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产业化实施方案
乡镇农业产业化实施方案
乡镇农业产业化实施方案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稳定增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现提出20xx年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实施方案。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为基本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紧紧围绕
山上村发展小山竹、山下发展特色养殖
产业发展方向,坚持
产业为先、富民为本
工作思路,按照特色农业规模化、有机农业标准化、高效农业产业化、生态农业观光化总体要求,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做好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主导产业优质产业基地、一村一品
、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农产品基地等工作,努力开创我镇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2、目标任务。20xx年在稳定提高粮食、棉花、苎麻、油菜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小山竹、早熟梨、生猪、濑兔等匹大特色产业。新增市龙头企业2家,达到4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达到3家,创建
一村一品
示范村5个;粮食种植面积确保1万亩,总产达到800万斤,棉花1500亩,苎麻3千亩,油菜5000亩,蔬菜201X亩,生猪年出栏3万头,濑兔5千只,家禽出笼2万羽,新造林1200亩,推进新农村试点村4个;全镇农业总值增长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水塅水库维修工程;
二是做好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万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
5、加强农业招商,建立农业招商项目库,依托农业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经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成立肇陈镇农业招商领导小组,组长周宇洋,副组长黄龙脉,成员曹送平。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经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成立肇陈镇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组长周宇洋,副组长黄龙脉,成员曹送平。下设办公室,在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黄龙脉兼任办公室主任。
2、强化政策扶持。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壮大我镇农业。
3、建立考评奖励机制。农业产业化工作与各村、有关单位年度目标考评挂钩,实行奖惩。
附送:乡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实施方案
乡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实施方案
乡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实施方案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稳定增收,根据中共瑞昌市委、市人民政府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现提出花园乡20xx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九江和我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的工作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做大做强产业文章,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我乡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在稳定粮食、油菜、生猪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早熟梨、肉牛、油茶、小山竹、生物质能源林生态产业,新增标准化农产品基地1个,创建
一村一品
示范村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粮食种植面积确保7000亩,新造林1000亩,生猪出栏16000头,家禽出笼5万羽,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村1个,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压滤机滤布达到1350元。
三、工作重点和责任分解
1、大力推进农业招商引资。农业招商引资要以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为重,以农业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引进资金、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立农产品基地,注重抓好项目的洽谈、签约、开工、建设、投产等服务工作,201X年力争完成农业招商800万元。责任人:
徐巍、徐小勇及各村支书。
2、重点推进特色主导产业。围绕优质稻、油菜、生猪、肉牛、小山竹等特色主导产业,重点推进南下村肉牛基地、花园村优质稻基地、田畈村千亩油菜示范片建设、油市村生猪示范片建设和南山小山竹产业建设,责任单位:
农技站、畜牧站、林业站及南下村、花园村、田畈村、油市村和南山村。
3、打造
一村一品
建设亮点。在巩固原有的一村一品
的基础上,201X年重点打造油市村生猪和南山村小山竹2个
一村一品
示范村,责任单位:
油市村、南山村。
4、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壮大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年内新增农民专业作社2家,责任单位:
乡农办、各村。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乡党委、政府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乡政府成立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由罗小红同志任组长,徐小勇同志任副组长,徐勋恒、徐志阳、周会宴、徐林辉、温荣基等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徐勋恒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2、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201X年全乡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8万元,重点扶持专业合作社和重点推进项目。
3、强化产业服务。做好农业产业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滤布厂
一是政策宣传落实到位,确保各级政府强农惠农、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等系列优惠政策一字不漏宣传到位;
二是开展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大力实施
阳光工程,对农民工进行培训;
三是建立土地流转市,乡政府为土地流转提供服务,加快土地
依法、自愿、有偿
流转,促进土地和林地向种植大户和造林大户转移,推动产业发展。
4、建立健全机制。把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列入年终党政目标管理考评,采取平时督查和年终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实行一季一督查,一调度,年终一考评的工作机制,评出综合奖和单项奖,对工作好的村予以表彰。对工作力度小,未达到目标要求的村,给予通报批评。
龙山镇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实施方案
近年来,随着我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示范园已成为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一个崭新亮点和农村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带动劳动力就业、加速城乡一体化的一个新型产业。为加强龙山镇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建设与管理工作,按照国家关于加快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政策,结合我镇农业和镇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制定龙山镇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龙山镇位于安龙县北面,距县城约39公里,地处安龙、兴仁、贞丰三县结合部;其中通往兴仁县城38公里、通往贞丰县城约36公里。
全镇辖15个村,162个村民组,国土面积144多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人,7210余户,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达83.6%,以布依族、苗族为主。
二、自然资源
龙山镇属亚热带气候区,常年温暖温润,无霜区长达290天左右,最高海拔1988米,最低海拔738米,年降雨量1580米。
龙山镇是农业镇,同时也是贵州省重要的产煤乡镇之一,辖区内有5家煤矿,原煤产量250万吨。2013年全镇财政总收入完成21890万元。龙山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石灰石、陶瓷土、锑、钾等。
三、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农业生产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依据国家关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优势特色农产品开发和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充分利用本镇的土壤、气候、海拔等自然优势,实行“低海拔种菜(早熟蔬菜),中海拔种优质稻,较高海拔种桑(养蚕)、烤烟、中药材,高海拔种茶”的立体农业种植模式,形成以“早熟蔬菜、优质稻、烤烟、种桑养蚕、中药材、茶叶”等六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镇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与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形成了“立体农业种植模式”发展格局。
四、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按照“规划先行、绿色环保、产业支撑、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品牌创建”原则,突破传统农业的范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资源为依托,以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区,在确保粮油等大宗农产品保有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发展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规模效益显著的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为基础进行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开发、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建设,发挥特色,树立品牌,实现生产与
市场对接、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促进我镇农业基本实现“高技术、高品质、高效益、外向型”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格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为推进富民强镇、构建和谐新龙山做出积极贡献。
五、加强组织领导
镇党委镇政府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园区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成立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刘远辉(党委书记)
副组长:韦其波(党委副书记、镇长)
岑
刚(人大主席)
饶代霞(副镇长)
成员:
吴应才(林业站站长)
叶树成(农服中心主任)
韦天润(国土所所长)
杨
秋(财政分局局长)
杨仕泽(水利站站长)夏东升(扶贫站站长)
下设办公室扶贫站,由夏东升兼办公室主任,成员陈宣佑。
六、规划目标
到2013年底,龙山镇基本形成“立体农业种植模式”的空间布局结构,进一步
巩固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围绕农民增收,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
高效优质农业,有力地促进了粮菜畜禽等产业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
(一)、示范园点
1、下坛村早熟蔬菜示范园点
基本情况:龙山镇蔬菜基地位于龙山镇下坛村,距离镇中心约6公里,距离安龙县城约35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组561户2859人。村境交通便利,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为4500~7000℃,常年平均气温15.8~16.5℃,无霜期300~340天,冬春温暖干燥,气温高,回升快,海拔在760~850米(村平均海拔760~1100米),由于特殊的自然气候,村内可适宜发展蔬菜种植的土地面积达4000余亩。2012年在龙山镇党委政府通过开展“百名干部下基层,镇矿共建手拉手,扎扎实实帮群众”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扶持、引资推动、群众参与”的方式,在下坛村发展蔬菜种植。2013年引进安龙县绿色菜园生态种植场等企业,通过合作社带动,部分菜农分散种植联动的模式将蔬菜种植面积扩大至2000亩。
基地规模:基地占地3500余亩,流转土地1500亩,已建成蔬菜大棚27个(占地8000平方米)。种植品种主要有茄子、西红柿、辣椒、早熟瓜等10余个品种。
管理模式: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三统一”。并由县农业局农经站和镇农业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质量安全:强化基地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一律使用“有机农药”,严把农药使用关,产品上市须相关部门进行产品质量和安全认证
发展目标:项目区规划种植蔬菜3500亩,充分利用早熟蔬菜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大棚的育苗功能,带动全村7个村民组544户农户;建设蔬菜“专业村”、“小康村”,实现基地年产值525万元以上,户均增加收入4.6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增加1万余元以上。
财政投入:总投资230万元(由镇里投资100万余元,耀泳蔬菜合作社投资60万元,协调镇境国营、鑫发、泓发、邱家湾等4家煤矿企业捐资70万元),2、巧岭村、云上村、半坡村、肖家桥村茶叶种植示范园点
基本情况:龙山镇2007年至2013年已种植茶叶8000余亩,主要分布在巧岭、半坡、肖家桥、云上村等村,其中灵山茶叶种植基地(浙江安曾华)种植茶叶1000余亩,黔西南州天香茶叶有限公司种植茶叶3500余亩,肖家桥村2500余亩,巧岭片区农户种植茶叶2000余亩。云山村900余亩
茶叶种植初见效益:巧岭村纳盖组陈永飞、陈永刚、陈永兴、陈永習等农户栽种的茶叶,第三年开始采茶,据上述茶农介绍,巧岭春茶比浙江春茶采茶时间提前15—20天左右,今年清明前的茶叶产量在10—20斤/亩不等,每亩产值约6000—12000元左右。由于目前茶叶采摘未达到产期,加之天气因素,叶芽不太饱满、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导致茶叶的附加值不太高。根据龙山镇茶叶目前的发展趋势,已实施茶叶进入丰产期大约需要1-2年时间。目前已实施茶叶种植面积至少解决了近600人的就业问题,实现就业收入300—400万元。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园区开发建设的实施和进展情况,重点报道工作中好的举措好、好做法、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单
位、企业和个人,努力营造强力推进园区开发建设舆论氛围。
(二)健全政策支撑体系:把发展农业产业园区纳
入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筹协调”的原则和“合理开发、有序发展、严格保护”的要求,科学制定各园区具体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在财政扶持、税收、土地及用水、用电等方面为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拓宽融资渠道:努力争取各级财政支持,按照“灵活、方便、安全”的原则,为园区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对有资源优势的园区,简化贷款手续。鼓励各类担保机构为园区提供担保服务。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多种形式参与园区的开发和经营。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要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等多种形式投资入股园区企业,享有薪金、租金、股金等相对稳定的收益。
(四)加强科技保障: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建立健全镇村两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充分发挥乡镇科技特派员、村农技信息员、农经信息网等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中的作用,结合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带动作用。全面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五)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组织制定涉及农业产业
园区基础设施、管理规范、服务标准、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规范园区管理。继续分类型、分层次开展园区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建立服务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为质量管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
(六)加强园区培育和品牌创建:努力龙山农业产业示范园培育成为优势产业突出、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县、市级乃至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和经营特色化、发展产业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园区示范点,引领全县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狠抓品牌创建,以加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龙山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四年三月九日
