市四级道路互联互通,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运输效率,节省物流成本。二是完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可以通过政策优惠等方式引进物流商进村驻点。设立多层级收货网点,加大物流流通力度,确保农产品高效快速运输,实现农村与城市快递物流的无缝对接。三是整合现有资源,加大仓储和冷链物流建设力度,保证鲜活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4.3把握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商规模

  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业方式,其产品的绿色环保、原生态、低能耗等优势比较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安徽省的特殊地貌环境,使得特色农产品品类丰富,很多农产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声名远扬,大力拓展特色农产品市场空间,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可以成为安徽农村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亮点特色。因此,当地政府应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和帮扶力度,从人力、物力、资金上给予配套支持,引导农民走特色农业电商新模式发展道路,以特色农产品来打造品牌知名度。对此,各地区还可以设立专项农户重点培育基金项目,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从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进行指导,并通过电商服务平台开设特色农产品销售专栏,走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模式来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电商销售新规模。

  5结语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电商助农,吸引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返乡创业,也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各地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善农村道路交通环境,扩大物流覆盖面,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拓展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路径,为加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苗书迪.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竞争力评价[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76(04):22-26.

  【2】彭成圆,赵建伟,蒋和平,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创业的典型模式研究——以江苏省创业实践为例[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9(6):55.

  【3】楊孟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产业融合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20,242(02):33-34.

  【4】何建华.天水市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0(2):49-54.

篇四:乡村振兴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论文1500字(五篇)

  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粮食生产的根本在耕地,提高农作物产量,关键是确保种粮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在此你知道关于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论文1500字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论文1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论文1500字精选篇1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全国_期间,_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再次对粮食安全问题作出重要阐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保障国内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面临新形势,以_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科学把握好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不断增强学习贯彻_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_以来,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_立足世情国情粮情,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确立了新粮食安全观,明确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就端牢“中国饭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展现了深邃的战略思维、宏阔的历史视野、深厚的人民情怀、宽广的世界眼光;深刻揭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战略重点、实现路径和重大政策,引领推动了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粮食安全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_指出:“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_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500亿公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收储调控能力显著增

  强,国家粮食储备数量充足、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这些成绩,根本在于_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精神的科学指引。

  我们要充分认识_以来国家粮食安全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自觉对标看齐,心怀“国之大者”,以钉钉子精神,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折不扣贯彻_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要用心领会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底线思维,树立系统观念,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深刻认识保障粮食安全的全局意义、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特别是_以来,党中央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坚持从全局看粮食问题,从战略上把握国家粮食安全。_多次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不能把粮食当成一般商品,光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光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现阶段,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必须做好应对各种挑战和复杂局面的充分准备;我国已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经过多年丰收之后,我国粮食供求出现一些阶段性变化,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坚持底线思维,贯彻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粮食安全方针。“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是出于战略考量,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二是我国进口粮食具有“大国效应”,一旦大量从国际市场采购粮食,容易引起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三是我国农业就业人口仍有接近1.8亿人,过多进口粮食会冲击国内农业生产和农民就业。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粮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要切实把着力点放在国内生产能力、必要的储备能力以及国际资源掌控能力上来。一是藏粮于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近18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只有两个年度小幅减产,打破了以往“两增一减一平”的怪圈,主要得益于耕地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的不断增强。二是藏粮于技。“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但产量却翻了一番多,主要靠提高单产。提高单产,主要靠良种、靠科技进步。三是增强粮食储备能力。国家逐步建立起粮食储备体系,管好用好“天下粮仓”,对于调节丰歉、平抑物价、保证市场供应具有重要作用。四是不断深化粮农领域国际合作。在毫不放松国内生产的同时,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全球范围内粮食资源合理高效配置。

  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的基础上,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我国每年消费2亿多吨畜禽水产品、7亿多吨蔬菜,与6亿多吨粮食一样,都是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向森林要食物,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森林食品;向草原要食物,积极推动草原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稳定水产养殖,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发展现代化设施种养业,探索智慧农业、植物工厂,有效缓解了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约束。

