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短视频乡村振兴计划范本(4篇)

时间:2023-08-17 10:00:05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短视频乡村振兴计划范本(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短视频乡村振兴计划范本(4篇)

短视频乡村振兴计划4篇

短视频乡村振兴计划篇1

乡村振兴计划工作交流发言稿

县畜牧局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畜牧部门如何助推落实乡村振兴方面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为了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城市创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畜牧部门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调优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兴旺发展。

畜牧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只有推进猪羊禽全面均衡发展,才能实现产业兴旺目标,为此,畜牧部门重点制定了“突破生猪瓶颈、巩固羊产业、发展小家禽”的目标。

一是突破生猪发展瓶颈。确保全省“设施设备智能、治污工艺标杆、生态循环典范”的温氏生猪生态循环产业园9月份开工建设。二是巩固羊产业发展态势。以羊产业协会为依托、青贮饲料厂为保障,推进较大面积的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羊产业。三是推进小家禽稳步发展。在去年回马、蓬莱、卓筒井等贫困村建成50处乌骨鸡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再新建50处乌骨鸡饲养点,形成回马、蓬乐路、智水片区的乌骨鸡产业带。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畜牧产业,推进畜牧产业兴旺发展。

二、促进生态循环,努力实现生态宜居目标。

不遗余力推进畜禽养殖场提档升级、做好畜禽养殖延伸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畜牧产业和美丽乡村和谐发展、生态宜居的目标。

一是继续巩固禁养区整治成果。提高准入门槛,对选址不合法合规的,坚决不予审批,并引导业主在适养区从事畜禽养殖;
压实网格化监管,做到即养即发现即处置,确保禁养区整治不反弹、不复养,实现禁养区全面禁养目标。二是全力推进畜禽养殖2.0版工作。全力推行“前端节水、终端密闭、末端循环”的畜禽养殖2.0版升级改造工作。上半年完成寸塘口河周边养殖场的升级改造工作,下半年到2019年6月底前完成其余7条县级河流周边养殖场升级改造;
2019年年底前完成全县其他养殖场升级改造工作。同时,对不符合提档升级标准的,按照“动态评估、末位淘汰”机制予以淘汰。三是做好畜禽养殖延伸环节环保工作。畜牧部门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医废物集中处置纳入畜禽养殖环保范畴,于2017年8月与遂宁浩川公司签订集中无害化处理协议226份,2017年集中无害化处理4882头,今年1-3月集中无害化处理5828头;
于2017年6月与县医院签订医废物集中处理协议,截止目前,已集中处置医废物1.7余吨。

三、推动转型升级,确保畜禽养殖治理有效。

畜牧部门通过加快治污技术革新、解决资金难题、强化依法治牧等措施,确保畜禽养殖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一是加快推进技术革新。针对以前“猪-沼-果”、“干榨+沼气+储液池+种植”等较为落后的粪污处理工艺,畜牧部门按照“源头控制、处理有效、循环利用”治污思路,推行“前端节水、终端密闭、末端循环”最终实现零排放的新型治污工艺,探索出了畜牧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加大投入保障。通过项目资金引导、龙头企业出资撬动,指导并督促业主投入不低于总投资的20%,用于建设环保设施设备,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业主增收的三方共赢目标。今年,温氏、齐全、正邦等龙头企业将出资2000余万元用于养殖场升级改造工作,解决了环境保护治理资金难题。三是强化依法治牧。严格执行《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场日常监管的实施方案》,落实“辖区政府-畜牧部门-环保执法”多方联动机制;
压实”主管部门包区、镇乡站包片、职工包场”的三级督导责任;发动群众加强日常监督,对举报属实的,按照县府办出台的《畜禽养殖污染环境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予以奖励;
并同步研究推行“村规民约”制度约束小家禽下河。

四、实施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畜牧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2017年实现牧业产值19.0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5.63%,畜牧产业产联式帮扶贫困户户均增收0.34万元。今后要重点从技术宣传培训、新型主体培育、扩大带动面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畜牧产业扶贫力度,力争实现贫困户畜牧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60元。