[计划方案]乡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乡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认真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根据镇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特编制了。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巩固以粮、油、蔬菜等为主的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壮大油樟产业,做大宜成高速沿线以鑫绿茶叶为龙头的早茶产业带,做优越溪河沿岸以霞辉生态、金鹏农业特色水果为引领的休闲观光、采摘休憩带,做强北部以世湘味业、初源花椒为龙头的花椒产业带,拓展西部以清平农业公司为龙头的特色中药材产业带;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我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坚持以规模、特色、优质为取向,以绿色生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到2020年,集中连片发展油樟产业2万亩、早茶产业1万亩、花椒产业1万亩、中药材产业1万亩、特色水果产业1万亩,形成一村一品或联村一业。培育农业加工企业5个、建设5个标准化种植基地,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5家以上;新增农业产值过5亿元,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位数增长。
三、建设内容
(一)实施区域。按照“因地制宜,农民自愿,逐步推进,优势区域集约种植、市场导向”的布局原则,重点在徐家片XX至徐家、XX至隆兴及成宜高速沿线等13个村连片发展油樟产业;宜成高速沿线及周边的瓦窑、猴朝、红菊、铧匠、飞虎、候山、改进、互助、红豆、上峰、双鱼、中峰等村重点发展茶叶产业;在菜板、茨竹、中秀、广学、菜花、翻身、万古、周场、小弯、雷殿、利民、陈河等村重点发展花椒产业;在席草、花甲、新兴、尹家、寿昌、分水、书楼、大同、吉祥、茅坪、群众等村重点发展中药材产业;在古塘、荷花、菊花、大山、一步、蟠山、合众、凤竹、土红、石庙等村重点发展特色水果水产业。
(二)实施时间。按照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基础,本着逐步推进,优势区域集约种植的原则,规划20XX年发展油樟1万亩、茶叶万亩、花椒万亩、中药
材万亩、特色水果水产万亩;2019年发展油樟万亩、茶叶万亩,花椒万亩、中药材万亩、特色水果水产万亩;2020年发展樟万亩、茶叶万亩、花椒万亩、中药材万亩、特色水果水产万亩。
(三)因地制宜,选择适宜作物。油樟种植主要利用荒山、荒坡、荒地、残次林改造栽植,选用本地优势品种,育苗移栽;茶叶种植主要选择福选九号、福鼎大白茶、早白尖五号、中华302、中华108、川茶3号等优质早茶品种;花椒种植选择土层深层、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以坡台地为主,以九叶青为主栽品种;特色水果主要发展柑子、桃子、李子、梨子,突出特色,每个品种种植面积应不少于万亩,形成规模,辅以适合采摘休闲的葡萄、草霉、桑梓、嘉宝果等时令水果。依据我镇气候特点,柑橘主要以晚熟杂柑、橙类为主,桃子以早熟品种为宜,李子以蜂糖李、五月脆为主栽品种,梨子优选沙梨系列品种;中药材种植主要发展枳壳、覆盆子(三月泡)、黄精、鱼腥草、黄芝子、通花、吴茱萸等作物,试种蛋竹叶、仙毛根等地方特色中药材。
四、工作重点
(一)强化科技培训。一是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诚请各级专家、技术人员讲学指导,各村(社区)以农民夜校为平台,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户均达到1个科技明白人;二是采取走出去的办法,镇、村组织干部、群众、能人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三是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加大各级干部培训力度,使他们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行家里手。
(二)突出一个早字。各村(社区)要早规划、早动员、早布置、早落实、早对接、早实施,迅速破解农业产业发展瓶颈。按照区域布局,围绕“一村一品”或“数村一品”,规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于4月15日前报镇备案。
(三)建基地,示范带动。以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形成产业基础,各村(社区)20XX年集中成片建设产业基地建设不少于400亩,到2020年产业基地达1000亩以上。村、组干部率先示范,带头发展,从我做起,让群众看得见,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形成村有产业示范片,组有产业示范点,户有产业示范园。
(四)注重规模化经营。按照“集中联片、规模发展、突出特色”的思路,一是围绕“一村一品”或“数村一品”,鼓励联户联产、能人大户承包经营,解决一家一户办产业力量薄弱的问题;二是吸引民资、招商引资,鼓励私营企业和能人大户领办、创办农业特色产业,投资兴办特色产业经营实体,完善“公司+农户+基地”、“专合社+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坚持把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等整合起来,向特色产业开发集中,形成强大合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五)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能人大户、贩运大户在流通环节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引导组建涵盖油樟、茶叶、花椒、中药材、特色水果等特色产业的专合组织;做强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化进程,实行公司化、企业化运作,实现农产品产、供、销良性互动,流通顺畅。同时,采取资金扶持、政策扶持等激励机制,瞄准市场需求和投资热点,创造条件兴办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特色产业发展链条。
(六)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商品配送中心、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以特色水果、茶叶、花椒为重点,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实行“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农超对接”以及农产品电商等直供直销现代流通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安全可控的农产品。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镇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领导任副组长,经发办、财政所、农技中心、畜牧、林业等单位所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农业产业发展的领导、组织、协调工作,实行班子成员包片制度,负责指导所包片区的产业发展方案、产业任务的落实等;各村(社区)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党支部书记为本村产业发展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任务的落实;各站办所负责人负责技术指导、资源整合、培育经营主体、招商引资,了解市场动态,宣传营销特色农产品。
(二)资源整合。坚持把涉农项目建设资金、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等整合起来,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向产业发展好的村(社区)集中,向优势特色产业集中,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从20XX年起,对不发展产业的村(社区),原则上不安排任何项目资金。
(三)督查督办。镇纪检、目标、农业、林业等部门组成专项督查组,开展专项督查,形成台账。对产业发展推进不力的村(社区)、不作为的村(社区)干部进行通报批评,并作为年终目标考核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四)逗硬奖罚。年内集中成片发展油樟1000亩以上,茶叶、花椒、中药材、特色水果400亩以上的村(社区),经镇考核小组认定符合条件的,年终目标绩效考核加10分,并奖励村(社区)8000元;村(社区)、组干部建立专合组织,带头发展产业基地400亩以上,示范带动明显,奖励2万元;各村(社区)积极引导农业产业种植大户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完整的生产管理制度、有2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注册资金在100万元及以上的,每注册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组织,目标绩效考核加5分。每争创一个县级、市级、省级示范社(以上级批复文件为准),给予该村目标绩效考核分别加5、10、15分;每发展50亩以上产业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户1个,给予村(社区)目标绩效考
核加3分;各村(社区)引导该区域的企业、合作组织等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认证。年内每认证一个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以证书为准)分别给予该村目标绩效考核加5、10、15分;镇政府每年将对产业发展良好的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奖励万元(具体考核方案另行制定印发)。
年内每被通报批评一次,扣减村(社区)目标绩效考核5分,实行累扣,通报二次及以上的,支部书记在全镇干部大会上作检讨;年内产业发展空白的村(社区),取消评先、评优资格,扣绩效分人平30分;不按时制定产业发展方案的村(社区),扣减20XX年目标绩效考核5分;年内未完成产业基地建设的村(社区),每少5个百分点,扣减年内目标绩效考核2分。
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XX镇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XX镇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精神,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为主线,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大力实施品牌强农、特色强农、质量强农、产业融合强农、科技强农、开放强农六大行动,着力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兴旺,推动我镇由传统农业乡镇向现代农业强镇转变,为XX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规划
坚持农业产业发展“第一要务”。为进一步打造农业公园这张“国家级名片”,镇政府提出了“一园统揽、两带组团、三产融合、四区联动、五圈营造”的发展规划。
1.一园统筹,吸引要素集聚。以“农业公园”统筹全镇农业产业强镇的发展规划,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突出龙头产业带动、商居配套服务、核心景观吸引,发挥“农业公园”产业载体功能,构建“种养加链接、产供销一体、吃住行互动、游娱购融合”格局,以产业规划全域布局,促进产业要素全面集聚,带动产业效益全民共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两带组团,整合区域资源。以“生态走廊”为景观吸引核心,突出江南田园自然生态特色,按照全域化、差异化要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规划整合资源,带动各村多业并举、齐头并进,实现组团发展、抱团发展。
3.三产融合,推动产业合作。以“大闸蟹、小龙虾、生态稻米、绿色蔬菜”四大特色农产品为龙头,搭建合作平台,创新服务机制,重点发展优质水产业、优质粮食产业、优质蔬菜产业,带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导入休闲、康养、科普、观赏、餐饮、物流等新兴服务产业,推动全镇一二三产业跨主体、跨行业、跨领域融合,打造多业态、多功能、多元化的复合型全产业链。
4.四区联动,功能互联互补。以大闸蟹产业基地、稻虾产业基地为重点建设“产业示范区”,以游客服务中心、虾蟹水产交易物流中心、特色农产品商业步行街、农耕文化景观光带、生态停车场、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等项目为重点建设“配套服务区”,以桃花江绿道、定向越野基地、古文化遗址公园、荷园康养等项目为重点,建设“康养拓展区”;以蔬菜、园林、龙虾三个基地为核心,建设“农耕体验区”,突出区域重点功能,推动全域协调联动发展。
5.五圈营造,利益多元连接。以提升产业发展综合效益为目标,探索普通农户与各种产业项目、经营主体利益连接模式,主动对接县城生态延伸与产业延伸,实施“北上北进、北联北通”战略,与县城生态、产业“双对接”、“双融合”,将石牛江的历史人文、区位交通、生态环境、产业特色、民生基础等比较优势,转化为带动群众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后发优势,构建“田园美景观光圈、乡村美食品味圈、农耕美俗体验圈、文体美身康养圈、民宿美园休闲圈”,打造“五美”乡村田园生活,建设农业产业强镇。
三、整体布局
1.以“农业公园”为统揽,引领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实施“镇村一体化”与“产业一体化”振兴战略,突出“农业公园”产业发展定位布局、重点产业项目包装、现有产业提质升级、镇域产业资源整合、农民利益机制构建等五个重点,高起点完成《XX镇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打造镇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2.以“蟹、虾、稻、菜”为抓手,打造镇域支柱产业。突出做好“精品大闸蟹”、“泉水小龙虾”、“放心米袋子”、“绿色菜篮子”四篇文章,着力打造“蟹、虾、米、菜”四大支柱产业,带动特色种养加工业发展,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做强大闸蟹产业,做大小龙虾产业,做优生态大米产业,做精绿色蔬菜产业。
3.以“个性化乡村休闲”为特色,推动全产业链建设。按照“全域化、产业化、生态化、差异化”发展要求,着力发挥人文资源、交通区位、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种养加、游娱购、产供销”结合,探索信息互通、利益互惠、资源共享、发展共赢模式,打造现代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
4.以“人、钱、房、地”为重点,整合产业要素资源。坚持问题导向,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为核心,创新整合发展要素资源,着力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土地怎么用、房子怎么建”等农业农村发展四个核心难题。
5.以“提质升级”为主线,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坚决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围绕粮食安全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两篇文章,既在产量上保根本,更要在质量上做文章,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增量强质提效。同时,加强政府引导,整合社会资源,破解农特产品“散、小、弱、乱”难题,打造XX镇农特产品区域品牌,提升附加值。
四、重点建设内容
(一)支持主导产业做优做强
1.实施粮食生产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支持水稻种植合作社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力争20XX年实现1.5万亩双季稻。支持大闸蟹基地、稻虾基地发展稻蟹、稻
虾共作模式,大幅提升绿色无公害的稻蟹米和稻虾米品质,打造高端大米品牌。
2.实施油料作物孵化工程。支持科技公司千亩油茶林基地建设,扩大种植面积,新建油茶加工企业。鼓励稻虾基地和大闸蟹基地发展油菜生产,打造2个千亩油菜示范基地。
3.实施特色种养品牌工程。支持大闸蟹、小龙虾、蔬菜等特色种养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强与农科院、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品质。同时,加强宣传和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
4.实施涉农产业培育工程。做好政务服务,确保黑茶茶旅一体化项目落户农业公园,实现20XX年建设投产。完成加工集中区的前期工作,加快用地手续办理,确保20XX年建成投产。
(二)促进多种产业融合发展
1.支持大闸蟹基地在巩固大闸蟹养殖的基础上,拓展瓜果蔬菜种植面积。实施环园公路的黑化绿化亮化工程,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建设,发展体验式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力争到20XX年,在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2.支持园林发展百亩紫薇花海,建设花鼓戏大戏台,发展烧烤、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实现园林花卉种植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
3.支持扩大荷花基地,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游船、水上快艇等娱乐项目,实现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4.鼓励稻虾基地完善稻、虾、油菜共作模式,将两个千亩示范基地,打造成为现代农业观光基地。同时,发展稻虾米加工、小龙虾加工、虾青素加工等工业项目,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
5.鼓励黑茶一体化项目新建黑茶加工厂,发展500亩示范基地,建设500亩高标准生态茶园,积极发展工业旅游,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
6.分二批完成土地报批,积极招商引资,确保镇区95亩商服用地开发成功。鼓励稻虾基地、稻蟹基地等龙头企业,联合建设虾蟹水产物流交易中心,促进全镇农特产品的商贸流通。
(三)完善产业富民长效机制
1.土地流转增收。镇村两级加大土地流转服务工作,为稻蟹、稻虾、双季稻、油菜、油茶等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提供基础条件,为农民提高资产性收入拓宽途径。
2.产业扶贫增收。巩固大闸蟹扶贫基地、扶贫产业联盟等农业扶贫项目,支持种植面向贫困户,大力推广适合贫困户的农业项目。
3.能力培训增收。举办多种形式、多种门类的特色农业培训班,增强农民的专业技能。开展经济形势分析、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经济知识专题讲座,提高农民熟悉经济、参与管理、掌握营销、驾驭市场的能力和本领,致力培育现代新型农民。
4.就业创业增收。引进优质企业发展集约经营,周边农民优先获得就业岗位。鼓励推行“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引领全镇农户,大力发展稻蟹、稻虾、青钱柳种植、油茶林种植等优质项目,参与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服务业,激活农民的创业热情。稳步推进农特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小龙虾物流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等功能区建设,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镇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XX镇农业产业强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部署、宣传动员、督促推进、考核奖惩等全过程。各村要发挥主体作用,激活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各办站所和相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在规划、政策、项目申报等方面加强支持。
(二)营造良好氛围。注重发挥规划先导、财政引导和舆论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广泛宣传建设农业产业强镇的重大意义,充分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和依靠群众,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
和参与农业农村建设。