  坚持完善政策体系,保护和调动种粮抓粮积极性。一是保护农民积极性。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逐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坚持和完善最低收购价制度,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二是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聚焦良种良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农业科研人员创新举措,允许科研人员自主创业、持股兼职,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三是压实地方责任。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即建立粮食省长负责制,目前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任何省区市,无论耕地多少,都要承担粮食生产责任。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对主产区的支持力度,调动主产区积极性。

  全力以赴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_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当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与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的矛盾突出,粮食品种、区域等结构性矛盾突出,成本刚性上升与增加种粮收益的矛盾突出,个别品种外采率高与国际贸易风险的矛盾突出。要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健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紧扣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加大粮食产量、播种面积、耕地保护和保供稳价等考核权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扎实开展中央储备粮棉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考核,压实各方责任。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粮食储备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开展专项整治,从严惩治涉粮腐败,深化粮食储备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动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进程,进一步优化依法治理的制度环境。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切实加大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力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足划好永久基本农田并确保主要用于种粮。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全面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在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建设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提高稳产增产能力。推进耕地宜机化改造,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挖掘潜力新增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

  强化现代种业等科技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支持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把种源等农业关键

  核心技术攻关抓紧抓实,提高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加快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等科技突破,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和集成示范。始终立足抗灾夺丰收,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等防治体系,全面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优化农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将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口粮等必保品种,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着力提高单产。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黄淮海、西北和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充分挖掘大豆增产空间和潜力,开展盐碱地大豆种植示范。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贯彻大食物观,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认真组织粮食收购,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多措并举组织好市场化收购,推动形成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粮优价的市场化收购新格局。强化储备调节。优化政府粮食储备规模结构布局,完善储备调控体系,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合理把握政策性粮食销售节奏和力度,增加市场有效供应。加强市场预期引导,维护正常市场秩序。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积极支持粮食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开展国际合作,拓展多元化粮食来源市场。推进全产业链节约减损。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推进饲料减量替代,倡导节约消费。

  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论文1500字精选篇2摘

  要:民以食为天,粮食产量是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国民生活水平发展的重要基础。粮食安全保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由此可见,在科技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质量总体发展趋势是好的,但是存在着地域性供应不足和生产过剩的矛盾问题,甚至有些地区依赖国外进口粮食,这无疑对国内粮食安全保障来带一定的威胁。本文就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粮食安全,对策,建议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呈现出一种经济常态化发展趋势,社会发展对环境资源的需求量加剧的约束,使我国粮食生产水平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人们膳食结构的多样化导致对粮食需求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确保粮食产业链的可持续性发展,保障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阶段我国保障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

  1.粮食区域性供应不足和产量过剩问题并存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存在区域性供给不足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粮食生产由东南地区逐步向东北地区转移,这种地域性产业区变化导致南部地区粮食生产出现缺口。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不断加快,城镇率已近60%并处于一种持续增进的状态,不断推动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居民可选购的产品种类及膳食结构已经出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就会出现口粮的粮食消费总量的下降,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的增加,使得粮食供应不足问题越发显著。此外,粮食生产中的部分作物供应存在过剩的现象,如玉米产量从20_年到20_年增长了72.40%,尽管20_年国家已经对玉米收储制度做出了一些改革,但是供过于求的现状依然存在。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存在粮食区域供应不足和供给过剩的矛盾共同体。

  2.耕地数量和质量下降

  在资源需求量增加及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下,使得粮食安全生产受到越来越多的外界因素的约束。在我国,粮食的安全保障以及产量的逐年增长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资源超负荷消耗为代价换取而来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促进农业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地区将草地和湿地资源开垦为耕地农业种植,破坏生态资源的和谐发展;第二,粮食种植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在一些水资源匮乏的地区种植粮食就会导致该区域水位不断下降,造成土地沙漠化;第三,为了提高粮食总体生产量,化肥、农药等肥料被广泛应用于粮食种植中,这些肥料的使用,会造成土壤中的有益菌、蚯蚓的大量死亡以及土壤中一些元素的积累,造成环境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