一是加强专业技术宣传服务。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畜牧万家行文化巡演活动”、举办培训班、进村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广泛宣传畜牧科技技术。目前正在组织专业队伍录制畜禽养殖技术宣传录音,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各村广播高密度播放,实现养殖技术宣传全县全覆盖。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深化产联式扶贫模式,想方设法解决贫困户资金难题、因户施策,充分发挥畜牧产业投资小、技术成熟、见效快的优势,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拓宽贫困户收入来源,丰富村集体收入渠道,帮助贫困村实现造血式脱贫。三是扩展产业扶贫带动面。去年,“温氏二次寄养”、“协会+合作社+村委+贫困户”养殖黑山羊、“公司+村委+业主+贫困户”养殖乌骨鸡等产联式扶贫,共帮扶贫困户330余户,户均增收3400余元,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今年,将继续在蓬莱、隆盛、卓筒井、河边、智水等乡镇贫困村再建50余处乌骨鸡扶贫点,带动5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9000余元。

畜牧部门将在县委政府 “城市创新,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思路、落实举措,攻坚克难,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大英畜牧力量。

短视频乡村振兴计划篇2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探究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而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乡村振兴的视角,以四川省蒲江明月村为例,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探究,从而提出几点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强调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和引擎,在提高农民收入、培育新型农业、传承乡村文化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成就日益突出,但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和经验不足等因素,导致问题逐渐凸显。为此,笔者选取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四川省蒲江县作为案例,探究了明月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因素,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一、明月村旅游发展状况

(一)明月村概况

明月村地处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境内,全村幅员面积达6.78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46.2%。同时,该地地处318国道,距离成都约90千米,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和茶马古道上的普通村庄,2009年前是成都的贫困村,在2014年因旅游的发展实现了扶贫工作的成功,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是依靠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典范。

(二)明月村旅游依托资源

事实上,明月村在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的成都只算是一个普通村落,其旅游资源相对较少,也比较缺乏历史底蕴,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不够充足的情况下,明月村依然将乡村旅游发展得欣欣向荣,主要就在于其抓住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即依靠农民、农村和农业。明月村旅游发展所依托的主要资源是茶叶、雷竹和邛窑。

浦江县是四川重要茶产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起源于唐代,宋代入贡,兴于明清,普及于近代,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万公顷,是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同时,浦江县甘溪镇明月村还在2000年左右时引入雷竹的种植,现存生态竹林约466.67公顷,是目前川内最大的雷竹成片种植的区域,生态茶园与竹林相互依托,形成了具有景观性质茶山竹海保护区,成为了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除此之外,为明月村发展添加动力的还有邛窑,邛窑是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盛于唐朝,而明月窑是四川为数不多的“活着的邛窑”,完整地保留了唐代的烧制工艺。明月村依托三种资源,进行整体规划部署,对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创新,使其乡村旅游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三)明月村旅游发展思路

1.抓住“农村”核心,进行面貌改造

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大,城市居民希望通过休闲来提升自己幸福感的意愿日益强烈,而农村常意味着自然,是身处焦虑的中产阶层们的向往之地。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农村经济相對落后,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环境卫生也相对较差,并不能真正满足人们对美好乡村生活的需要。明月村为了打造一个乌托邦式的世外桃源、理想家园,就抓住了“农村”这个核心。在基础设施方面,村内将闲置或废弃的小屋、猪圈等重新修整、装点,变成美观的民宿;
在环境卫生方面,生活垃圾有效处理,乡村干净整洁,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由此,明月村保持了乡村该有的纯净、美好的乡野气息,使游客对其保有好感。

2.融入文化创意,打造创新品牌

文化创意产业现在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旅游逐渐朝着个性化、品质化发展,文化创意与旅游的融合可以提高旅游业的附加值,从而推动旅游的快速发展,使旅游的发展焕发活力。明月村旅游发展最大的亮点就是融入了文化创意,最主要的体现是将邛窑创新地开发成旅游产品,把传统手工艺与创意陶艺结合,打造出了创新品牌。明月村依托对当地4口老窑进行修缮保护,且2014年在政府的关注与资本的引入下正式启动“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成立陶艺博物馆、许多独立设计的陶艺工作室、体验区、展厅和禅修客栈,使明月窑的品牌成立,并声名鹊起。