(三)强化督查考核。对照上级要求,根据我镇的实施方案和工作实际,逐项细化量化具体工作措施,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责任督导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对工作组织领导不力、贯彻执行不力、责任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格问责。对于思路清晰、举措得力、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以奖代投、评先评优等方式,从精神上物质上予以鼓励,全面激发全镇上下的创建热情。
(四)严肃纪律规矩。严格实行农业产业建设申报制度,做到先申报后补助,不申报不补助。规范有关专项资金的使用,严肃查处资金使用违法违纪行为,坚持“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定资金”等有关规定。简化资金使用流程,坚持管好用好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严禁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确保资金按规定用在XX镇农业产业建设项目上。
农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范文(精选5篇)
农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范文(精选5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1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X市发〔20xx〕X号)和《关于开展结对帮扶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X市办发〔20xx〕X号)文件要求,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X州是农业大市,贫困村大多地处丘陵山区,发展农业产业是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扶贫立足贫困村、贫困户的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户主体作用,通过3—5年的努力,进一步培植壮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使70%的贫困村加快培育发展能带动贫困户脱贫、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产业,基本形成“一村一品”格局;支持贫困户参与农业产业发展,使70%的有产业发展愿望、有一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
二、产业选择
(一)产业选择的原则
1、坚持主导与特色相结合。围绕所在县域、乡域已形成的优势主导产业,确定产业发展重点。也可以根据自身产业发展基储资源禀赋条件,选择发展前景好、综合效益高的特色产业。
2、坚持长效与短平相结合。既注重培育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项目,又要兼顾发展果树、茶叶等周期较长、长期受益的产业。
3、坚持种养与经销相结合。在引导贫困户扩大种养规模、发展种养业的同时,因地因户制宜,支持有条件的家庭从事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电商等产业。
(二)产业发展的重点
1、高效经作产业。按照适销对路、品种优良的原则,引导贫困村合理确定主栽品种,大力发展蔬菜、茶叶、白莲、烟叶等特色经作种植,脐橙、油茶产业扶贫专项方案另发,培植壮大一批产业专业村。支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连片规模种植,推进农业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鼓励大户带动、加入专业合作社等途径,扶持贫困户直接发展高效经作产业。
2、优势畜禽产业。按照可养区、限养区、禁养区“三区”规划,确定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发展牛羊、家禽、生猪等优势畜禽产业。发挥各类农业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采用“公司+农户”、封闭式委托养殖等模式,扶持贫困户从事一定规模的生猪养殖。鼓励推广生猪土法低成本养殖技术,扶持贫困户养殖黑猪、藏香猪等特色生猪品种。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肉牛、山羊产业,注重扶持一些贫困户适度扩大黄母牛养殖。通过大户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家禽养殖。
3、特色水产产业。大力发展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常规水产养殖,积极发展鳗鱼、鲟鱼、生态甲鱼、刺鲃、斑点叉尾鮰、棘胸蛙、泥鳅等特色水产养殖。对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的贫困村,积极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发展家庭渔常充分发挥X南气候、生态、水质等优势,培育种苗繁育大户,吸纳带动贫困户参与水产苗种养殖。
4、休闲观光农业。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挖掘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积极创办农家乐、QQ农尝美丽田园等休闲农业业态。鼓励城区附近、郊区、景区周边的贫困村、贫困户建设优质蔬菜等配套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发展农事体验园、采摘垂钓园。引导贫困户开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实现游购娱吃住行多环节获利增收。
5、农产品流通业。引导有能力的贫困户直接从事农产品经销、电子商务和种养相关配套产业。支持农业生产和流通企业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等产销衔接模式,推动与种养基地、贫困户形成稳固的购销关系。
6、农业品产地加工业。引导贫困户发展分级分类等农产品产地初
加工,实现优质优价。鼓励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发展规模农产品的烘干、储藏、包装,引导发展精深加工,实现多层次转化增值。
7、高效林业产业。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村新造速生丰产林、短轮伐期用材林、珍贵树种以及毛竹丰产林。积极培育林下经济,重点发展林果、林茶、林粮、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林禽、林驯繁、林蜂等林下养殖利用林地面积。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主要种植桂花、红豆杉、罗汉松、梅花、茶花等。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提升森林质量;实施水源涵养林、乡村生态风景林、长珠防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改善生态环境。
(三)帮助选准产业
1、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结对帮扶单位及工作队深入调查研究,根据贫困家庭人口、资源、技能、意愿,帮助选择好能够带动覆盖多数贫困户的主导产业,于6月底前制定出农业产业发展方案,明确具体产业以及产业布局、规模、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措施等。
2、结对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干部帮助有劳动能力、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选准产业项目;引导没有劳动能力、没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在依法自愿的基础上,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流转、入社托管、作价入股,参与产业发展,从中获得收益。
三、政策措施
(一)扶持政策
1、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对开发扩大蔬菜、茶叶等基地,具有一定种养规模,辐射带动贫困户较多的贫困村,倾斜安排项目资金用于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根据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类型、规模等,在贷款、贴息、种苗补助、综合奖补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助。
2、鼓励贫困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支持贫困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形式与其他农户组建合作社,按规定分红。在贫困农户自愿的基础上,鼓励流入方优先
流转贫困农户的土地。对流转其它农户土地的贫困户和对流转贫困农户土地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尝种养大户等,符合补助标准的,在享受流转一般农户土地补助的.同时,增加50元/亩的补助。
3、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尝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实现就业。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尝种养大户可优先享受“财政惠农信贷通”政策。对带动贫困户20户以上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在符合项目申报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并且按贷款金额3%的标准给予贴息,贴息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省级龙头企业优先推荐申报省农业产业化项目;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名牌产品)的,一次性分别给予1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对市级龙头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申报省级龙头企业。对带动辐射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尝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在用地、用电、用水、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对获得“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的,享受相关补助政策。
4、积极鼓励贫困农户以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各种经营主体发展产业。鼓励贫困农户以土地、林地、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农业企业。鼓励贫困农户组建、加入各种农民合作社。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创办家庭农(林)常鼓励贫困户与其它农户合作,实行联户经营。引导支持贫困农户到农(林)企业就业。鼓励贫困农户与企业合作发展产业。
5、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基础上,按照资金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市级以上涉农项目优先向贫困村、贫困户安排。
(二)扶持措施
1、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以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分类别开展“联合”、“订单”、“定向”培训。加强扶贫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建立畜禽、渔业、水稻、经作、观光农业等市、县级产业专家库。创新技术服务方式,采劝科技特派团”、“特派员制度”、“结队帮扶”等形式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
2、做好市场信息服务。分层次建立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
殖大户手机信息或QQ群服务平台,及时、精准推送农时农事、价格行情、农产品市场信息等,优先为贫困户在X州三农网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积极牵线搭桥,引导推动贫困村参与农展会、网上销售、农超对接等各类平台,多种形式促进产销对接。
3、构建利益链接机制。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尝种养专业户,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适合的经营主体使特色产业最大限度地覆盖贫困村和贫困户,鼓励工商资本进入产前、产后环节,把农村生产领域更多地留给贫困户。让农户通过加入专业合作社或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形成购销关系稳固、利益联结紧密的联结机制。
4、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探索对贫困村、贫困户技术帮扶的新模式,依托传统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借助社会性技术服务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技术帮扶。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扶贫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作用,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协调。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调度,积极协调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中的重大事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二)抓好政策落实。市扶贫领导小组制订产业扶贫的具体扶助政策和产业资金管理办法,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确保政策实施公开公正,坚决杜绝弄虚作假,严禁挪用、套用资金。市、县有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
(三)营造浓厚氛围。加强宣传发动,利用标语、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等多种手段进行全面、广泛的宣传。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经验交流,总结、宣传一批典型,营造齐力抓好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浓厚氛围。
(四)强化绩效考核。县、乡两级分别将农业产业扶贫纳入对乡、村扶贫工作考评内容;把结对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干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情况纳入精准扶贫的工作内容,推动农
业产业扶贫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农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2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健全防止返贫常态化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完善稳定脱贫“331”工作体系,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监测帮扶。结合农户主动申报情况,“尖刀班”每季度开展一次全覆盖入户走访排查,乡镇及时进行集中研判,行业部门同步开展信息比对,及时对监测发现的致贫返贫户建档立卡,由“尖刀班”对其按照脱贫攻坚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政策制定“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措施,确定“尖刀班”结对帮扶责任人,实行精准帮扶脱贫。(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
2.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将集中安置点纳入基层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推动全县25个200人以上的安置点设置管理中心或服务站,做到“五有”,即有专班专人、有管理制度、有运行机制、有办公场所、有经费来源。集中安置点道路、供电、自来水、垃圾污水处理、消防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根据需要建设卫生室、红白喜事专用场地、公墓等公共服务场所。实现XX个XX户以上安置点扶贫车间(扶贫工厂)建设全覆盖。利用扶贫车间、产业基地、旅游景区、公益性岗位、点对点服务等方式,加大小型安置点及分散安置户发展种养业和组织务工的力度。对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开展有针对性的产业、就业、创业技术技能培训,提高稳定脱贫能力。(牵头单位:县发改局;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3.完善兜底保障政策。农村低保向以农业生产或务工收入为主的家庭中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或劳动能力的重病、重残和高龄老人等重点对象倾斜,向主要由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组成的家庭、一个劳动力养活多个家庭成员的家庭倾斜。调整全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强对农村低保、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的动态管理,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的农村低保家庭应及时退出,处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的家庭应及时纳入,加大对享受低保后生活仍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对象临时救助力度。(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妇联、县残联,各乡镇党委政府)
4.强化扶贫产业基地后续管护。完善产业后续管护机制,引导市场主体、群众及时开展产业基地管护。开展乡镇领导到田块、农业技术人员到田块、“尖刀班”到田块、市场主体到田块、产业后续管护大比武活动的后续管护。对品种不适合的小水果、土壤偏碱不适宜种植茶叶的地块,及时改种、补种。新发展产业要引进良种,外引的品种要先试验再推广,不得盲目大面积发展。加强农业农村统计工作,配齐配强农业农村统计调查工作人员并保持人员相对稳定。(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统计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5.落实村级公益设施管护机制。加强农村道路、饮水、小型水利、消防、公厕、环卫、文体等公益设施管护,全面建立“谁受益、谁管护”的村民自主管护机制。设置一批基础设施管护公益岗位,细化管护责任,实行绩效考核和动态管理,优先安排本村返贫致贫或有返贫致贫风险的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就业。(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住建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城管执法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6.强化驻村帮扶。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将精准扶贫“尖刀班”转化为乡村振兴“尖刀班”,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乡村振兴重点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的脱贫村,不属于脱贫攻坚期内的贫困村,但基础设施薄弱、工作基础较差的村由省、州、县直单位驻村帮扶,派驻不少于3人的工作队;帮扶两个村以上的县直单位,对其中帮扶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轻的脱贫村,至少选派1名驻村第一书记;只负责帮扶一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轻的县直单位,派驻不少于2人的工作队;其余村由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在至少保证每个村有1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的基础上派驻工作队。县直单位驻村个数由县指挥部办公室合理确定。县直单位派驻的工作队由乡科级干部或后备干部任工作队长兼任驻村第一书记、“尖刀班”班长,队员实行新老搭配、逐步轮换,每名队员驻村年限