  3.农业生产技术不足,农作物质量缺乏竞争力

  尽管我国是粮食需求及生产大国,但是粮食生产方式比较粗矿,生产技术不如国外发达。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一些地区对土地进行过度的开垦,滥用农药及化肥等,破坏土质成分,缺少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长远战略眼光。例如,与国外相比,我国化肥使用量是外国发达国家的3倍,但是粮食产量却远低于国外,由于化肥中不含有腐蚀质和有机质,这些元素的缺失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出现板结现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农作物在生长期间需要氮磷钾、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化肥中所含有的营养成本往往比较单一,长期使用化肥,容易出现农作物营养成分的失调,使作物内部转化结构受阻,降低产量。

  此外,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农业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问题最终导致粮食生产缺少优质品种,国际竞争能力较低。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外种子被大量引进中国,对国内的农业种植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冲击,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加强外国种子引进的管理,以此减少对国内粮食产业的影响,避免农业市场被国外控制的风险。

  二、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措施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种植业规范化和优质化的发展规模,是粮食收储企业得以稳步发展的基石。对于粮食存储的合理布局以及设施的建设,以农业规模化生产布局及设施为重点参考对象。该项操作能够稳定粮食产量来源的同时还能确保粮食的优质质量和生产安全。此外,通过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农业生产中,不断开展新设备和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使机械化生产水平得以显著提高,实现集约化生产,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收益,从而达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2.统筹发展,缓解供给侧的矛盾

  想要解决粮食区域性供应缺口的问题,首要任务就是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搭建企业共享平台,完成跨地域合作,促进粮食生产及收储

  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粮食向各地输出提供便捷条件,解决粮食区域性供应不足的问题。工业和饲料用粮的逐年增加是引发粮食安全保障的一个重要风险点。因此,就需要提高工业用粮的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进而避免工业发展与人口用粮出现竞争的现象发生。对于一些高产、多库存的作物,对其供应侧体系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修订粮食补贴政策,避免农民盲目跟风种植,实现科学、合理耕种。此外,加大高库存粮食的再加工并对外出口,减少库存积压,能够有效解决供给过剩的现象。

  3.加强市场监管,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下国民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人们更加青睐于绿色、营养、健康的粮食产品,因此对粮食质量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这就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及监督管理机构加大市场粮食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力度,建立统一的监管标准,制定追溯体系,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性。

  4.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粮食生产的现代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生产设备、最新的检测技术、优秀的管理人才等,这些都是确保粮食高效生产的先决条件。一方面,国家应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加大生产技术研发资金投入,联动多方科研机构以及粮食生产企业,不断推进创新农业技术的大力应用,从而得到优质品种。另一方面,要改变我国这种粗放型的粮食生产技术,逐步向精细化、智能化、标准化生产方向转变,新兴水利工程,提高机械化利用率,科学使用化肥,培养综合性技术人才,增加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是粮食生产和使用大国,但是在全球经济发展常态化、膳食结构多样化、人口逐步老龄化等问题的压力下,我国粮食产业要特别重视粮食安全保障管控问题,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降低粮食安全问题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危机。加大农业供应侧改革力度,全面推进农业领域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

  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论文1500字精选篇3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自1981年起,有关国际机构、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这一天都要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旨在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今年世界粮食日的活动主题是“齐成长、同繁荣、共持续,行动造就未来”,我国的系列宣传活动主题是“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目的在于进一步唤醒全民的粮食安全意识,用实际行动端牢中国饭碗。

  粮食问题一直是全球问题。当前,全球粮食紧缺问题是难以克服的“瓶颈”,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人面临饥饿,相当于每9人就有1人在挨饿。在发展中国家里,每5个人里就有1人营养不良,有20%的发展中国家人均粮食占有率是无法保障的,全球大约每4秒钟就有1人死亡,饥饿每年夺走上千万人的鲜活生命。今年由于蝗灾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粮食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民以食为天,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我国虽然粮食连年丰收,看起来供应充足,但中国的食物资源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安全问题仍是头等大事,不得不慎。我国致力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在产业规划、精准施策、细化服务、技术护航等各方面大力扶持,让农村拥有大批能创业、懂创新的新农民,保住了耕地红线,促进了农作物优质高产,有效地稳住了农业的根基。

  粮食安全来自于政通人和。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和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地端牢了中国饭碗,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赢得了战略主动。我们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实施藏粮于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跨上70%,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今年以来,广大农民群众涉农企业响应号召,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戴着口罩”及时耕种,做到了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全年我国确保谷物面