3.推进农业转型,产业融合发展

传统的农业的种植以农民自给自足为主,产品附加价值低,农民仅依靠农产品的收入少。明月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思路就是依靠农业,并大力开发农产品的功能,其最明显的表现是对茶和雷竹二者的开发。明月村的生态茶园除了可以将产茶作为获取收入的一条途径,还开展了采摘茶叶体验活动、打造茶室、举办主题茶会等项目,使茶经济得到发展。同时,明月村还利用雷竹的种植优势,除了将所产春笋进行出售,还举办“春笋艺术月”,开展挖竹笋、看表演、体验田园生活等活动,且同陶艺制作、扎染、品茶等活动联合发展,打通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动脉,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推进了农业的转型升级,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明月村对乡村旅游的启示

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钥匙,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要达到使农民富裕、农业兴旺、农村活力的目标。明月村作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对其他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以下启示。

(一)乡村旅游发展要留住“乡愁”

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是乡村,旅游者参与乡村旅游最重要的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动机是感受繁重压力之外的“乡愁”情感,这种情感是一种怀旧情感,乡村旅游的发展就要“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具体的旅游发展中要做到兼顾旅游开发与村落原貌的保护,深度挖掘乡村的物质、文化、精神方面的内涵,运用创新思维,融合到旅游发展中,让旅游者能最大限度地感受到乡村该有的特征。同时,在选择乡村旅游的发展主体时,要因地制宜,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模式,进行适当的文化创新。

(二)文化创意助推乡村旅游升级

旅游的发展已从快速扩张的粗放发展逐渐转变为了品质精细的发展,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未来将是品质消费、情感消费的时代。与时俱进地用文化创意、体验感、参与感营造吸引力,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具体的乡村旅游发展中运用文化创意主要深入发掘地方特色,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既要做到创新,又要能体现地方文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依靠文化创意刺激旅游乡村旅游发展时,要注重品牌的培育,打造精品文创产品品牌、精品民宿餐饮品牌,提升旅游者体验,保证竞争优势。

(三)重视旅游人才队伍的培养

人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活力、添加动力。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要重视外部人才的引进,且引进的人才要具有共同价值观,要基于共同的理想与目标形成团队,各自发挥自生优势,共同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要协调好外部人才与村内农民之间的关系,不因利益争让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要共同学习,相互交流,优势互补,共同成长。

(四)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与其他产业可以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乡村旅游需要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二、三产业间的联动发展,促进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促进第二产业发展,最后加紧农业与文创的融合,实现服务业的发展,增强各产业之间的集群效应,为乡村旅游的更好发展不断助力。

三、结语

我国乡村旅游初具规模,发展呈现朝气蓬勃的局面。虽然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有问题,但随着其发展经验的增多和发展的逐步成熟,问题都会逐渐被攻克。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像明月村这类成功的典例,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启示与思考,使乡村旅游更具活力。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重视乡村旅游中的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通过对三者存在问题的考虑,探究能解决问题的旅游发展之道,从而使乡村振兴战略布局的作用真正得以发挥。

短视频乡村振兴计划篇3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篇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有力的回应。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

  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

  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短视频乡村振兴计划篇4

乡村振兴计划工作交流发言稿

县畜牧局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畜牧部门如何助推落实乡村振兴方面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为了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城市创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畜牧部门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调优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兴旺发展。

畜牧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只有推进猪羊禽全面均衡发展,才能实现产业兴旺目标,为此,畜牧部门重点制定了“突破生猪瓶颈、巩固羊产业、发展小家禽”的目标。

一是突破生猪发展瓶颈。确保全省“设施设备智能、治污工艺标杆、生态循环典范”的温氏生猪生态循环产业园9月份开工建设。二是巩固羊产业发展态势。以羊产业协会为依托、青贮饲料厂为保障,推进较大面积的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羊产业。三是推进小家禽稳步发展。在去年回马、蓬莱、卓筒井等贫困村建成50处乌骨鸡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再新建50处乌骨鸡饲养点,形成回马、蓬乐路、智水片区的乌骨鸡产业带。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畜牧产业,推进畜牧产业兴旺发展。