不低于2年。各单位新招录人员必须驻村,幼儿园、小学、初中和乡镇卫生院不再安排驻村帮扶。驻村工作队继续实行“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按照脱贫攻坚期驻村工作队员保障政策落实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各项待遇。“尖刀班”要继续通过入户走访、组织群众座谈、召开群众会等方式,宣传党的政策,听取群众意见,掌握社情民意,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直相关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
二、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村建设
7.高标准建设乡村振兴重点村。统筹于县域经济全局,依靠城镇化,按照“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思路,走“片区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之路,持续抓好牛洞坪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高标准建设江家村、朱砂土(茶庵寺)片区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强力推进36个县级乡村振兴重点村建设。合理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力争用五年时间,把州级示范村、县级重点村建设成为“一村一品+专业村、美丽乡村示范村、乡风文明引领村、基层治理样板村、富裕富足幸福村”。要按照“XX标准、恩施特色、多规合一”要求,围绕“一年启动、两年见效、五年建成、辐射周边”目标,编制州级示范村和县级重点村乡村振兴规划。规划要立足重点村,辐射带动周边村;要对宅基地、强弱电线路、公墓、交通干线等设施用地进行合理布局,明确村庄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建筑风貌管控、乡土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等任务。规划要反复听取群众意见、踏勘现场、开展讨论,谋准建实项目库。(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县直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
三、升级乡村产业
8.全面提升主导产业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长江清江柑橘示范绿色岸线、巴野线和巫峡口茶叶示范绿色廊道、高山道地药材药业绿色山顶的“一岸线一廊道一山顶”产业格局。大力推进郡贡茶、特色柑橘、中药材和畜牧产业现代化产业园建设。建立茶叶、柑橘、药材、畜牧四条主导产业全产业链,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
地连农户,产供销、内外贸、农工商一体化的格局。加大茶叶、柑橘、药材、蔬菜等农产品基地标准化管理力度,提升产品品质。持续提升“三品一标”建设水平,培育和引进特色产业优良品种,打造XX郡贡茶、XX椪柑、XX玄参等知名品牌。提升“茶叶、柑橘、药材、畜牧、蔬菜、烟叶、粮食、中蜂”产业化水平。继续执行产业以奖代补政策,扶持壮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县供销社,各乡镇党委政府)
9.继续实施“一村一品+”行动。立足茶叶、柑橘、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础,发挥政策、项目、科技、文化等优势,紧盯市场,优化布局,着力培育和扶持农业企业流转土地带动发展,推动形成村级高质量主导产业,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一村一品+”专业村。大力发展生猪、家禽等家庭养殖业,实现“养满养足”,全力增加农民收入。(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各乡镇党委政府)
10.加快配套完善产业基础设施。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禁止破坏耕地行为。加强耕地修复改良,建设高标准农田4.04万亩、节水灌溉0.5万亩,实现旱涝保收。根据需求在主导产业基地配套建设温室、大棚等生产设施,清洗、分选、切片、烘干等产地初加工设施,气调库、冷藏库、储藏窖等仓储设施。重点完善官渡口神农新区农产品交易中心、溪丘湾茶叶交易中心、野三关中药材交易中心基础设施。以县城和乡集镇为中心,配套建设产品深加工、批发市场、冷链、物流等。(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
11.全面推进融合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构建乡村旅游模块化、区域化体系,注重片区开发,优化全域乡村产业总体空间布局。重点打造“野三关花海、绿葱坡滑雪场+中药材观光园”、“巴野路、茶店驿站+XX郡贡茶体验馆”等特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依托长江三峡(XX)纤夫文化旅游节、绿葱坡冰雪旅游节等特色活动,充分发挥乡村地域旅游资源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举办XX坪油菜花节等特色乡村游活动,不断推进XX康养民宿业、休闲旅游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加快农村电商发展,积极探索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融合发展模式,有效对接城乡生产与消费,引导城镇居民下乡消费。利用互联网优势,发挥农村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作用,运用“三专一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方式,畅通销售渠道。(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供销社,各乡镇党委政府)
四、保护乡村生态
12.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摸排自20XX年以来改建的农村户厕问题,边排查边整改。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农村垃圾分、清、收、运等长效机制。出台《XX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开展12个农村聚居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大力开展村庄“四旁”、庭院植树、种草、栽花活动,引导农户畜禽圈养,房前屋后、室内室外扫干净、摆整齐,打造“绿树成荫、四季有花、春秋有别、韵味十足”的美丽庭院。(牵头单位:州生态环境局XX分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林业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13.推行乡村工程建设生态化。严格乡村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道路、桥梁、矿山开采等工程建设,严格落实环评审批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及时实施复绿复垦等生态修复措施。乡村建设尽量就地取材,弃土弃渣规范处置。建设风格与周边生态景观相协调,防止照抄照搬城市元素、硬质铺装过度、景观建设多余,避免损害乡村气质,破坏乡村生态和风貌。河道治理尽量维持河道原貌,减少混凝土成分,实施植被护坡护堤。(牵头单位:州生态环境局XX分局;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林业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14.从严保护农村生态资源。严格管控农业化学品使用,继续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推行配方施肥、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绿肥还田、轮作休耕等措施,继续保持化肥农药零增长,加强农膜、秧盘、遮阳网、果蔬套袋、农药袋(瓶)、化肥袋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利用,实施无害化处置。实施总量减排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全面实施林长制,加强古树名木和天然林保护,对80年以上的大树实行挂牌保护,严厉打击猎杀、捕捉、驯养、贩卖和烹食野生动物行为。严格落实长江、清江流域“十年禁渔”措施,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牵头单位:州生态环境局XX分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各乡镇党委政府)
五、改善民生福祉
15.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快速推进普通公路“建养一体化”杨柳池至金果坪段改扩建工程建设,完成266公里“油返砂”,提档升级XX公里通畅公路,改造农村公路危桥XX座。实施集中居住10户以上村民小组硬化路补短板工程,试点推进入户路建设;大力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围绕巴野公路、县城至溪丘湾乡等重点农村客运班线,创建农村客运文明示范线。提升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入户率。实施X个农村电网改造单项工程,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XX千米、低压线路XX千米、变压器XX台XX千伏安,全面消除农村“薄弱电”和“低电压”。持续开展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排查,新出现的危房及时改造,做到“动态清零”。(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住建局、国网XX供电公司,各乡镇党委政府)
16.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除因身体原因不能上学以外,适龄学生不得失学辍学。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落实农村医疗保障待遇。继续实施“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严格执行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实施乡村振兴“光明行”行动,推进“童伴妈妈”、农村养老互助中心建设,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实现信息管理无盲点,儿童主任、督导员配备全覆盖,加强重病重残患者、高龄独居老人、分散供养特困对象、困境孤残儿童等重点对象的探访
和照护。(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医疗保障局、县民政局、县妇联、团县委,各乡镇党委政府)
17.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强化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新建及改扩建50个村级阵地,打造10个“红色驿站”,改善9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行“县乡村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将社保卡和社保待遇申领、养老金领取、生活缴费、户籍办理等高频服务事项的办理权限向基层延伸,实行网上办、上门办、马上办、全程代办。结合乡镇党员人均每年参与志愿服务5次、志愿服务时长达到20小时;推进县文化馆、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和数字化建设,建立12个乡镇图书馆、文化馆分馆。持续推进全民阅读活动进农村、进农家,提高农民文化素养;经常性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戏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支持各乡镇、村(社区)自办、自创“乡村春晚”等文艺展演活动。(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六、提升乡村风貌
18.整治农村建房乱象。坚持规划先行,严格“一户一宅”规定,规范审批程序,加强用地建房过程管理,禁止非法倒卖集体土地建房,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现象。推行依山就势建房,严禁占用成片耕地、侵占河道蓝线、紧邻河边沟边、侵占公路控制线和规划区域外建房。加强农房建设风貌管控,突出传统建筑特色和民居建筑风格,由县住建局提供具有乡村特色、满足农村使用功能、不同梯次造价的农房设计图纸,无偿提供农民选择使用,由乡镇和“尖刀班”负责督促农民严格按图施工。(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19.整治标牌乱立、杆线乱设。按照清除废弃的、统筹必须的、规范现有的、控制新建的思路,治理农村各类标牌乱立和强弱电线“蜘蛛网”问题。坚持非必要不设立标牌,必须设立的须经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审批,杜绝形式主义标牌、破坏生态标牌、垃圾广告标牌等。规范高压、低压、弱电线路杆线设置,最大限度实行杆线公用,消除
乡村视觉污染,确保整洁有序。(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单位: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七、培育文明乡风
20.推动移风易俗。实施乡风文明三年建设行动,到20XX年建成15个乡风文明试点村。深入开展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和弘扬“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形成良好民风家风。持续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加大选树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深入开展诚信活动周、学雷锋活动日等诚信主题活动,推进“信用XX”建设。发挥乡风文明理事会作用,推行道德评议、红黑榜曝光等机制,严厉整治“大操大办、天价彩礼、整无事酒”等陋习。持续开展活人墓、大碑大墓专项治理,采取分村单建和多村联建方式,大力推动村级公墓建设,实现全域覆盖。倡导生态、文明、低碳祭扫。开展“科普乡村行”活动,引导农民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抵制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动向农村渗透。(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民政局、县民宗局、县科协,各乡镇党委政府)
21.推进文化保护与传承。统计调查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历史建筑、乡村文物保护单位、巴文化遗迹等文化遗产情况,明确保护责任。加强对XX镇围龙坝、XX镇XX坪等传统村落,XX镇蓝家大院、XX镇XX老屋等古建筑,XX坪乡红三军旧址、XX湾乡XX洞等红色遗址文化保护。加强XX堂戏、XX号子、XX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民宗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八、深化乡村治理
22.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一统三治”基层治理模式,深入开展“富裕、美丽、文明、和谐、幸福”五村建设,探索建立红旗型、标准型、后进型“三型”党支部分类管理模式。抓好XX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深化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抓好乡村两级换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成员。继续执行村“两委”干部养老保险补贴实施办法,按照村主职干部年报酬70%的比例落实村副职干部待遇。加大党员培训力度,持续擦亮乡镇党校名片,选派优秀党支部书记异地跟班学习,常态化开展“村书记论坛”,建立农村党员分类管理体系。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利用支部主题党日、“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加强党性教育。全面推行“214”村级民主管理模式,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持续开展重难点村“点穴式”巡察,落实“三会一课”、党务公开等制度。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对红白理事会、村级公益设施管护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全面引导。简化村规民约,强化基层法治宣传教育,推进“一村一警”和行政村法律顾问全覆盖。稳妥开展村(居)建制调整,对常住人口在500人以下的行政村进行建制调整,不搞“一刀切”,不损害群众利益。稳慎推进城郊村、城镇中心村“村改居”,妥善处理集体资产,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委宣传部、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23.大力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用好中央、省、州扶持资金,积极探索资源开发、资产运营、服务创收等方式,大力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出台《XX县农村村集体经济收益管理办法》,健全法人治理、经营运行、监督管理和权益分配机制。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承接除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以外的村级小型工程项目建设。有效化解村级债务,按照“摸清旧债、严控新债、落实责任、分类甄别、逐步化解”工作思路,逐村制定债务化解方案。2021年负债10万元以下的村级债务实现清零,严禁新增村级债务。(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金融办、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九、培养乡村人才
24.加强乡村治理人才培养。建强以村(社区)“两委”班子、大学生村官、后备干部、驻村(社区)工作队为主体,村民小组长、新
乡贤、老党员、老干部等人员为补充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轮训,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能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中发展党员,每村(社区)培养3-5名入党积极分子。(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委党校,各乡镇党委政府)
25.加强乡村创业人才培养。围绕乡村产业,分类持续开展龙头企业家、创业致富带头人、高素质农民、电商等人才培训,县级培训每村不低于5人,乡镇要经常性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举办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遴选支持一批“乡村振兴带头人”“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继续实施在外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优化返乡创业服务、做好返乡企业用工服务、落实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引导支持在外人才返乡创办实业,带动就业。(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人社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26.加强乡村科技人才培养。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XXX人,常态化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XXXX人次以上,选派XX名科技特派员。以乡镇为单元,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咨询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从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技术骨干中公开招募X名特聘农技员。继续推进“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选派优秀青年农民接受脱产大专学历教育,毕业后按程序吸纳为村干部(后备干部),并担任本村产业技术指导员,服务本村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十、强化乡村振兴保障