  积稳定在14.2亿亩以上,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粮食安全得益于全民行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段时间以来,餐桌上、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严重,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也给粮食安全问题带来极大隐患。作为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带头践行“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新风正气,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动全社会形成节约之风,杜绝奢侈浪费。要加强全民教育引导,通过各种宣传形式,让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光盘行动”,让节约粮食入脑入心、付诸行动、成为习惯、形成美德。要充分发挥监管力度,对严重浪费行为坚决惩处,对过度消费行为要正确引导。要守住耕地红线,做到能种尽种,最大限度保证粮食生产的自给率,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论文1500字精选篇4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7月13日,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手编写的最新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下称《报告》)报告在罗马发布。报告预测,在全球范围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2020年饥饿人数至少新增约8300万,甚至可能新增1.32亿。报告说,疫情使全球粮食体系的脆弱性凸显,需要各方共同应对。在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和全球粮食体系脆弱的大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和战略成为日益迫切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形势

  随着全社会营养健康意识的提高,尤其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质量的粮食需求量也将呈刚性增长趋势,优质粮供给不足的问题会更加凸显。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应看到我国粮食领域的主要矛盾已经显现。从世界范围看,《报告》指出,2019年全球有近6.9亿人遭受饥饿,与2018年相比增加1000万,与5年前相比增加近6000万。其中,亚

  洲饥饿人数最多,非洲饥饿人数增长最快。具体我国而言,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形势如下:

  一是实现粮食供给保障水平大幅提升。2019年全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277亿斤,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水平以上,稻谷、小麦自给率超过100%,玉米自给率多年稳定在95%以上。特别是今年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夏粮再获丰收,产量达到2856亿斤,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4.2亿斤;早稻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470万亩,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态势。粮食连年丰收,为我国应对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大局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作用。2019年人均粮食占有量474.9公斤,连续多年超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目前,全国小麦、稻谷库存量大体相当于全国居民一年的消费量,谷物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安全水平。

  二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改善。我国把扶持粮食生产作为强农惠农政策的重点,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结构持续优化。今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我国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要抓好农业生产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稳价,夯实农业基础。4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11部门单位联合印发《关于2020年度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通知》,扎实推进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顺利实施。农业补贴主要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农机购置补贴重点向粮食作物倾斜,对小麦、水稻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玉米、大豆实行生产者补贴,对产粮大县实施奖励政策,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粮食支持政策体系。

  三是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日益错综复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具体贡献:一是有充足的原粮储备;二是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建立了能够满足10天至15天的成品粮储备;三是布局建设一批应急加工企业、应急供应网点、应急配送中心和应急储运企业。从国际比较看,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国际农产品市

  场剧烈波动,而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裕、价格稳定。但是,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推进、食品消费升级,粮食需求相当长时间内仍将保持刚性增长,粮食生产供给又面临耕地和水资源硬约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国外进口不确定性增加等挑战,未来粮食供需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

  二、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原则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例如,“要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要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我国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原则如下: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这是中央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提出的重大战略要求,充分体现了对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必须正确把握这个战略立足点,就是要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十几亿中国人不能靠买饭吃、找饭吃过日子,不能把粮食安全的保障寄托在国际市场上。否则,一有风吹草动,有钱也买不来粮,就要陷入被动。当然,立足国内,并非所有粮食和农产品都要完全自给,还要充分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适当增加农产品进口,但要把握好规模和节奏,防止冲击国内生产,给农民就业增收和国际市场带来大的影响。

  谷物自给,口粮安全。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确保粮食安全任务依然艰巨,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粮食生产气可鼓而不可泄,“十六连增”后必须防止出现滑坡。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必须始终坚持抓好粮食生产不动摇,进一步明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优先次序。综合考虑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和资源条件,首先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样定位,绝不是减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决不能将此误读为可以放松国

  内粮食生产,而是要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

  增加产能,重视科技。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粮食问题上不能忘记历史、盲目乐观,不能今天温饱无虞,就忘了昨天饿肚子的滋味;不能粮食连年增产,就看不到今后保障粮食安全的难度和压力。尽管实现了“十六连增”,但我国粮食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看老天脸色,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可控性还不高。提高粮食发展稳定性,最根本的是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此,要保护耕地、完善政策、强化科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设施装备水平,持续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