二、促进生态循环,努力实现生态宜居目标。

不遗余力推进畜禽养殖场提档升级、做好畜禽养殖延伸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畜牧产业和美丽乡村和谐发展、生态宜居的目标。

一是继续巩固禁养区整治成果。提高准入门槛,对选址不合法合规的,坚决不予审批,并引导业主在适养区从事畜禽养殖;
压实网格化监管,做到即养即发现即处置,确保禁养区整治不反弹、不复养,实现禁养区全面禁养目标。二是全力推进畜禽养殖2.0版工作。全力推行“前端节水、终端密闭、末端循环”的畜禽养殖2.0版升级改造工作。上半年完成寸塘口河周边养殖场的升级改造工作,下半年到2019年6月底前完成其余7条县级河流周边养殖场升级改造;
2019年年底前完成全县其他养殖场升级改造工作。同时,对不符合提档升级标准的,按照“动态评估、末位淘汰”机制予以淘汰。三是做好畜禽养殖延伸环节环保工作。畜牧部门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医废物集中处置纳入畜禽养殖环保范畴,于2017年8月与遂宁浩川公司签订集中无害化处理协议226份,2017年集中无害化处理4882头,今年1-3月集中无害化处理5828头;
于2017年6月与县医院签订医废物集中处理协议,截止目前,已集中处置医废物1.7余吨。

三、推动转型升级,确保畜禽养殖治理有效。

畜牧部门通过加快治污技术革新、解决资金难题、强化依法治牧等措施,确保畜禽养殖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一是加快推进技术革新。针对以前“猪-沼-果”、“干榨+沼气+储液池+种植”等较为落后的粪污处理工艺,畜牧部门按照“源头控制、处理有效、循环利用”治污思路,推行“前端节水、终端密闭、末端循环”最终实现零排放的新型治污工艺,探索出了畜牧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加大投入保障。通过项目资金引导、龙头企业出资撬动,指导并督促业主投入不低于总投资的20%,用于建设环保设施设备,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业主增收的三方共赢目标。今年,温氏、齐全、正邦等龙头企业将出资2000余万元用于养殖场升级改造工作,解决了环境保护治理资金难题。三是强化依法治牧。严格执行《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场日常监管的实施方案》,落实“辖区政府-畜牧部门-环保执法”多方联动机制;
压实”主管部门包区、镇乡站包片、职工包场”的三级督导责任;发动群众加强日常监督,对举报属实的,按照县府办出台的《畜禽养殖污染环境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予以奖励;
并同步研究推行“村规民约”制度约束小家禽下河。

四、实施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畜牧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2017年实现牧业产值19.0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5.63%,畜牧产业产联式帮扶贫困户户均增收0.34万元。今后要重点从技术宣传培训、新型主体培育、扩大带动面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畜牧产业扶贫力度,力争实现贫困户畜牧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60元。

一是加强专业技术宣传服务。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畜牧万家行文化巡演活动”、举办培训班、进村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广泛宣传畜牧科技技术。目前正在组织专业队伍录制畜禽养殖技术宣传录音,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各村广播高密度播放,实现养殖技术宣传全县全覆盖。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深化产联式扶贫模式,想方设法解决贫困户资金难题、因户施策,充分发挥畜牧产业投资小、技术成熟、见效快的优势,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拓宽贫困户收入来源,丰富村集体收入渠道,帮助贫困村实现造血式脱贫。三是扩展产业扶贫带动面。去年,“温氏二次寄养”、“协会+合作社+村委+贫困户”养殖黑山羊、“公司+村委+业主+贫困户”养殖乌骨鸡等产联式扶贫,共帮扶贫困户330余户,户均增收3400余元,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今年,将继续在蓬莱、隆盛、卓筒井、河边、智水等乡镇贫困村再建50余处乌骨鸡扶贫点,带动5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9000余元。

畜牧部门将在县委政府 “城市创新,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思路、落实举措,攻坚克难,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大英畜牧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 范本 振兴 乡村 短视频乡村振兴计划范本(4篇) 短视频乡村振兴计划 短视频在乡村振兴的产业价值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