27.统筹县域经济发展。将乡村振兴统筹于县域经济发展全局,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一体推进。以小城市标准提升建设县城和中心镇,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聚焦茶叶、柑橘、药材、畜牧等主导产业,建成从头到尾比较完善的全产业链。
28.建立工作推进体系。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成立县乡乡村振兴指挥部,组建指挥部办公室;县委农办秘书股与县
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合署办公,指挥部下设专项工作组,由分管县领导担任组长,县指挥部两月一调度,乡镇一月一调度。延续脱贫攻坚期内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决策机制,对非依法必须招标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取询价、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方式实施。
29.强化要素保障。强化资金保障,对申报成功的州级示范村和县级示范村,统筹整合资金重点支持;2021年土地出让收益用于乡村振兴的比例达到政策标准30%以上;加大财政统筹整合力度,对乡村振兴重点村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不属于脱贫攻坚期内的贫困村但基础设施薄弱、工作基础较差的村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轻的村分类倾斜。强化用地保障,年度新增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振兴用地需求;大力推动废弃房屋拆除和土地复垦,新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收益全部用于乡村振兴。强化金融保障,落实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将土地经营权、林权等抵押贷款代偿纳入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范围;过渡期内创业担保贷款向乡、村两级倾斜,重点支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回乡创业者等对象;建立完善行业主管部门推荐、金融管理部门协调、金融机构对接支持的常态化“企业金融服务方舱”制度;持续针对茶叶企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乡村文化旅游企业等开展政银企对接和金融服务,安排银行机构跟进服务扶贫车间融资需求。构建更加系统规范有效的主导农产品保险制度体系。
30.加强督导考核。按照“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的要求,对乡镇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落实和驻村帮扶情况进行暗访督查,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对乡村振兴中出现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等行为一律严格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县直部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范围。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表现突出、成效明显、具有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评选表彰;对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实绩考核结果差的乡镇和县直单位进行约谈。
农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3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目标
从20xx年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xx年底这3个村庄通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20xx年起,在总结创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考虑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考虑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既要考虑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学改造提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路网布局,合理设计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内断头路。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推广应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鼓
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严格管控无序违章建房,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能力。
(二)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村庄主次干道硬化。主街硬化率达到100%,小巷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两侧铺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设施,形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
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积极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配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形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多层次立体绿化效果,村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三是提升亮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巷及公共场所,采取各种方式实施亮化工程,有条件的村庄应安装太阳能路灯。加强对公用照明设施的管理维护,提高夜间照明效果。
四是提升净化水平。建立村内卫生日常保洁机制,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街运转、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按每5-10户不低于1个的标准配备垃圾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箱、垃圾清运车;设立环境卫生专管员及环卫清洁队伍。同时,全面清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推行“三堆两垛”(沙土堆、粪便堆、杂物堆、柴草垛、砖石垛)定点存放。妥善处理并积极利用禽畜粪便,鼓励村民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五是提升美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建筑、墙壁进行统一整洁或粉刷,合理布局宣传栏、文化墙等,形成整洁有序、特色鲜明、实用美观的景观效果。整治村内影响观瞻的陈旧电线电路,坚决杜绝乱扯乱挂现象。
农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4按照县委、县政府xxxx年持续争创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先进乡(镇)、示范村的决策部署和县委郑朝彬书记在县委十四届第十一次全会上的要求,结合xx镇乡村振兴创建工作实际,经镇党委班子研究,拟定xx镇20xx年乡村振兴示范亮点打造工作方案,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汉源县北部,为大相岭山脉西南的高山河谷地带。东北以大相岭山脉同荥经县交界,西南与富庄镇毗邻,西北连九襄镇、东南隔东门河与九襄镇相望,幅员面积xx.x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海拔xxxx米,年降水量xxx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xx.x℃。全镇辖x个村,xx个村民小组。xx镇已于xxxx年成功创建x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xx村分别于xxxx年、xxxx年成功创建x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二、亮点打造
(一)xx镇古城老街提升打造项目。项目建设内容为新黎村、富民村老街强弱电入地、老街风貌提升、古城老街文化元素打造,富民村老街路面铺设青石板,资金预算xxx万元,其中强弱电入地xxx万元、老街风貌提升xxx万元、青石板铺设xxx万元、古城老街文化元素打造xx万元。该项目的实施能全面提升xx镇古城老街消防安全等级,有效保护xx镇古县城文物风貌,有力提升老街群众人居环境,持续巩固xx镇乡村振兴创建成果。
(二)万亩贡椒基地与贡椒广场融合提升打造项目。万亩贡椒基地至贡椒广场新建道路工程已经开挖路基,道路建成后将解除贡椒广场道路狭窄的瓶颈,有力促进xx镇农旅融合发展。万亩贡椒基地与贡椒广场融合提升打造项目建设内容为万亩贡椒基地内现有荒地规范化产业提升、贡椒广场提升打造、贡椒文化元素打造,项目预算资金xxx万元,其中万亩贡椒基地内现有荒地规范化产业提升xx万元,贡椒广场提升打造xxx万元,贡椒文化元素打造xx万元。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融合万亩贡椒基地和贡椒广场优势,有力发掘贡椒文化元素,有力
提升汉源贡椒对外形象和品牌影响力。
(三)基层治理示范打造。结合基层治理示范打造工作,扩建新黎村活动室、新建富民村活动室,项目预算资金xxx万元,其中在新黎村xxxx年活动室提升打造基础上扩建新黎村活动室预算xx万元,新建富民村活动室xxx万元。该项目的实施将为群众开会、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群众性文体活动等提供固定场所,有力促进乡村治理,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以上项目建成后,xx古城与万亩贡椒基地、贡椒广场、同心村相互映衬,形成乡村振兴串联点位,将有效提升xx镇乡村振兴创建成果。
农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5一、村的基本情况
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537户,常住人口1422人。幅员面积2200亩。耕地面积1920亩(其中水田1885亩,旱田35亩),人均承包地1.3亩。土质粘性,灌溉以提灌为主。排水不好,易受涝灾。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红苕、土豆及各类蔬菜,牲畜及家禽有生猪、肉牛、鸡、鸭、鹅、兔等。粮食总产1200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800元。
二、项目名称:土门镇民乐村种养殖基地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优质獭兔养殖基地
计划—年新建兔舍10幢(2600M2)兔笼10000个。兽医诊断及繁殖生理室(20M2),办公用房及技术培训室(500M2),生产性辅肋设施(兔舍饮水工程、场区道路、绿化、围墙、输电线路及污水处理系统),仪器设备。
(二)年建设一个蔬菜示范园,一个食用菌种植基地。
规划60余亩土地用于绿色蔬菜示范,年产绿色蔬菜480吨,新建简易蔬菜大棚40020M2,食用菌种植基地40余亩。
四、项目建设地点:村(三组、七组)
五、进度安排:
1、优质獭兔基地建设:从年8月至年6月底第一期工程基本完成
60%,兔笼6000个,办公用房及培训室、饮水工程、场区道路、绿化、输电线路。年12月底完成第一期工程计划的80%。
2、高效农业蔬菜示范园,食用菌种植基地:从年10月至年6月底蔬菜示范园基本完成简易蔬菜大棚2万平方米,滴灌系统,示范园管理人员,门卫值班室,产品清洗,包装车间,食用菌制菌车间,培养菌种室,锅炉及高温灭菌灶。到年12月30日推进计划的85%。
六、项目建设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和引导,积极起好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
2、各方筹措资金,抓好招商引资,采取外来入股等措施,确保项目的推进。
3、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金,大力培养技术人员,搞好防疫,从而减少不应有的损失。
4、积极带动周围农户参与发展和项目的推进,从而带领全村农户的增收致富。
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3篇)第1篇: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实现构建美丽幸福村,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总体目标
在现有产业优势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收入上下功夫,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立筑牢防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发展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围绕产业兴旺,全面发展到户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发展以柴胡、猪苓、天麻等中药材为主导产业,以干杂果、食用菌、养殖业为骨干项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着力培育长中短结合、可持续增收的到户产业。引导农户发展种植柴胡1000亩,天麻60000窝,养殖生猪1200头,累计发展核桃600亩、板栗320亩,猪苓18000窝,养殖中蜂1500箱,实现农户收入稳中有升;二是建成的新型经营主体徐香猕猴桃示范园300亩,今年已挂果,预计产量近6000斤,积极协调帮参扶单位,待猕猴桃成熟后帮助销售,发挥帮扶干部消费扶贫的作用,实现猕猴桃种植农户稳步增收。三是扩大高
山坪中药材种植项目规模,稳步推进,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发挥支部书记带头发展产业的模范作用,落实支部书记种植柴胡10亩。
(二)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容村貌、农户厕所改造提升为整治内容,扎实推进“八清一改”,广泛动员群众清理“三堆”、治理“三乱”、实施“三改”和美化“三口”。全力实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黑山沟示范点,并有效带动周围村庄提升干净整洁度;加快安置点污水处理站施工进度,使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常态化开展垃圾治理和清洁行动,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制定《村规民约》和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不断强化村民环保意识,倡导良好生活习惯,从源头上控制垃圾产生量。持续开展各项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村庄和庭院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激励和引导农民群众主动爱护环境卫生,培养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高我村无害化厕所改造。
(三)改善和提升村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争取项目资金,统筹推进村域内道路项目建设,力争本年度实施大路口至大块地7公里通组水泥路建设。二是加强村域内设施管护,落实公益岗位、村民小组长管护责任,加强对村域内砂石道路、水泥路、路灯、水利设施、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公厕、垃圾处理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建立、完善各种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四)加大帮扶力度,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力量,建立全村预警监测体系,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了以联村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村主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为成员,中心护长、网格员、信息员直接参与的防返贫动态监测体制,按照省、市、县防返贫动态监测“2531”工作要求,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形成互为补充、互相协同的方式,通过日常排查、重点排查、集中排查的工作机
制,对排查的问题、风险隐患每周召开会议研究,建立台账,对“三类人群”按要求启动监测识别认定程序,并根据风险点,针对性的落实帮扶措施开展帮扶工作。
(五)持续推进“两业”增收项目,落实后续保障政策。实行“农村基层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骨干项目和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同步推进贫困人口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贫困户家庭劳动力至少1人实现稳定就业;在引导群众做大做强柴胡、天麻、猪苓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以中蜂、猕猴桃、嫁接板栗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引导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转移就业***人以上,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稳步增收。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组织上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了镇村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实施巩固衔接期内工作。
第2篇: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近日,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出台《平顶山市加快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促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现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至关重要。为全面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推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强筋壮骨、做大做强,强力构建以生态养殖、特色种植、绿色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根据《平顶山市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要求,出台《平顶山市加快推进农业优势特色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二、起草过程