  三、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粮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物资,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所谓“衣食足,仓廪实,天下安”。不久前,中央提出“六保”任务中,“保粮食能源安全”位列其中,这也是粮食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体现,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健全粮食生产资金支持。坚持完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加大保险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加快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奖补力度,推广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让粮食主产区抓粮得实惠。大力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发展,创新“花钱买服务”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是改革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新增补贴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探索主销区与主产区、调出区与调入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努力使主产区种粮不吃亏,让重农抓粮的地方在工作上有积极性。

  三是构建粮食安全应急体系。这次疫情期间,一些地方遇到了采

  购“无处”、捐赠“无门”、通关“无路”、配送“无序”等现象,不少粮食物资无法第一时间运到急需的地方,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应急体系,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常态化、制度化,建立稳定常态化的具有权威性的应对协调体制机制,保障当重大疫情发生时能够快速决策、快速解决粮食应急保供。

  四是扶持大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和市场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理想格局,也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长久之策。要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引导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业公益性服务有效供给机制和实现形式,五是完善粮油统计信息系统。这次疫情的发生,还警示我们在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储藏运输设施和条件建设上,既要有能力保障粮食多元化供给,更要有相应的应急调控和调运机制,满足市场供给,规避市场波动,稳定粮价,稳定市场,稳定预期。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准备启动应急预案。提升统计上报水平,一旦发现苗头性的突发情况,党和国家可以立即获得第一手资料。

  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论文1500字精选篇5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再结合之前在吉林考察时指出的,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短期内两次提到粮食安全,可见“餐饮浪费行为”是靶子所在,对粮食安全极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一刻都不能松懈。对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树立“三看”的粮食意识,始终相信粮食保障,具备危机意识,厉行勤俭节约。

  看大,看清当前趋势,始终坚信粮食保障。当前社会上有些许论调,新冠肺炎疫情下世界粮食会存在危机。对此我们看清当前趋势,对党和国家充满信心。一是因为中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供应

  充足、市场稳定,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其中稳定政策功不可没,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了种粮基本收益,保持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二是因为农业技术发展,农业与科技融合,农业科技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农业发展等。三是因为中国粮食意识,民族种业快速发展,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能够让我国粮食底线在世界风雨中巍然不动,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看紧,防范潜在风险,始终具备危机意识。粮食大环境虽然向好,但依然存在潜在问题,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要防范风险。一是针对耕地保护,要有底线思维。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GDP占比势必会逐步下降,但不意味着农业的重要性降低,面对城市用地、工业用地的需求,基本耕地绝不能让步,当立法守法用法,耕地红线不能突破。二是针对人口转移,要做到农村转型。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意味着大量农村人口将向城市转移,“谁来种地”的问题摆在面前,对此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挖深农业价值。三是疫情当下,未雨绸缪。疫情当下,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应根据需求逐步调整粮食生产结构,通过引导大众合理消费,防止出现粮食价格大起大落。通过不断优化粮食储备品种,创新粮食执法监管,确保“中国粮食”储备质量好、不愁用。

  看小,做到人人有责,始终厉行勤俭节约。粮食意识绝不只是国家宏观探讨的问题,而是每个人都必须厉行勤俭节约。一是针对餐饮浪费等现象出台制度法规,落实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落实党员干部节俭行为和干部人事制度挂钩,落实奢侈浪费行为存在与否纳入干部勤政廉政考察范围,落实领导干部节俭意识作为绩效考核、政绩考核的“硬指标”。二是让节俭意识常驻生活,政策是一方面,个人的借鉴思维是一方面,20_年1月,就指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此后。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等现象都批评过。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时代进步中更应历久弥新,对我们人民公仆来说,应从

  自身岗位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节约落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处。三是营造清廉为荣的社会氛围,不仅是党员干部,而是应以点带面、以身作则,应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让“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兜着走”成为国人的就餐习惯,让“光盘行动”成为社会风尚。

相关热词搜索: 乡村振兴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振兴 乡村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