2022年1月以来,按照市政府要求,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林业局、农科院等相关单位深入各县(市)调研涉农主导产业发展情况,认真学习《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平顶山市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平顶山市绿色食品城建设意见》等文件精神,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了《实施方案》初稿,随后多次召集各县(市、区)、市直有关单位进行深入讨论、修改完善,并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3月25日,按照文件制发程序向市发改、财政、工信、科技等部门发送了征求意见稿,结合各单位的反馈情况进行了修改完善,由市政府办公室政策法规科合法性审查后,2022年4月13日,经市政府第109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4月14日以平政〔2022〕13号印发实施。
三、制定意义
《实施方案》的出台,顺应了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其进一步实施将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为绿色食品城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四、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分为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四个部分:
一是总体要求,明确了我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二是目标任务,到2025年,全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三化”支撑的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三产融合、三链同构的产业体系初步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三方”联动的经营模式有效推广,“一县一业”的区域涉农品牌初步叫响,农业产业化主要指标赶上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工作重点,从突出“一县一业”,构建优势特色产业四梁八柱;突出三产融合,推动
优势特色产业强筋壮骨;突出龙头引培,打造优势特色产业硬核支撑;突出品牌引领,筑建优势特色产业核心地标;突出科技赋能,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动力引擎五个方面促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四是保障措施,从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督导考核四个方面,着力推动工作落实。
五、涉农产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考核奖惩办法
为进一步加大涉农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有效激发大抓招商、大上项目的工作积极性,作为《实施方案》的附件,制定了《2022年度涉农产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考核奖惩办法》,明确了考核对象、范围、标准、内容等,定期召开例会,加强工作调度,年底考核奖惩,不断提升重点项目建设质效,促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第3篇: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等11部门《关于印发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农办函〔2021〕84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继续落实支持政策、加大要素投入、加强指导服务,深入实施“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持续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项目实施类型及对象
(一)项目实施类型
1.到户产业项目。因户施策,分类指导具备特色产业发展条件且需要巩固产
业脱贫成果的脱贫户科学选择奖补项目清单(详见附件1)中的项目实施。
奖补项目清单中没有标明的其他符合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项目,由乡镇政府上报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研究同意后,也可组织实施。
2.村集体产业项目。由县乡村振兴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配合,乡镇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二)项目实施对象
1.到户产业项目:具备特色产业发展条件且需要巩固产业脱贫攻坚成果的建档立卡脱贫户及具备条件的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根据到户项目奖补清单,严格资格条件和奖补标准,应补尽补。
系统标注“已脱贫(不再享受政策)”脱贫户不得享受到户产业项目奖补政策。
2.村集体产业项目:具备相应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条件的脱贫村和一般村。
三、项目操作程序
到户产业项目坚持“户申请、村级初验申报、乡镇审查验收、县级复核审批”程序,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一)脱贫户申请。脱贫户在实施奖补项目清单中的项目时,如实填写申请书,及时上报村(居)民委员会。
(二)村级初验申报。村(居)民委员会收到脱贫户申请书后,及时进行审核,并向乡镇申报立项花名册,落实全程跟踪服务责任人。在项目符合申报条件时,村级组织实地现场验收,经验收合格后填写申请审批表和花名册,经会议研究、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上报乡镇。
(三)乡镇审查验收。乡镇政府组织审核材料,并开展实地现场验收,经验收合格、会议研究、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上报县农业农村局。
(四)县级复核审批。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人审核材料,并会同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按照不少于申报项目数量的**%的比例进行实地抽查复核,经抽查复核合格、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县农业农村局审批。
(五)资金拨付。经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主要领导审批,报县分管领导签批同意后,乡镇运用财政补贴“一卡通”系统编制录入补贴花名册并同时进行乡镇、村两级公告,县农业农村局将所需奖补资金拨付到有关银行打卡发放到户。
村集体项目操作程序按照省有关文件精神执行。
四、项目资金来源及分配原则
(一)项目资金来源。县乡村振兴局和县财政局下达的有关财政资金。
(二)项目资金安排原则。鼓励各村(居)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绿色高效、有潜力、可持续发展的村集体项目,鼓励支持脱贫户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项目,统筹资金、足额安排。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特色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明确一名负责人具体抓,建立部门协调、分工明确、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体制,保持工作队伍稳定,落实产业发展政策,推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二)加强技术指导。继续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指导服务制度,每名农技人员至少联系服务2个实施自种自养项目的脱贫户,重点做好关键农时季节指导服务,全年入户走访10次以上。乡镇要组织镇村干部和农技人员对实施自种自养项目的脱贫户及带动主体进行培训指导,每年不少于3次。
(三)加强产销衔接。脱贫户奖补项目产业必须要有稳定销路,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带动主体帮助销售与自行销售相结合,确保特色农产品销得畅、销得好。
大力推进“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鼓励支持实行“订单”化生产,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更好地发展特色种养业。
(四)加强风险防范。把产业发展作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的重要内容,对因自然灾害、病虫害、价格波动、产品滞销、带动断链等出现产业发展困难的脱贫户、边缘户,及时开展有针对性帮扶。深化“防贫保”综合保险试点改革,开展特色险、健康险、意外伤害险和若干选项民生保障自选保险的“3+N”一体式“防贫保”综合保险试点,加强保险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参与度和积极性,力争做到应保尽保。
(五)加强督查考核。将“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纳入对乡镇工作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重点督查考核脱贫户实施农业特色产业项目情况、主体带动情况、园区建设完善情况及产业发展典型案例。县农业农村局将开展不定期督查通报。
(六)严肃工作纪律。加强产业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骗取、套取产业奖补资金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一经发现严肃查处,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六、其他事项
(一)耕种面积确定。特色种植项目的耕地面积,原则上以该块地的土地确权面积为准,如未确权或确权地块仅有部分发展特色种植项目,就以实际测量面积为准,实际测量的数据要据实记入《乡镇和村级验收意见书》;对种植非本户的耕地,需提供村(乡镇)证明或乡镇经管部门审核的流转合同。
(二)奖补上下限。每户每年享受到户产业项目奖补最高不超过3**元,最低不少于**元。
(三)申报奖补时间。今年从4月份开始,各乡镇每月10—15日向县农业农村局集中申报。
本方案如与省、市相关政策规定不符,将另行调整。
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绿色兴镇、生态马河”建设步伐,集全民之智,举全民之力,把我镇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做大、特色做强,以特色产业的最大化,早日实现富民强镇的目标,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举特色旗,走富民路,建小康区”的总体思路,发挥比较优势,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统一思想认识,采取强力措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新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实现
篇一: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938字)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把我镇建设成为荆门北部农业特色产业的强镇,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二、工作思路
坚持“半山坡地栽泡桐核桃,深山林缘种香菇药材,全镇发展猪羊鸡鸭”的产业布局,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大动作,重点发展林果、畜禽、菌药三大特色产业,走一村一品或数村一品的路子,真正实现从种粮解决温饱向发展特色产业达到小康目标的迈进,实现从矿产资源开发的短效产业向农业资源开发的长效产业转变。
三、目标任务
1、发展现代林业,念好“山”字经。鼓励农民山上种树、养羊,山下种菇、养鸡,变“望山兴叹”为“靠山吃山”,力争今年实现“三个一”的目标,即:新增1个养羊小区,新增1000亩基地造林,新增土鸡出笼10000只。
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技术扶持。组建马河核桃生产、生猪贩运、蛋鸭养殖、土鸡养殖4个专业合作社,建成易畈生猪养殖专业村,培育白泥香菇、院子河核桃、三里岗土鸡等绿色品牌。
到20XX年底,力争把马河建成全区泡桐、核桃大镇、全市山羊养殖示范镇、全区菌药材种植重点镇。
四、工作重点
(一)林果产业
1、实施泡桐核桃全镇覆盖战略,以坡地、田块、多边连片建园为基本模式,以点种直播和实生苗栽植为主,进行优良品种高接换优,落实综合管理。20XX年以马咀、钱河两村为重点发展泡桐100亩,以院子河为重点发展核桃200亩。
2、发挥自然优势,在关庙岗、白泥等村重点发展优质柑桔、板栗,加强挂果树管理,实施嫁接换优,到20XX年重点村优质柑桔、板栗面积达到20XX亩,优质果数量达到95%以上。
(二)畜禽产业
1、坚持“转变模式、扩大规模、主攻质量、提高效益”的思路,在全镇推行“退耕还草、还草养畜、养畜致富”的发展模式,重点抓好优质牧草种植、品种改良、圈舍修建、饲养技术改进。到20XX年,全镇种植优质牧草面积达到1000亩,修建暖棚圈舍200座;实行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群体化发展,实现羊饲养量达到8万只,发展100头以上的养羊大户200户,建成钱河、双河养殖示范村;走专业户、专业社带动发展的路子,实现生猪饲养量达到1万头,发展2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200户,建成百头以上养猪厂5处,建成易畈养猪专业村。
2、顺应市场,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林缘地、荒坡地、闲散地和农户庭院,在全镇大力发展土鸡养殖,到20XX年,建成三里岗土鸡养殖示范村,提供优惠政策,建成万只土鸡养殖场一处,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建成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土鸡产业集群。
(三)菌药材产业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立足适生适销品种,科学栽植管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稳步发展。在易畈、白泥等村重点种植袋料香菇,在马咀、铁坪等村重点种植半夏、板蓝根、金银花等,到20XX年全镇袋料香菇达到300万袋。到20XX年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
四、主要措施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马河地处山区,虽然山大沟深、远离城区、自然条件落后,但生物、光热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发展泡桐核桃、草畜等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经济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的贫穷、观念上的贫穷和发展能力水平上的贫穷”。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要从唯粮是农、小富即安的潜陶醉意识中解放出来,切实认识到抓农业特色产业,就是抓科学发展,就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认识到只有把握比较优势,谋求特色产业大突破,把农业这个安天下的产业转变为富天下的产业,才能真正把马河建设成为富庶、魅力、和谐新马河。【20XX
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XX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全镇上下要明确一个主题,形成一个共识,喊响一个声音,形成一股力量,推动农业特色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2、强化科技培训,利用高新技术。一是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诚请各级专家、技术人员讲学指导,每村建立一个农民技术常年培训班,每年培训农民20XX人次,户均达到1个科技明白人。二是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干部、群众、能人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三是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加大各级干部培训力度,使他们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行家里手。四是加强沟通联系,重点引进良种良法,加快泡桐种植、核桃嫁接、板栗嫁接、柑桔嫁接等新技术推广运用。
3、创新经营机制,实行集约化经营。一是围绕“一村一品”或“数村一品”,鼓励联户联产、能人大户承包经营,解决一家一户办产业力量薄弱的问题。二是吸引民资、招商引资,鼓励私营企业和能人大户领办、创办农业特色产业,投资兴办特色产业经营实体,打造“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链,坚持把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等整合起来,向特色产业开发集中,形成强大合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4、加强标准化生产,争创名优品牌。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限用、禁用农药的使用,积极推进特色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抓好泡桐、核桃、土鸡、山羊、肉鸭、生猪等农产品的注册认证,靠品牌占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创立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品牌农产品,加大对外宣传推介,扩大全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5、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农产品流通。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能人大户、贩运大户在流通环节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引导组建涵盖泡桐、核桃、肉鸭等特色产业的专合组织,实行公司化、企业化运作,实现农产品产、供、销良性互动,流通顺畅。同时,采取资金扶持、政策扶持等激励机制,瞄准市场需求和投资热点,创造条件兴办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特色产业发展链条。
6、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为了切实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镇上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官章俊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代祖权同志任常务副组长,各党委成员任副组长,农技、畜牧、林业等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特色产业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农业特色产业开发领导协调工作。各党委成员负责所包片区及所包村的开发规划制定、产业任务的落实、技术干部的考核;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本村特色产业开发第一责任人,村委会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各村特色产业开发规划的制定和任务的落实;驻村干部为技术负责人,负责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培训农户;各站所负责人负责技术指导、了解市场动态,宣传推销特色农产品。对产业开发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村、部门和包抓产业的领导、干部、科技人员给予重奖;对包抓产业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必要时给予严肃的组织处理。
7、出台优惠政策,制定奖励措施。为了切实拉动和促进全民参与发展特色产业,镇政府每年拿出2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种、养殖大户和在这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篇二:新农村建设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2108字)
为加快推进南仁新农村建设及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依据我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南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XX年,南仁新农村建设及农业产业化工作按照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及《武功县新农村建设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意见》、《武功县20XX年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的要求,经充分调研,确定了“扩果、强畜、壮大非农产业”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思路,即在做好畜禽养殖和农户集中连片种植猕猴桃的基础上,突出养结合,林下养殖循环模式,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确定了“强基础,抓产业,整村容,转作风”为主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全面加强以“两委”阵地、文化广场、街道路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猕猴桃种植、林下养殖为引导的农村产业发展,以美化、绿化、净化为前提的村容村貌整治和以宣传引导、技能培训、文化活动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南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
二、建设目标
(一)新农村建设。今年南仁下寨村、西合村被县上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北坡村被确定为非重点示范村。下寨村年内重点做好文化广场建设及配套健身器材工作,西合、北坡两村年内重点做好“两委”阵地及文化广场建设配套等工作。示范村其它工作任务见附表。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
1、猕猴桃种植。全力配合健康果业、圣元果业2家企业做好上寨、下寨、赵村宣家3个500亩以上猕猴桃种植基地后续建园工作。以基地为示范,年内力争新增猕猴桃种植面积300亩,建成百亩以上连片种植示范村(点)2个。
2、畜牧养殖。继续加快建设赵村旭日“畜沼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中心全年新增百头以上养殖场5个,新增
标准化猪舍10幢,新增千只以上养鸡场3个。年内建成林下养殖循环农业示范点2个。
3、非农产业。以杨老五麻化食品、荞生园系列食品为重点,努力帮助企业扩大再生产,提升企业规模、产品档次,强化宣传包装,力争使产品年内进入商场、超市。加强宣传引导,扩大手工
布艺从业人员数量。
三、扶持政策。
县上对今年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具体如下:
(一)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对重点示范村新建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以上(含1000平方米)的每村补助8万元(含配套健身器材2万元)。对重点示范区村新建村两委阵地的每村补助8万元,对重点示范村实施村容村貌治理、完成示范一条街建设任务的每村补助1万元。
(二)猕猴桃产业和设施农业。
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重点扶持农户集中连片种植猕猴桃。要优先选择水、电、路条件好的地块,规划猕猴桃产业和设施农业。对农户集中连片栽植猕猴桃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0元,补助资金直接到户。对年内农户集中连片建设10座以上的日光温室大棚(50*8米)每座补助10000元,对年内农户集中连片建设20座以上的大拱棚(60*6米)每座补助1500元。
(三)手工布艺和一村一品。
对年内开发研发的手工布艺新产品,完成商标注册、包装设计并投入生产的,每个产品补助10000元,其它一村一品完成新产品研发,商标注册、包装设计并投入生产的,每个产品补助3000元
-5000元。对年内以村为单位新增织布机50台以上的,每台补助农户300元,新增刺绣绣架50套以上的,每套补助农户100元。对年内新发展的手工布艺和一村一品专业村(小区),达到省级标准的每个补助1万元。对年内建设的村级(20平方米)、镇级(50平方米)、县级(100平方米)手工布艺销售、展示平台,每个分别补助1万元、2万元、3万元。
(四)循环农业和畜牧产业。
大力发展畜沼果、畜沼菜、畜沼粮等循环农业,按照《武功县畜沼果循环模式实施方案》,对农户或企业实施循环农业根据规模补助5000元-50万元,对新建10栋以上的标准化养猪场(小区),每栋猪舍补助2万元,对新存栏50头以上标准化奶牛(肉牛)养殖场补助3万元,存栏100头以上的补助8万元。
(五)龙头企业和名优品牌。
对依法组建且运行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市级示范认定的一次性补助20XX元。取得省级以上示范社认定的一次性补助5000元。对年内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2万元、1万元、5000元。对年内申报获得国家地理标识标志认证的企业或合作社每个奖励20XX元、5000元、1万元。对年内获得中国名牌、陕西名牌、咸阳市名牌产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2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中心成立以主任张波林同志任组长的南仁新农村建设及农业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实行领导成员包抓工作机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度。
(二)夯实责任。中心各办、各村作为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主体和实施单位,要细化量化任务,合理安排进度,夯实责任到人。要坚持工作在一线推进,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严格奖励。中心把新农村建设及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全年各办各村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点,对年终考核后三名的村,要进行处罚,村主要干部予以相应处理。对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将在次年经济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奖励
篇三:荷花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472字)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腾冲县委、政府《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绿色兴镇、生态荷花”建设步伐集全民之智举全民之力把我镇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做大、特色做强以特色产业的最大化早日实现富民强镇的目标特制定如下
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实现新跨越、增当排头兵”的总要求,发挥比较优势,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统一思想认识,采取强力措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新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把我镇建设成为农业特色产业的强镇,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二、工作思路
坚持半山坡村栽种柏子仁、柠檬,坝区村发展优质稻、稻田养鱼、蔬菜、草莓、葡萄、火龙果等生态产业的产业布局,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大动作,重点发展优质稻、稻田养鱼、蔬菜三大特色产业,走一村一品或数村一品的路子,真正实现从种粮解决温饱向发展特色产业达到小康目标的迈进,实现农业资源开发的长效产业转变。
三、目标任务
1、半山坡村发展经济林果,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柏子仁、柠檬等经济林果。
2、坝区村发展优质稻、稻田养鱼、蔬菜、草莓、葡萄、火龙果等绿色品牌。
到20XX年底,力争把荷花建成特色农业产业镇。
四、工作重点
(一)、实施柏子仁、柠檬全镇覆盖战略,以坡地、雷响田、多边连片建园为基本模式,落实综合管理。20XX年以甘蔗寨村为重点发展柏子仁700亩,共计4000多株,20XX年已挂果800多株,可收获柏子仁干果2500—3000公斤,为群众增加收入75万元。以永乐自然村为重点发展柠檬100亩。
(二)、发挥自然优势,在肖庄、雨伞、民团、羡多、杏塘、朗蒲等村重点发展优质稻、稻田养鱼,到20XX年全镇优质稻面积达到9400亩,平均单产达430公斤、总产量404.2万公斤;到20XX年稻田养鱼全镇4800亩,产量14.4吨,产值824万元。
(三)、在民团、杏塘、朗蒲等村为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到20XX年全镇蔬菜面积达到12500亩,实现产值1690万元。
(四)、在明朗、杏塘、朗蒲等村为重点发展葡萄,到20XX年全镇葡萄面积达到30亩。
(五)、在朗蒲村为重点发展火龙果,到20XX年全镇火龙果面积达到30亩。
(六)、在明朗、民团等村重点发展草莓,到20XX年全镇草莓面积达到300亩。
五、主要措施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荷花镇全年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1℃,平均风速3.5,平均降雨量1463.9毫米。土壤肥力条件好,无毒无工业污染,具有优质稻谷、稻田养鱼、无公害蔬菜、柏子仁、柠檬、葡萄、火龙果等发展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要从唯粮是农、小富即安的潜陶醉意识中解放出来,切实认识到抓农业特色产业,就是抓科学发展,就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认识到只有把握比较优势,谋求特色产业大突破,把农业这个安天下的产业转变为富天下的产业,才能真正把荷花建设成为富庶、魅力、和谐新荷花。20XX荷花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全镇上下要明确一个主题,形成一个共识,喊响一个声音,形成一股力量,推动农业特色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2、强化科技培训,利用高新技术。一是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诚请各级专家、技术人员讲学指导,每村建立一个农民技术常年培训班,每年培训农民20XX人次,户均达到1个科技明白人。二是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干部、群众、能人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三是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加大各级干部培训力度,使他们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行家里手。四是加强沟通联系,重点引进良种良法,加快新技术推广运用。
3、创新经营机制,实行集约化经营。一是围绕“一村一品”或“数村一品”,鼓励联户联产、能人大户承包经营,解决一家一户办产业力量薄弱的问题。二是吸引民资、招商引资,鼓励私营企业和能人大户领办、创办农业特色产业,投资兴办特色产业经营实体,打造“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链,坚持把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等整合起来,向特色产业开发集中,形成强大合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4、加强标准化生产,争创名优品牌。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限用、禁用农药的使用,积极推进特色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抓好农产品的注册认证,靠品牌占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创立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品牌农产品,加大对外宣传推介,扩大全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5、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农产品流通。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能人大户、贩运大户在流通环节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引导组建涵盖优质稻、稻田养鱼、柏子仁、柠檬、草莓等特色产业的专合组织,实行公司化、企业化运作,实现农产品产、供、销良性互动,流通顺畅。同时,采取资金扶持、政策扶持等激励机制,瞄准市场需求和投资热点,创造条件兴办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特色产业发展链条。
6、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为了切实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镇上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科、畜牧、林业等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特色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科站,农科站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镇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协调工作。各领导班子成员负责所包村的开发规划制定、产业任务的落实、技术干部的考核;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本村特色产业开发第一责任人,村委会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各村特色产业开发规划的制定和任务的落实;驻村干部为技术负责人,负责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培训农户;
各站所负责人负责技术指导、了解市场动态,宣传推销特色农产品。对产业开发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村、部门和包抓产业的领导、干部、科技人员给予重奖;对抓产业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必要时给予严肃的组织处理。
7、出台优惠政策,制定奖励措施。为了切实拉动和促进全民参与发展特色产业,镇政府每年拿出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奖励种植大户和在这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篇四:资溪县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2800字)
为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更好地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发展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和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加工流通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主要目标。
通过省、市、县各级的扶持,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要求和“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围绕特色支柱产业和品牌农产品,培育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体,培育发展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到20XX年,全县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6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家。
二、工作重点
(一)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以“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盘活资本存量,整合资源要素,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合作。积极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聚集。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增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市场开拓力度,支持外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我县农产品的国
内外市场竞争力。
鼓励和支持城镇具有一定实力的工商企业或者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参与农产品市场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形成稳定的产供销关系。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加强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作,通过一企带一村、一企带多村等形式,在“一村一品”生产、村企合作经营、新型农民培育、公共事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合作。
(三)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结合“一村一业”、“一村一品”
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快建设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基地。结合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加快建立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精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
(四)继续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积极推行农产品生产环节全程监控,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各环节的档案追溯制度、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支持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法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把好产品准出关。实施农产品质量标准管理,对上市农产品按规定进行包装标识。
(五)提高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农业先进科技的创新中心和推广基地。
(六)积极探索农业保险的路子。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争取具有农业保险资质的保险公司按市场规则开展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保险试点,积极探索农产品价格保障与化解风险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保险机制,充分发挥保险业重要的社会保障功能,为农业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三、扶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统筹协调,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要根据各地实际,依据农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制定一系列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百花齐放、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财政扶持。争取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税收和信贷支持。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企业信用,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银信部门的支持,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国家、省加大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机遇,争取项目扶持资金,重点投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
(四)科技支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农科中心以及农技推广机构的合作,积极组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研中心,重点支持农业新品种引进、选育、示范、生产性试验、新技术应用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项目,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研究新
技术,拓展新领域,开发新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科技含量。
(五)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拓展生产经营领域和扩大出口。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开发新的特色产品、优势产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规模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生产、加工、流通一条龙的经营活动,扩展经营服务范围,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鼓励创办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组织开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培训、参观学习,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及管理人员素质,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鼓励和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会、农业博览会、产品展销会、交易会等,大力宣传我县特色、优势农产品和农业知名品牌,提高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鼓励外商来我县投资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建立生产基地,提升我县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产品出口的竞争能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外向
型发展战略,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开拓国外市场,将我县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六)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加大农业标准化推广力度,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树品牌创名牌,实施品牌战略和外向型发展战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资溪特色、有市场竞争力、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品牌、名牌,推动特色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于加快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实施方案
为适应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加快我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步伐,确保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今后一段时期,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一特四化”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方式产业化为发展方向,依托资源,科学规划,巩固发展肉牛、肉羊、玉米制种、经济林和劳务输转,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玉米制种和精细经作制种规范化,劳务输转特色化,全面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二、目标任务
1、畜牧业方面
——2012年全镇肉牛存栏达到2.5万头,出栏1.5万头;肉羊存栏11万只,出栏5万只;肉禽存栏35万只,出栏25万只;生猪存栏8000头,出栏7000头。
——培育建立起肉牛、肉羊二大产业为主的畜牧业产业体系,主要发展规模养殖户,走集中养殖的路子,结合农村楼院式住宅建设,分类建设养殖小区,达到一村多品;
——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常规动物疫病明显减少;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显著提高;
——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
万吨、万吨和
万吨,年均分别增长
%、%和
%;
——畜禽养殖业产值达到
万元,年均增长
%;
——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2400元,年均增长10%;
——规模养殖2012年全镇累计新增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区)65个,各种类型的专业大户550户;
——2012年全镇新建或规范各类畜牧合作经济组织6家;
——2012年,力争在梧桐苑工业园区引进1家畜产品加工企业;
2、农业技术推广方面
——农业生产结构明显优化。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调整种植结构。着重抓好资源优势、产品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的玉米制种、蔬菜制种、洋葱、油葵等主导产业,推广啤酒花、蒜苔等新型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的产出水平。到2012年,全镇普及双千田,增加5千元田2万亩,主攻万元田5000亩以上。使全镇农业总产值2亿元以上;
——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发达。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产业协会、专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为骨干,建立比较完善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科学技术含量持续提高。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发展深度加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外向度进一步加大。积极引进外部资金和先进的品种、技术、设备,努力增加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出口比例,提高农业的外向度;
3、林业方面
清水镇位于肃州区“东大门”,是肃州区六大风沙口之首。按照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指导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适地适树、高起点科学规划,做到经济林、防护林合理布局,优化林种结构和林业经济结构。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重点抓好经济林建设,不断加快名优特新经济林发展步伐,提高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目前,我镇现有经济林3825亩,力争在2012年扩展为4500亩。在目前大好的发展形势下,我镇在巩固好单墩子林果基地的基础上,今后重点发展以黄草坝为主的杏树、沙山为主的枣树为发展方向,继续扩大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争取将沙山、黄草两地打造成肃州区特色经济林示范点。
4、劳务输转方面
——2012年输转劳动力12000人,其中有组织输转3900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8100万元,其中年劳务收入超过2万元农民工1050人;
——结合我镇实际,一是建立“镇—村—组—农户”和“劳务经济人—农户”两套信息发布体系,特别注重做好村组农户信息传递。加快劳务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二是对农民工分类建立40—50个劳务收入抽样调查定点,建立统计台帐,定期统计这
部分人员的劳务收入和营业收入。通过监测和调查,分析劳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镇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2012年,累计组织和宣传200人取得各类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技术技能培训2700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2550人。紧紧抓住酒泉风光电产业园区和我镇范围内正在开工建设的铁路客运专线、750KV输变电线路工程大量用工的实际情况,组织好就业前定向培训,走“定单化”培训路子。以典型带动全镇农民工积极投入精力和资金提升个人技术水平,掀起农民工自觉学习实用技能的热潮;
三、具体措施
1、畜牧方面
(1)加强规模化养殖
。规模养殖户比重由目前的10%提高到12%以上,着力培育千只肉羊场和500头肉牛养殖场等大型养殖场,力争得到国家产业资金的扶持,实现养殖场和市场直供连接;
(2)加强示范基地建设
。建立以半坡林场和西一村为中心的3000只肉羊养殖基地,以西三村为中心的1000头肉牛养殖基地,加大屯升村生猪养殖发展规模,引导屯升村生猪养殖户建立生猪养殖合作社,新发展家禽养殖合作社1个。到2012年初要实现合作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使全镇养殖业同一步调发展,强化养殖业与市场的衔接,增加养殖效益,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
(3)加强服务体系完善
到2012年底,进一步完善各村的畜
牧防疫员制度,基本完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培养和使用一批素质高,技术好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定期对我镇的畜牧养殖工作进行指导培训,同时以养殖合作社为中心,扩大服务体系,组织村民规范化,科学化,安全化养殖,进一步扩大我镇养殖规模;
(4)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持“引、育、繁”结合的方针,采取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突出肉牛、肉羊、生猪和家禽,兼顾其他特种养殖,做好优良品种引进和推广工作。加强配种站点建设,完善冷链体系。加大畜禽地方良种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今后三年,大力推广优质肉牛冻精和肉羊温精改良技术,不断提高肉牛、肉羊品质。力争到2012年,全镇肉牛、肉羊和生猪良种率分别达到95%、80%和96%;
(5)延伸畜牧业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牛羊肉分割生产企业入驻我镇,新上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向产品深层次和多样化开发发展,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
(6)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好春夏秋动物防疫工作,强化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必须达到100%。要完善资金、技术、物资储备制度,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快速反应能力;
(7)加强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畜牧法》的有关规定,对各类新型牧业合作组织在政策、法律、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经纪人协会和企业
协会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准确掌握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和产业发展动态,科学组织,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饲养场(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从根本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问题;
2、农业技术推广方面
(1)
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在政策上扶持。镇党委、政府制定服务项目、内容和相关措施时,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主,给予全力支持、全力配合、全力落实。二是在资金上支持。镇政府每年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费,用于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并开展相关的实验示范工作;
(2)加大技术服务力度。一是由政府出资,组织输送产业大户进行技术培训;二是由职能部门对顶单农业进行一帮一技术指导;三是在各村或产业基地建立技术宣传阵地,如宣传栏、宣传室、宣传大院、宣传骨干等,进行及时的相关技术宣传;
(3)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在产业发展的同时,镇政府将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产业建设的基础。充分利用农经网信息、商务信息、政务信息、市场信息等进行快速应对,对产业成品为其提供一个集散交易的场所,形成一个初级市场,搭建一个交易平台;
(4)加大创新机制力度。要鼓励各种专业协会和专业产销合作社的发展,特别是要注重以产业区域为基础组织的产销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协调生产、组织交流、开展服务,使之作为农民的真正代表进入市场。着力培养扩大农村购销队伍,把那些市场经济意识强、信息灵、眼界宽、思路广的农民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率领农民进入市场的主力军,联手开拓市场;
(5)
加大特色产业发展力度。要巩固改造提高现有传统特色产业,着力构筑区域特色农业新格局。我镇的玉米制种、蔬菜制种、洋葱等产业,努力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制订完善各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逐步实行统一品牌策略,争取在三年内,按照市委市政府“一特四化”的农业发展总体思路,将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让农民获得更大的效益,使农民增收。
3、林业方面
(1)、树立环境就是“效益”的思想。在一个将环保问题已经世界化的现代社会,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显然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切实实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战略规划,投资者才不会因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却步;
(2)、树立环境就是“发展”的思想。改善生态环境事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环境保护是21世纪全世界最为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只有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才能为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延续提供客观必需的可能。
(3)、树立觉悟就是“环境”的思想。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一切事业最终都是要靠一批有觉悟的人来完成。加强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群众觉悟,营造有利于生态林业工程顺利实施的思想环境,才能确保既定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4)、提供政策保障。一要认真落实好现有的各项优惠政策,保持政策连续。二要制定责、权、利相统一的切实可行的激励约束机制,重点体现利益原则,使造林承包者切实感到有利可图。三要建立预防措施和制度,防患于未然;
(5)、强化组织领导。一要完善目标责任制。把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参考依据,做到人员、目标、措施、效果“四落实”。二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林地管护的检查。三要各尽其责,严格按规定办事,搞好技术指导与服务、检查验收等工作。
4、劳务输转工作方面
(1)以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目标,大力实施“2+2”富民工程,以强化培训、加大输转、促进就业、保证增收为主线,立足我镇目前重点实施的国家大型重点项目工程,促进劳务输转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不断提升我镇劳务经济发展水平;
(2)继续深入开展技能培训,实现技能培训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过渡,努力提高培训水平和档次,逐步向中级级别和技师技工的培训转变;做好培训与就业的有效衔接,实现培训后高就业目标;
(3)强化技能培训,创新培训形式,增强技能培训带动就业的能力;
(4)加快劳务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建立
创业人员和农民工收入监测反馈体系。
四、组织领导
镇党委、镇政府以把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首要任务来抓。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研究部署,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抓好落实。各村也要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村的实施方案,把增加农民收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认真组织实施。各部门在做好本部门业务工作的同时,要从大局出发,主动衔接,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帮助所包村委会做好重点工作。按照总体部署,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逐年、逐项分解细化目标责任。建立督导反馈机制,落实村委会和部门责任,强化督促检查,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加强考核评比,把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纳入绩效评估考核内容。建立攻坚考核奖励机制,以年度为单位,对工作突出的村委会和部门进行表彰奖励。
相关热词搜索: 乡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产业发展 实施方案 乡镇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